高三地理有哪些提高成绩的方法
地理在学习之初,很多同学是上课一听就懂,做题一做就蒙,最后让本来对地理学科很感兴趣的同学也是倍受打击,从而使自己的地理成绩一降再降,其实这都是没有掌握方法造成的。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高三地理提高成绩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地理提高成绩的方法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高中地理:分布(区位选择)、成因、特点、问题、解决措施
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①谐音记忆法。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②口诀记忆法。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提高高三成绩的关键点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方面,整理好课本和老师讲的内容,我的高中老师鼓励我们打框架或者画知识网络图,及时整理知识点,有助于复习,也方便答题时迅速联系知识点,然后提取它们用于回答。我们高中的地理用湘教版,课本主干知识是从地理学的不同维度组织的;区域地理另外学习。前者重规律,原理,现象的总结,后者主要是背景知识,根据区域的特点,应用前者的分析,是常见的情形。所以两手都要抓。对了注意听课。除非你的老师极不靠谱或者你真的觉得他/她教不了更多了。
答题方法:
注意思维的分层,综合、全面地考虑问题,比如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地理因素这样的分类。根据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分类。分类一方面是基于已有的知识框架,一方面是对题目的总结。教辅和老师都会总结,但建议有自己的总结,当然,要吸收前者的观点。如答某作物的自然条件,从气候、土壤、水源等等方面考量。
需要注意的地方,题目中的所有信息都是有效的,尤其小心题干的范围,是根据已有知识还是根据材料或者结合两者,是写自然因素还是社会经济因素。
技巧上,主观题分点答题,条理清晰,不要重复,或者单个点过于简略和复杂,点要多面要广。关键词选择课本上或者题目答案中的常见描述,需要基础和做题的积累。
可以对主观题的答案作总结,同一类型题目的答题思路基本是一致的,内容也有相似之处。善于总结可以少把时间浪费在做过的题目上。
答案的总结注意分类和集中,可以以专题的形式,某种类型的区域,某种作物,某类工厂等等。可惜现在高中的笔记不在身边,不然可以上图啦~
关于做题:
在精不在多,在于掌握方法而不是刷答题点。
我个人而言没有大量刷过题,只是跟着老师给的训练走而已。不过地理相对于其他科目对题目训练的要求可能会多一点。我们高三的时候基本是每天一张,11道选择,两道主观题,和复习进度同步,主要是保持题感,是老师根据知识点重新整理的近年来高考真题。
高三地理复习方法
一、复习自然地理应加强对地理原理、规律的归纳和总结
自然地理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陆环境、资源和灾害四个部分,这些内容是高三地理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近年高考试题中较难的试题主要涉及了这些内容,且分数所占的比例稳中有升,是考生失分的“重灾区”。这部分内容贯穿五大地理规律,即地球运动、大气运动、地壳运动、水体运动和地域分异规律,考生在复习中应以这些规律为主线,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在复习“地球运动”时,主要应把握三大规律,抓好四点三线,掌握三种计算:
1. 把握三大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 抓好四个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晨昏线上的纬度最高点、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
3. 抓好三条线:晨昏线、日界线(180°经线)、0°经线。
4. 掌握三种计算:时间(经度)的计算、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纬度)的计算。
日照图的判读及其相关计算是历年高考的难点,也是高考试题的亮点。为了化解难点,考生应在复习时归纳整理出日照图的多种示意图,主要有:公转位置图、侧视图、俯视图、柱状投影图、坐标图、直观图、变式图、局部图等。这几类图从形式到内容、从现象到本质、从个性到共性、从常规到变式、从平面到立体、从简单到复杂,几乎涵盖了日照图所能揭示的地理现象及原理。考生若分门别类地探索各类日照图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并辅以典型例题帮助消化所学知识,定能较好地掌握日照图类题目的解法。
二、复习人文地理应重视对区位因素的分析
人文地理包括五大区位因素,即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城市区位因素、交通点线区位因素和商业区位因素。通过横向比较,找出其共性:都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中自然因素是基础,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自然资源等,并且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人文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人口)、工农业基础、科技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又是相互影响的。同时,还要纵向比较其差异:如农业的劳动对象是动植物,因此自然条件的影响较突出;工业的成本高、污染重,因此经济因素、劳动力因素和技术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影响更明显;城市是由人类居住地逐渐演化形成的,所以适合生活、生产的自然条件和影响因素不断变化是其特征;交通线的建设目的性强,并要安全、省工、高效,所以社会经济因素对线路选择的决定性更突出,同时直接受自然条件中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的影响及技术的保障作用也很明显。区位因素的具体分析中,应注意运用“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即首先掌握基本模式,把某事物的区位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次结合具体地区进行筛选,把符合当地实际的区位因素选出来,把不符合当地实际的或影响甚微的区位因素去掉。这样就能够得到全面而又有针对性的分析结论。
三、复习区域地理应着眼于区域空间定位
区域地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也是近年高考的重点。尤其是在综合题中,以区域地理知识为高考试题的背景材料,有机联系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将考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体现考查考生应用能力的要求。区域空间定位是顺利答题的“敲门砖”。
地理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依据地理事物的地理坐标定位。
2. 依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
3. 依据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定位:①依据地理事物的面积、轮廓和形状;②依据气候、地形、植被、动物等自然特征;③依据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事物(如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建筑物、文化现象等)。
4. 用图例、注记、比例尺等辅助信息定位。
5. 用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定位。
牢固掌握重要的经线和纬线,明确各经纬线在世界区域中的大致空间穿越位置,如海域、河流、湖泊、地形区、山脉、城市等,再牢记各大洲东、西、南、北四个边缘大致经纬度。采用这种经纬网格法,就可以把世界主要大洲的位置确定下来。中国地理亦可采用同样方法复习。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