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旅游知识>旅游攻略>

青岛崂山旅游攻略大全

郑翔分享

  崂山风景名胜区的景点与名胜古迹可分为巨峰、登瀛、流清、太清、上清、棋盘石、仰口、北九水、华楼 9 个风景游览区和沙子口、王哥庄、惜福镇、北宅、夏庄 5 个风景恢复区,景区总面积为 446平方公里。 游览崂山风景名胜区,分别从南线、东线、中线和海上游览。南线风景游览区包括登瀛、巨峰、流清、太清和上清五个风景游览区,东线可游览仰口和棋盘石两个风景游览区,中线可游览北九水和华楼风景游览区,海上游览从太清湾码头乘船,可从海上游览崂山风光。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是青岛崂山旅游攻略大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崂山景点介绍:

  流清河

  流清河发源于巨峰,因河道是山涧谷底,河水清澈见底,以流水清清而得名。河口对着的海湾是流清湾,湾内沙滩平缓,水碧浪小,海天一色,景色宜人。沿流清河村溯河而上约 1km ,就是流清河水库,水库大坝为石砌双曲拱式,坝长 200 多米,有“崂山第一石坝”之称。流清河水库是崂山啤酒厂和崂山饮料厂的主要供水水源。流清河水库东侧的景观有将军槽、南天门、天柱、北天门、天门后等;水库西侧景观有蟹子夹、鹰窝顶等。流清河口残存着古冰川形成的终碛堤。

  鲍鱼岛

  流清河湾岸边的这个小岛,因盛产鲍鱼而得名。岛上草木茂盛,向海面岛坡因受海水侵蚀,还形成了“小一线天”、“小八仙墩”等袖珍景观。离鲍鱼岛不远还有一小岛,因当地艄公以它为进出流清湾的标志,而得名“老公岛”。鲍鱼岛附近是崂山南侧古冰碛物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那里的海滩上分布有大量的冰碛物,形成冰碛海滩,也可称为巨砾海滩。

  八水河

  八水河是由 8 条涧流汇集而成的一条河流。这条河是崂山的一条主要河流,长约 8km ,从这里人海。这条河流虽然不长,但景色很优美,无论是从这里逆水而上,还是从龙潭瀑顺流而下,部会看到湍急的河水奔腾而下,因受到河床里无数巨大的冰碛砾石阻挡,生成许多妙趣横生的水景,流水时而穿石,时而迂回,时而旋转,引人入胜。水流大的时候,如同千军万马,咆哮如雷,响彻整个山谷,十分壮观。八水河中大量古冰碛物的存在,并占据一定的空间,雨季上游来水后,水位变幅非常大,容易形成灾害,应引起游人注意。

  八水河[海上名山第一]

  青蛙石

  乘车走过八水河口以后,便在山海交接的弯路上绕行。在大平岚东南方的海边,有一巨石,酷似一只巨大的青蛙在仰首望海。游人至此,无不驻足,惊叹天工之巧,这就是流清景区内著名的怪石 —— 青蛙石。它是一块经过海浪冲蚀而形成的巨大象形石。

  该条路线上,也存在许多条古冰川遗迹,最典型的为梨庵子古冰川舌,它位于鲍鱼岛和太清观之间,一条完整的小冰舌穿过公路,进入黄海。游人进入该冰舌后,可以见到杂乱的漂砾堆积在一起,冰舌的前缘为巨大的漂砾堆积在一起。该冰舌可称为袖珍型冰舌,虽短小,但具有古冰舌的多种地貌特征,可谓路途最近,交通方便的古冰舌分布区,将来可辟为科普园地之一,也应当是崂山古冰川公园中的景点之一。

  太清风景游览区位于崂山东南端,以著名景观太清宫而闻名。太清宫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所处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太清宫背后有 7 座山峰,主峰称“老君峰”,左侧依次是桃园峰、望海峰、东华峰;右侧依次是重阳峰、踏桃峰、西王峰;东面是崂山头;南面是碧蓝的 “ 太清湾 ” 。由于被远处巨峰和近处 7 峰环抱,阻挡住冬季北来的寒冷气流,因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近似亚热带小气候、小环境,冬季平均气温是 0.9°c ,因此既无严冬,又无酷暑,有“小江南”之称。景点分布图。

  太清宫,又名“下清宫”和“下宫”。它是崂山所有的宫、观、庵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 的一处道教殿堂 ,在国内仅次于北京的白云观,为全真道教的“天下第二丛林”。

  太清宫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 (公元前 140 年),迄今已有 2100 多年的历史。当初,江西才子张廉夫从终南山云游崂山,在此建了一所庙,称 “三官庙”,又建起了“三清殿”,两殿合名为“太清宫”。后来,唐代名道李哲玄从四川罗浮山来到崂山,续建了“三皇殿”。再后来,经过历代修缮,才形成了这样一个各成体系、互相配合的建筑群落。现在我们看到的太清宫是近些年重新修缮的,基本保持了明代万历年间的建筑风格和规模,整个建筑群布局分别以 3 个大殿即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为主体,其中有道舍 150 多间。 三官殿,是崂山最早的道教庙殿,为布局工整的三进殿院,此殿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 149 年),由道士张廉夫来此所建。三进院是正殿,内祀有天官、地官、水官及真武大帝、雷神等神像。壁画为温、刘、马、赵四大元帅。天官、地官和水官,实际上即古代三位圣贤尧、舜、禹。此殿属单檐硬山式砖式结构,顶部覆一黑色筒瓦和板瓦,匾额为木雕篆书长方形,属标准的宋代建筑。后虽多次翻修,但基本保持原风格。虽不富丽堂皇,却也古朴典雅,具道家返朴归真之风骨。 所罕见的是大门朝东,在中国尤其是北方,绝大多数庙堂和衙门的大门都是朝南开,按照《周易》的八卦方位,坐北朝南象征着权威尊严,此大门能及其道而行之独向东开,是有一定来由的。《道德经》中记载,道家的始祖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西行,关西令尹远远望见一团紫气从东方滚滚而来,急忙赶到路旁迎接,果然迎到老子,诚心留请而拜,老子与其交谈,颇觉有缘,遂著经书两卷赠尹,此经即是流传至今的《道德经》。从此以后,“紫气东来”常见于城楼和百姓门额,逐渐成为我国民间迎神求吉的祥瑞用语。殿内外有大量古代名树,尤其大门外不远处的一株圆柏为最古,此树高 18m ,胸围 3m 多,树龄已有 2100 年,传为此殿建造人张廉夫所亲手栽植,现依然生机盎然。殿内三进院大门两侧,各有一株银杏,均高 25m 以上,树龄 1000 多年,系宋太祖赵匡胤赐封崂山道士刘若拙重修太清宫时所植。殿内还有数株山茶树,树龄也有 400 多年,其中尤一三宫殿大堂两侧的山茶(耐冬)最为著名。东侧一棵山茶,高近 7m ,树龄已逾 600 年,系明代道士张三丰渡海自长门岩上移植而来。国内植物学界对此树给于很高评价,因为此种树即使在云南等南方,就其树龄和长势也极为罕见。更为令人称奇的是,每当冰天雪地的隆冬季节,此树却万花怒放,树身像落了一层厚厚的红色积雪。树下叠立的石上刻有 “ 绛雪 ” 二字,相传蒲松龄《聊斋志异》中《香玉》一文中的红衣女子绛雪,就是这棵耐冬的化身。据测定,这棵耐冬树龄在 7000 年以上,在国内外极为罕见,被视为镇殿之宝,这一山茶的知名度亦越来越高。殿外还有一株山茶的名贵品种 — 重瓣白雪塔,树龄 400 多年,其与“绛雪”一红一白,交相辉映,争奇斗艳,为隆冬季节太清宫别具之景致。

  从地质学的观点来看,太清风景区位于崂山古冰川堆积体的最南端,也是古冰舌所能到达的最南部位,是重要的环境分界处。崂山头就不是古冰川活动区,而是冰缘活动区,那里应当是雪蚀地貌活动,那里的物理分化也比较明显。而太清官则位于古冰舌的边缘。所以说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和悠久的道教文化为各种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因而这里又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一大分支 —— 寺庙园林在崂山最早形成风格体系的地方。在此,游人不仅可以观赏到暖温带植物,而且还将有幸目睹到亚热带植物模样,如茂密的竹林、青翠的茶园、棕榈、广玉兰、红楠等。尤为可贵的是,太清景区还生长着大量的古树,使太清景区成为整个崂山风景区内古树名木分布密度最大、数量最多的地方。

  上清风景游览区位于崂山东南部,以自然山林景观、道教名胜和冰碛地貌为主要游览景观,生物多样性程度较高,人文资源比较丰富。游览上清景区有两条线路:一条是从太清宫后面的哑口乘索道上山,从空中游览;另一条就是沿着石阶路徒步上山,沿途山林茂密,景致清幽,石刻古老,别有情趣。石阶路左侧的巨大摩崖石刻 —— “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刻记了崂山道教在我国道教中的地位。另外还有“山海凌云”等石刻。上清风景游览区主要景点有:明霞洞、上清宫、龙潭瀑、李白诗刻、石建烈士雕塑像等景点。

  如图 上清宫主要风景点

  仰口风景游览区位于崂山风景名胜区的东北部,背依奇峰仙山,面朝碧波荡漾的黄海,风光特色以仙山寺院、海湾沙滩为主,嵯峨的山峰自海边拔地而起,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观荟萃,历史文化悠久,自古就有“仙山胜境”、“洞天福地”的美誉。

  仰口风景游览区的景点有:太平宫、狮子峰、白龙洞、仙人桥、槐树、象鼻石、将军崮、风口、人头崮、骷髅岩、中心崮、庙岭口、白云洞、观音洞、二仙山、雕龙矶、关帝庙、海云庵、石嶂庵、三人崮、钻子崮、仰口湾、峰山岬角等,景区总面积为 22.48 km 2 。

  仰口风景区主要景点图

  太平宫

  太平宫与上清宫、太清宫都是宋太祖为华盖真人刘若拙建立的道场,因落成于太平兴国年间,故初名“太平兴国院”,后改名为 “ 太平宫 ” ,亦称“上苑”。在崂山东部上苑山北麓、仰口湾畔。

  太平宫的殿宇,呈“品”字形,院门的照壁上单线钩刻“海上宫殿”四个大字。太平官的周围遍布冰碛物,几个有名的洞分布在太平官附近,它们都是由古冰碛物堆积而成的。太平官附近还有一种被称为半冰臼的冰臼,也就是说,当该冰臼形成时,被冰水冲动而旋转的岩石一半在冰碛物上,一半在冰里,经长期转动冲蚀而成

  太平宫前的巨砾

  白云洞

  白云洞初建于唐代天宝二年(公元 743 年)。据史书记载,开元末 (公元 741 年),唐朝宋州姜抚求药崂山,弃家为道。姜抚来崂山后选择白云洞这个依山傍海的山洞修炼,当时没有较多人工建筑,仅是将原来巨石下面的一些碎石泥土进行清理而已。到了南宋,江南道教内丹派第五祖白玉瞻来到崂山,对此洞进行了增修。在这之前有好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常住的道士,只是在白玉瞻之后,才形成一座修道殿堂。白云洞创建后,因为道路艰难,物资运输极不便利,主持此洞的道士时断时续。到了明末清初,崂山道士田白云主持将此洞建成道教庙殿。

  白云洞主殿是由 3 块巨石天然构架而成的洞,洞深、宽各有十五六米,相当宽敞,可以站立数十人。洞内原来供奉一尊铜铸的玉皇大帝神像,铸制十分精致古雅。白云洞的洞额题字是清末翰林尹琳基(字琅若)所题,字体雄浑,气势苍劲,表现出此人深厚的书法功底。洞前的院中有一雄一雌两株银杏树,树龄都在千年以上,比肩而立,相伴而生。围拢主殿院的 3 块巨石,左边一块为“青龙石”,有边一块为 “白虎石”,前面一块为“朱雀石”,洞的后面还有一块“玄武石”。 其中青龙石最为巨大,上面平滑,可以登上去远眺四周,白虎石背依悬崖,前临险窒,不宜攀登。这三块不同岩性的砾石,为第四纪古冰川搬运而来冰碛砾石,这是崂山在第四纪时期发生古冰川作用的有力证据之一。由此可见,由三块不同岩性,也就是由不同高度和不同地区被搬运而来的巨砾堆积的洞。显然,只有古冰川才具有如此的动力, 白云洞的存在就已经证明了崂山地区确实发生过古冰川活动。 从白云洞南侧向下走,还有两个洞:一个是 “ 清虚洞 ” ,一个是“普照洞”。清虚洞是一个人工开凿的不大的石洞,是供道士静修用的,人坐在洞里就可以俯瞅下面的山海景色。在这个洞前,有一株松树中的珍品,名为“白骨松”,在崂山羌奔摹?

  棋盘石风景游览区的景点有:砥柱石、华严路、华严寺、那罗延窟、八仙石、明道观、泉心河谷、棋盘石、泉心水库、泉心湾、裴然亭、大圈山、日起石、高石屋、纱帽石、山海崮共 16 处,景区总面积为 19.6 km 2

  由仰口乘车,沿海边的公路向南约 4km ,即可到达华严寺停车场。然后,沿华严路拾级而上,可到达华严寺。华严寺依山面海,景色宜人,为崂山现存最大的惟一一座佛教庙宇。华严寺为明崇祯时(公元 1628~1644 年)即墨人黄宗昌捐造,名华严庵,亦称华严禅院,在今寺之西山,后毁于兵火。清初黄禅师重建于今址, 1931 年改今名。寺中旧藏文物甚富,除大部藏经外,有明版经典、名人书画及佛像等,惜屡经战乱,已无所存。自山门至海滨,有石砌盘道,名华严路,路旁茂林蓊郁,怪石嵯峨,可坐可依,石上游人题刻甚多。该石和其它大小不一的巨石一样,同为古冰川漂砾。山门外有塔院一处,内有九级砖塔,为该寺第一代住持墓塔。

  1999 年,崂山风景区对华严寺进行了修复。整个寺庙占地约 4000 m 2 ,建筑面积约 2000 m 2 ,房舍 100 余间。殿房分为四进,依山势修建而成,每进益高,呈阶梯式院落,有僧舍、天王阁、正殿、配殿等,其设计布局严谨,建筑布局错落有致,给庄严的寺庙平添了几分深邃和幽雅。 经实地考查,华严寺乃是建立在古冰川的终碛堤上,人们攀登该庵时,就是在冰碛巨砾中穿行.

  在华严寺西 1.5km 处,有一座著名的洞窟即“那罗延窟”,《华严经》载:“东海有处,名那罗延窟(“那罗延”,梵语为金铜坚牢之意),是菩萨聚居处”。那罗延窟即为华严寺的开山祖洞,素有“神窟仙宅”之称。窟内,由螺旋上升的石纹构成窟壁和窟顶,高约 15m ,宽约 7.8m ,窟顶圆孔可透天光,可沿石级攀登。

  从地质学的观点来看,那罗延洞是古冰川拖动作用所形成。第四纪早期气候寒冷,全球进入冰期时期,崂山的大部分地区为冰川所覆盖,大量花岗岩被冰川带到崂山的周围。时至今日,崂山周围,崂山山体内还存在许多巨型漂砾。冰体在渗入那罗延窟附近的节理缝隙后,在那里不断膨胀,使裂缝增大,实际上节理发育的花岗岩块与周围的冰体已融为一体,当冰川运动时,就把岩层中的花岗岩块也随之带走,于是就留下了今日所见到的洞穴。

  棋盘石风景游览区位于明道观南 1km 处,有一巨石形成的孤峰,海拔 657m 。巨石顶部平坦,其下悬空,向西南方向突出约 10m 。巨石全长 15m ,宽 8m ,厚 11m ,顶部面积 12 m 2 ,可容十余人,远望像跳水平台。登其上,下望约有百米深渊,令人心惊目眩。这就是崂山以神秘著名的棋盘石,因为此石巨大、平坦,上面还有棋盘式的线条。相传古代仰口村民晓旺,上山砍柴,见两位老者正在此处下棋,他便在旁观看。不久,一局棋罢,两位老者飘然而去,晓旺欲取绳索、斧头去砍柴,不料斧柄绳子均已朽烂。及回到村里,景物全非,村民均不相识。后来经询问,村民说,几百年前村里曾有个年轻人入山砍柴,一去未归。这时他才恍然大悟,仙界才一瞬,世上几千年。人们为纪念这位年轻人,当地一条河叫晓望河。 因居深山,其石甚怪,当地很少有人上去。只有像孙昙、孙不二等道士采药、炼功到这里,有时也会在石上对奕以娱乐。石的下面有《孙昙采药遗迹石》字样,因而人们衍化出神仙下棋的故事。“棋盘仙奕”即是崂山十二景之一。

    80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