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地理知识点的记忆口诀介绍
高中地理虽然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但是需要的记的东西不比政治历史少。为了方便同学们记忆,我们可以找一些记忆的口诀。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高中地理记忆万能口诀,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记忆万能口诀
1、一近快,七远慢。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公转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特别注意夏至日在远日点附近,而非远日点;冬至日在近日点附近,而非近日点。由此可以分析出北半球夏半年时间比冬半年长,北极极昼时间比南极极昼长。
2、左焦左倾左冬,右焦右倾右冬。在地球绕日公转示意中,如果太阳在左焦点,地轴向左倾斜,左边的那个位置就为冬至;如果太阳在右焦点,地轴向右倾斜,右边的那个位置就为冬至。冬至位置确定了,其余三个分至点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3、点北北昼长,点南南昼长。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北昼越长;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南昼越长。
4、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在等值线图上,等值线向高值凸出,则中间的数值和两边相比为低值;等值线向低值凸出,则中间的数值和两边相比为高值。这种方法对所有等值线都适用。
5、凹坡通视,凸坡不通视。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由高向低,等高线由密变疏为凹坡可通视;等高线由疏变密为凸坡不能通视。
6、河流向凹,洋流向凸。在等高线图上,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即向凹;在等温线图上,洋流的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相同的,即等温线往哪个方向凸,洋流就往哪个方向流。
7、凹岸冲刷坡度陡,凸岸堆积坡度缓。较弯曲的河流,由于河水运动的惯性,河流对凹岸冲刷严重,凹岸坡度较陡;凸岸流速慢,泥沙堆积,坡度较缓。特别注意曲流处不能用地转偏向力。另外,凹凸岸的判断必须站在河中来看。
8、北逆南顺,冬逆夏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南极看为顺时针;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冬季呈逆时针方向。
9、低反高同。①受洋流影响,在中低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在中高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凸出方向相同。②中低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数值变化趋势相反;在中高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数值变化趋势相同。③中低纬度洋流呈现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中高纬度洋流呈现气旋型洋流。
10、左增右平,右增左平。在三角坐标图上,读取某一数轴上的坐标时,若该轴的数值向右增大(即逆时针增大),则作该轴左轴的平行线,平行线与该轴的交点即为读数;若该轴的数值向左增大(即顺时针增大),则作该轴右轴的平行线,平行线与该轴的交点即为读数。
高中地理各知识点记忆口诀
地区农业特点
1、秦岭淮河线,南北农特点:以北为旱地,多用水浇灌;
2、东北春小麦,作物一熟年;华北冬小麦,两年能熟三。
3、秦淮线以南,耕地多水田;年熟两或三,水稻为重点。
4、水文特征变,北河汛斯短;有冰流量小,水混位变显。
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线。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2、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3、(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秦岭~淮河。
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⑤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⑥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地理方位记忆歌
上北下南左为西,
右东两手来区分;
北东西南出新闻,
四方符号news论
(即:北纬-n;东经-e;西经-w;南纬-s。)
高中文科生学好地理的方法
掌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把握基础的、核心的、主干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重要的地理原理、理论、方法,如: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热力环流原理、水循环原理、地质大循环原理、整体性与差异性原理、区位理论(工业、农业、城市区位因素分析等);区域地理分析方法、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等;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地球运动、等值线的判读、大气运动、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气候类型、洋流;人口结构与人口迁移,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等等。
另外,还应该适当记一些常规的答题模板,虽然这对于全国卷已经没那么实用了,但我认为这对于初学者或者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还是有帮助的。但对于模板的应用,一定一定要结合题目的图文材料,从材料中获取并解读信息,选择与题目相关的点答,切忌套题、生搬硬套。例如关于必修二人文地理区位理论方面,常见的考题为:分析工业、农业、城市、交通、商业等的区位因素。虽然略有不同,但要点大致是一样的,都主要从两方面来答:①自然因素(“地气水土生”):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土地,植被,自然资源等;②人文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工业或农业基础,历史传统等等。
关于所谓的“回归课本”。老师经常会跟学生说要回归课本,尤其在中考、高考前,许多专家也会给出这样的建议,于是听话的乖孩子们就去把课本再通读了一遍,然而看完却啥也没记住。我理解的“回归课本”应该是再掌握核心主干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再次回归课本查缺补漏,而不是盲目地通读课本。
关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都无法独立完成,因此老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以高中地理为例,包括:3本必修+2本选修的整体知识体系;每本书,每章,每节的知识体系依次构建,或者以相反的顺序进行构建;亦或以专题进行构建也行。
关于有些同学说的:“老师,感觉我读的都不考,考的都不是课本上,那我还看书干嘛?”确实,现在高考考得是“知识+能力”,而不是纯粹的记忆,不会再像中考一样考课本原样的东西,咋看确实读书没用,但其考的知识和能力大多跟课本上的某个知识点是相类似的。例如2008年全国1卷那道难倒一大片考生的“刚果河没形成明显河口三角洲的原因”就是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案例3“黄河三角洲的发育”的逆向思维题,解题思路是一样的。再如2015年全国1卷考的“雨水花园”看似很高大上,但其实考得就是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的“水循环原理”。但这点大多数学生是很难看出来的,还需老师在讲题时多加引导。
除了构建知识体系之外,能力也十分主要,尤其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全国卷的地理题,图文信息很多,必须学会从中获取和解读出有用信息,并调动和运用学过的地理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答题。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