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职称论文>

高级会计职称论文范文

家文分享

  会计是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的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学习啦小编整理了高级会计职称论文范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高级会计职称论文范文篇一

  关于我国管理会计应用若干问题思考

  主题词:我国; 管理 会计; 应用;思考

  主要内容:管理会计理论自从廿世纪七十年代起引进我国以来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但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 经济效益的提高。本文就是针对管理会计应用的有关问题阐述我们的一些看法。本文首先描述了目前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的现状,然后从企业的外部 环境、内部环境和管理会计自身缺陷等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若干设想,主要有: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积极推进现代化企业制度;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 教育,提高人员素质;培养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建立中国管理会计师 组织。

  管理会计主要是为适应经济组织内部的经营管理需要而逐步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职能是为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编制和提供内部管理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等。它的方法和手段视不同的需要而设计,其模式视不同的经济组织性质、规模大小、经营管理方式而异。它是最重要的职能是为最优经营决策和最高经营效率提供各种有用的方案和资料。

  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急需将以往企业中应用的 经验加以 总结和提高,形成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率,并籍以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强对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研究,正成为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现状

  管理会计是本世纪初伴随着泰罗的科学管理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在国外的企业中得到了推广运用和发展。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是在廿世纪七十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开始的,其历史并不长,而作为管理会计重要内容的中国式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推广与应用却有40余年。所以,现在一般的企业均运用了责任会计,但大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都知之甚少,企业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经管理会计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仍然处于一种漂浮状态。这是切合实际的,它表明驱使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动力明显不足,管理会计深入民心并广为应用任重道远。

  二、影响中国管理会计运行的原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与壮大不仅要受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事物本身的制约。管理会计是在西方产生、发展起来的,它在我国企业推广、运用的过程中必然要受到我国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和管理会计本身存在的缺陷所制约。

  (一)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

  管理会计与企业外部环境具有十分密切的 联系,外部环境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能否得到普遍应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外部环境主要指经济体制环境、法律环境和 文化环境。

  1、经济体制环境的影响。管理会计由决策会计和执行会计两大部分组成,并以决策会计为主体。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 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供、产、销及人、财、物均纳入相应的计划,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统配统拨”、“统购统销”和“统收统支”,企业不过是一个放大了的“车间”而已。企业或非营利机构不能独立地进行投资决策。这一权力属于上级部门,决策权限依照部门的特点、特定投资项目的规模及其重要性的不同予以严格的划分,最大和最重要的投资项目由政府作出决策;其它投资项目由有关部门的部长或负责人决定。在这种情况下,给企业经营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决策便无足轻重,重要的是贯彻执行。这可能就是责任会计为什么常受到我国企业的青睐,而决策会计却如阳春白雪少人问津的主要原因吧。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我国的企业制度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企业承包和转换经营机制三个阶段,但这几种制度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使得经营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更重视一些行政因素和 社会影响因素,而不能重视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从而造成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不能普遍应用。③同时,现阶段我国的金融体制、价格体制还不完善,使得管理会计在实际运用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正如有些会计人员举例说,由于该企业执行政府定价,企业本身根本无法进行定价分析。还有些会计人员讲到,他们曾经尝试过使用定货模型,但问题是经常按正常情况无法取得材料,因而测算显得毫无意义。

  2、法律环境的影响。管理会计要给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必须在一个平等、公平、竞争和高度灵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但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如我国至今没有颁布《反垄断法》,不能造就一个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税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规定了差别税率,对 大小规模纳税人规定了不同的增值税处理办法,这些都造成了企业不平等的地位。这些法制上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管理会计给企业提供经营决策信息时在有用性、相关性方面大为减弱。另外,法律实施情况不如人意也是制约公平竞争环境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虽然我国出台了许多法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执法不严、有法不依”和“权大于法”的现象经常发生。如《破产法》虽然已颁布实施了十多年,但在许多国企严重亏损的情况下,真正破产的却寥寥无几,使得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律不能体现。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会计,它能否应用全凭经营者个人素质好坏。同时,在现实工作中权大于法,法律的权威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非规范的会计行为几乎存在于所有企业,这使得主要信息来源于财务会计的管理会计只能给企业的决策者提供非正确的信息。可见,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和执法力度不够,使得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运用缺乏一定的保证。

  3、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1)会计工作的地位低下。一些会计人员和厂长经理认为,会计就是算帐、报帐,至于管理、经营决策,那是企业领导的事。财务会计工作一直是会计人员工作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管理会计则成了副业,有精力和条件的,就零打碎敲地搞一些,否则干脆抛在一边。(2)经营者的“长官意志”。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封建专制制度,等级观念比较严重,由此而造成了领导者的“长官意志”。虽然管理会计利用各种信息,经过各种计算分析得出最优方案提供给领导者,但在这种“长官意志”前,有否作用不改断言。(3)一些消极文化思想使得管理会计难以实施。管理会计在评价业绩时要求赏罚分明,但是许多经营者深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思想影响,难以做到“罚”字。这就使得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作用事倍功半,从而影响它的推广应用。

  (二)内部环境的影响

  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服务的,企业的内部环境对管理会计普遍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的内部环境主要指企业的经营者、会计人员和会计电算化设备。

  1、企业经营决策者的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当局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能否普遍应用。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更要懂管理,其中包括会计和财务管理。而现阶段,多数企业经营者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目前在许多企业中,即没有建立管理会计组织,也没有培训相应的管理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本身也没有应用管理会计的机会与积极性。

  2、会计人员的影响。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运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人员素质上。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在专业教育方面层次低。全国1200万会计人员中,受过大学专业教育的不及10%,在素质相对高一些的国有企业及县以上集体企业600多万会计人员中,大专文化水平以上的也只有18.2%,有会计师资格的仅占14.5%.④由于会计人员素质跟不上,就使他们没有精力去实践管理会计。虽然有些会计人员学习过一些管理会计知识,但大数处于纸上谈兵阶段,没有进行系统的实际操作。同时,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不是很高,在会计披露上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严重。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3、会计电算化的影响。现阶段,计算机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程度不高,利用率也比较低。在开展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其应用也仅仅停留在事后算帐的水平上,不具备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的能力。同时,现阶段我国管理会计的软件开发严重滞后,使得管理会计一些复杂的公式和模型没法运用。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得管理会计不能适应现代市场发展,从而削弱了管理会计的作用,造成了管理会计的现阶段企业中应用缓慢。

  (三)管理会计自身缺陷的影响

  传统管理会计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自二战以后,特别是廿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生产力的快速提高,以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企业面临的竞争不仅来自国内,更来自国外。而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与强大的竞争对手,管理会计无论在方法上还是内容上都显得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具体表现为:

  1、管理会计研究的领域狭隘。传统的管理会计仅局限于大量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成本都趋于稳定的产品,很少研究新产品的成本费用等存在的问题。一般管理会计只注重财务会计信息,加强企业内部成本控制。而现阶段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要求管理会计不权要重视企业内部信息,而且还应该注重市场信息。单纯依靠企业内部的信息很难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决策。

  2、管理会计的基点不妥。现代企业管理是经营性管理而非生产性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应着眼于销售。而管理会计却将销售作为一个常量,把销售额的确定作为成本预测和控制、利润规划和控制以及资金规划和控制的前提条件。这必将阻碍管理会计的应用。

  3、信息滞后性。由于管理会计的许多信息来自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报告,但是任何一期的会计报告正好在下一期中间呈报。由于这些信息的滞后使得其对管理者进行决策毫无用处,严重削弱管理会计的作用。

  4、对市场寿命较短产品的评价。现代产品的一个趋势就是更新换代加快。许多产品的寿命周期只有几年,有些仅为一年或更短。许多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不仅靠产品的低成本生产,而且靠产品更新。而传统的业绩评价又始终以成本为中心。

  由于上述几方面因素的存在使得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作用的发挥受到严重限制。

  三、对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若干设想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我国现阶段,要推广运用管理会计,必须首先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是推广管理会计的根本途径

  现阶段,中国式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很薄弱,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仍局限于国外情况的翻译介绍。而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使得被全盘吸收的西方管理会计很难在中国企业普遍应用。所以要推广管理会计,首先应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具体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中国管理会计的定位问题。西方国家管理会计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企业管理水平是相一致的。我国的管理会计应定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密切结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便于广大会计人员、管理人员操作运用这一水平上。不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字模型,不生搬硬套那些众多的无法操作的名词、概念与方法。

  2、中国管理会计规范化问题。对任何一门学科来讲,人们对该学科知识的掌握,主要来自教科书,但教科书的内容体系能否尽可能地规范化,则直接关系到该学科的推广和普及应用的程度。而管理会计教科书在内容排列的逻辑顺序、基本理论结构、名词、概念以及方法等许多方面的欠规范化却不利于初学者学习和掌握管理会计,也不利于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同时由于当今世界正处于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应用的时代,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处理、存储、输出等也愈来愈依靠计算机来完成,而编制管理会计通用软件又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管理会计的规范化。

  3、中国管理会计应特别强调行为科学的研究与应用。这样才能符合我国的管理逻辑,符合我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果,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研究我国各类组织中人的行为、欲望、动机,并加以合理引导与组织,形成一个和谐的内部管理环境,减少管理中的内耗。应用符合中国人心理特点的管理会计方法,应当成为我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的一个突破口。

  4、中国式管理会计体系应将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应用的成功经验加以科学、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利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二)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的体制和会计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什么样的企业体制就需要什么样的会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必然要求管理会计的运用,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政府职能的借位,导致企业政企不分,责权不明,造成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同时也阻碍了管理会计的应用。政府一方面直接控制了企业的人、财、物,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使得企业没有独立性和自由性,无法及时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又忽视甚至排斥企业自身的经济责任和经济利益,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既无压力又无动力而丧失积极和主动性。这就使得管理会计的许多方法显得毫无意义。同时,职能错位的政府,直接取代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职能,用行政手段干预企业投资,或直接取代企业投资。并且,政府和政府附属物的企业又不对投资效果承担责任,加之在干部管理上,考核其政绩往往看速度和产值等总量指标,不注重考核投入产出的效益指标,而且企业干部按所在企业规模大小确定相应的行政级别等。这就必然会出现有些政府和企业领导在投资决策时好大喜功,不顾客观条件和市场情况,争项目,争投资,造成投资决策失误。害这种情况下,管理会计对投资项目进行的投资分析哪怕再正确当然也无法发挥作用。就我个人认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应取消企业领导享受的行政级别待遇,也不再由政府指派,而改为到社会上去公开招聘,由市场产生和磨练出真正的企业家。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开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使企业能在这种环境中达到优胜劣汰。所以,要促使企业在管理中尽可能地应用管理会计技术与方法,必须不断深化经济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改进企业行政当局的奖惩制度,不断完善市场机制,从而使每一个企业都能真正考虑依靠改进内部管理来保证自己在激励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教育,提高人员素质

  虽然二十年来我国管理会计成绩斐然,但要想使管理会计得到推广应用,仍需加大对会计人员素质教育的力度。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才能架起一座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才能促进管理会计的运用。就基础教育而言,应在大中专院校、成人教育以及广大经营管理人员、财会人员中进行广泛的、深入持久的管理会计基础教育,不但要让这门课的知识深入人心,还要培养他们应用管理会计的能力。

  (四)培养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

  与会计人员相比,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知识和素质的培养可能更为重要。据调查表明,单位领导不重视被列为影响管理会计应用的首要原因。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企业领导已经成为最为关键的因素。如果企业领导没有一定的管理会计意识,他们将不会考虑会计人员在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中的作用,即使会计人员水平再高恐怕也难以发挥作用。要增强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今后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它有关方面组织企业领导人培训时应该适当加强管理会计的内容,经济师等职称考试中应该适当增加管理会计方面的内容,企业领导人本身也应不断完善自已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认识。事实证明,如果企业领导具有了一定的管理会计知识,他们就会自然地考虑到会计人员在预测、计划等方面的作用。

  2、建立一定的社会约束机制,甚至以一种行政手段促使企业领导层重视管理会计应用。例如在领导层的重大决策中,特别是涉及项目投资决策等重大问题上,建立管理会计的一票否决制。

  (五)建立中国管理会计师组织,推进管理会计的前进

  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均有管理会计师协会,作为管理会计师的专业组织。这些专业组织的成立不仅推动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发展,而且加强了管理会计师的社会地位。在英国,一旦持有特许管理会计师证书就被认为是有广泛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往往成为大公司猎取的目标。

  通过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会计师专业组织发展的结果和作用来看,我国也有必要根据本国的借鉴西方先进经验来组建我国自己的管理会计师协会,设立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创办管理会计师刊物。这不仅有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壮大,而且能够推动管理会计的运用和发展。

  虽然就目前来看,管理会计在我国的推广运用仍受到种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管理会计必将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在国有企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孟凡利、王翠春、王健、杨公隧,1997:《管理会计应用:现状、问题与应有的改进》,《会计研究》,1997年第4期。

  李建芳,1996:《管理会计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财会研究》,1996年第6期。

  方向,1996:《粗放增长屡议不改的根子在哪里》,《改革》,1996年第2期。

  乔彦军,1997:《为什么国有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上乏力?》,《会计研究》,1997年第4期。

  谢礼望,1998:《经济顽症与政府职能错位》,《企业经济》,1998年第12期。

  冯巧根,1997:《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会计研究》,1997年第7期。

  谢元态,1998:《市场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出路》,《企业经济》,1998年第5期。

  孟焰,1997:《论管理会计的规范化》,《会计研究》,1997年第3期。

  暨南大学会计系管理会计课题组,1995:《中国管理会计——透视与展望》,《会计研究》,1995年第11期。

  郑雨,1998:《企业应重视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江苏财会》,1998年第9期。

  李苹莉,1999:《战略管理会计:发展与挑战》,《会计研究》,1999年第1期

  高级会计职称论文范文篇二

  从模糊性透视会计信息失真

  模糊性是事物类属的不确定性, 是事物所呈现出来的亦此亦彼性。 会计所反映的 经济事项大多是模糊事物,而分类和汇总是会计的基本方法,由此决定了会计模糊性的本质属性。会计模糊性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本文拟从模糊性角度透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且对模糊性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模糊性与清晰性

  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前提。在现实世界中有许多事物可以依据精确的标准把它们分为彼此界限分明的类别非此即彼,明确肯定。事物有明确类属的特性就叫做清晰性,这类事物则称为清晰事物。但是,还有另外一些事物,我们无法找到精确的分类标准,很难明确肯定地断言某些事物是否属于某一类。小溪、大河、远近、近邻等就是这种事物。由于这种事物从属于某一类到不属于该类是逐步过渡而非突然改变,不同类别之间不存在截然分明的界限,因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归类,事物的这种类属不清晰性就叫做模糊性,这类事物则称为模糊事物。

  依据模糊性产生的原因,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内在模糊性、信息模糊性和主观模糊性。内在模糊性指由于客观事物的中介过渡性而引起类属的不确定性。模糊性问题总是与事物的分类问题相关联。把无穷连续过渡的中介分为有限的类别,把大量彼此没有明显差异的中介分为少数几类,这样的类别之间很难有截然分明的界限,大量的中介便显得没有明确肯定的类属了,即表现出内在的模糊性。信息模糊性,是指在复杂的系统中因各种因素交织一起而产生的模糊性。模糊性总是伴随着复杂性而出现。复杂性意味着因素的多样性、 联系的多样性。选购衣服,若分别就花色、耐用性、价格等单因素评定,容易作出清晰确定的结论。若把诸因素联系起来评定,就显得相当复杂、难于确定了。大量可以精确描述的单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必然产生出具有新质的属性,即信息模糊性。主观模糊性,指由于认识主体在性格、 职业、年龄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对事物类属划分上的不确定性。

  精确方法适于刻画清晰数量关系,但是,当用精确方法处理模糊事物时,由于舍弃了对象固有的模糊性,在本来没有明确界限的对象之间人为地划定界限,变模糊数量关系为清晰数量关系,因而歪曲了本来相互联系着的事物的性质。特别在分界线附近,这种描述的失真性更为严重。对于模糊事物,则要从其模糊性出发, 应用模糊方法来处理。模糊方法的基点是承认模糊性。凡是从模糊性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论是 经验的还是理论的,定性的还是定量的,都是模糊方法。

  二、模糊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会计应用帐户对大量的企业交易 “进行分类以便浓缩信息”,也就是说,分类和汇总是会计的基本方法,而会计所分类和汇总的经济事项本身又具有模糊性和复杂性,处于不断 发展变化之中,由此导致会计信息必然具有模糊性。会计内在模糊性和信息模糊性是会计停息失真的客观原因,而且是会计信息主观性失真的客观基础。以下将分别剖析会计所具有的3种模糊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一)内在模糊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内在模糊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1、内在模糊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影响。(1)会计准则的精确规定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经济事项的内在模糊性,决定了对经济事项进行精确分类并规定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对经济事项的精确分类,将掩盖企业的个性,并抹杀不同企业客观存在着的重要差异。事实上,由于不同企业归属不同行业,它们有着不同的规模和 管理需求,不同企业存在着不同个性是在所难免的。违背会计内在模糊性的客观事实,一味追求“一刀切”的精确方法,是导致会计信息规范性失真的重要原因,即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对经济事项进行会计处理也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现以应收帐款会计处理为例加以说明。应收帐款发生坏帐损失的可能性不但取决于应收帐款的数量,更主要取决于应收帐款的帐龄、债务人的 信誉和财务状况以及与债务人之间是否存在 合同纠纷等因素,也就是说,应收帐款的可回收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模糊性。但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却忽略了债务人的信誉和财务状况对应收帐款的重要影响,武断地规定所有企业按年末应收帐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坏帐准备。事实上,每个企业都按一定比例提取,很难反映企业应收帐款的可回收价值,甚至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尤其对于银行来说,国家统一规定的呆坏帐率,并不能提供银行贷款的真实信息。(2)时滞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从会计确认、计量到 报告的生成以至最后传到使用者手中,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时间占用,因此,“时滞”必然存在。时滞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根源于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和会计报告的间断性。在"时滞"期间内发生的事件和前期发生的事件相互联系。有时,时滞期内发生的事件,使报表发布之前就已经部分甚至完全失去真实性了。例如,在巴林银行事件中,巴林银行在1994年末报告的资产净值为4.5亿至5亿之间,但在1995年2月末,巴林银行就倒闭了,而这个时候该银行1994年的年度报告还没有实际完成呢。

  2、内在模糊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间接影响。现代契约理论认为,会计准则为企业经理人员留下适当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可使其对 环境和不可预见的契约后果能够作出灵活反映,从而降低契约成本,也即经理人员拥有适当会计政策选择权是有效的契约安排范式。但是,若从会计的技术属性来分析,我们会发现,经济事项的内在模糊性是企业经理人员拥有会计政策选择权的首要原因。会计所反映的经济事项千差万别,而且,即使表面上相似的经济事项,由于所处的企业背景不同,可能在本质上却大相径庭。任何会计准则不可能涵盖一切,群集所有的经济事项,它只能对会计 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而且,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和 社会、法律、金融环境日趋复杂化,同类经济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也即经济事项的模糊性日益加强。为了使企业能够从其所处的特定经济环境和经营情况出发,选择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准则的规定将更为模糊。比如,衍生金融工具依据公司持有意图(投机或投资)来选取计量属性(历史成本或公允价值);长期投资根据能否对子公司实施重大影响来选择成本法或权益法等等。同时,经济事项处于不断发展和创新之中,而会计准则大多是对以往会计 实践的 总结,往往落后于日新月异的企业经营技术及 组织方式的发展,也即会计准则具有滞后性。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会计准则的模糊性和滞后性,为经理人员操纵会计数字,出具虚假信息提供了更多机会。

  (二)主观模糊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会计将大量千差万别的经济事项进行分类,归大少数确定的帐户,其分类必定带有主观成分,受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各种利益关系、法律及职业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及个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会计呈现出主观模糊性。会计的主观模糊性根植于会计的内在模糊性,正是经济事项本身的模糊性导致对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会计的主观模糊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

  1、技术风险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技术性风险指由于会计人员对经济事项或会计准则的理解偏差而对经济事项作出错误分类的可能性。技术性风险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会计准则的模糊性和滞后性将不断加强,会计信息的主观模糊性必然会更为严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将更加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2、道德风险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在财产观下,企业并非独立存在的主体,它只不过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和股东、债券人以及政府等之间签订的各种契约的结合,而契约的订立、监督及其实施往往以会计利润、投资报酬率、资产周转率等会计数字为基础,由此导致会计数字具有经济后果。经理人员为了使契约的订立和实施有利于己方,往往利用会计内在模性,操纵利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引诱对方作出错误决策。道德风险引起的利润操纵,是个国际性问题。近年来利润操纵在美国滋长蔓延,愈演愈烈,使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深感不安。

  (三)信息模糊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会计作为复杂的信息系统,是对主体经济活动的浓缩,也就是说,会计信息是综合信息。会计通过一道一道程序,分类、汇总,再分类和再汇总,最后产生的总括数字,必然具有信息模糊性,甚至往往不能说明问题。比如,现行会计对不同的资产项目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经汇总得出的资产总额,既不代表“未来经济利益”,也不代表过去的资源耗费。再如编制合并报表时,若纳入合并的各子公司分别从事房地产、金融业和食品业,毫无疑问,报表中所反映的存货信息是模糊的,甚至不能代表任何意义。此外,汇总的数字往往掩盖了事物的个性和矛盾,这点在合并报表中表现地尤为突出。合并报表抵销了集团内企业间的内部交易,综合地反映了整个企业集团对外交易形成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同时也掩盖了集团中处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各个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和机会,因而合并报表具有信息模糊性。而且,合并报表抵销了集团企业的内部交易,由此导致内部交易产生的交易风险在合并报表上不能得到充分反映。

  三、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模糊性是会计的本质属性,而会计模糊性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现对模糊性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提出以下两点治理措施:

  (一)重视模糊方法在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应用。由于经济事项的内在模糊性,会计准则的规定中不应一味迷信精确性规范,而忽视模糊性规定的科学性。相反,只有加强对经济事项和会计模糊性的研究并在准则的制定中尊重其模糊性,合理地应用模糊方法,才能便会计准则更具科学性,从而减少会计信息的规范性失真。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中合理地应用模糊性规定,也就是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观点。近年来,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已开始认识到了精确方法的局限性和模糊方法的科学性,并逐步开始在会计准则中恰当地应用模糊性规定。比如,SEC认为“重要性”不能只指3%-5%或6%等数量界限,而应该有质的说明(既给予定性);IASC着重从所售资产在所有权上的重要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给买方这一基本标准来界定收入的确认时点;世界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合并范围的界定逐渐由持有子公司50%以上股权趋向于以是否实施控制权为标准;等等,这些模糊性规定无疑便会计规范更为科学。

  (二)重视充分披露原则。会计信息具有主观模糊性,会计报表上的数字是会计人员判断的结果,受到其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一定是“最合理”的判断。因此,要充分披露对重要经济事项判断的依据,判断的结果以及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以便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判断对报表中的数字进行调整,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同时充分披露还能抑制公司利用会计的模糊性操纵会计数字,损害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此外,为了防止信息模糊性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对综合性强的信息需要适当加以分解和还原,充分披露其重要明细项目。如美国的充分披露原则就要求对汇总在正常的会计报表中的重要项目,诸如应收帐款、固定资产、股本等,以专门详细的明细表进行反映。我国会计准则也作出了类似的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信息模糊性导致了分部报告的产生。分部报告通过对合并信息的分解与还原,充分披露不同分部所面临的风险和机会,有效地弥补了合并报表的信息模糊性。如东亚地区企业没有集中披露承受巨大投机压力的分部(如房地产分部)的详细信息,使信息使用者末能正确地判断出公司是否暴露出较高的金融风险。


  看了高级会计职称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关于会计毕业论文

2.发表财务会计职称论文

3.大专会计论文范文

4.初级职称技术论文

5.档案初级职称论文

    2165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