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脑力开发>思维方式>思维导图>

收敛性思维训练题的特点和形式

家辉分享

  你知道什么是收敛性思维吗?收敛思维(ConvergentThinking)又称“聚合思维”、“求同思维”、“辐集思维”或“集中思维”。接下来,学习啦小编跟你分享的收敛性思维训练题。

  收敛性思维的特点

  收敛性思维的特点是使思维始终集中于同一方向,使思维条理化、简明化、逻辑化、规律化。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如同“一个钱币的两面”,是对立的统一,具有互补性,不可偏废。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既重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又重视收敛思维的培养,才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收敛思维的形式

  1、目标确定法

  平时我们碰到的大量问题比较明确,很容易找到问题的关键,只要采用适当的方法,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但有时,一个问题并不是非常明确,很容易产生似是而非的感觉,把人们引入歧途。

  这个方法要求我们首先要正确地确定搜寻的目标,进行认真的观察并作出判断,找出其中关键的现象,围绕目标进行收敛思维。

  目标的确定越具体越有效,不要确定那些各方面条件尚不具备的目标,这就要求人们对主客观条件有一个全面、正确、清醒的估计和认识。目标也可以分为近期的、远期的、大的、小的。开始运用时,可以先选小的、近期的,熟练后再逐渐扩大。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常遇到选择目标的情况。如我们急需一篇计算机打字稿上交,但专职打字员又没在,我们可能就用两个手指非常不规范的用比打字员长的时间打出来上交了。有的人指责说:你的打字水平太低,太不规范,而且速度慢,应该先去打字班训练。

  这里就有目标的问题,前者是为了及时交上打字稿件,不是为了学习打字。而后者则是学习了规范打字,可以提高打字的速度和质量。显然,目标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会不同。

  2、求同思维法

  如果有一种现象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发生,而在各场合中只有一个条件是相同的,那么这个条件就是这种现象的原因,寻找这个条件的思维方法就叫求同思维法。

  3、求异思维法

  如果一种现象在第一场合出现,第二场合不出现,而这两个场合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这一条件就是现象的原因。寻找这一条件,就是求异思维法。

  收敛性思维训练题1:目标识别法

  这个方法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善于观察,发现事实和提出看法,并从中找出关键的现象,对其加以关注和定向思维。学者德波诺认为,这个方法就是要求“搜寻思维的某些现象和模式”。其要点是,确定搜寻目标(注意目标),进行观察并作出判断。通过不断的训练,促进思维识别能力的提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各国训练了许多专职人员去辨别天空中的飞机,要求他们当飞机在很远的距离时就能判别出飞机的型号。现代军队,对各种武器装备的识别,也运用这一“目标识别”方法进行训练,将观察对象的关键特征与头脑中的有关概念相联系。在思维中使用目标识别法一般是先设计或确定某一思维类型的关键现象、本质、看法等,然后注意这一目标。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人在自学打字技术时,都只用两个指头打。这是因为,他们的根本目的不是要熟练地掌握打字技术,而是工作中需要打字。如果只用两个指头,比起用全部十个指头来,能更快地达到基本上能打字的水平。这样,他们学到的就是一种“二指技能”。因此,从广义上讲,所谓“二指技能”,就是指一种用于应付眼前需要的技能。反之,一个接受正规打字训练的人,用上稍长一点的时间,就能掌握水平高得多的按固定指法打字的技能,与“二指技能”比,可称“全面的技能”。这就要看你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和德国交战时,法军的一个司令部在前线构筑了一座极其隐蔽的地下指挥部。指挥部的人员深居简出,十分诡秘。不幸的是,他们只注意了人员的隐蔽,而忽略了长官养的一只小猫。德军的侦察人员在观察战场时发现:每天早上八九点钟,都有一只小猫在法军阵地后方的一座土包上晒太阳。德军依此判断:

  {1}这只猫不是野猫,野猫白天不出来,更不会在炮火隆隆的阵地上出没;

  {2}猫的栖身处就在土包附近,很可能是一个地下指挥部,因为周围没有人家;

  {3}根据仔细观察,这只猫是相当名贵的波斯品种,在打仗时还有兴趣玩这种猫的绝不会是普通的下级军官。

  据此,他们判定那个隐蔽处一定是法军的高级指挥所。随后,德军集中六个炮兵营的火力,对那里实施猛烈袭击。事后查明,他们的判断完全正确:这个法军地下指挥所的人员全部阵亡。

  便衣警察在公共场所抓扒手,也是通过扒手的典型举止和贪婪、诡秘的眼神来判定与跟踪的。警察了解这些特殊表现,在执行任务时就有意识地按一定的模式去搜索目标。

  收敛性思维训练题2:间接注意法

  间接注意法,即用一种拐了弯的间接手段,去寻找“关键”技术或目标,达到另一个真正目的。也就是说,要求你把东西分类别,分类的过程导致另一个后果。对被分类的东西进行仔细考察,去评估每一种有关的价值,这才是使用间接注意法的真实意图。

  一个农夫叫懒惰的儿子把一堆苹果分成两种装进两个篓子里。一个篓子装大的,一个篓子装小的。傍晚农夫回到家里,看见儿子已经把苹果分开装进了篓子。而且,鸟啄虫蛀的烂苹果也被挑出来堆在一边了。农夫谢过儿子,夸他干得漂亮。然后他取出一些口袋,把两个篓子里的大小苹果混装在一起。结果,大小苹果被胡乱搅和在一起。并没有分什么大小来分开装。儿子气坏了,他认为父亲在戏弄他。想试试,看看父亲是否愿意干活。反正父亲是要把苹果混在一起的,干嘛又要他把苹果分开呢?这是白费劲呀!农夫告诉儿子说,这不是什么花招。原来他是要儿子检查每一个苹果,把烂苹果扔掉。两个篓子只不过是拐了一个弯的间接手段,他的目的是要儿子非常仔细地检查每一个苹果。如果他不拐个弯,而是直截了当地叫儿子把烂苹果扔掉,那么儿子就不会仔细检查每一个苹果。他就会急忙地把苹果翻检一下,只寻出那些一望而知已经坏透了的烂苹果,而不会去检查那些貌似完好其实已坏的烂苹果了。

  古代同时有几个邻国的使者来聘波斯国公主。皇帝说:“我要出一个题目考考你们,谁最聪明,谁就可聘到公主。”

  他拿出一个有着弯曲通道的玛瑙球,要求使者们用丝线穿过去。谁穿过去了公主就嫁到谁的国家去。第一个使者用金丝钩钩着丝线直接往里穿,穿了个眼冒金星也没穿进去。第二个使者换了个花样,用嘴在玛瑙的另一端直接吸气,想把线吸过去,累了个满脸通红,也没把丝线吸过去。第三个是吐蕃国的使者,他将丝线系在一个大蚂蚁腰上,在玛瑙的另一端涂上蜂蜜。蚂蚁为了吃到蜂蜜,在弯曲通道里急速前进,很快地就将丝线穿过了玛瑙球。使者通过蚂蚁间接地实现了穿线的目的。

  在军事战略理论中,英国的战略家利德尔·哈特提出了著名的“间接战略”原则。他认为,间接战略路线就是要使战斗行动尽量减少到最低的限度,其主要原则是避免正面强攻的直接作战方式。他认为,在战略上,最漫长迂回的道路,常常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

  军事上的典型战例有:围魏救赵、欲擒故纵、围点打援、迂回进攻、声东击西等。

  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总统之一林肯,早年曾当过律师。有一次,他接到这样一件案子:一个叫阿姆斯特朗的人被人诬告为谋财害命的杀人凶手。证人福尔逊一口咬定,亲眼看到阿姆斯特朗在半夜行凶杀人。对此,阿姆斯特朗难辩冤屈,眼看就要定案。林肯接案后,经过大量调查、访问并亲自勘察现场,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真相和事实。一开庭,林肯就巧妙地逼使证人一起“爬雪坡”,采取不直接揭露证人的谎言,而是迂回一下,让证人自己露出马脚的办法。下边是当时对质的记录:

  林肯:你起誓说认清了阿姆斯特朗吗?

  福尔逊:是的。

  林肯:你说你在草堆后面,阿姆斯特朗在大树底下,两处相距二三十码,能认清吗?

  福尔逊:看得清清楚楚,因为月光很亮。

  林肯:你敢肯定不是凭衣着猜测的吗?

  福尔逊:我肯定认准了他的面容,因为月光正照在他脸上。

  林肯:你能肯定凶杀时间正是晚上11点钟吗?

  福尔逊:绝对肯定,因为回家时,我看了时钟,为11点一刻。

  林肯通过迂回办法,首先将证词一一敲定,让福尔逊自己“爬上雪坡”,然后再“往下滑行”。于是林肯从正面发起攻击。

  林肯向法庭宣布:“证人是个十足的骗子。他发誓说18日晚上11点钟月光照在凶手脸上,使他认出了阿姆斯特朗。但是,请法庭注意,10月18日是上弦月,不到11点月亮便已下山。就算月亮没有下山,月光照到被告脸上,这时被告脸朝向西面,而证人在树东面的草堆后,根本看不到被告的脸。如果被告回头,因为月光照不到脸,证人也无从认准。”

  林肯靠着出色的思维技巧和辩护才能(以调查为依据),迫使福尔逊当场承认自己提供伪证,为被告获得无罪释放的判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收敛性思维训练题3:层层剥笋法

  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最初认识的仅仅是问题的表层(表面),因此,也是很肤浅的东西。然后,层层分析,向问题的核心一步一步地逼近,抛弃那些非本质的、繁杂的特征,以便揭示出隐蔽在事物表面现象内的深层本质。

  柯南道尔借助神探福尔摩斯的嘴曾说道:“凡是异乎寻常的事物,一般都不是什么阻碍,反而是一种线索。在解决问题时,最主要的是能够运用推理的方法,一层层地回溯。这是一种很有用的本领。”“一个逻辑学家不需要亲眼见到或者听到过大西洋或尼亚加拉大瀑布,他能从一滴水上推测出它有可能存在。所以整个生活就是一条巨大的链条,只要见到其中的一环,整个链条的情况就可以推想出来。”

  1940年11月16日,纽约爱迪生公司大楼一个窗沿上发现一个土炸弹,并附有署名F·P的纸条,上面写着:“爱迪生公司的骗子们,这是给你们的炸弹!”后来,这种威胁活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猖狂。1955年竟然放上了52颗炸弹,并炸响了32颗。对此报界连篇报道,并惊呼此行动的恶劣,要求警方给予侦破。

  纽约市警方在16年中煞费苦心,但所获甚微。所幸还保留几张字迹清秀的威胁信,字母都是大写。其中,F.P写道:我正为自己的病怨恨爱迪生公司,要使它后悔自己的卑鄙罪行。为此,不惜将炸弹放进剧院和公司的大楼等。警方请来了犯罪心理学家布鲁塞尔博士。博士依据心理学常识,应用层层剥笋的思维技巧,在警方掌握材料的基础上作了如下的分析推理:

  ①制造和放置炸弹的大都是男人。

  ②他怀疑爱迪生公司害他生病,属于“偏执狂”病人。这种病人一过35岁后病情就加速加重,所以1940年时他刚过35岁,现在(1956年)他应是50出头。

  ③偏执狂总是归罪他人。因此,爱迪生公司可能曾对他处理不当,使他难以接受。

  ④字迹清秀表明他受过中等教育。

  ⑤约85%的偏执狂有运动员体型,所以F·P可能胖瘦适度,体格匀称。

  ⑥字迹清秀、纸条干净表明他工作认真,是一个兢兢业业的模范职工。

  ⑦他用“卑鄙罪行”一词过于认真,爱迪生也用全称,不像美国人所为,故他可能在外国人居住区。

  ⑧他在爱迪生公司之外也乱放炸弹,显然有F·P自己也不知道的理由存在,这表明他有心理创伤,形成了反权威情绪,乱放炸弹就是在反抗社会权威。

  ⑨他常年持续不断乱放炸弹,证明他一直独身,没有人用友谊或爱情来愈合其心理创伤。

  ⑩他无友谊,却重体面,一定是一个衣冠楚楚的人。

  {11}为了制造炸弹,他宁愿独居而不住公寓,以便隐藏和不妨碍邻居。

  {12}斯拉夫人多信天主教,他必然定时上教堂。

  {13}他的恐吓信多发自纽约和韦斯特切斯特。在这两个地区中,斯拉夫人最集中的居住区是布里奇波特,他很可能住那里。

  {14}持续多年强调自己有病,必是慢性病。但癌症不能活16年,恐怕是肺病或心脏病,肺病现代已经很容易治愈,所以他是心脏病患者。

  根据这种层层剥笋式的方式,博士最后得出结论:警方抓他时,他一定会穿着当时正流行的双排扣上衣,并将纽扣扣得整整齐齐。而且,建议警方将上述14个可能性公诸报端。F·P重视读报,又不肯承认自己的弱点。他一定会作出反应以表现他的高明,从而自己提供线索。果不其然,1956年圣诞节前夕,各报刊载这14个可能性后,F·P从韦斯特切斯特又寄信给警方:“报纸拜读,我非笨蛋,决不会上当自首,你们不如将爱迪生公司送上法庭为好。”

  依循有关线索,警方立即查询了爱迪生公司人事档案,发现在30年代的档案中,有一个电机保养工乔治·梅特斯基因公烧伤,曾上书公司诉说染上肺结核,要求领取终身残废津贴,但被公司拒绝,数月后离职。此人为波兰裔,当时(1956年)为56岁,家住布里奇波特,父母早亡,与其姐同住一个独院。他身高1.75米,体重74公斤。平时对人彬彬有礼。1957年1月22日,警方去他家调查,发现了制造炸弹的工作间,于是逮捕了他。

  当时,他果然身着双排扣西服,而且整整齐齐地扣着扣子。

  有一天深夜,一位刚刚结婚才几天的新娘子从厂里下晚班回家,整个家属楼一片寂静。于是她也轻声地走进了自己的家,并且看到丈夫已睡得很熟了。就在她对着穿衣镜卸妆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床底下有四只脚露了出来。机警的新娘子立刻意识到这是两个潜入自己家里的盗贼。可此时屋子里只有自己和丈夫两个人,而且丈夫又在熟睡。到底怎样才能抓住这两个盗贼呢?十分紧张的新娘子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很好的主意,并最终在邻居们的帮助下抓住了那两个盗贼。

  那么,请想一想:这位新娘子到底是怎样用自己的主意抓住盗贼的呢?

  答案:这位新娘子先是把自己的丈夫叫醒,假装说他不关心和体贴自己,竟然自己先睡着了,然后又故意地大吵大闹起来,还摔了几个玻璃器皿。因为已经夜深人静,所以她的行为很快就吵醒了周围的邻居,其中几个热心的人还特意前来劝架。等屋子里的人多了以后,这位新娘子才说出了床下有贼的事实。于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抓住了那两个躲在床下的盗贼。

​思维相关文章:

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2.表象性思维是

3.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及训练方法

4.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励志名言

5.放射性思维的外在表现

    31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