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公考申论:“雷同”背后有真谛

发布时间:2014-12-14

  北京是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尤其是文化。这次考到科学素养,与北京实际相符。北京拥有全国众多重点高校,有全国最好的科学技术园——中关村,这都表明,命题并不是随意跟风。
  其次,材料则数较多,独立性强。
  国考出题,材料则数相对来说较少,一般不会超出10则,但2015京考申论材料为14则,并且材料之间穿插较多,独立性强,可读性较高。
  再次,2015京考申论提出对策题“重出江湖”。
  沉寂了一年的提出对策题又“大张旗鼓”地回到了申论考试中,说明京考的命题者们在题目的设置上有着自己的思考。
  京考向来以“创新”与“灵活”著称,但今年没有给考生太多“意外”,这也表明京考在向更加注重考查应试者基础能力的方向上转变,毕竟公务员岗位需要具备相应能力才能胜任。所以,中公教育专家认为,京考依旧是立足北京实情,考查考生基本能力的考试,它不会因为一时的相似而选择另辟蹊径,只会紧跟公考发展趋势,筛选最适合公务员岗位的人。希望考生也能明确这一点,看清“迷雾”,以更踏实的心态应对公考!
上一篇:中国35年间留学人员超300万 规模居世界
下一篇:2015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总体难度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