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脑力开发>想象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卓洵分享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加强艺术教育,开发右脑,激发想象力

  研究表明,人的左脑(意识脑)主管语言、逻辑;右脑(潜意识脑)主管灵感、想象。而美术、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等艺术项目,有利于开发右脑,激发想象力。鼓励小学、初中生等基础年级的学生至少涉猎、学习一门艺术,对培养想象力极为有利。古今中外很多著名科学家,同时又是艺术大师或精通文艺。李四光是地质学家,但他也是我国第一首小提琴协奏曲的作者。达·芬奇是画家又是杰出的工程师、科学家;爱因斯坦是个出色的小提琴手,爱因斯坦说他自己,如果不是音乐艺术修养,他将一事无成。

  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常说,他在科学上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于小时候不仅学习科学,也学习艺术,培养了全面的素质,因而思路开阔。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期间,钱学森除了参加美国物理学会、美国航空学会和美国力学学会之外,还参加了美国艺术与科学协会。他曾多次感慨:“在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夫人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得到启示。”“我们当时搞火箭时萌生的一些想法,就是在和艺术家们交谈时产生的。”

  钱学森回忆说:“曾就读的以创新气氛浓厚著名的加州理工学院,还鼓励那些理工科学生提高艺术素养。火箭小组的组长马林纳就是一边研究火箭,一边学习绘画,他后来还成为西方一位抽象派画家。我本人懂得绘画、音乐、摄影这些方面的学问,还被美国艺术和科学学会吸收为会员。父亲钱均夫很懂得现代教育,他一方面让我学理工,走技术强国的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学音乐、绘画这些艺术课。我从小不仅对科学感兴趣,也对艺术有兴趣,读过许多艺术理论方面的书,像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念书时就读过了。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中华网《钱学森最后一次谈话震撼国人》2009年11月6日)

  钱学森晚年所倡导的“大成智慧”(集大成得智慧),其核心理念就是:打通各行各业各学科的界限,把科学与艺术结合,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把哲学和科学技术结合……他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它开拓科学创新思维。” “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的理解,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钱老经常说:“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有艺术。”他强调“大科学家尤其要注意‘性智’”(钱学森把智慧分为文学艺术的“性智”和科学活动的“量智”)

  温总理说:“钱学森是大科学家,但很少人知道他是画家。他从小就受艺术的熏陶。钱老曾经亲口对我说,他现在的科学成就和小时候学美术、学音乐、学文学是分不开的。”科学的创造性和文艺一样,依赖于想象、推理能力,而想象能力、推理能力的形成都有赖于文学艺术的教育。

  (二)不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特别不要超前识字

  过多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大脑的左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包括语言、逻辑、细节、理性等功能。大脑的右半球则控制着身体的左侧,包括想象、空间、音乐、艺术等功能。过早单纯的知识学习、死记硬背的识字教育,表面上孩子早慧、识字率高,但对儿童的发展极为不利,会让儿童的大脑认知过早符号化、抽象画、模式化,可塑性大大降低,破坏想象力,而且是不可逆转的。过度开发孩子的左脑,右脑受到抑制,影响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也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中国孩子在幼儿园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似乎很扎实,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已被破坏,由此造成了中国儿童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弱于主动想象思考——“赢在起点,输在终点”。

  德国人故意让孩子输在起点。为什么8200万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秘诀是“不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有人担心欧美的儿童在起跑线上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不然——“输在起点,赢在终点”。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德国不只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有一位家长的儿子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7岁上学,家长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儿子一些东西。德国老师反对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德国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 欧美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他们需要自然的生长环境,不可过于人为操控,给孩子留下尽量多的自由发展空间。托马斯·苏德霍夫说:“不要把孩子训练成机器”、“年轻的孩子有很多发展方向,不要让孩子做一件事情而定性。”

  德国人认为,如果学前非要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①了解基本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②培养孩子的动手参与能力。所谓“心灵手巧”,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③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三)立足教材,培养想象力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伟大学者,他的“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理论——即物体越重,下落的越快,物体越轻下落越慢——在十六世纪被奉为经典,没有人质疑。

  但是伽利略通过“想象试验”推翻了这一理论: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一块比较重的石头要比一块比较轻的木头下落得要快。但如果把石头和木头捆在一起,这个“组合体”下落的速度就会产生两个不同的结论:

  结论1:如果把石头和木头捆在一起,组合体比石头重,下落速度应该比石头快。

  结论2:如果把石头和木头捆在一起,独自下落较慢的木头就会拖慢独自下落较快的石头,最终这个组合体下落速度应该比独自下落的石头速度慢。

  矛盾的结论证明了延续了18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理论的错误。

  又如物理课爱因斯坦著名的想象“追光试验 ”证明“相对论”。

  化学课《有机物概述》,为了使学生形象生动地认识有机物种类和数目繁多的原因,教师向学生提供了水果粒(或萝卜块)和牙签,让他们亲手拼装有机物的分子,拼装形式多种多样。学生亲手去拼装含有四个碳原子和若干个氢原子的分子模型,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只要符合“规则”,什么都可以做出来。在轻松的活动中,学生可以理解有机物种类和数目繁多的原因,并且有了亲身的体验,学生发现有些结构不相同的有机物,居然有相同的分子式,老师就可以简单介绍这种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有机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从这样一个“游戏试验”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尤其是学生现在仍没有学习立体几何,所以这样的活动,还有利于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小说《等待散场》引导想象:“小伙子在等待散场时是怎样的心情?他都想到了些什么?想象着描述一下?”(应该是幸福甜蜜的心情。小伙子可能想到女友在观看《天鹅湖》时沉醉的表情,甜美的笑容;想象着散场后他和女友相会后“执手相看”的幸福时刻,女友那感动迷人的眼神;想象着女友嘘寒问暖、软语温存的问候;想象着女友对他敞开芳心、吐露心迹,对爱情的憧憬……)

  又如《沁园春 ·长沙》引导想象:“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想象成诗人,独立橘子洲头,饱览大好秋色,把诗人描绘的绚丽秋景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第一步‘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第二步‘染上色彩’,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第三步,‘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枫叶舞动,江水流淌,船只竞发,雄鹰翱翔,游鱼嬉戏……;第四步,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譬如精美的枫叶、耀眼的白帆,明亮的鹰眼、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同学们在‘大脑荧屏’上看到美好的秋色了吗?嗅到秋的气息了吗?”生:“看到了,嗅到了!”

  如教学《菜园小记》引导想象,教师说:“咱们这一课要体验劳动的乐趣,田园的乐趣。怎么体验?先请同学们看书,看书之后,在大脑中放映菜园的图像。这图像越来越鲜艳,越来越逼真,越来越大,好像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是在脑海里,而是在我们四围。一行行果树下面是一片片菜畦,我们站在菜园里,站在畦垄上,前后左右都是碧绿的菜苗,空气中飘来泥土的芳香,青菜的芳香。同学们踩到畦垄了吗?闻到土香、花香、菜香了吗?”学生们闭着眼睛,笑眯眯地说:“踩上田垄了,闻到土香、花香、菜香了!”“那我们就间一间苗吧!”同学们弯下身子间苗,课堂上洋溢着轻松愉悦劳动气氛。

  (四)巧设问题,启发想象力:如一节地理课《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洋流的冷流和暖流,人们利用洋流航船等知识。最后教师联系历史上著名的“泰坦尼克号” 海难,航船撞上冰山,乘客落水后多被冰冷的海水冻死的。请学生运用学过的洋流知识为“泰坦尼克号”重新设计一条怎样的航行路线,就能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这一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环节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譬如《卖炭翁》想象:“谁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卖炭翁被抢之后是一副什么子?”“他回家如何面对缺衣少食、嗷嗷待哺的妻儿老小?”(有学生说:“他两眼含泪,眼巴巴望着被抢远去的炭车,寒风吹起他单薄破烂的衣衫,在寒风中他又冷又气,瑟瑟颤抖。”有学生说:“他双手抱头,蹲在地上,呜呜地痛哭,周围的百姓也都掉下了同情的眼泪。”有的说:“回家后,两天没有吃饭的一家人蜷缩在冰冷的炕头上抱头痛哭。”)。

  《项链》想象:“如果不丢项链” 玛蒂尔德可能会有怎样的人生“际遇”?生活会不会幸福?一种境况是,舞会后把项链还给女友,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她还象原来那样生活。这样她当然无需受十年的磨难,但这样她会幸福吗?她的灵魂会安宁、平静吗?舞会的成功使她更觉得有负自己的花容月貌,心理会更加失衡,更加想入非非,更加痛苦。可见即便是没有丢项链,她也会在郁郁寡欢中,在更加痛苦的煎熬中,在无休止的的抱怨中,痛苦度日或夫妻离异,毫无幸福可言,这比丢项链更糟糕。

  若不丢项链,她也可能凭着一夜的成功和结识的上流人士,通过非常手段和特殊渠道(譬如做别人的情妇,离婚,私奔等),爬上上流社会。可这样她就会幸福吗?莫泊桑通过另一篇小说《珠宝》的朗丹夫人的遭遇,给出了这种假设的答案:《珠宝》里的位朗丹夫人,也是很美貌嫁给了一个小职员的平民女子,也是不甘心过这种基层平民生活,整日和上流人士看戏调情,靠出卖色相,换取珠宝,结果染病夭亡,下场可怜又可悲。玛蒂尔德如果步位朗丹夫人的后尘,她就彻底丧失了人格和尊严,成了一个高级寄生虫和供人玩弄的花瓶,其境遇也绝谈不上幸福。

  所以说,没有丢项链的玛蒂尔德,生活是可以预见的:要么是在更加痛苦的煎熬中郁郁度日,要么是堕落毁灭。

  又如《天上的街市》设问:诗中写道:“街市上陈列着一些物品,定然世上没有的珍奇。”请同学们想象,街市上究竟有那些珍奇异宝?。

  安徒生《皇帝的新衣》想象:“皇帝赤身裸体游行大典之后,想起那个天真小孩的话,他会怎样?”

  《孔雀东南飞》想象:“假如刘兰芝、焦仲卿没有‘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他们还有什么结局?”

  (五)写作实践,发展想象力:想象力作文大赛,作文题目:“当你乘坐的轮船沉没了,你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你将怎样生活?”、“描写一场你想象中的音乐会”“穿越时空的对话——与古人或未来人的一次对话”等。半命题作文《假如我是_________》,命题作文《二十年后的我》。教学《等待散场》,想象散场以后的情景,以《散场以后……》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情景描写文字。

  (六)利用中外故事典故发展想象力:如宋代命题绘画“深山藏古寺”“竹锁卖酒家”“踏花归来马蹄香” 清代竹禅大师应诏用五尺宣纸,画出九尺高的观世音站像——画一个弯腰拾取净水瓶中柳枝的观音,直起身来刚好九尺——靠的就是想象。

  有机物苯的存在已经得到了普遍承认,但化学家就是找不到苯的分子结构式。德国化学家凯库勒为寻找答案进入了着迷状态。一天他坐马车回家,由于过度劳累,迷迷糊糊地进入了幻想状态。他发现自己所设想的种种苯分子结构正在翩翩起舞,其中一个分子结构式忽然变成了蛇,这蛇首尾相衔,成了一个环。就在这一瞬间幻想的启发下,他终于画出了能够合理解释苯分子化学性能的环状分子结构。

  (七)动手操作发展想象力:多位专家指出,孩子的想象力多在幼儿时期开始养成。观察小虫、动手制作、绘画、往水里扔石头、拆开小闹钟……这些看似平常甚至有破坏性的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孩子想象探索的本能

  众所周知,教育是兴国强国的基础,但并非任何教育都可以兴国强国,私塾教育、八股教育、应试教育就不能兴国。只有致力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的教育才可以兴国。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民族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至关重要。21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国民想象力、创造力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①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②丰富学生知识,扩大表象储备

  ③创设想象情境,引发想象

  ④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有多重要

  育是文化,是想象力,在未来智慧竞争中,创造力才是孩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孩子的想象力恰恰是无法传授与继承的。

  教育学家认为:提高想象力的有效方式是让孩子接受更多的外界刺激,通过对外界事物的了解来开拓自己的想象空间进而造就孩子的创造力与性格。


看过“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人还看了:

1.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

2.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如何培养想象力

4.培养孩子想象力有哪些方法

5.想象力训练的介绍

6.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要怎么培养

    3690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