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高工职称论文
时移世易,与时俱进,建筑行业也一样,今天的建筑早已不是以前的技术了。小编整理了建筑高工职称论文,欢迎阅读!
建筑高工职称论文篇一
浅谈建筑材料之于建筑设计
[摘 要]建筑材料的运用直接关系到结构的选取,进而决定建筑形式和美学价值。建筑材料作为建筑设计的原材料,同时参与到建筑整个生命周期。钢筋混凝土构成现代建筑的基本语汇,而其作用于建筑的本质又在建构。本文从建筑本源展开,思考建筑的物质性,例举钢筋混凝土,展望建筑设计中的材料建构。
[关键词]建筑;设计;材料;建构。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109-01
一、建筑的本源
古老的时代,人类的智慧被自然之火一触即发,而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会找寻合适的洞穴遮风避雨,躲避天敌。从此,他们开始挖掘,开始搭接,建造栖身之所――房屋――最直白亦是原始的建筑。人类找寻身边可以利用的物质:石块、树枝、泥土――最直白亦是最原始的建筑材料,创造生存的空间。一些人沉醉于负载着建筑自身之外解释学释义的形式语言之中不能自拔,建筑不再关心自身的本体――材料、建构等形而下的现实问题〔1〕。我们在今天探寻建筑的目的及意义,却忘乎它的本源――遮蔽的栖息。而在做出这个解释之后,才有谈及附加意义的话语权。所以建筑是形而下的,Materiality被用以描述建筑对材料的表现。针对建筑中过于强调风格、构图的现状,该词被提出,是一种回到建造本体层面的召唤。〔2〕它“将要成为我们的建筑的放纵文化所需的解毒剂驯”。〔3〕
二.建筑的生与死
思考建筑的生与死往往让人牵动万千情绪,感慨万千。行走城市之中,你看不见城市中曾被宣判死刑的建筑留下的蛛丝马迹。曾经为人们所熟知的建筑顷刻间破碎坍塌,化为瓦砾。面对此情此景,你会发现建筑纵使庞大而看似坚不可摧,其实是如此脆弱而可悲,因为物质的材料居然是其毅然不倒的唯一生命力。由物质堆砌的建筑物始终源自物质,不过血肉之躯。物质不会消失,或许从此淹没在尘泥之中,或许将会成为新建建筑的一部分,而老建筑却不复存在。那些尘封千年的古城重见天日,能诉说的只是历史,却不是建筑的辛酸。
三. 建筑材料――建筑设计的原材料
“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其结构之系统,即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 〔4〕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言,建筑设计尊其本源,因需而生,建筑材料成为建筑设计的源动力。建筑必须是形而下的,依赖物质而存在。一切创意、一切想法,不过只是给建筑附加意义,这并不是建筑之所以为建筑的理由。现代主义大师密斯的设计人生是“从材料通过建造的目的达到纯艺术王国的过程”。他认为:“建筑艺术的源泉在于材料” 〔5〕所以,对建筑材料的深入理解造就了对建筑最质朴而又没的诠释。
建筑之存在不仅为人类创造物质的遮蔽,也提供了精神的依托。建筑设计这门古老的学科长久以来依托域实践,它不仅需要学科内的理论更新,还需要其他相关领域,如结构科学、材料科学的知识支撑。其中建筑材料的创新为建筑结构的发展找出突破口,相继直接影响建筑的表达。
四.现代建筑的基本语汇
上世纪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普遍应用与相继发生的现代建筑的崭头露角是建筑界发生的最富意义的两件事。混凝土材料便于取材,实用性强,是当代建筑工程的主力军。目前全球每年水泥生产的预定量为17亿吨,这些水泥能够生产60亿立方米以上的混凝土〔6〕。庞大的使用量昭示着钢筋混凝土传统结构带来的空间限制和不变定律的解放,成为现代建筑的基本语汇。
上世纪60、70年代,由于混凝土工艺限制,混凝土被单调地复制,城市逐渐沦为冷漠的单曲重复,空前的建设量在土地上迅速形成一簇簇混凝土森林。80年代,建筑师们回归混凝土本体,探索内在与外在的关系,还其以秩序与自由,让混凝土不仅撑起建筑,同时还成为建筑真实的表皮。
自混凝土工业化以来,研究持续不断,新材料不断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但在可见的未来混凝土仍将会是一种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材料的易得性、结构的坚固性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其强大的生命力:混凝土的拌制可以在最简陋的环境里,原材料廉价而易得;钢筋混凝土做为人工石被制造,替代传统石材,却优于石材;混凝土可以出现在最破旧的贫民窟,也可以建构最华丽的宫殿,由其结构允许的多样性在世界各地发挥着作用。
五. 建筑设计中的材料建构
“建筑的根本在于建构,在于建筑师运用材料将之构筑成整体建筑物的创作过程和方法”。〔7〕建筑附于材料而生,建筑的发生其实是一个材料建构的过程,从而实现建筑的附加价值。
现代主义建筑贵在对结构和材料的真实表达。结构的真实表达是指真实地表达出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力学构造,而材料的真实性则是指真实地表达材料自身及其加工工艺展现出来的美。对于建筑材料真实性的发掘,不同的建筑师各有千秋。隈岩吾“对建筑基本的研究是如何使用天然的材料创造出空气感和开放的充满阳光的空间。这些建筑材料一定要灵活并且开放;结构要和谐,对人友好。”〔8〕安藤忠雄则认为一个设计概念只有在提供了某种能够表达出材料真正特性的方式,并由此产生相应的空间结构,它才是正确的,并说“材料使用要尽可能简单,才能将隐藏在空间构成背后的设计意图清晰表达出来。〔9〕“清水混凝土诗人”安藤忠雄对清水混凝土的应用展现了材料的细腻和可塑性,这与他想营造的空间特质也是相辅相成的。
20世纪后期产生的极少主义也与此不谋而合。“极少主义可以理解为装饰或表现主义的反命题”〔10〕。现代建筑的发展在多样化和复杂化的道路上偏离太多,亦即前文提到的“建筑的放纵文化”。极少主义自诞生以来收到不少建筑师的青睐,他们用最直白的建筑语汇去除雕饰,去除繁琐的结构装饰,着重细节,回归自然。极少主义的发展给建筑迅猛生长的今天带来一股清新的凉风。
结语:建筑材料――建筑的形容词或名词
建筑材料之于建筑设计,是最直接而坦诚的输出。它可以是表皮,暴露建筑最直接的目的,也可以是物质结构,含蓄地展露建筑空间。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对建筑材料的选用是对建筑本身的选择,这种选择可能成为背叛,也可以是成就。无论是作为表皮的形容词,还是作为建筑本体的名词,建筑材料都是建筑设计发展中决定上层建筑的关键。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建筑高工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