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钱的政治论文
金钱好比肥料,如不撒入田中,本身并无用处。这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钱的政治论文,仅供参考!
关于金钱的政治论文篇一
金钱打败爱情
摘 要:欧也妮所生活的时代是污浊阴暗的,人们都崇尚金钱,这种拜金主义吞噬了人们最基本的人性,他们变得贪婪、势力、虚伪。而欧也妮正好与之相反,她纯洁善良,渴望忠
贞不渝的爱情。但是她的思想与整个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她的伟大爱情也葬送在这个物欲的社会里,最终导致其爱情的悲剧。
关键词:金钱;悲剧;爱情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5-0000-01
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人追名逐利,崇尚金钱,单靠金钱来维系彼此之间的关系。在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作者很好地诠释了金钱的作用,小说中的人
都虚情假意,人们看待金钱已经超越了亲情爱情。小说的主人公欧也妮在作者的笔下并不是一个惊艳动人的女子,文中有一段对欧也妮外貌的描写:“有美貌,但是不乏粗俗,欧
也妮脑袋很大,带有阳刚之气的额头有如菲迪亚斯手下的丘比特的那种精美,她有一双灰色的眼睛,如同她那贞洁的生命,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她的鼻子稍大,这与她铅丹色的嘴
巴倒还十分相配”[1]。很显然她并不像法国贵妇那样丰盈体态,虚伪贪婪,而欧也妮是一个平凡而纯洁的女孩。正是这样朴实平凡的外表映照了她内心的圣洁与阳光。这部小说
没有离奇的情节,但总能扣人心弦,这是因为欧也妮的爱情萌生得纯洁无暇,消亡得悲催怜惜。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靠金钱就能满足的社会欲望,就连爱情也不例外,因为一切
的关系都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在这个社会中想通过个人的纯朴打败金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那么结果必定是悲剧性的,所以也就有了欧也妮悲剧性的爱情。
首先在当时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下,金钱至上的思想不只是存在于那些资本家及贵族资产阶级的意识里,几乎存在于整个社会中绝大部分人身上。在小说的开始描写索莫城人们
评价天气时说这真是黄金般的天气,还有对葛朗台先生的评价“偌大的财产给葛朗台老爷身上镀了一层金”[2]。从简单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那个时代金钱至上的思想早已经深入
人心,而像欧也妮那样追求纯洁美好爱情的弱势群体终会被社会吞噬,她和查理之间的爱情终没有跨过金钱的门槛,最后各自与自己没有感情基础的人结婚,他们两个人各至于天
涯一方。人们观念中的拜金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文中提到欧也妮家中的仆人娜侬,力气很大,面容简陋,红棕色的皮肤,如同畜生一样在葛朗台家干了三十多年,最终在六十岁时
出嫁了。这其中不是因为娜侬找到了自己的真爱,而是欧也妮给了娜侬一千二百法郎的终身年金,是金钱让她成为人妻。这就表明婚姻生活在那个时代是摆脱不了金钱的束缚的。
其次欧也妮的追求者们没有真心的对待这个纯真的女孩,他们只是为了她身后那丰厚的财产。以这样的目的作为出发点,欧也妮怎么会得到甜蜜的爱情,幸福的婚姻呢?欧也
妮二十三岁生日时,克罗肖与德?格拉桑两家人去葛朗台家祝福欧也妮,他们每个人殷勤谄媚,为了虏获欧也妮的芳心。因为只有这样才有机会获得那笔巨大的陪嫁费以及日后那
大笔的黄金。文中描写阿道尔夫送了一个针线盒给欧也妮“这是一件真正的假货,但是欧也妮却显出意外得高兴,这是一种能使少女脸红,心跳加速,身体发抖的快乐感觉”[3]
。欧也妮是天真纯洁的,她只是以一个少女的情怀真心的面对那些阿谀奉承的人们,这些追求者们明争暗斗,但是当查理的到来威胁到他们时,他们又暗中勾结,如同饿狼抢夺食
物一样为金钱而发狂。但最终还是金钱打败了爱情,刚开始欧也妮听到人们对她的赞赏还会脸红还有心动,可是时间长了自然也就麻木了,再加上查理对她的背叛使她伤心欲绝,
欧也妮也顺势习惯了人们那虚伪的嘴脸。最后与她年龄相差很大的德?蓬丰庭长结婚了,她的忠贞爱情也因为这些人的行为及被金钱所充斥的思想所包庇了,这使得她的伟大爱情
失败了。
最后查理对爱情的背叛直接导致了欧也妮爱情的破灭。查理是一个被资本主义金钱所侵蚀腐化的人,他从小就优生优养,过惯了巴黎社会那种浮华的生活。他刚来到欧也妮家
时并没有对欧也妮有过多的关注,整天讲究排场。但是当他得知父亲去世并还要面对人们对他的冷漠时,他不知所措,悲痛欲绝。是欧也妮给予他温暖,使他在这个世态炎凉的社
会中感受到人间的温情,并使他与欧也妮在苦难中萌生了爱情。但是老吝啬鬼葛朗台怎么会允许别人夺取他的钱财,他一心要赶走查理,这使得查理心中仅存的一点温情也被这残
酷的现实所泯灭了,他要到印度去闯荡,这也就注定了查理与欧也妮的爱情难修成正果。文中谈到查理在巴黎的情人阿奈特,当欧也妮发现查理给情人写信时,她悲伤、纠结、怯
懦,但是却又不顾一切要把自己的金币赠与查理。她的爱是伟大的,但是在金钱至上的国度里,没有人会对欧也妮的伟大爱情鼓掌叫好,因为只有爱情是一文不值的。查理到了印
度与各种女人厮混,早已经把与欧也妮的海誓山盟抛到脑后,而她所保留的只能是孤独的爱情。最后查理因要攀爬更高的地位与一位样貌丑陋的女子结婚,查理背叛了欧也妮。与
其说查理是遭到世态炎凉的社会的打击,倒不如说是适应社会而做出的选择。欧也妮终心灰意冷,不再逆流而生,“她纹丝不动,连眉头都不皱一下,她比葛朗台还要葛朗台”[4
]。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的人们,怎么能够允许欧也妮拥有一份圣洁而美好的爱情?最终欧也妮习惯了人们的阿谀奉承,葬送了自己伟大的爱情。
有上述三点阐述不难发现,在欧也妮生活的那个时代里,没有金钱作基础,一切都是荒诞的,每个人的行为处事都是以金钱作为衡量的标准,没有圣洁无暇的爱情,“正常人
性、人生幸福已被金钱改写”[5]。欧也妮所追求的爱情与当时的社会是不相容的,婚姻是建立在金钱上而不是感情上,所以欧也妮的爱情必定是悲剧性的。
参考文献
[1] 余启应译,欧也妮?葛朗台[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53
[2] 董群志,爱的守望者——欧也妮?葛朗台形象解读[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04
[3] 余启应译,欧也妮?葛朗台[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126
[4] 高德强,从巴尔扎克的创作思想看欧也妮?葛朗台[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04
[5] 戴春雷,被黄金束缚的女人[J],怀化学院学报,2009,12
关于金钱的政治论文篇二
金钱的心理效应
摘 要:在当今时代金钱问题是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也引发人们去探索与金钱相关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研究者们通过实验发现了金钱心理的双面性特征以及金钱的符号功能,仅激活金钱概念就能使个体产生人际疏离和自我性增强。另外,通过数钱启动金钱概念也能影响人的生理性和社会性痛觉。
关键词:金钱;人际;自我;金钱符号
作者简介:杨眉(1983-),女,汉族,四川内江人,四川警察学院警察管理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心理。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9.7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9-174-02
金钱心理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作为新兴的研究课题受到关注,主要是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对金钱激励作用的探讨[1]。随后在心理学领域也展开了对金钱心理的研究。近年来研究揭示了金钱的双面效应,在不同的方面它将呈现截然不同的影响。
一、金钱对人际关系的负面作用
2008年Kathleen D. Vohs等人对金钱背后的心理机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而在此之前很少有人就金钱背后的心理机制进行这样的研究[2]。实验发现了金钱的双刃剑效应,金钱不利于人际自我但却有助于个体自我。在实验室中其他的条件得到控制,研究人员为实验参与者设置不同情境,目的是使用细微的提示或启动,参与者很可能并没有察觉有金钱线索的呈现,尽量通过减小操纵的痕迹以揭示自然的心理联系。在实验的第一个阶段有四种情境设置,一种是让参与者玩大富翁游戏,获得高额或低额玩资;第二种是让被试者想象富足的或窘困的生活;第三种是让被试者组词,其中有与金钱相关的和与金钱无关的(“I cashed a check” versus “I wrote the letter”) [2];第四种是让被试者坐在金钱图片或中性图片附近。这些都是研究者通过间接而较自然的形式给予实验参与者金钱暗示。实验的第二个阶段则是向前面的参与安排助人情境,在这些情境中有人需要获得帮助,要么是需要实验参与者提供时间要么是给予金钱帮助。结果无论是哪种情境都得到了较为一致的心理效应,那些受到高强度金钱启动的组比受到较弱金钱暗示的组表现出更少的助人行为。当人们大脑中激活较强金钱概念时,将不太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或利益来帮助他人,因而可以推论金钱给人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实验室的结果与社会调查的结果一致,那些高度重视金钱的美国人与只有中等程度倾向性的美国人相比,人际关系更糟糕。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没有实际的金钱奖励仅仅是激活人头脑中的金钱概念也能引发人微妙的变化。也就是说金钱作为一种象征性符号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为什么金钱会对人产生这样的影响? Vohs 等人提出自给自足理论,该理论认为激活金钱概念可以引发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即个体可以不依赖或借助他人而满足自身需要。金钱可以使人获得独立感和自由感,但同时由于可以不依靠于他人而容易与他人隔离,使得自给自足的个体对他人的感受不敏感,产生人际疏离[3] [4]。
二、金钱对自我独立性的积极效用
尽管上述研究表明金钱符号对人际关系的负性作用,但是在个人表现和独立方面金钱却可以是其动力性因素。经过严格控制的实验室研究为这一结论提供了证据[2]。同时存在两种选择,一是独立工作,二是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结果受到金钱暗示的人更可能选择独自工作。另外,当交给被试者比较困难的或不可能任务时,金钱概念被激活的人在请求帮助前平均多花48%的时间来自己独自解决问题。也就是说金钱观念可能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更加崇尚通过个人付出获得回报的方式。
Vohs, Mead 和 Goode (2008)提出的市场—价格模式假设可以进一步解释金钱启动的作用[1]。在市场运行中人们奉行的是等价交换的公平原则,作为交换的媒介金钱是个体评估市场交易公平性的典型符号。因此,金钱概念就可以引发市场—价格的思维模式,使人关注自己的收益、产出和个人绩效(自主动机);同时个体认为自己可以解决难题, 因此,也不再需要他人的帮助(人际疏离动机) [3]。这种解释正好应证了实验中的双重结果。
总之,被激活金钱概念的被试更偏好独立的个体活动并且表现出较少的人际亲密。金钱产生的影响中不论是人际疏离还是个体自我性增强的根源都可能是金钱所诱发的自给自足状态。
三、金钱启动的镇痛效果
中山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周欣悦与美国心理学家Kathleen D. Vohs、Roy F. Baumeister合作通过系列实验证明数钱能缓解个体的疼痛感觉,并且这种疼痛包括生理性的和社会性的[5]。心理学家们设计了巧妙的实验来证明他们的结论。实验的第一个阶段告诉参与者要完成一个点数任务,一部分人数钱,另一部分人则数白纸,目的是“测试手指灵敏度”。任务完成后,让参与者们将手指放入50 摄氏度的热水中 30 秒或者放入43 度的温水中。通过最后的心理测量得到了非常有意思的结果,数过钱的人在热水中感受到疼痛感显著降低,而数白纸的人则没有出现这样的效果[6]。
社会排斥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普遍性,严重损害被排斥者的认知、情绪、行为及身体健康等各个方面[7]。而心理学家在实验中通过模拟社会排斥情境,发现之前数钱的过程能帮助被排斥者缓解社会性疼痛。实验参与者报告通过数钱他们感觉自己更强大了。数钱得到的感受使得他们增强了控制感,而不再那么惧怕被孤立或拒绝。同样也有研究表明,拥有更多金钱将比没钱将会有更多的积极情绪和更少的消极情绪。并且金钱有利于个人健康,社会经济地位方面的研究比较一致性地显示财务压力对一个人的死亡率有消极影响。财务压力伴随着高度抑郁、不良的身体健康状况和低自我控制感。而实验中甚至表明仅仅是启动金钱概念或呈现金钱符号,并没有实际的金钱奖励仍然能够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金钱启动能够产生镇痛作用,相反激活损失金钱的概念则会放大疼痛感受。周悦欣等人同样也通过实验设计证明了这一假设[5]。实验情境分为两类,一类情境中实验参与者写下他们最近的开销,第二类情境中让另一些参与者只写下最近的天气状况。最终发现第一类情境中的人激活了金钱损失的经历导致他们感受到更强烈的生理性疼痛和社会性疼痛。
四、金钱心理效应的社会启示意义
心理学家的实验告诉我们仅仅是想到钱或通过数钱的动作就能使我们产生一些好的感受,其他的研究也显示,金钱似乎对个体的自尊和独立性以及身体健康都是有益的。这些是否为社会上某些人奉行的拜金主义找到了合理的借口?事实上心理学家认为 “假使研究者发现某种药物可以镇痛,这并不能被认为是鼓励大众去追求这种药物,这样解读是一种科学逻辑的混乱。”[8]他们发现了金钱客观存在的心理效应,但不希望将其引向非健康的社会取向,而是更多地期待研究结论能在金钱赔偿问题方面提供法律上的根据。另外,还可以运用它来解读金融危机下人们的心理感受[8]。
参考文献:
[1] 杜林致、乐国安. 国外金钱心理研究综述[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61-65.
[2] Vohs, K. D., Mead, N. L., & Goode, M. R. (2008). Merely activating the concept of money changes personal and interpersonal behavior [J].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7(3), 208?212.
[3] 谢天、周静、俞国良.金钱启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12, (06):918–925.
[4] Vohs, K. D., Mead, N. L., & Goode, M. R. (2006). The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money. Science, 314(5802),1154 1156.
[5] Zhou, X. Y., Vohs, K. D., & Baumeister, R. F. (2009). The symbolic power of money: Reminders of money alter social distress and physical pain [J]. Psychological Science,20(6), 700 706.
[6] 王喆辰. 数钱也可以镇痛?——记一组有趣的实验[J].生理学报,2012,(04): 495–497.
[7] 杜建政、夏冰丽.心理学视野中的社会排斥[J].心理科学进展,2008,(06) : 151-156.
[8] 单崇山.金钱镇痛[J].南都周刊,2009,(33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