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模板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面貌。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形势与政策8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形势与政策800字论文篇1:《浅论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途径》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担负着重要使命。由于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不断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独特性和在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途径,不断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途径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党和国家政策、方针、路线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保证了大学生健康成长。在将近30年的建设发展中,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肯定,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也在随着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不断深化,课程建设逐步规范化、科学化。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不仅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加之,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自身建设的特点和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使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和管理的难度在无形中得到增加。如何不断增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时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群的整体作用。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概述
(一)课程建设历程回顾
自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就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形式与政策教育,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程经历了一个逐步正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设发展过程。在新中国建设发展60多年中,形势与政策课程跟随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环境的变化,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完成了各个时代赋予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高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建设进程逐步加快,顶层设计功效逐步凸显。1987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在该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形势教育。同时,要求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在该决定的基础上,国家教委在同年,颁布实施《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包含形势与政策课程,将其作为大学生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使其具有明确的课程定位和分工。自此,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二)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课程主要是指培养目标得意实现的基本形式,它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建设是教学的最基础建设,是深化教学体制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之一。形势与政策课程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其中一门课程,具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目标和功能。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纳入大学生教育教学计划进行管理和建设,教学课时和学分有其具体的规定,即:每学期16学时,本课程2学分,专科生1学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已经相对稳定,每年教育部都会分上半年和下半年发布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指导高校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
(三)课程建设独特性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大局观念、健全人格、创新精神等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符合社会建设发展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性和目的性,决定其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任务的独特性。培养学生全面了解时事政治,贯彻理解当合国家的方针政策,掌握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科学分析形势,帮助学生竖立在正确的人生方向。二是教学内容的独特性。从课程性质看,形势与政策课成担负重要使命,对于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发展,积极开拓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从内容特点上看,形式与政策课程教育内容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时效性和时效性两个方面,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使教学内容与实时紧密结合,充分展现新知识和新内容。从教学方法上看,课程需要老师讲得清楚,学生听得明白,要有重点,有难点,要有时效性,有全局性,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程要精选教学内容,有重点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从而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到位
形势与政策课最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群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开设以来,虽然在教学、师资等方面有较大投入,教学效果不断显现,但是相当一部分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一是高校领导层的认识不足。有的学校集中开设课程,仅在某个学期或某个时间段开设课程,有的学校大班授课,有的学校压缩课程课时数量,甚至有的学校以讲座代替上课等,导致形势与政策课程流于形式。二是课程建设投入不足。形势与政策课程虽然是必修课,但是却不能平等享有其他课程同样的教学资源,在基础保障和投入上大打折扣,硬件设施配套建设未达到课程需求,图书资源相对匮乏,课程建设和开设的多重管理等,直接影响课程建设进程。三是学生认识不足。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普遍认识都不到位,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课时量和学分都相对较少,教学效果受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的影响,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管理不规范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规范化建设是保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本保证和必要保障。在教学目标层面,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目标贯穿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全过程,是课程的轴心和首要内容。但大部分高校在制定形势与政策课成教学目标时,容易忽略学生的切实需求,使教学目标“大而空”,不能满足学生成长成材的需要。在教学计划层面,部分高校并没有真正把形势与政策课程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没有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标准进行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缺乏性对稳定和有效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较大,不符合课程开设标准,教学计划还仔仔较大漏洞。在教学制度层面,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很多高校没有形成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相对混乱。而且,每个学校的管理模式也都不尽相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管理部门相对较多,而各部门的管辖分工并不十分明确,无法形成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合力作用。
(三)教学内容不确定
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教学内容没有明确的规范,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教育部都会印发形势与政策教育要点,各个高校也都是按照这个要点进行课程内容设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材主要是中宣部和教育部编写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DVD》等,虽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限定,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受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影响,授课教师会选择大学生比较关注问题进行授课,或者利用观看形势与政策影片,开展形势与政策报告会等形式践行授课。种种原因都表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材编写难度巨大,变数较多,教学素材广泛多样,不容易形成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凸显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又不容易解决。
形势与政策800字论文篇2:《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
摘 要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是当前我国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举措和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开设,提高广大大学生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系统认识和理性提升。本文从形势与政策课程研究背景和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明确改革方向、完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革新教学内容等方面,将是切实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实效性的可欲之处。
关键词 高校 形势与政策教学 改革
1 研究背景
我国自1987年将形势与政策课列为高校必修课以来,经过20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形势与政策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考评机制等配套机制已日臻完备和成熟,在为党和国家积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互联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普及和应用,人们对外部世界信息获知的渠道已脱离“口口相传”,大学生可以在网络的世界里任意检索和获得感兴趣的信息,而相对“枯燥”的课堂讲述俨然已经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知识需求。当代形势与政策课的教授对象基本上是“90”后,较之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主要特点体现为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不但变革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使得社会思想日益多元起来。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做出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铺排,同时对新形势下如何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做出具体部署,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研究也逐渐成为学界学术关注热点。
2 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形势与政策课在许多高校里虽然都是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进行设置,但是较之于专业基础课,其课程开展所相应需要的师资配备、经费拨付、教学设备投入、相关科研成果发表和转化等方面无不呈现为“弱势群体”的地位,甚至在一些高校里纯粹是为了应付上级单位教学评估、检查而形式设立,一些高校为了上马新专业和社会热门专业,压缩形势与政策课程学分和学时,这种“鸡肋”、“从属”角色的出现,无不因为高校重视程度不够,不能深刻认识到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潜移默化作用,进而影响形势与政策课正常教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2 学生关注程度不够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和全国就业形势的日渐严峻,大学生唯恐自己在“最难就业季”里落伍掉队,就业就成为许多大学生的简单追求,这种“功利”的目标追求使得大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上是“拼命三郎”,形势与政策课类型的公共课成了消遣似的“中场休息”,课堂上上网、睡觉、听音乐等现象不时呈现。此外,由于当今社会,信息获知渠道便利,社会思想多元,使得一部分大学生政治思想意识淡薄,认为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内容滞后,都是老生常谈,甚至有些同学认为是“假大空”的说教。大学生中这种对形势与政策课漠视、关注不够的态度,直接导致教学效果和我党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效果的不理想。
2.3 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囿于学校在形势与政策课程设置与管理方面重视不够,从而使得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师队伍专业化方面配备程度不高,从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师讲授水平参差不一,为了完成相当的教学任务和职称晋升需要,一些非思想政治教育背景的教师、辅导员、行政工作人员被充实到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过程中。师资队伍的欠缺和专业化程度不高,进而实质性地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不利于大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2.4 教学内容滞后 形势与政策课不是对理论问题的深究其理,更不是对时事的简单罗列,而是要通过对当今热点的透析,使大学生对当今社会形势树立正确的判断,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更准确的领悟。形势与政策课时效性强的特点,使得教学内容应直接选题于当代国际、国内的实际和热点,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及时关注、学习和研究国际、国内形势,提高任课教师备课的动态收集和分析能力。如:在一些高校,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队伍欠缺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为了教学工作量的正常完成,学校放宽了对任课教师的教学督查要求,任课教师亦不及时进行教学内容更新,往往出现一个专题连续讲授数年的情况,对思维活跃、知识面广的大学生来讲毫无新意可言。
2.5 教学手段单一
我国传统教育中,“灌输”式教育一直是主导教学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在教育领域也不断加强对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融合知识传递、互动、趣味的教学课堂也已经在许多高校开展起来。但是,在一些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任课教师中,仍然固守采用机械的“传递―接受”填鸭式教育,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课堂讨论环节,教学手段单一,不能充分激发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在一些引入现代教学手段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引入化水平偏低,激发大学生参与的兴趣不足,反而造成敷衍教学的“错觉”。
2.6 教学管理水平低
高校形势与政治课本质上从属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畴,师资力量配备、教学审批、教学督查、教学设备投入等组织协调涉及到宣传、人事、教务、财务等多个职能部门,呈现九龙治水的局面。有些高校领导热衷于研究型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创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认识或重视程度不足,使得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投入仅仅停留在规划和议案中,付诸实施的执行力不强,导致形势与政策课程学时随意删减、专业课时安排优先于形势与政策课,相关的教学检查、督查和教学评估更是形式主义,使得形势与政策教学管理水平难以提高,最终出现教学混乱的状况。
3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3.1 规范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的实质就是要通过系列制度的构建,创立一套适应当代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相适应的管理体系,这包括形势与政策课程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教育教育管理体制和配套投入机制等,只有通过规范化管理的实现,才能有效实施相关职能部门、教学人员、教学行政人员和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3.2 科学化教育
科学化教育旨在继承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革新教育手段、创新教学模式,立足广大大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引导他们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3 针对性教学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是抵御不良思想侵害我国大学生思想的前沿阵地和有效手段,在课堂教育中,应向大学生积极阐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质,使广大大学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 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建议
4.1 加强领导、促进协作
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有关职能部门配合,教学部门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通过相关体制的建立、机制的理顺,使得涉及在人、财、物的投入上实现规范、齐备,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2 提高教学实效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关键就在师资配备,精干、专兼结合的骨干教师队伍对于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有着非常重要且深远的影响,要选派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理想信念坚定、理论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组建形势与政策教学核心团队,通过集体观摩、经验分享、课程探讨等方式,在形势与政策教学队伍中积极辐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再则,要强化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通过让在校大学生对外部社会直观、切身的接触和感受,加强大学生对社会热点和时事的认识,实现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4.3 与时俱进,革新教学内容
形势政策课政策性、时效性的特点,决定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紧跟当前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和国内外焦点、热点,不失时机地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坚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丰富教学内容,合理把握相对稳定与相对变动所占课堂时间比例,同时坚持政治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做到统筹大局又不失小节。同时,教师在深刻领会相关政策精神和事件脉络、本质的同时,还要结合受众群体特点和兴趣点,真正地让大学生听得懂,实现入心、入脑的目标。
4.4 改革考核评价模式
首先,要改革对任课教师的传统评价体系,建立奖惩分明、考核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其次,应开展不定期随机性深入课堂进行督导,抽查教学秩序,并对相关教学情况及时进行通报,以期引起相关部门和任课教师的重视;再则,学校应加强对相关教学部门的课程监管力度,将形式与政策课程纳入学校教学监管范围之内,并将形式与政策课程纳入教学评估考核体系,从根本上提升课程本身的教学质量,使形势与政策课程走向正规化;最后,紧紧围绕形式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考试考评办法,灵活掌握学生动态,除撰写相关论文以外,还可采用课堂讨论、即席发言、参观考察、撰写调查报告等方式,提升学生素质考评,让考评深入教学过程中去。
参考文献
[1]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教社政[2004]13号,2004-11-19.
[2] 张悦.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特征,增强课程实效性[J].鸡西大学学报,2013(3).
[3] 朱军,刘德胜.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4(2).
形势与政策800字论文篇3:《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管理》
摘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关注大学生思想健康,切实发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育人功能,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文章结合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管理现状,就如何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管理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希望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 形势与政策 课程教学 管理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开设的目的是通过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当前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际形势、国际关系,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对外政策等。很多时候,学校要将教育部教学要求和国际国内形势结合起来,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时常需要进行调整。为了确保教学质量,高校要结合教学资源和具体情况,明确该课教学方向与讲授内容。在诸多因素作用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也受到一定影响,出现了许多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有:第一,课程重视度不够,教学内容薄弱。在高等教育日益平民化的今天,为了争取更多的生源、提高教学质量,许多高校在教学中都以特色教学、专业教学为主,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不够重视,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上缺乏统一要求,导致教学随意性过大;第二,教学模式单一。许多教师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满足于教学“满堂灌”和照本宣科,轻视实践教学,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师资队伍建设边缘化,是高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许多高校都缺乏专职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多由行政管理干部担任、兼任,教师队伍建设不稳定。此外,一些教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势、问题认识不清,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2. 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管理的对策
2.1 明确课程定位,提高教学重视度
提高对课程的重视度,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关键。鉴于此,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需要全方位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进行定位,夯实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基础。这就要求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作用,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教育。其次,高校教学机构要严格落实国家教学方针,给予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以大力支持,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及专门的形势与政策教研单位,开展有关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研究工作。再次,高校宣传部、教学管理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要积极开展各类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活动,做好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宣传,通过专题讲座、宣传栏、广播站等形式,让广大师生看到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价值,构建良好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氛围。
2.2 完善教学体制,规范教学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德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校更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鉴于此,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体制,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机制与工作机制,明确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大纲、教学规划、组织制度、教学实施步骤,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纳入全校教学管理机制范围中去。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将课程执行计划与课程大纲、教学结果结合起来,确定课程学时、学分,以推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在此基础上,高校还要及时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活动实际状况,及时更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使其既要符合教学大纲,又要与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相关联,以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2.3 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要求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这就要求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了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的特殊性,用鲜明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而高校则要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实际,将那些具有时代精神、教育价值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上去,同时开通网上专家论坛、课件共享、网络教学考核评估系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优化教学环节。其次,教师还要创新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关注教学内容拓展和延伸,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构建全新的以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为主的教学模式'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挖掘更多有价值的案例,利用授课与专家报告相结合、案例分析、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热点分析中来。
2.4 加强教学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上,这句话同样适用。为此,高校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以实践教学为新视点,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方式与实效性的匹配性,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则要立足于教学资源优势,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分类实践指导,在教学中高度强调知行统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固化知识。如对低年级学生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鼓励他们参与到学校文化活动中去;对高年级的学生开展以奉献和服务为主的就业教育,为他们参与暑假锻炼、社区服务、支农支教锻炼提供更多的机会。此外,教师还要紧扣时代脉搏,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主题结合起来,开展以农民工、留守儿童生存状态调查、农村新农合医疗、环境污染等为主的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让学生对学校、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2.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关联。因此,高校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水平、这就要求高校立足于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引进一批高学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突出的形势与政策教学教师,并用优厚的政策和待遇、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工作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其次,高校应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养,开展以继续教育、在职培训为主的教师教育与培训,经常性地开展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再次,高校还要从各院系辅导员中挑选部分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兼任形势与政策讲师,以充实教师队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还可以从其他机关、研究部门聘请专家学者来校兼职,开展讲座,以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艳波.新时期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5):19-20.
[2] 胡剑.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135-137.
[3] 邓小丹.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规范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40-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