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旅游知识>旅游攻略>

钟山风景区旅游攻略

芬琪分享

  钟山风景区自古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山,因山顶常有紫云萦绕,又得名紫金山。有钟山龙蟠的美誉,是南京名胜古迹荟萃之地,亦是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地、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钟山风景区旅游景点攻略

  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北朝南,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祭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像座东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着《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钟山的雄伟形势与各个碑坊、门、碑亭、祭堂和墓室,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通天台阶,连成一个大的整体,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既有深刻的含意,又具纪念的功能,更有宏伟的气势,设计非常成功,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音乐台

  音乐台,位于中山陵广场南,建于1932年至 1933年。音乐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为半圆 形。圆中心是舞台,台后建有大壁,同北京回音 壁原理相同,以汇集音浪。壁高11.3米,宽16.7 米,用水泥假石镶面。台前有一汪月牙形莲花池, 池底有伏泉。池前是半圆形草坪,为观众欣赏歌 舞坐处,可容纳三千观众。沿草坪周围绕以水泥 回廊,廊架上攀援着紫藤等花木,是游人休息纳 凉的佳境。

  流徽榭

  流徽榭在中山陵至灵谷寺公路的南边,又名水榭亭,1932年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捐建;榭长14米,宽10米,顶为乳白琉璃瓦,红色立柱; 三面临水,碧水如镜,倒映水榭, 别有情趣。

  美龄宫

  美龄宫位于明孝陵四方城以东200米处的小红山上,原名“小红山主席官邸”,1933年竣工,原定为国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后改作去中山陵谒陵的高级官员的休息室。美龄宫是一座两层楼的建筑,汽车可沿环山道直抵宫门,四周树木葱茏,百花飘香。1947年,国民党政府从重庆迁回南京后,此处为蒋介石官邸,因蒋介石常与宋美龄来此休息和度假,被称作美龄宫。解放前蒋介石曾在此 接待外国贵宾。东首是宋美龄的卧室,室内陈设一如旧式布置,游人可领略昔日豪华景象。

  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坐落在紫金山南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独龙阜北依钟山主峰,阜高150米,林壑幽深,紫气蒸腾,云霭山色,变幻无穷,自古就有“发地多奇岭,千云非一状”的说法。山南是开阔的平原和幽渺的前湖,阳光融融,和风习习,生机勃勃。依山傍水,坐北朝南,的确堪称是风水宝地。明孝陵修建工程从洪武十四年动工,于洪武十六年完成了陵墓的享殿等主体工程,到永乐十一年整个陵园建筑才告结束,前后历时32年,动用10万军工。其总体布局分两部分:一是导引建筑的神道, 二是陵寝主体建筑。 由卫岗的下马坊至文武方门的神道长大2400米。沿神道依次有:下马坊、禁约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碑亭、御桥、石象路、石望柱、武将、文臣、棂星门。过棂星门折向东北,便进入陵园的主体部分。这条正对独龙阜的南北轴线上依次有:金水桥、文武方门、孝陵门、孝陵殿、内红门、方城明楼、宝顶等建筑。明孝陵地面木结构建筑大多毁于1853年清军与太平军之战,现仅存下马坊、禁约碑、内红门、碑亭中壁、石像路、方城明楼下部等砖石建筑。明孝陵布局宏雄,规制严谨,陵神道开了弯而且长的先例并影响了明清两代。陵园纵深2.6公里, 当年围绕的红墙周长22.5公里。明孝陵布局呈“北斗星”图。孝陵的神道以弯曲幽长有别于历代帝王的宽阔直接,一直使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并由此附会出很多传说。这一新发现解释了这一离奇现象:古代帝王陵墓中有采用天宫、天象、星宿图的情况,意在“天人合一”、“魂归北斗”的效果,而朱元璋尤其对天象崇仰,因而在生前就把自己的陵墓设计成北斗七星的形状,“勺头”为绕梅花山而环行的导引神道部分,“勺柄”为正北方向直线排列的陵寝建筑部分,“勺头”、“勺柄”上的“七星”依次为四方城、神道望柱、棂星门、金水桥、文武坊门、享殿、宝城。从平面图上看,孝陵的“七星”排列走向与南北朝、辽代、唐代所绘制的“北斗七星” 图是相同的。考古人员还发现,孝陵的地下玄宫也呈勺子状,而且朱元璋的安葬地确切在明孝陵,而非民间传说中的其它地方。这一说法遭到有关人士的质疑,其直接证据是弯曲的神道是明成祖朱棣所建,而非其父朱元璋亲为,“北斗七星”一说是巧合。

  灵谷寺

  灵谷寺位于中山陵东,是紫金山风景最胜之区。灵谷寺原名开善寺,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梁武帝萧衍为葬其师宝志和尚所建。内葬名僧宝志和尚遗骨,造有志公塔,唐代更名宝公禅院,南唐改称开善道场,北宋称太平兴国寺,明初改名蒋山寺。此寺原来修建在紫金山独龙阜,即现在的明孝陵所在地。明洪武十四年(1318),明太祖朱元璋为在独龙阜建明孝陵,将寺和塔迁此,并改名灵谷寺。当时规模很大,占地500 余亩,山门上书"天下第一禅林",后毁于兵燹。现在的灵谷寺是1928年至1935年在原寺址建成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建国后改名为灵谷公园,但习惯上仍称灵谷寺。灵谷寺大门是一座三拱门的门厅,上覆绿色琉璃瓦,两侧是红墙。中门上题"灵谷胜境",两侧偏门各书"松声"、"泉涛"。大门正南有一个长近百米的月牙形放生池,又称万工池,相传是朱元璋调用万名军工挖掘而成。进大门,过雨道是无梁殿。无梁殿原名无量殿,因供奉无量佛而得名,是原灵谷寺仅存的一座建筑,因整座建筑全用砖石砌成,无梁无椽,所以又称无梁殿。殿高22米,宽46.7 米,进深37.9米,南北各有3个拱门,四面皆有窗。结构坚固,气势雄伟,至今已有600 多年历史。殿前有一座五楹带顶的阵亡将士牌坊,中间坊额刻"大仁大义",背面刻"救国救民"。坊前置一对汉白玉雕成的貔貅。殿内墙上书刻孙中山的《遗嘱》,还书刻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名单。无梁殿后是阵亡将士第一公墓,此墓连同位于东西各300 米处的第二、第三公墓共埋葬北伐与抗日阵亡将士1029名,弧形墓墙后是松风阁,建于几十级台阶之上,阁高10米,宽41.7米,九楹二层,外有回廊,四周红柱环绕,二楼为中空式,顶覆绿色琉璃瓦,蓝色披檐。阁后甬道正中置宝鼎一座。上刻"名鼎垂勋"四字。由此向北约百米就是灵谷寺的标志性景点灵谷塔,塔高66米,九层八面,底层直径14米,顶层直径9 米,为花岗石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1933年建成,当时称阵亡将士纪念塔,俗称九层塔。塔内有螺旋式台阶绕中心石柱而上,计252 级,每层均以蓝色琉璃瓦披檐,塔外是一圈走廊,廊沿有石栏围护,供游人凭栏远眺。无梁殿东有灵谷寺,寺内大雄宝殿供如来佛;大道觉堂供玄奘法师灵骨;观音宝阁供观音菩萨;还有藏经楼、弥勒殿、祖堂等建筑。寺门对面是一座带顶的黄色照壁。寺东有座品质碑,碑高约 5米,上刻"灵谷深松"四字。再向东过小桥是座五楹的古建筑名"流觞厅",现为涉外餐厅。由流觞厅向东南不足百米即至邓演达墓。墓门正中是一座圆形花坛。两侧有露天游廊左右环抱,廊上架有水泥条架、植紫藤为篷;游廊尽头各有方亭一座。墓前雪松、龙柏,地下铺草坪,东、西、北三面有石墙环绕。墓前有花岗石墓碑,刻何香凝所书"邓演达烈士之墓",墓圆形,筑于平台上,高4.5米、直径9.5米,为省文物保护单位。灵谷寺旁有一无梁殿原称无量殿,因殿内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该殿建成于明初,从殿基到屋顶,全部用大砖砌成,不施寸木,也无梁椽,故俗称无梁殿,它继承了传统结构拱券式,五楹三进,东西长50米,南北宽34米,纵深37.8米,呈穹隆状,中进顶高22米前后各有3拱门,四面有窗。其建筑年代之久远、气势之宏伟、结构之坚固堪称国内同类建筑之最。

  梅花山

  在南京市中山门外钟山南,处于明孝陵神道环抱中。因山上多红梅而得名。旧名 孙陵岗,亦名 吴王坟,因东吴 的孙权葬在这里而得名。三国时吴帝孙权与 步夫人葬此。1946年国民党政府将汪坟炸毁,并在墓地建了一 座“观梅轩”即现在上顶上的这座建筑。梅花山 位于明孝陵、石象路旁,内外梅花繁茂 现有面积近140000平方 米,栽植了200多个品种的13000余株梅花。每当春日,来此赏梅的游客络绎不绝。梅花,是南京市花(1982年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八届二次会议通过)。探梅、赏梅是南京的民俗。而南京植梅与赏梅的历史悠久,历六朝至今不衰。据史实,城南梅岭岗、城北钟山脚下梅花坞,均为植梅、赏梅之佳地。明末徐渭画《钟山梅花图》,绘出“龙蟠胜地,春风十里梅花”之景观。当今南京,珍珠泉旅游度假区(万株梅海)、古林公园(梅岭)等处均有梅观,而尤以中国四大梅园之一梅花山为最佳。每当春季梅花盛开之时,梅花山的万株梅花竞相开放,层层叠叠,云蒸霞蔚,繁花满山,一片香海,前来探梅、赏梅者多达四、五十万人 中山陵园管理处在梅花山大量植梅。1958年以后,开辟了一百多亩荒山,大量栽植了猩猩红、骨里红、照水、宫粉、跳枝、千叶红、长枝、胭脂、玉碟、送春等珍贵品种,其中“别角晚水”全国独此一株,尤为珍贵。春季梅花盛开之时,繁花满山,香飘数里。来此赏梅的游人摩肩接踵,高潮时节每天都在十万以上。为了方便游人,1982年陵园管理处又在梅花山东北新建了一座旅游餐厅,以宋代诗人林逋的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命名为“暗香阁。”餐厅为二层建筑,用餐时可凭窗欣赏梅花山的醉人景色。楼下还有咏梅斋、疏影堂和知春亭,亭、阁之间有曲折、跌落的回廊相接,整个建筑面积约1540余平方米。 1992年以来,中山陵园管理处又在梅花山东侧开辟了一座新梅园。新梅园是梅花山的延续,又是自成一体的自然山水型梅花专类园。全园面积72309平方米,新植梅树2500余株,与原梅花山合在一起形成了千亩园万株梅。同时,新梅园还配植了樱花、合欢、池杉等观赏植物,并铺设草坪,弥补了季节变化而造成的空白,使全园四季有景。园内还开辟了人工水面6672平方米,分成若干小的池塘,形成独特的水景。临池还筑有一座香无涯亭和一座冷香亭,均饰以彩绘,亭顶覆盖黄色琉璃瓦。 史料记载,梅花山原为东吴孙权墓所在地。为了纪念这一史迹,1993年,陵园在梅花山东麓新建了一座孙权故事园。同时在孙权故事园中还引种了一百多种日本的梅品种,为梅花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现在梅花山占地420亩,拥有梅花品种200余种,梅花1.3万株,南京梅花山正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人,逐渐成为全国的梅文化中心。

  中山植物园

  南京中山植物园是中国第一座国立植物园,建于1929年,前身是“中山先生纪念植物园”。1954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华东工作站接管和重建南京中山植物园,隶属中国科学院,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开始了植物园与植物研究所园、所一体的体制。1970年划归江苏省领导,1993年实行江苏省与中国科学院的双重领导。南京中山植物园坐落于南京东郊的国家级钟山风景区内,占地186公顷,背倚苍翠巍峨的钟山,面临波光潋滟的前湖,傍依古老壮观的明城墙,遥对闻名中外的中山陵。园中气候温和、植被茂盛、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秀色天成,风光旖旎,既是一个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又是一个奥妙无穷的植物王国。七十年来,经过植物园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南京中山植物园已成为一座享誉中外,集科研、科普和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植物园。作为我国中、北亚热带的植物研究中心,植物园保存植物3000种以上;建成专类园(区)10个;拥有馆藏标本70万份;设有观赏植物中心、药用植物中心、植物信息中心、植物迁地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华东地区最大的植物标本馆。自八十年代以来,植物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600多个单位保持着种苗、标本和图书资料的交换关系;与美国密苏里植物园建立了我国第一对国际友好姊妹植物园,该园主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雷文博士被聘为南京中山植物园名誉主任;还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植物园、日本东京大学植物园等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是中国最早加入“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植物园,为IUCN濒危植物委员会成员;成功的主办了亚洲史上第一次国际植物园学术讨论会及第十一届国际植物园协会在会。既有园林外貌,又有科学内涵南京中山植物园,是我国四大植物园之一,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亦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名为“植物阆苑”,每年接待国内外参观游览者30万人次以上。

  四方城

  四方城明楼是孝陵地下宫城的象征性城楼,中间有一条甬道,穿过甬道可以登上明楼。明楼屋子顶已毁,现仅存四壁。 内有立于龟肤座上的石碑一块,碑高8.78米。碑文由朱棣亲撰,计2746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碑座、碑额雕琢瑰丽。

  藏经楼

  孙中山纪念馆,原名藏经楼,位于中山陵与 灵谷寺之间的密林中,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寺的古 典建筑。该楼由冯玉祥将军 通过中国佛教协会于1934年11月发起募损集资建成,以专门收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经典著作而得名。主要有主楼、僧房和碑廊。主楼为宫殿式建筑,分三层,高20.8米,底层是讲经堂,并有夹楼听座;二楼是藏经、阅经和研究室; 三楼是藏经室。顶上盖绿色琉璃瓦,屋 脊为黄色琉璃瓦,正脊中央饰有紫铜回轮华盖, 梁、柱、额枋均饰以彩绘。楼内珍藏孙中山先生 的经典著作和奉安照片等珍贵史料。楼前广场正 中的花台上竖有一尊高 2.6米的孙中山先生全身 铜像。楼后有长达 125米的碑廊,碑廊两壁镶嵌138块碑石,刻孙中山着《三民主义》 全文,计15.5万字,由国民党元老张乃恭、郑洪年等14人手书。1937年12月,该楼遭受侵华日军炮火的严重毁坏。1982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得藏经楼 主楼,1989年加以装修还复建碑廊,补刻毁坏了的碑刻。中山陵园管理处在藏经楼建立了孙中山纪念馆。在二楼陈列 展出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照片、实物和图表等430余件。

  海底世界

  由新加坡投资与中山陵园管理局合作兴建的南京海底世界坐落于南京市风景秀丽的中山陵梅花山旁。是融科普教育、观赏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海洋生物展示工程。投资额约2亿人民币,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海底隧道,全长74米,180度的环绕亚克力玻璃让您领略到海洋的博大。海底影院更是游客了解海洋、学习保护海洋知识的第二课堂。

  廖仲恺何香凝墓

  廖仲恺、何香凝墓位于钟山南麓天堡城下,明孝陵以西,面临前湖,环境幽美,建筑雄伟。廖仲恺(1877-1925年),字恩煦,广东惠阳人,同盟会的骨干, 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故友。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革命统一战线后,他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孙中山逝世后,他坚持“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国民党右派所不容,1925年8月20日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被刺遇难, 1926年6月,其灵柩由夫人何香凝女士运来南京,9月于此举行国葬。何香凝(1878-1972年),廖仲恺夫人,广东南海人,生于香港,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参加同盟会,拥护国共合作,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妇女部部长。在廖仲恺先生遇难后,她继续团结国民党左派与右派进行斗争,1947年与李济深等筹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解放后,她已近古稀之年, 仍担任国家重要职务,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 在全国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声誉。1972年9月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9月6日,灵柩运至南京,与廖仲恺合葬。

  孙权墓

  明孝陵前有座土丘,原名 孙陵岗,是三国时 吴大帝孙权的葬地,亦是南京地区最早的六朝陵墓。孙陵岗还葬有孙权的夫人步氏和后妻潘氏,宣明太子孙登也葬在孙陵附近。明初朱元璋建孝陵时,主持建陵工程的中军都督府金事李新,曾向朱元璋建议把孙权墓移开,朱元璋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留着给我看门吧!”这样在建孝陵时,仅将孙权陵前的石麒麟迁往别处,孙陵仍在原地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石象路

  石象路前半段两侧立石兽6种12对,依次是:狮、獬、骆驼、象、麒麟、马,每种4只,两立两卧。石兽尽端立石望柱(又称华表)一对,过此折向北,列石翁仲8躯,文臣武将各四,分立道旁。孝陵石人、石兽均为整块石料雕凿而成,体量高大,生动粗犷,是明代皇陵石刻中的经典之作。

  天堡城、地堡城

  天堡城地堡城位于南京太平门外紫金山西峰山顶.天堡城与地堡城是太平天国时期修筑的两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天堡城在西峰山上,今紫金山天文台内,筑于绝壁之寂,可以俯瞰全城。地堡城在西峰山下、太平门外,炮台坚固。上下呼应,易守难攻。 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在海拔267米的天堡峰峦顶和该峰西北麓龙脖子上,用当地坚硬的虎皮石,修筑成壁垒森严的天堡城,地堡城两座军事要塞.作为太平天国的战略要地控制着东北方向尧化门,岔路口等以及东南方向麒麟门,上坊门等入侵之敌.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与湘军对垒,湘军亦是于1864年首先攻陷天堡城后才攻陷南京. 天堡城现存西,南,东三面。 在山脚下地堡城乘坐缆车, 15 分钟到站,穿过林间小路即可到达天文台参观。

  钟山风景区旅游门票

  套票:0元/人(包括:明孝陵景区,中山陵景区,灵谷寺景区,音乐台,孙中山纪念馆)

  开放时间:7:00—18:00

  游完一个景点凭票免费坐小火车到下一个景点

    1117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