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职称论文>

继电保护初级职称论文(2)

家文分享

  继电保护初级职称论文篇二

  变电站的继电保护

  【摘要】:本文介绍了变电站继电保护的作用和基本工作原理,讨论了变电站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电力系统日趋复杂繁重的运行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关键词】:变电站;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

  0 引言

  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应用普及,继电保护二次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许多由人工处理的模拟信息转化为大量的数字信息,而技术管理人员也有许多用计算机实现资料和试验记录文档。信息的数字化使得我们可以将不同的数据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通过综合分析数据,对设备实际运行状况加强了解,消灭故障隐患,进一步保障系统安全运行。

  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也可将它所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终端。因此,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但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而且在无故障正常运行情况下还可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功能,亦即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目前,为了测量、保护和控制的需要,室外变电站的所有设备,如变压器、线路等的二次电压、电流都必须用控制电缆引到主控室。所敷设的大量控制电缆不但要大量投资,而且使二次回路非常复杂。但是如果将上述的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的计算机装置,就地安装在室外变电站的被保护设备旁,将被保护设备的电压、电流量在此装置内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送到主控室,则可免除大量的控制电缆。

  1 变电站继电保护

  1.1 变电站继电保护的作用

  变配电站继电保护能够在变配电站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接地等)和出现不正常现象时(过负荷、过电压、低电压、低周波、瓦斯、超温、控制与测量回路断线等),迅速有选择性发出跳闸命令将故障切除或发出报警,从而减少故障造成的停电范围和电气设备的损坏程度,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1.2 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

  变配电站继电保护是根据变配电站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时出现的电流增加、电压升高或降低、频率降低、出现瓦斯、温度升高等现象超过继电保护的整定值(给定值)或超限值后,在整定时间内,有选择的发出跳闸命令或报警信号。

  根据电流值来进行选择性跳闸的为反时限,电流值越大,跳闸越快。根据时间来进行选择性跳闸的称为定时限保护,定时限在故障电流超过整定值后,经过时间定值给定的时间后才出现跳闸命令。瓦斯与温度等为非电量保护。

  可靠系数为一个经验数据,计算继电器保护动作值时,要将计算结果再乘以可靠系数,以保证继电保护动作的准确与可靠,其范围为1.3~1.5。

  发生故障时的最小值与保护的动作值之比为继电保护的灵敏系数,一般为1.2~2,应根据设计规范要进行选择。

  1.3 变电站继电保护按保护性质分类

  (1)电流速断保护

  (2)电流延时速断保护

  (3)过电流保护

  (4)过电压保护

  (5)低电压保护

  (6)低周波减载

  (7)单相接地保护

  (8)差动保护

  (9)距离保护

  (10)方向保护

  (11)高频保护

  (12)过负荷

  (13)瓦斯保护

  (14)温度保护

  (15)主保护

  (16)后备保护

  (17)辅助保护

  (18)互感器二次线路断线报警

  (19)跳闸回路断线

  (20)自动重合闸

  (21)备用电源互投

  (22)同期并列与解列

  1.4 变电站继电保护按被保护对象分类

  (1)发电机保护

  发电机保护有定子绕组相间短路,定子绕组接地,定子绕组匝间短路,发电机外部短路,对称过负荷,定子绕组过电压,励磁回路一点及两点接地,失磁故障等。出口方式为停机,解列,缩小故障影响范围和发出信号。

  (2)电力变压器保护

  电力变压器保护有绕组及其引出线相间短路,中性点直接接地侧单相短路,绕组匝间短路,外部短路引起的过电流,中性点直接接地电力网中外部接地短路引起的过电流及中性点过电压、过负荷,油面降低,变压器温度升高,油箱压力升高或冷却系统故障。

  (3)线路保护

  线路保护根据电压等级不同,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不同,输电线路以及电缆或架空线长度不同,分别有:相间短路、单相接地短路、单相接地、过负荷等。

  (4)母线保护

  发电厂和重要变电所的母线应装设专用母线保护。

  (5)电力电容器保护

  电力电容器有电容器内部故障及其引出线短路,电容器组和断路器之间连接线短路,电容器组中某一故障电容切除后引起的过电压、电容器组过电压,所连接的母线失压。

  (6)高压电动机保护

  高压电动机有定子绕组相间短路、定子绕组单相接地、定子绕组过负荷、定子绕组低电压、同步电动机失步、同步电动机失磁、同步电动机出现非同步冲击电流。

  2 变电站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

  2.1 信息数据源的分布

  二次系统所具备的信息来源可大致分为3部分:

  a)由变电站微机保护装置经 RTU 发送至调度端的实时运行数据;

  b)继电保护管理端(生技部门和继电保护班组)所存放的设备管理资料、各类试验记录和运行制度等;

  c)其他系统中需要了解继电保护数据或可以提供继电保护有关数据和参考资料的数据源接口。

  2.2 系统结构

  怎样有效地将信息数据源联系起来,而对于各级用户都能予以充分利用呢?我们可以考虑以调度监控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数据源为中心。

  通过数据仓库技术集成各类数据源,使用方法库来支持各个不同等级客户的分别应用,利用网络功能实施数据交换,并且开放 MIS 的数据接口,基本实现对二次保护数据资源的充分利用。

  2.3 系统方法与功能

  2.3.1数据仓库和方法库

  a)数据仓库是比传统的关系数据库更高一级的数据组织形式,它不仅支持海量数据的处理,而且对于动态存储、应用程序接口、非结构化数据等方面都具有更强的性能。

  b)方法库是封装了一系列分析处理方法的规则库,也是应用程序软件功能的集中表现,可通过设置各用户权限来限制其对数据仓库的查询和读、写操作,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同时也限定了客户的应用范围。

  2.3.2软件应用功能

  a)“三遥”数据的实时分析处理:各类二次信息的查询,和以前定检、定试记录的比较,动作时间和次数的统计,故障、事故等报警事件的指示和响应等。

  b)二次设备试验的记录管理、定试预告、定值单管理、材料管理等。主要由继电保护班组人员填写,其他部门共享查询。

  c)二次设备图形管理系统具备 GIS 功能,支持图形和数据库相连,直接在图形上查询参数。

  d)二次设备事故、缺陷记录分析,各保护装置运行状况分析。主要是继电保护技术专责完成,其他部门共享查询。

  e)设立一次设备参数接口。如电流、电压、功率因素和高压设备试验记录等,配合一次主接线图查询,可作为二次系统的辅助分析数据来源。

  f)可使用电子函件和新闻公告板方便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

  3 结束语

  建国以来,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经历了4个时代。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国内外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趋势为: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开辟了活动的广阔天地。

  
看了“继电保护初级职称论文”的人还看:

1.机械初级职称论文

2.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初级职称

3.电气自控中级职称论文范文

4.电力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5.初级工程师职称论文

2673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