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全国一卷答案解析官方版
6月8日17:00,随着清脆的铃声响起,2017年高考落下帷幕。高考各科目试题及答案也纷纷出炉,下面小编整理的2017高考语文全国一卷答案官方版及解析,供考生参考估分。
2017高考语文全国一卷解析——查天送
全国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今天带大家一起来解读一下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全国一卷,我是北京新东方的语文老师查天送。
今天上午2017年的高考已经拉开了帷幕,在这一年高考当中作为全国一卷有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今天晚上一起来分享一下。
首先,如果说对整个试卷做一个总体的评价,我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整个试卷给我的感觉就是它的视野或者说格局非常大,是全球的视野,体现的是中国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大国崛起时代的大国担当。比如说我们看在新标一卷,也就是全国乙卷上面的论述文,指的是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这是我们在全国高考当中重要的视角依法治国,还有体现核心价值观当中的公平、正义、公正,以及大国担当。比如说我们在现代文实用类文本,是将中国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和美国频道进行对比,体现了中国形象,也体现了大国特色。作文,可能很多同学对作文印象深刻,这次作文也是别出特色,从十个关键词当中选出两三个你所认识的中国,选一篇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也体现了今天这样的时代中国渐渐融入社会,在全球化当中怎么样体现中国特色。
第二,相比于15、16、17年的新标卷已经发现了很大的变化,在题型上、题量上、能力考核要求上都有很大的变化。第一个取消了选考的模式,将文学类文笔和实用类文笔改为必考,这样就增加了我们试卷的阅读量。实用类文笔改成了非连续性阅读的形式,在我们新东方全面进行了大量的非连续性阅读,相信很多同学掌握了相关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包括快速阅读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因为阅读量增加了,但是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还需要科学分配时间。第三,文化常识考察趋稳。这样在2015年版本改成文化常识,16、17年都保持,渐渐稳定。
第三,理性回归,关注社会生活。这个体现在全国卷的过程当中,这个作文有几个命题的点:第一,能够折射中国社会多元化,比如说讲2015年的三个当代人物,每一个人都体现了一个社会群体,这其实也是体现当下中国的现状。像2016年的漫画实际上反应的是家庭教育在中国的现状,像语文素养的提升,以及教育的创新,其实每个题都是一个角度帮我们认识中国,而今年全国一卷的作为题目给我们10个关键词,其实是充分的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多元化;第二,体现了思辨能力,待会儿我会详细解读一下一卷的作品题目;第三,引导个性思维,其实每个人选择的都不一样,每个选择都体现了个性思维;第四,凸显理性人文色彩,其实每个关键词背后都是中国;第五,关注生活的思考和体验。
我们继续看一下这样的作文题目。
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它说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那么这样一些关键词让我们从其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那么我们在读完这样一个材料的时候,我们要想这个材料它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首先我们看材料当中,这个材料当中有十个关键词,其实这个关键词都是比较热的,比如说“一带一路”,在我们今年召开了“一带一路”国际峰会,所以“一带一路”在这几天非常热,而在高考之前也提到了“一带一路”。再比如说像共享单车,这个是我们今年两会的热点,然后在3月份和4月份已经进行了很广泛的社会讨论,这个也在我们之前的拓展训练当中做过类似的题目。比如说像美丽乡村,这个我们联想到了今天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比如说高铁,今天中国的高铁可以非常骄傲的说已经成为中国能够走向世界的品牌。像移动支付,这个和互联网时代背景有关。其它的像大熊猫,这也是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广场舞,也想到中国的大妈们。中华美食、长城,这样一些关键词,这是我们从材料本身去看到的。然后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出题人给我们的要求,其实我们无论写什么样的文章,每个文章都有它特定的读者以及特定的写作目的。比如说这里读者是帮助外国青年,这是我们的目标读者,我们的写作目的是帮助他们去读懂中国,这是需要注意的。
我们看这个题的时候要注意这样一个方面:
第一,从材料来看,它其实选材是符合我们这几年全国卷作文选材的标准,叫做“三贴近”—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所以像“一带一路”,像美丽乡村、空气污染、移动支付、高铁,这些都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贴近社会,比如说像移动支付、空气污染、广场舞等等。还有贴近学生实际,比如说像共享单车,这个其实是我们可能很多同学都已经体验过的这样一个新的科技。
我们在审题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它说了写作目的是帮助外国读者读懂中国,这个其实是一条写作任务,很多老师会讲到任务驱动型。任务驱动型的作文其实从2013年就开始出现了,到2015年得到了展现,像小陈举报老陈,今年是讲任务驱动型和实际材料融合到了一起。这个虽然不像15年明确的要求我们写一封信,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掉这样一篇写作任务,就是说我们写的文章不能太冠冕堂皇,不能语言太生硬,因为我们要帮助外国读者,外国青年去读懂中国,所以我们要注意语言上有一定的亲和力,让对方容易接受,这是一个写作要求。
另外写作要求当中说要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形容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选的关键词有一定的关联。也就是说我们要考虑到这十个关键词当中有哪两三或者三个,并且我们选择不是随便组合的,不是任意组合的,而是要看到这几个关键词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其实这个题考察的是我们如何揭示事物内部的联系,有一定的思辨思维在里面。
其实这个题它和2011年天津卷的题目(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是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另一双眼睛。今天,更多种类的镜丰富了我们感知的层次和色彩;望远镜将我们的实现引向远方,显微镜撩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反光镜让我们瞻前仍可顾后,哈哈镜变幻出多样的自己,三棱镜在我们面前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些镜为我们打开了多维的空间,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深邃,心灵更加明澈。
请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有很大的相似性,天津卷的题目说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是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另一双眼睛。今天,更多种类的镜丰富了我们感知的层次和色彩;望远镜将我们的实现引向远方,显微镜撩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反光镜让我们瞻前仍可顾后,哈哈镜变换出多样的自己,三棱镜在我们面前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些镜为我们打开了多维的空间,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深邃,心灵更加明澈。那么这个写作要求和刚才全国一卷的写作要求有很大的相似性,它让我们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我们选择其中两个的时候也考虑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再回到刚才的题目来,我们怎么选择呢?其实这个选择有很多种可能。首先我们选择这几个关键词的内在联系,另外是你希望通过这几个关键词向外国青年呈现怎样的中国?
比如说像最近比较热的“一带一路”和共享单车,还有像高铁,这三个关键词如果组合到一起的说话我们发现它有什么特征呢?首先“一带一路”它是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实际上有人非常形象的形容,它好像是中国向东西两方向伸展出了翅膀,如果这条路,这条经济带被激活,这好像中国经济从此插上了一双翅膀一样,所以它体现的是开放的中国而不是一个闭关自守封闭的中国,所以这里的关键词是开放。另外“一带一路”它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独角戏,它需要中国和周边沿线国家的密切合作,合作带来的是共赢,自然就有共享。共享单车其实也是这样,体现的也是共享的思维。还有高铁。这实际上能够给我们展现的是今天中国的时代已经和20年前、30年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一个很好的角度。
然后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选择的是长城和“一带一路”,还有高铁,如果我们把这三个关键词放在一起,我们想其实也能够发现一些比较奇妙的点。长城,如果我们对于中华文化有一些基本的了解,长城它其实是想组合外来肢体的,体现的是封闭的思路。“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姿态。而高铁,其实以它高速度、高节奏,给我们中国经济带来了更开放的阶段。所以如果我们把这三个关键词放在一起,我们可以去思考封闭与开放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果我们选择的是中华美食和长城,以及京剧。这三个词如果放在一起聪明的读者就能看到,这三个关键词放在一起其实都能体现的是传统文化,那么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的时代,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我们今天依然相信中华美食、长城和京剧有它独特的魅力,其实体现的是我们今天的中国越来越自信了,这是一种文化的自信,我们选择这个角度也可以。
其实前面的词给我们是比较正面的,比较积极的印象。但里面还有像空气污染,很明显这是一个不好的词,美丽乡村这是好的一面,“一带一路”。如果我们把这几个词放在一起的话能思考出什么呢?空气污染,这是我们今天中国的现状。每年在北京雾霾一直是困扰人的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其实它体现的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美丽乡村,其实给我们打开的是另外一个层面,美丽乡村体现的是绿色发展和走向世界,这两点如果结合起来能够帮我们去更好的认识今天的中国应该朝哪个方向去发展。“一带一路”体现的是大国的责任担当。
所以这里给大家举四个例子只是一个提示,这样题目的开放度其实是比较大的,利益的角度也是比较多的。所以大家看这个题目,跑题的情况应该是比较少,审题上难度不大,关键是大家要弄清楚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写作要求,这是作文的板块。
在我们整个阅读的第一个板块,就是论述类文本阅读。我们如果将这几年全国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话会发现,17年全国一卷的论述文阅读有很大的变化,从选材上。前些年要么是关于文学艺术和历史文化的,而在今年一卷选择的是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以气候正义为视角,它考虑得是当下的时政热点和法律的视角。也就是说前些年的选题更多的是从历史,以古鉴今,而今年直接站在了时代的前沿去思考一个具有国际意义的思考,关于国际气候治理,这里其实体现的是中国的大国担当。考点上其实变化不大,最主要考的是筛选信息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考点,这是第一个板块。
题目: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在文言文阅读的板块,其实和前几年相比变化不是特别大。选材上依然是24史当中的名史和宋史居多,今年选择的是宋史。我们看到,这道题稍微注意一下,这个考的是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是在今年考试当中被强化的一个部分,我们注意到这里面考的是哪个方面。比如说第一个以字行,是体现古代生活当中以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第二个姻亲,指的是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他与血亲有同有异,是血亲中的一部分。母忧,是指的丧事。私禄中的禄是俸禄,指的是古代官员的薪水,这是强调的是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这种题目同学们觉得不容易记住,这个其实一直考虑的是实际的题目,其实我们需要放回到原文进行推断,因为在考试当中这段不是放在实际考察方面,是放在理解的层面,从这个题目当中可以看出来命题人把这个题当做能力要求比较高的题,也体现了命题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这个题比较简单,是选的B。姻亲是由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比如说一对情侣结婚之后,比如说像舅舅,像外婆这家都能称之为姻亲,但是这个不是血亲中的一部分,他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题目: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盼,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再看诗歌鉴赏,很多同学觉得这是比较难的题。今年的诗歌鉴赏从选材上和考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也就是越来越贴近学生的实际。考的是《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作者是欧阳修。这里说:
紫殿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识鉴精。
讲的是什么呢?欧阳修其实在北宋的时候是文坛领袖,官职也比较高,他曾经担任过科举考试的主考官,这里实际上写的是他主持完礼部贡院考试之后阅卷,或者说在考场监考并且阅卷的事情。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下面的题目和16年题目发生了一些变化,将主观题变成了客观题,这是一道五选二的选择题,选的是不正确的两项。
我们其实可以想到出题人为什么出这样一道题?他其实是降低我们选择的难度,这里面的选项和原诗当中是一样的。我们可以读一下: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这里面我们看的时候特别需要注意修饰的地方,像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它其实考的是意境,所谓意境就是氛围。第一句当中紫岸就是书桌,焚香就是古人有焚香的习惯,这两个意向能体现什么样的氛围特点呢?肃穆而又怡人,我们在书桌旁边点上香炉有没有肃穆的感觉呢?考场是神圣而又庄严的。然后焚香是什么呢?在古代考场当中人是非常多的,今天人也不少,其实焚香的目的在于除异味,因为人多了可能会有汗臭,所以这个没有怡人的感觉,所以这里错了,然后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因为作者是主考官,看到下面人才济济,所以是喜悦的。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无哗战士衔枚勇,无哗就是没有声,然后战士,把考生们比喻成战士,然后衔枚勇,就是古代当中急行军为了赶路往往会在嘴上咬一块树枝,这实际上是战士行军过程的景象,而这里显然不是一个战场,不是实际真实的战场,实际上是比喻,把考生们比喻成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重要依据。把德行放在首位,所以我们看到道德品行是首要依据,其实重点关注的是首要的地方,因为它也是修饰限定的部分,是程度上的限定,所以C选择没有问题。
D.朝廷对考生给予了殷切的期盼,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对应的是朝廷列爵待公卿,这个待字就能体现朝廷对人才的渴求,所以这里说希望他们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也没有问题。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我们看最后两句“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惭是一个情感词,自我感到很惭愧,惭愧什么呢?就是欧阳修年纪很大了,惭愧自己心神不好,但好在有群公,也就是古代也有主考官和副考官的,阅卷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手下有一批官员,赖有群公鉴裁精,就是说幸好有这些人鉴别人才。如果我们看字面意思来看有些人觉得E选项没有问题,这实际上是强调古人,自惭不是说他真的很惭愧,不是真的身体不好完成不了这样一个重托,这是一个很谦虚的说法,所以这里说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官员来完成,这是不对的,它是一个谦虚的说法,这个工作当然由欧阳修本人要监督完成的,所以要理解这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所以这个题目出的非常好,首先贴近学生的实际,其次在选项当中暗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察。
题目: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下面主观题,主观题说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光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我们要看好体,本诗的第四句,然后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这是一道赏析题。其实在诗歌板块当中无非三个题型,第一个是内容题,内容题是结合诗句分析的题目,像刚才的选择题。其次是赏析题,赏析题我们要从两个角度:一个是手法、一个是结构。赏析就是说这个地方写的好,写的好就方法技巧,所以我们可以从手法方面切入,然后它写得好不仅仅体现在句子本身,它可能也体现在句与句之间,也就是结构的层面,从这两个角度切入。
我们从手法角度切入的时候要分成三步:第一个是指出手法;第二个是解释首发;第三个是手法的表达效果。比如说这一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就是春蚕吃桑叶子的时候发出的声音,这个我们要放到诗的语境当中看,它实际上不是写真的春蚕,它写的是考场之上考生奋笔疾书,这里面用的是什么手法呢?比喻。将下笔的声音比做春蚕食叶声。那么比喻它的特征是什么呢?它的两个事物,就是下笔的声音和春蚕的声音,然后是不同类,第三个就是有相似,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的点呢?在考场之上,安静的考场听见下笔的声音,其实这跟春蚕在咬桑叶很相似,体现的是和考场非常接近,同时又非常有节奏,紧张的场面。从结构上我们需要这句话和上下句之间的联系。前面是无哗战时衔枚勇,点名了当时没有声音,没有鲜花,这个其实和春蚕食叶声是有关联的,春蚕视叶声实际上是考场上考生们奋笔疾书的情景,于是引出了下面,为什么他们在那里安心的答卷呢?其实他们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这样一次考试使自己脱颖而出,被朝廷选中成为栋梁之材,所以它又和下面的句子形成了照应,所以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们从这两个角度答完之后,最终的落脚点要落到主旨的层面。因为主旨其实是我们写诗的根本目的,我们为什么会写到这样的情景呢?其实我们首先要理解作者欧阳修他是一个主考官,我们从阅字可以看出他是主考官的身份,一个主考官在考场上看到考生们安静的奋笔疾书,我们换一个视角想象一下,其实他的心情应该是比较激动的,也能够体现他对于人才的渴望,对人才的一种爱护、爱惜都能够体现,所以说这里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我们注意到这道题是6分,分值也是答题的提示,6分一般有三个点。一个是指出手法,运用了比喻首发,第二个是写作手法,考生们奋笔疾书的沙沙声,好似春蚕吃桑叶。然后比喻是生动形象,写出了考生们在答题时下笔如飞的情形,春蚕吃桑叶,吃的速度很快,这是表达效果,从首发上切入;第二个是从结构的层面,重要的作用是衔接,承上启下,衔接无哗,因为考场肃静无人喧哗,因而更突出显本来细微的写字声,突出考场的氛围;第三个我们答题的时候要注意答题的规范,这道题是典型的赏析题,分为三步,第一是手法,第二从结构,第三从主旨的角度,这是诗歌的部分。
题目: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确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然后再文字运用的板块,其实像成语合并句变化不大,比较新颖的是19部分表达得体,这个在前些年考卷当中出的不多。什么是表达得体呢?就是符合说话人的身份和符合当时的语境。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是一个称呼,是对自己家弟弟的称呼,舍就表明这个人比自己年龄要小,所以这个地方是对的。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这个我们要注意,在古文当中要用到献丑,古人登台的时候说献丑了。献丑没问题,但是要注意,这里本来已经出了差错,再说献丑就不合适了,献丑是谦虚的说法,言下之意是表达的还不错。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需要注意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垂询我们要要注意它是一个敬辞,就是说别人去做某事,别人去给某人打电话叫垂询,而这里注意是我,是自己,所以是把敬辞和谦辞混淆了。
D.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这里要注意一个说法内人。在古代称自己的妻子为内人,所以是一个谦辞,而这里说郭教授的内人是不对的,不能称别人的妻子为内人,称别人的妻子可以称为夫人,所以这里面也是敬谦辞的错误。
所以这里选择A选项,是符合语境的。它通过这道题,通过这几个选项其实是帮我们再次梳理了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像敬谦辞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
然后在作文前面的题,这道题也是有点新意的。就是说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1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这个其实我们是从逻辑上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题目: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
③。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的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这个题哪个地方存在问题呢?我们说表达的时候一定要存在严谨性,表达一旦出现这个词“必将”,必是一定的意思,这个说法是比较绝对的,而我们主要是通过这里发现有问题,所以我们看到第一个说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所以第一个位置是在反驳这个观点,所以2和3也要反驳这句。就是说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只有是比较绝对的。就是说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所以我们说有了浓厚的兴趣未必取得好成绩,反过来也可以,要取得好成绩未必需要浓厚的兴趣,这是第二个。然后后面说毕业后也就一定,这也是比较绝对的,就是一定很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比较一定就知道了,毕业后未必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这道题也比较简单,关键是理解,通过1的提示要知道分析的切入点在什么地方。
这是整张试卷当中一些比较有特色的题目,今天时间有限就先讲到这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