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思维对事物的间接反映,是指它通过其他媒介作用认识客观事物,及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已知的条件推测未知的事物。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对一类事物非本质属性的摒弃和对其共同本质特征的反映。
拓展想象空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想象是发展创造力,陶冶儿童高尚情操的智力因素。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我创设多种条件拓展儿童想象空间,让他们想象的翅膀能在一个广阔的天地翱翔。
1、运用插图,启发想象。
如《瀑布》一文,学习第二小节时,我出示挂图,让学生根据图画想象一下瀑布是什么样子。站在瀑布脚下,想说些什么?学生们说:“瀑布飞溅起来的水珠洒在脸上,真是舒服啊!”“瀑布真雄伟,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瀑布真像被天盛着的豆浆被打翻了,永远流不完。”……学生想象合情合理,体会到了瀑布的美,大自然的神奇。
2、补充空白,展开想象。
小学教材中有许多文章都是“详略结合”的写法,教师在讲读课文的工程中,应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空白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开发课文中略写部分的训练价值。如《曼谷的小象》第五自然段详写了小象帮我们掀车的动作,第六自然段详写了小象帮我们洗车的动作。那么,当它得到主人的表扬、夸奖,它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后,学生头脑中纷纷映出小象撒娇、骄傲、自豪或不好意思的样子,争先恐后地抢着描绘,就好象是曼谷的小象就在他们面前一样。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把课文内容变成了美丽生动的画面,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不但如此,通过想象也使小象聪慧的形象上又抹上了一层可爱、调皮的动人色彩,使小象的形象更丰富。
3、延伸情节,丰富想象。
儿童的生活经验不足,知识面较狭窄,限制了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引导他们延伸故事情节,对儿童进行拓展思维的训练。如《小摄影师》这课,课文结尾高尔基吩咐秘书,如果是别的人找他,就说他很忙,如果来的是一个小男孩,就一定让小男孩进来。“在男孩后来怎么样了,他来找高尔基了吗?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会怎么做?”要求学生
发挥想象进行说话训练。既训练了说,又培养了创新思维,一举两得!
总之,我们应该把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不仅要用求同思维向小学生播种知识,而且要用求异、求新思维诱导小学生自己开发潜能。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批敢于改革、会创新的一代素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