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政工论文>

网络舆情视域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论文

谢桦分享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古已有之,但“思想政治工作”概念的形成却与共产主义运动有关。1920年,В.И.列宁《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厅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政治教育”、“政治教育工作”两个概念。1934年,И.В.斯大林在苏联共产党(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报告中,提出了“政治思想工作”、“思想工作”两个概念。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长期使用“政治工作”这个概念。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网络舆情视域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网络舆情视域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全文如下:

  21世纪是网络信息的时代,网络舆情一方面它创造了开放、互动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让大学生受到认知、情感的冲击,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的新领域。如何适应网络舆情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变化,适时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是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1 网络舆情的含义与特点

  1.1 网络舆情的含义

  1.1.1舆情

  “舆”和“情”两字的连用,最初是指百姓的情感、情绪。近年,关于舆情概念的探讨形成了多种意见,我国第一部舆情理论专著《舆情研究概论》认为舆情就是一种社会政治态度;张克生在《国家决策:机制与舆情》中提出舆情就是社会客观情况与民众主观意愿。

  1.1.2网络舆情

  刘毅在《网络舆情研究概述》中给出的网络舆情的定义为: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各种不同的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高职院校中的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舆情信息,在网上公开发表针对源于事实的校内外的舆论(事件),形成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态度或意见[1]。

  1.2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特点

  大学校园的知识性及开放性使网络舆情除了具有一般舆情的规律外,还表现出自身的特点:

  (1)即时性。时间是影响舆情价值的重要因素,当一个事件发生时,大学生通过微博、微信、QQ等网络平台直接发表看法和观点,个体的意见迅速的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网上网下相互影响,从而迅速形成强大的意见声势。

  (2)丰富性。大学生网络舆情内容涵盖广泛,涉及的社会问题和事件包罗万象,主要包括国际国内外热点或敏感事件、校园公共事件或与大学生自身利益相关的校内事务以及社会突发事件。

  (3)非理性。大学生关注的事件往往相对较为集中,当遇到一个热点事件,网络舆论的形成常常非常迅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社会阅历少、政治经验缺乏,容易因为某个事件产生迷茫和困惑,促使网络舆情带有情绪性的特征和非理性的因素。

  (4)隐匿性。人们在网络空间发表言论可以采取匿名的方式,这样在现实生活中出于各种顾虑而掩饰的真实情绪,通过网络全都毫无顾忌的表达出来。正因为网络具有隐秘性,大学生们喜欢选择网络平台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所以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分析更容易了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情绪状态[2]。

  2 网络舆情视域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

  2.1 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教育方法单一

  网络作为思想理论传播的新阵地,信息量大、更新传播速度快,因其开放性和共享性等性质,学生可以全天候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随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就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界限,对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当前针对网络舆情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并不丰富,仍然倾向说教和单向灌输,这种针对性不强的教育内容以及单一的教育方法已经跟不上学生的思想变化,受教育者的能动性没有被调动,教育效果不理想,有时还会产生负面影响,让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2.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力量相对薄弱

  生活在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大学生们,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日益增强,学生们每天在讨论什么热点话题,他们的兴趣爱好是什么,生活和心理的需求又是什么,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了解、去关心、去研究。然而,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事务性工作较多,面临的工作压力也较大,对舆情的理论研究不深入,实践探索也相对缺乏。面对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不能及时给予必要的引导,难以有效的解决大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上的困惑。这些问题都将构成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不及时有效预防,很可能就会诱发突发事件。

  2.3 主题网站德育效果欠佳

  大学生们几乎每天都在网络上浏览,甚至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网络,然而每天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学生数量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对我们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强,教育的实效性也并不明显。当前,系统的内容、权威的观点、丰富的材料、多样的形式、便利的信息查询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的建设至关重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阵地已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网络舆情视域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论文

  3 网络舆情视域下增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3.1 跟踪舆情动态,把握舆情引导的主动权

  (1)培养“舆情领袖”,加强舆情引导的主动性。在互联网上,信息量很大,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些观点甚至是不切合实际的,这就会让大学生们感到无所适从。这时就需要一个权威的观点,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来帮助学生走出困惑,因此引领主流舆论的“舆情领袖”就产生了。因为有了“舆情领袖”对主流舆论的宣传,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高职院校应该培养一批思想进步,政治可靠的“舆情领袖”,在出现不实言论的情况下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引导和疏导,保证言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第一时间掌握网络的话语权。

  (2)遵守网络公德,强化大学生自律机制。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网络的环境需要每一个网民共同维护。网络公德应适应网络的客观需要,保障网络的有序运行。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公德呢?一是教育大学生要做到慎独,在可以自由言论的网络之中,要独立思考,用社会公德规范自己在网络中的话语;二是要诚实守信,不编造虚假言论,不泄露他人的信息;三是在网络中要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舆情的自由也需要有个度,要尊重他人,尊重事实。   (3)尊重大学生资讯需求,适时开展专题教育。网络的便捷性,让大学生们遇到问题会第一时间利用网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网络的无序性也让大学生们常常受到干扰而发生偏差。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主动建设和利用校园网络,根据媒介的特点和功能采取适合的手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同时,还要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大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交流之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2 充分利用网络载体,注重因势利导[3]

  (1)关心学生的实际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立足大学生的实际,从大学生的视角审视,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关注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努力使思想理论的传递与大学生的人生追求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切实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对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实际指导作用。在网络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容易走近学生,打开学生的心门,了解学生的需求,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不断的把社会主义理想和需要内化为其自身需要,使大学生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2)引导学生情感体验。良好的品德如何转化为良好的行为,行为情感为两者搭建了转化的桥梁。情感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大学生面临困境、遇到内心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发现,并通过情感教育积极引导,把学生从负面情绪的阴影中带出。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会不断提高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逐渐体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给自己的正能量;逐渐将外在的知识和信仰上升为内在的,并最终使学生形成坚定的信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注重接受效果内化与外化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分为三个层面,认知层面、心理和态度层面、行为层面。对于高职院校网络舆情视域下思想教育的效果评价而言,其三个层次为:第一层次是知识和信息传递的实际效果,第二层次是媒介素养与能力的培养效果,第三层次是立场、观点、方法和行动的实际表现,并根据此评价效果来判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3 建立网络舆情监管队伍,着力构建全员育人机制

  (1)组建网络论坛管理队伍[4]

  校园论坛作为大学生表达心声、发表意见的平台,参与性较广,但论坛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一些谣言、恶意诽谤等舆情信息也会出现在论坛上,因此必须建立网络管理队伍对网络舆情进行监管。论坛舆情监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对于思想健康、贴近大学生生活以及大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要主动导贴;二是对于错误的言论、偏激的思想要予以纠正,及时疏导主动跟帖;三是在遇到偏激的网络言行时,要积极劝贴,适时引导大学生理性表达自己的想法。

  (2)建立一支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网络舆情的相关培训,对可能遇到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了解解决的方式和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通过网络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解决疑惑,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与学生走得更近,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将舆情引向正轨。

    389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