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
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也有所发展变化。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学生思维特点
概括性
思维的前提人们已经形成或掌握得概念。掌握概念,就是对一类事物加以分析、综合、比较,从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特征加以归纳。概括是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迁移程度、广度和深度、创造程序等智力品质的基础。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认为:迁移就是概括。概括性越高,知识的系统性越强,迁移越灵活,那么一个人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应越发展。
间接性
间接性是思维凭借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反应。
首先,思维凭借着知识经验,能对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及其属性或联系加以反映。例如,清早起来发现院子里的地面湿了,房顶也湿了,就可以判定昨天晚上下雨了。
其次,思维凭借着知识经验,能对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及其属性进行反映。也就是说,思维继承和发展着感知和记忆表象的认识功能,但已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界限。思维的间接性使人能够揭示不能感知的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第三,思维凭借着知识经验,能在对现实事物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蔓延式的无止境的扩展。假设、想象和理解,都是通过这种思维的间接性作为基础的。例如,制定计划、预计未来,就是这方面的表现形式。思维的这种间接性,使思维能够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逻辑性
逻辑性这一特征反映出思维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认识,表明思维过程有一定的形式、方法,并按着一定的规律进行。
概念的形成条件和基础是社会实践。大量丰富的感性经验产生于实践,推动人的认识活动深化,产生了概念。
在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构成判断和推理。判断是对于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以语句形式表达出来,
判断是思维形式,但与语句有区别:
(1)判断是思维形式,而语句是言语的形式。
(2)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语句表达,如"一切事物都包含矛盾",这一判断可以用"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没有的"、"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等语句来表达。
(3)并不是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如"今天星期几?"这一语句就不是对事物有所判定。判断不单反映思维过程,而且也表现着人的情感和愿望。如"我爱北京天安门","我要买电视机"等。判断也能表现出人对事物的评价,这时人以某种标准作为判断的额依据。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两种主要推理形式。在归纳推理时,从事实出发,加以概括,从而解释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得出一般结论。从一般到个别,将理论、原则运用于具体,这是演绎推理。概念、判断、推理,就是思维的形式。
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指人脑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思维过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于是在大脑里生成了一个认识过程的突变,产生了概括。由于概括,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在联系,认识了事物的规律性。个人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深刻性的差异,思维的深刻性集中地表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
具体表现在:
思维形式的个性差异,即在形成概念、构成判断、进行推理和论证上的深度是有差异的。
思维方法的个性差异,即在如何具体地、全面地、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关系的方法方面,正如归纳和演绎推理如何统一,特殊和一般如何统一,具体和抽象如何统一等方面都是有差异的。
思维规律的个性差异,即在普通思维的规律上、在辩证思维的规律上,以及在思维不同学科知识时运用的具体法则上,其深刻性是有差异的。只有自觉地遵循思维的规律来进行思维,才能使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理、论证得法,具有抽象逻辑性,即深刻性。
思维的深广度和疑难程度的个性差异,即在周密的、精细的程度上是有差异的。一个能在深广度和疑难程度方面思维的人,能全面地、细致地考虑问题,照顾到和问题有关的所有条件,系统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性关系。
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包括:一是思维起点灵活,即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能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而灵活地作"综合地分析";三是概括--迁移能力强,运用规律的自觉性高;四是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大;五是思维的结果往往是多种合理而灵活的结论,这种结果不仅仅有量的区别,而且有质的区别。
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强调思维个体差异的智力品质。指独立思考创造出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具有新颖性成分的智力品质。主体对信息高度概括后进行集中而系统的迁移,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找出新异的层次和交结点。概括性越高,知识系统性越强,减缩性越大,迁移性越灵活,注意力越集中,则独创性就越突出。
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信息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
从思维的个性差异来说,思维的批判性特点有五个:
(1)分析性
在思维过程中不断地分析解决问题所依据的条件和反复验证已拟定的假设、计划和方案。
(2)策略性
在问题面前,主体根据自己原有的思维水平和知识经验在头脑中构成相应的策略或解决问题的手段,然后使这些策略在解决思维任务中生效。
(3)全面性
在思维活动中善于客观地考虑正反两方面的论据,认真地把握问题的进展情况,随时坚持正确计划,修改错误方案。
(4)独立性
即不为情境性的暗示所左右,不人云亦云,盲从附和。
(5)正确性
思维过程严密,组织有条理;思维结果正确,结论实事求是。
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指思维过程的速度或快慢程度。有了思维敏捷性,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适应迫切的情况来积极地思维,周密地考虑,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作出结论。有人说,思维的速度包括正确的程度。但我们认为,思维的轻率性决不是思维的敏捷性品质。我们在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时,必须克服思维的轻率性。
敏捷性本身不像上述特征那样有一个思维过程,但与上述思维特征又相互联系,既以上述思维特征为必要的前提,又是这些思维特征的集中表现。没有思维高度发达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就不可能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适应迫切情况的积极思维,并正确而迅速地作出结论。特别是思维活动的概括,没有概括,就不会有"缩减"形式,更谈不上什么速度了。同时,高度发展的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必须以速度为指标,能够正确而迅速地表现出来。
一般心理特点
1、逐渐稳定: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二年级小学生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无论写字、绘画还是课余时间的游戏都比较自如。在此之前,与成年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不会用文字表达思想。由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二年级学生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一年级的恐慌心情已经很少见到,即使遇到了什么困难,也不会像一年级学生那样马上哭泣起来。
2、出现竞争意识:因为已经能够判断自己的能力大小,所以在发现别人的表现比自己好或者差时,相应地会引起心理的变化。当别人不如自己时,内心暗暗感到自豪得意。这是较早出现的竞争心理。
3、二年级学生产生了集体荣誉感。例如开运动会时,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班级的运动员的胜负并不太关心,老师说咱们班胜利了,快鼓掌,孩子们才会跟着鼓掌。参加比赛的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胜负对班级会有什么影响。但是二年级学生就不同了,他们很清楚其中的关系,表现出来的行为很明显。自己班级运动员赢了,他们会欢天喜地,如果对方赢了,他们会默不作声,无论在教室活动还是室外游戏,孩子都会表现出争先恐后的特点。教师让做一件事比如擦桌子,马上会出现竞赛似的场面,最先擦完的学生会高高举起手,等待教师表扬自己。
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
对策:
二年级的小学生十分喜欢自主性的活动,而不是被动性的知识灌输,因而一些健康的电脑游戏譬如”赛尔号”、”摩尔庄园”之类的都能够帮助孩子训练各项思维能力,有助于其思维的扩散和实践能力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