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职称论文>

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2)

家文分享

  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篇二

  浅谈影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 我国在建筑工程方面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应的工程试验检测技术也得到了广泛重视和应用。施工现场所用的建筑材料品种繁多,规格型号各异,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对材料进场时的检测、试验不仅非常关键和必要,而且材料性能必须符合国家、行业的现行相关标准规定。在材料检测过程中,对影响检测质量的因素和环节加以控制,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才能够得以保证。影响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因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试件取样。材料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在我国现行的标准和试验规程中, 对建筑材料试验的取样频率、取样方法、取样代表数量均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施工企业的取样员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对建筑材料的性能及各项试验方法和质量评定标准并不是十分熟悉; 有的施工单位以次充好, 在建筑材料取样时只对合格的材料进行取样, 往往出现漏取、缺乏代表性、取样频率不足等现象。因此材料试验的结果不能较全面的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 使某些本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因漏检而应用于工程中, 给工程质量留下了隐患。

  试验人员。一个检测机构的水平高低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的素质与水平。所有从事抽样、检测、签发报告、授权设备操作的人员均应持证上岗。特别是关键人员的受教育程度、理论基础、实际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等均应得到确认。关键人员主要指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质量负责人等。而现在由于我们传统的一些看法,材料试验是很简单的重复工作而已,没有什么知识含量,因此长期以来我们检测人员的素质偏低,受教育水平也不高,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很少,有的检测机构干脆就没有工程师以上人员。这种人员构成给我们的检测数据准确带来了很大的不利。

  检测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是检测机构开展检测工作的必需的重要资源,也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获取可靠检测数据的基础。而现阶段我们有的检测机构大部分仪器设备老化,现代化水平不高,准确性不高。随着新标准的不断推出,检测机构跟不上标准变化,舍不得在已有基础上投资新设备,造成检测设备不满足开展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设备生产厂家生产水平滞后。新标准出台后,而设备买不到,或者买到的设备粗制滥造,各方面性能不稳定,造成诸多可疑的检测数据,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设施和环境条件。设施和环境条件是开展检测工作的重要基础条件。实验室应确保检测设施和环境条件满足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要求。主要有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干扰、冲击振动等。随着新产品以及新的检测设备不断出新,而实验室的设施和环境条件越来越落后,不能满足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要求,也影响了检测结果的质量和数据准确性。

  针对以上可能给材料检测结果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要在各个环节加以控制,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以便更科学合理地指导建筑施工。

  一、材料取样要规范。建筑材料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关键在于建筑材料取样是否合理、规范、科学。因此,在建筑材料检验过程中,取样人员要科学、规范的进行建筑材料取样,需要见证取样的材料一定要在监理方的见证下取样送检。规范性的取样送检,把住了材料检测的第一关,从而也为专业操作人员能准确的检验出建筑材料的各方面性能和质量提供了保证。混凝土是当今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对整体结构性能有直接影响的主要材料之一。因此混凝土试块取样的规范性更为重要。1、取样数量及方法。混凝土拌合物宜采取多次采样的方法。一般在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的约1/4处、1/2处和3/4处之间分别取样,从第一次取样到最后一次取样不宜超过15min.然后人工搅拌均匀。取样数量为试验用量的1.5倍。2、成型时,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用振动振实;大于70mm的宜用捣棒人工捣实。检验现场混凝土应该采取与实际采用方法相同的振捣方式。采用振动台振实时,混凝土拌合物应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各试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口;试模应稳附在振动台上,振动时不允许有跳动,震动应该持续到表面出浆,不得过振。当采用人工插捣制作试块时,应分两层装入模内,每层料厚度大致相等;插捣应该按照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插捣底层混凝土时,捣棒应达到试模底部;插捣上层时,捣棒应贯穿上层后插入下层20mm—30mm;插捣时捣棒应保持垂直,不得倾斜。每层插捣次数按照在10000mm2截面积内不得少于12次;插捣后应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试模四周,直到捣棒留下的孔洞消失为止。用插入式振捣棒振实时,混凝土拌合物应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各试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口;宜用直径25mm的插入式振捣棒,插入试模振捣时,振捣棒距试模底板10mm--20mm且不触及试模底板,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且应避免过振,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振捣时间为20s。振捣棒拔出时要缓慢,拔出后不得留有孔洞。刮出试模上口多余的混凝土,临近初凝时,用抹刀抹平。只有混凝土试件做到了取样规范、制作标准,才能使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更真实地反映混凝土结构质量。

  二、检测人员要持证上岗。实验室应正确配备与检测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检测人员应熟悉检测任务以及所用的仪器设备性能,掌握所从事检测项目的有关产品标准,掌握检测项目的试验方法,用正确的数据修约理论进行数据处理,只有具备了相关的检测知识后才能更准确地出具检测报告,所以检测人员要持证上岗。上岗考核内容一般包括理论考核和现场操作考核,理论考核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基本检测知识、专业检测知识以及数据修约等,现场实际操作考核主要包括仪器设备正确使用和维护、试样现场试验、试验数据的处理以及出具报告的相关知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等关键岗位人员同样要取得上岗资格证后上岗。

  三、仪器设备要配备正确。仪器设备是每一个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的硬件。实验室应正确配备检测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包括抽样工具、样品制备和数据处理需要的仪器设备和相关软件。所用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功能应满足要求,量程应与被测参数的技术指标相适应。仪器设备配备并不是设备精度越高越好,应该相适应。但是决不能低于标准配置。例如,GB/1345-200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筛析法》中规定,天平精度要求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01g,三种配置:A、最小分度值0.001g,B、最小分度值0.1g,C、分度值0.01g,水泥检测结果如下:

  序号 试样重量(g) 筛余物重(g) 细度值(%) 平均值

  样一 样二 样一 样二 样一 样二

  天平A

  (分度值0.001g) 25.000 25.000 2.545 2.545 10.2 10.2 10.2

  天平B

  (分度值0. 1g) 25.0 25.0 2.5 2.5 10.0 10.0 10.0

  天平C

  (分度值0.01g) 25.00 25.00 2.54 2.54 10.2 10.2 10.2

  GB175-2007中细度标准值不大于10.0%,而此组水泥试验结果按照正确配置的天平C 试验结果是不合格的,而用低配置的天平试验结果10.0%是合格的,从而造成了误判。

  当采用过高配置也同样会出现误判现象。同样是水泥细度试验,我们用不同精度的天平称量如下:

  序号 试样重量(g) 筛余物重(g) 细度值(%) 平均值

  样一 样二 样一 样二 样一 样二

  天平A

  (分度值0.001g) 25.000 25.000 2.514 2.514 10.1 10.1 10.1

  天平B

  (分度值0. 1g) 25.0 25.0 2.5 2.5 10.0 10.0 10.0

  天平C

  (分度值0.01g) 25.00 25.00 2.51 2.51 10.0 10.0 10.0

  正确配置的天平C为正确的试验结果,评定为细度合格;而精度比较高的天平A试验结果是不合格的,同样造成了误判。

  由上可见,仪器设备一定要配备正确,低配置不符合标准要求,但也不是越高配置越好。

  四、设施和环境条件要满足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并能监控。设施和环境条件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实验室的设施和环境条件配置应与所开展的工作类型相适应,满足相应的标准、规范要求。温度和湿度对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标准中对试件的养护、测试时的环境条件都有明确的规定,必须严格遵守。如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中规定,试体成型时,环境温度应稳定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50%;试体拆模前,养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90%;试体在水中养护的温度控制在20℃±1℃。因此水泥试验前要先观察温度、湿度满足不满足标准要求,记录温度、湿度,在确保温湿度在标准要求范围之内时才能开展水泥检测工作,否则应进行调节,直至温度、湿度均满足才能开始检测。

  工程材料检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更是关乎委托单位正确使用材料的关键,对影响检测结果的诸多因素加以控制是检测机构保证检测结果真实、准确的首要任务。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标准开展检测工作,更好地控制各个检测环节的影响因素,这样出具的检测报告才更具有科学性,更能指导工程建设的施工,为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资料:《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T17671-1999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筛析法》GB/1345-2005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看了“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的人还看:

1.2017年发表中级职称论文要求

2.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格式要求

3.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字数

4.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要求及写作指导

5.2017上海中级职称论文要求

252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