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脑力开发>思维方式>抽象思维>

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一般有哪些

佳玲分享

  初中阶段是人思维发展过程的黄金时期,思维发展实际水平和新的需要之间的内在矛盾性决定着初中生个体思维的发展水平、方向和差异性,也构成了初中生群体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下面就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初中生思维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他们能够理解一般的抽象概念,掌握一定的定理、定义、公式并进行逻辑推导,对许多现象能够进行概括和抽象。初中生的思维发展已基本适应初中学习的客观要求。但是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发展还是经验型的,在思维过程中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主要作用。他们在进行抽象逻辑思维的时候,常常还需要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感性经验的支持,否则就会出现理解、判断、推理上的困难。

  这一思维特点在初中生的学习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对抽象概念的把握存在困难。初中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的限制,在各科学习中,抽象概念的掌握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是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需要教师用一定的演示或情境教学提供感性经验以后,才能使初中生正确掌握这些概念的本质特征。第二,对文章的整体概括存在困难。初中生思维能力发展不完善,概括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概括整篇文章的内容,这在语文教学中是经常遇到的,因此,需要初中生整体地把握一篇文章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第三,在作文时,写作手法运用困难。除了一些训练有素的学生外,初中低年级学生中不少人在写作上存在困难。他们虽然听了老师讲解的多种写作手法,但是自己运用时,仍然困难重重,不知所措。这是由于初中生由抽象概括到具体化这个思维环节上不能自如支配所引起的。可见,完善的思维发展应能够根据任务需要由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到具体运用自如。只有这样,写作起来才能够随心所欲地提炼、扩展、充实、概括。初中生的思维发展还达不到这一步,这就限制了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第四,归纳胜过演绎,复杂推理困难。在逻辑推理上,初中生的归纳推理发展水平高于演绎推理水平。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得到明显发展。初中生由于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思维水平的日益提高,他们容易高估自己的实际能力,常常不满足于教师或教科书中的解释,不喜欢现成的结论,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他们要求独立思考,对什么事都要追根求源的倾向十分明显。在初中生思维独立性迅速发展时,提出高明见解,大胆设想,在小发明、小革新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也有。然而从总体上来看,他们毕竟知识经验有限、独立性和批判性还欠成熟,片面性和表面化的倾向难以掩饰,表现在有时竟会毫无根据地争论,好走极端,以及孤立地看待事物。这些都有待于他们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有赖于其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

  发散思维发展快,男生快于女生。发散思维水平一般可用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三个指标来衡量。流畅性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由一个项目联想到别的项目的多少来确定;变通性可以用由一个项目联想到别的项目的种类多少来衡量;独创性可以用由一个项目所联想到的奇特项目的多少来衡量。研究表明初中男女生之间在以上的三个指标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初中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进入中学以后发展很快,男生的速度超过了女生。发散性思维好的学生,思维速度快,灵活多变并富有创造性。但是,初中生在解答问题都不可能离开集中思维。正确解答问题依靠集中思维,而迅速迁移则依靠发散思维。因为集中思维是发散的基础,发散思维是集中思维的突破。初中生只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迁移才是有效的。所以,初中生自身的知识基础和成熟始终是他们发散性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

  无论做什么事都是要坚持,持之以恒才是做事成功的法宝,进行抽象思维训练也是一样,绝不是一朝一夕即可成功的。这一点使我们都知道的,但是要真正的做到却没有几个人,因为我们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找各种理由让自己放弃,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本性,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他们不会找理由为自己的开脱,他们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坚持做自己的事上,而不是去考虑别人会如何看自己。真正的赢家就要有一种忘我的精神。

  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初中生智力的发展,最主要的在于其新的思维特点的出现。按照皮亚杰(J.Piaget)关于个体智力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初中阶段正是“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这个阶段的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诸如组合、包含、比例、排除、概率及因素分析等逻辑课题。朱智贤也认为,初中生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

  可见,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思维的抽象逻辑性,这一特点体现于以下诸多方面。

  (一)运用假设

  皮亚杰认为,在形式运算阶段,个体具有一种“可能性”及“现实性”之间的逆向思维,这种逆向思维使“可能性”已不仅仅再是个体行为或经验的一种延伸,相反,“现实性”却出现于“可能性”之后了。

  事实和实验均表明,初中生在面临智力问题时,并不是直接去抓结论,而总是通过首先挖掘出隐含在问题材料情景中的各种可能性,再用逻辑分析和实验证明的方法对每一种可能性予以验证,最后确定哪一种可能性是事实。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已认识到了现实只是包含于由事实与假定构成的总体中的一个子集,它通常并不直接出现于我们面前,而需要用逻辑方法去搜寻。正是由于初中生已具有了这种建立假设及检验假设的能力,才使得他们的思想相对于童年期更具有深度、广度、精确性和灵活性。虽然处于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的儿童在解决问题时,也能产生一些初步的,与实际经验密切相联系的假设,但他们运用假设、检验假设的能力则具有极大的局限性,最明显的表现是,一旦他们产生了一个对问题情景的可能性解释,就会立刻将它认定为事实;而初中生的情况恰恰相反,他们常用十分怀疑的态度认真地检验每一个假设,甚至是那些看起来很怪异的假设也不放过,而决不轻易地承认任何一种可能性。

  埃尔金德(Elkind,1970)所做的一个关于个体形成概念的实验就充分揭示了小学儿童与初中生在建立和检验假设过程的思维差异。实验中的两组被试分别为8至9岁的儿童和13至14岁的少年。实验材料是各种各样的有轮子的一般工具和无轮子的一般工具以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和无轮子的交通工具的图片,在实验中,主试不断地向被试呈现图片,但每次只呈现两张,在被试看后,要求他选出一张图片,如果他选择了带有轮子的图片(无论是一般工具还是交通工具)主试就告诉他选对了,如果他选择了不带轮子的图片就告诉他选错了,直到他能说出决定选择正确与否的线索是“轮子”而非其他任何特征时,就算完成了此任务。两个年龄组被试的反应差异非常显著,在小学组被试中,只有一少半儿童能发现“轮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线索,而且他们要将72组图片都一一看过之后,才能得出结论;而少年组的所有被试都能正确解决问题,而且多数人只看了10组图片即发现了答案。研究者分析到,在完成这个思维任务过程中,少年组的思维倾向是,不断地检验假设,迅速地放弃不正确的假设,及时地建立新的假设;儿童组的思维倾向是,他们总是固守着若干最初产生的假设,即使在这个假设不断地遇到障碍后,仍不放弃,而且这个假设往往是包含于问题情景中较明显的,但却是表面化的不正确的“关系”,对这种“关系”的固守,必定延迟问题的解决,甚至导致失败。由此可见,初中生相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了更高程度的建立假设及检验假设的能力,这是他们思维中抽象逻辑性特点的重要表现之一。

  (二)逻辑推理

  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初中生就开始具备各种逻辑推理能力。

  在一项关于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研究中,调查者向初一、初三和高二的被试呈现25道关于“推理发展水平”及“推理运用水平”的测试题。结果发现,从初中一年级起,学生已具备了各种推理能力,但是不同年级间在推理发展水平和推理运用水平上具有明显差异,初一学生虽然已经开始具备各种推理能力,但还是初步的,特别是在假言、选言、复合、连锁等演绎推理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差;初三学生的推理有了明显的发展,上述几项演绎推理的正确率已超过50%。

  初中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总体来讲,归纳推理的能力高于演绎推理的能力。在对各种演绎推理的掌握上,也有一个发展顺序,最先掌握的是直言推理,其次是复合推理和选言推理,最后是连锁推理;初中生推理运用水平的发展顺序是,最先掌握的是排除推理中的干扰,其次是改正错误,最后是运用推理去解决问题。

  (三)运用逻辑法则

  初中生对各类逻辑法则的掌握主要表现在对于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律的认识上。我国的研究表明:在掌握上三类逻辑法则的总平均得分的正确率上,初一被试为68.26%,初三被试为72.78%。而且,初中生掌握不同逻辑法则的能力也存在着不平衡性,在三类逻辑法则中,对矛盾律和同一律的得分明显高于在排中律上的得分;他们对逻辑法则运用的水平也不一样,在正误判断问题上的成绩最高,在多重选择问题上的成绩次之,最差的是回答问题的总成绩。

  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还体现在对概念的掌握上。进入青春期之后,初中生日益掌握了更多的抽象概念和更复杂的概念系统。当然,与上述抽象思维发展的三个侧面一样,对抽象概念及概念系统的掌握,在初中阶段,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培养抽象思维的有效方法

  求同——求异——求合抽象思维训练法

  从字面上我们也大体能够理解这个方法的含义,大体思路就是培养一个善于发现的习惯,善于在生活中找到不同事物的相同点和相同事物的不同点,并且发现生活中各事物的联系,以创新的视角来发明创造新的事物。下面介绍具体的方法:

  首先,在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在脑海里想出四种完全没有联系的事物。比如一本书、金项链、一瓶可乐、一台电视。在我们睡醒的时候头脑里是很空旷的,这时进行思维的训练就好像新生儿一样,极大程度上的锻炼了你的思维,是你的神经在昏昏欲睡中清醒过来,在你醒来想到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抓住你的第一感觉,不用特意去想某个事物,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可以。

  这时你要做的就是将他们进行分类,每两种事物都要能归到一类且与另外两类不同。比如:

  1、金项链和电视属于贵重物品,书和可乐比较便宜。

  2、书和电视可以承载大量的信息,戒指和可乐不能。

  3、电视和可乐属于新兴事物,书和金项链很久以前就有等。

  开始我们进行训练的时候会感觉很费力,这时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长时间束缚了我们的思想,只要我们去想,就一定会找到。万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无论是什么联系,只要你能找到的就是,在这个训练中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只要你自己能够解释清楚就可以。

  每天早上就像这样对你想到的事物寻找共同点来分类,你的思维会在一天之内都会非常的开阔。这样久而久之我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就可以将两个不同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很容易的找到,非常有助于我们创新。

  第二部是求异,方法与求同恰好相反,类似于我们玩的游戏找不同。在一天之中去不断发现相同事物的不同点,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同一个问题。正如那些俗语所说: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别林斯基。

  在别人发表完观点的时候不要急于肯定回答,而是要想一想你的角度来看的话是怎样的观点。人与人是不同的,你的观点不肯能和某个人完全相同,只是你自己让你自己屈服于别人的观点,只去跟着别人的想法走,没有求异。求异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树立我们创新思维必不可少的。

  例如有两家咖啡公司,一家依靠着自己历史悠久打出了“爷爷在喝,父亲在喝”的广告。而另一家咖啡公司另辟蹊径,找到和对手不同的一面进军市场,打出“年轻的一代,激情的一代”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追捧。

  第三是求合。求合就是在求同和求异的基础上将我们发现的不同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结合起来创造新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生活中很多创新的事物都是来自于多种事物的结合。

  比如铅笔和橡皮,正是人们找到二者的共同点(在写字的时候用),所以有了铅笔上面的橡皮。二者结为一体使得我们在用起来非常的方便。

  求和的思维是创新的一个很高的境界,把不同事物的优点结合于一身发明创造出新的事物,这时时代和社会所需要的思维,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同样会用到这种方法将一些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无论做什么都是贵在坚持,抽象训练也是一样,要想培养出良好的抽象思维,就要每天坚持去做,坚持去想。只有这样我们的大脑才能不断地开发,思维不断地创新,在未来的某一天创造出全新的事物。

  关于思维的名言警句

  1.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 ——布莱希特

  2. 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 ——洛克威尔

  3. 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 ——卡曾斯

  4. 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 ——柏拉图

  5. 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爱迪生

  6. 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 ——爱因斯坦

  7. 疑惑随着知识而增长。 ——歌 德

  8. 伟大不只在事业上惊天动地,他时常不声不响地深思熟虑。 ——克雷洛夫

  9. 在艺术创作中,第一个意念最佳;在其它的事情上,反复思考的结果最好。 ——布莱克

  10. 人应当相信,不了解的东西总是可以了解的,否则他就不会再去思考。 ——歌 德

  11. 今天心里知道的事,明天头脑就明白了。 ——James Stepens

猜你喜欢:

1.幼儿园阶段年龄思维特点

2.中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所具有的特点

3.中小学生思维发展有哪些特点

4.关于初中生的思维

5.有关于形象思维的特点

6.初中生的思维

7.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

    136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