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民俗文化>谜语>

包含答案的灯谜

书荣分享

  灯谜又称文虎,但人们都习惯用"灯谜"一称。灯谜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性艺术。那么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出几条灯谜吧。

  包含答案的灯谜

  汗颜(猜一灯谜用语)——谜底:面上加注

  没本事就别做大哥(猜一灯谜用语)——谜底:行当

  品尝杜康樽半空(猜一花名)——谜底:棣棠

  老人扛轿(猜一台湾地名)——谜底:白毛台

  清除(猜一成语)——谜底:满不在乎

  楷隶皆融尚朴为先(猜一种花名)——谜底:棣棠

  下棋落子无俗手(猜一国内家电品牌)——谜底:步步高

  拜访孟尝君遭拒(猜一灯谜用语)——谜底:面不成文

  心犹未死杯中物(猜一灯谜用语)——谜底:生活用品

  卧轨自杀(猜一灯谜用语)——谜底:轮到我了

  岳父大人(猜一字谜)——谜底:仗

  千古疑案(猜一灯谜用语)——谜底:故事谜

  千金散尽还复来(猜一灯谜用语)——谜底:回文

  生无常怪异多(猜一11画字)——谜底:傀

  昨日之日不可留(猜一国家名)——谜底:乍得

  锄禾日当午(猜一国内地名)——谜底:田阳

  食宿官兵去百人(猜一旅游设施)——谜底:宾馆

  千里姻缘一线牵(猜一灯谜用语)——谜底:遥对

  黄昏(猜一大陆地名)——谜底:洛阳

  聚餐(猜一金融名词)——谜底:进口合同

  满眼风波多闪灼(打4字电信名词)——谜底:来电显示

  雨后钱无叶底花(猜一灯谜用语)——谜底:落落

  四季如春(猜一台湾地名)——谜底:恒春

  满城桃李争春色(猜一灯谜用语)——谜底:开抢

  关于灯谜的简介

  早在夏朝,就出现了一种用暗示来描述某种事物的歌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歌谣发展,演变成"廋辞"(亦称"隐语")。当时由于列国分争,有不少游客在进谏时,往往都用"隐语"道出已见,使君王从中得到启发。《国语·晋语》记载"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可见那时的这些"廋辞"和"隐语",就是中国灯谜的雏形。直至南朝宋学家鲍照作"井"、"龟"、"土"三个字谜,并以《字谜三首》收入他的诗集后,才有了"谜"字一称。

  开始的谜流行于口头说猜,三国时期有人把谜写在纸上贴出来令人猜对。到了南宋,有一些文人学士为了显示才学,常在元宵花灯之夜,将谜条贴在纱灯上,吸引过往行人,因之又有了"灯谜"一称,《武林记事·灯品》中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1]

  清中叶以后,谜风大盛,涌现了许多谜师。辛亥革命后,灯谜形成了南宗北派两种风格,到了旧社会,由于谜家大都是士大夫阶层,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强调风雅,排斥民间灯谜。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指引下,灯谜活动更加蓬勃发展,谜材谜作日益完善丰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都有灯谜活动及灯谜学术交流。《谜语》古称"隐语","廋辞"。今通常指传统民间谜语。中国著名古典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中说:"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之嘲隐,化为谜语。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像物品,纤巧以弄思,浅察以炫辞。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他对谜语从理论上作了高度的概括,对谜语发展的历史,谜语的定义及其特征都作了深刻的分析和精辟的阐述。

    3971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