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术论文>

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影响及对策探讨论文

谢桦分享

  英汉思维模式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影响了语言的表达,据一些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人数将会超过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总人口数。然而,尽管经过不懈的努力,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和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事实依旧是:即使在高等教育阶段,大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写作输出能力,不足以清楚地道地向他人传递思想和情感。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影响及对策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影响及对策探讨全文如下:

  摘要:英语已经成为全球学者参与相关领域进行学术探讨的重要工具。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是实现国际学术交流的主要途径。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国学者来说,完成一篇高水平的英语学术论文并达到国际权威期刊的语言表达水平并非易事,其中,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的决定性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首先讨论英汉思维模式存在的主要差异,并举例分析这些差异对英语学术论文写作造成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国内各领域学者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有所启迪和帮助。

  关键词:思维模式;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英文摘要;参考文献;校对

  当前,英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学者参与国际相关领域进行学术探讨的重要语言载体。国内很多高校甚至在博士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博士候选人在读期间发表国际期刊学术论文。虽然发表论文的篇数和期刊标准不尽相同,但很大一部分高校要求博士生必须有至少一篇以上英文撰写并发表的学术论文。作为科研大军的另一主体的高校教师队伍每年更有大量的英语学术论文投稿给国际上各个领域的期刊。对大部分非母语学者来说,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是一件令人十分头痛的事。国内很多学者在向国外期刊投稿的过程中有过因为英语表达不符合要求而被拒稿的经历。下面是某国外期刊对我国学者的一篇英语学术论文稿件语言表述方面的反馈意见:

  The reviewer recommends publication after improvements in English. We have examined the manuscript and find that some of the writing is not up to the level where it can be published. We recommend that you obtain outside assistance with the writing in order to avoid having a second revised manuscript declined for problems in writing(论文评阅人建议完善语言后发表。经认真审定,我们发现论文写作在有些地方没有达到可以发表的水平。建议另请他人帮助完善论文的语言表达,以免论文因语言问题被拒)。

  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不少国内相关领域相当著名的专家学者,由于英语写作水平的限制,其研究成果无缘被国外同行认可。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水平不高成为中国学者在国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一大障碍。我们在平时修改和校对英语学术论文稿件过程中,发现其主要原因是英汉思维模式存在的差异所致。中国学者在进行英文学术论文写作时,往往受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写出来的论文即便完全符合英语语法,也会令国际英文期刊审稿人难以完全理解论文内容,从而影响论文发表。

  一、英汉思维模式主要差异

  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生存环境和生活习俗,使得英、汉两个民族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模式。而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又常常通过语言表现出来。语言受思维模式的支配,同时又反作用于思维模式。英汉思维模式差异通过两种语言表现出来,集中体现在写作当中。

  (一) 逻辑性与直觉性

  英汉思维模式差异主要体现在,西方传统思维重逻辑分析,中国传统思维重直觉体悟。“西方思维传统注重科学、理性,重视分析,实证,因而必然借助逻辑,在论证、推演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44)可见,逻辑性是西方思维方式的一大特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道、佛三家都注重直觉思维的方式。这种差异表现在英、汉两种语言上。英语强调形态的外露及形式上的完整。英语写作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形合法,重形式结构的协调,遣词造句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用词强调“人称”“数” “格”等的一致。句子中常用关联词语,注重形式接应。汉语的哲学背景是儒、道、佛的悟性,遣词造句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用词注重功能、意义。句子不受严谨的主谓结构的约束,较少使用关联词语,摆脱形式的束缚,其最大特点是“采用意合法,重意义组合而轻形式结构”[2](37)。汉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联系常隐含在字里行间,句子之间的联系相对松散。

  (二) 客体性与主体性

  西方哲学思想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物我分明。注重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力求语言客观、公正、严谨。英语中常以事物做主语, 对之进行客观、冷静的剖析和描述, 即具有“客体意识”。例如,英语常使用无生命名词充当主语,如:It is said…, It is recorded…,It is known to us all…, It is quite clear…, 等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讲究天人合一, 人法自然, 万物皆备于我。故凡事凡物都有很强的主体参与意识。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下,语言表现多以“人”做主语,多用主动语态,这就是汉语言的“主体意识”。受此影响,中国学者使用英语进行学术写作时习惯于从说话者本身出发,喜欢用 We think…, We find…, I estimate…, I hope…等句型结构。此外,英语句子在一般情况下必须有主语,汉语句无主语却是正常的。王力先生说:“西洋的语法通则是要求每一个句子有一个主语,没有主语就是例外,是省略。中国的语法通则是,凡主语显然可知时,以不用为常,故没有主语则是常例,是隐去,不是省略。”[3](53)

  (三) 演绎型与归纳型

  演绎型思维强调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创形式逻辑之后,演绎法成为西方人比较习惯的一种思维方法。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注重直观经验,习惯于直觉体悟,从主观意向出发对实践经验和内心体悟加以总结、归纳。因此,“有的学者认为,西方人善于将一句话演绎成一本书,而中国人却善于将一本书归纳成一句话。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1](封二) Quirk, R等指出“作者在某一个段落中集中表示一个主要思想是英语写作的主要特征。”[4]也有西方语言学家“从理论上认为,中国人在陈述主题时常用归纳推理模式,即话题推迟出现;而西方人常用演绎推理模式,即话题首先出现”[5],彰显写作目的。   (四) 直线式与螺旋式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通常呈直线形展开。因而写文章也习惯于开门见山,先表达中心意思,把话题放在最前面。注重分析推理,有顺序、有层次地围绕主题展开,层层推进,后面的意思由前面的语句自然引出。汉民族的思维传统是“把天、地、人和自然、社会、人生放在关系网中,从整体上综合考察其有机联 系”[1](42)汉民族的思维活动大多是螺旋式向前发展。这种思维逻辑在语言表达上表现为,喜欢对所叙述的事情进行铺垫和渲染,先叙述事情的背景,或罗列客观上的条件,或说明问题的原因,或摆出事实的证据,最后做出结论,说明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将次要的部分放在前面,将重要的和核心的部分放在后面,突出其重要性。

  二、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常见问题

  思维方式体现于文化的各个层面, 思维方式的差异会造成文化差异, 而文化的不同又会导致思维方式的不同。语言是思维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 也是思维方式的主要载体。因此,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下面我们从遣词造句和篇章段落的角度来分析由于受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的影响,国内学者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一) 词汇层面

  1. 冠词使用不当

  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而言,冠词用法的掌握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这是因为汉语中没有冠词,也没有与冠词具有同等功能的词。所以中国学者往往不能准确地使用冠词,经常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出现一些错误。例如:(1)该加冠词的地方没有加冠词,把The unit of force is the newton. (力的单位是牛顿。)写成The unit of force is newton. (2)不该加冠词的地方加了冠词,例如,把专有名词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写成Th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把China写成The China。(3)冠词使用不当,误将an F写成a F。殊不知不定冠词用a还是用an完全取决于所修饰名词的读音的第一个音素是否是原音,而不是该名词的第一个字母。

  2. 搭配失误

  搭配是语言学习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恰当的搭配是成功语言习得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正确的搭配不仅可以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还可以提高语言使用的流利程度。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中国学者受母语思维的干扰,常常产生不自然、不地道、甚至错误的搭配。母语与英语语义相一致的搭配比较容易把握,二者不相一致的搭配则容易出现问题。例如:Apparently when sampling testing points are closer to the limit state equation curve with greater probability density values, the importance is greater,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y become the "new training points" is bigger.(显然当抽样测试点越接近极限状态方程曲线并具有越大的概率密度值时,其重要性就越大,成为“新训练点”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原文中的“其重要性就越大”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分别用“the importance is greater” 和“the possibility … is bigger”来表达,明显是受了汉语的影响,这难免会让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产生理解上的障碍。建议做如下修改:When sampling testing points are closer to the limit state equation curve with greater probability density values, they become more important, and are more likely to become the "new training points".

  3. 修饰语繁复

  西方人属于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感性思维。西方人写文章措辞严谨,强调以理服人,对修饰词的使用持谨慎态度,求简求真,注重言简意赅。东方人喜欢用修饰词来加强语气,讲究遣词造句,追求华丽辞藻,希望以情动人。西方人倾向于站在客观立场用事实说话,东方人习惯表达丰富的情感,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西方人进行学术写作时强调每个词都要用得有价值,而东方人写成的英语论文常给人一种画蛇添足,不合逻辑的印象。例如:In recent years, seismic problems of structures have aroused wide concern after frequent happenings of earthquake disasters. So far, insufficient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the seismic dynamic reliability problems of cable-stayed bridges,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earthquake problems and the cable-stayed bridge structures. (近年来,由于地震灾害频发,结构抗震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地震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斜拉桥结构的复杂性,目前关于斜拉桥抗震动力可靠度问题的研究尚不充分。)在这段文字里,中文原文要表达的关键词有:地震灾害频发(frequent happenings of earthquake disasters),结构抗震问题(seismic problems of structures),地震问题本身的复杂性(the complexity of the earthquake problems),斜拉桥结构的复杂性(the complexity of the cable-stayed bridge structures),斜拉桥抗震动力可靠度问题(the seismic dynamic reliability problems),等。原文用词累赘繁琐,冗长的英语表达让人难以接受。可做如下修改:Structural seismic has recently aroused wide concern after frequent earthquake disasters.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earthquakes and cable-stayed bridges, studies on seismic dynamic reliability of cable-stayed bridges were yet insufficient. 将多余的修饰词精简之后,不仅句子的意思更加明确,而且语言也更加简练,易于理解。   (二) 句式层面

  1. 时态混乱

  汉语重意合, 英语重形合。这使得汉语语法具有隐含性, 句子结构相对松散,单从形式上看不出词句的语法功能和语法关系。而英语语法具有外显性,有明确的词尾变化和特定的助词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汉语的时态大多是通过副词来表达的,如“着”“了”“过”等,而英语的时态是靠动词的变化和时间状语来表达的。在这方面,中国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是通篇论文时态混乱,甚至同一个句子主从句或两个并列句的时态都不一致。如: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design load, the joints are at elastic stage all along.(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荷载作用下,节点始终处于弹性阶段。)表面看来,这是一个比较低级的错误,are应改成were。此类错误在实际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当中十分常见。

  2. 语态误用

  汉语民族注重主体思维, 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 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 常用主动式和人称主语表达法。而英语民族注重客体思维, 往往以客观、冷静的表达方式叙述客观事物, 常用被动式和非人称表达法, 多用抽象名词或it 作主语, 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在学术上, 表述个人观点时为避免过于直接,一般要求从客观的角度分析问题, 不能加入过多的主观成分, 论文中要避免使用“I”“we”或者“you”等主观性用词。例如:I think that this report has major flaws as it only looked at hospitals in one area of the country. You can see that this is a problem as the report was supposed to consider the cleanliness of hospital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下面将这一段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表达出相同的观点:The report by Smith et al cannot be used to draw conclusions about the cleanliness of hospital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s it only focuses on investigating hospitals in one region. 而且读起来更加客观,有说服力。

  3. 滥用长句

  在英语学术论文中,经常可以读到结构复杂的长句,这是为了表达科学技术上复杂的概念,使用结构复杂的复合句能更加清楚地表达各种主从关系、逻辑关系以及意义上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程度。但是,在不能准确把握好长句的逻辑关系之前,我们尽量不要使用过长的句子。一般说来,一个句子不要超过20个单词,科技写作时,一个句子不宜超过30个单词。例如:Steel-concrete composite truss is characterized by such advantages as low structure height, high stiffness, low construction costs, etc., and enjoys very promising application prospects. (钢-混凝土组合桁架具有建筑高度低、刚度大、工程造价少等优点,在铁路桥梁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审稿人阅读之后提出的意见是将此长句精简或分成两个短句。按照审稿人的要求,上句被分为两个短句:Steel-concrete composite truss is characterized by such advantages: high stiffness, low height and construction costs. Moreover, it has promising application prospects. 修改之后的句子读起来更有层次感,更容易让读者接受。

  (三) 篇章层面

  1. 主题隐晦

  英语语篇呈直线形发展, 文章一般开门见山, 以主题句开始,再一层层地展开主题,进行论述。而汉语语篇是螺旋状的, 往往先从主题的外围下手, 然后慢慢转入主题。中国学者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常受到母语思维的这种影响, 出现各种问题。这也是外国审稿人觉得中国学者写的论文很难理解的一个重要原因。英文段落中大都有主题句, 且在段落开头。主题句表明该段的中心意思, 该段的其他部分都是论证此主题句的支撑材料。这样的段落安排能使审稿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段落的中心意思,也能轻松地掌握整段的论证过程。但汉语的写作不太重视主题句。作者总是围绕主题从不同的侧面展开论述, 呈现螺旋上升的段落安排。中国学者进行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时, 习惯用汉语的思维进行段落构思, 因而写出的段落让外国审稿人觉得很难抓住中心意思。

  2. 连贯性缺损

  就英语和汉语而言,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立, 这也体现在篇章的连贯性上。英语篇章里多用连接词等来实现段落内部的衔接, 而汉语篇章里倾向于通过语义实现段落内部的连贯性。有的中国学者在进行英语学术写作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很少用及连接词,出现篇章内衔接不自然、思维跳跃性强等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在句子的长短和衔接方面下功夫,做到书写流畅,学会使用连接词合理衔接句子。比如:however,furthermore,moreover,in addition to,also,similarly,as a result,for example,excluding,that is,incidentally,等等。同时,还要学会使用承上启下的句子合理衔接段落,整体提升学术论文篇章的连贯性。   3. “中国式”英语痕迹重

  中国人学英语往往落入汉语思维的窠臼。在进行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时,也有很多人先在脑海里把想要表达的意思用汉语构思好,然后将汉语翻译成英语。这样写出来的文字常常留有汉语的痕迹。例如:China has the largest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the population in mainland China has been larger than 1.3billion. Thus, in a country with such a large population, it is of great necessity to set up a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with concerted efforts to realize the goal of “th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f the whole nation will rise to a much higher level, and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personnel will be improved markedly”.(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据统计,中国内地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因此,在13亿人口的国家,通过大力倡导终身教育,使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对于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是十分必要的。)这段英文在表达上虽然没有明显的语法和语用错误,但是读起来让人觉得不够地道,如果做出如下修改,则会让母语是英语的人更容易理解所表达的内容:China has the largest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 over 1.3 billion people. This large population drives the government’s nee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raising th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level and nurturing innovatively-minded personnel” through actively promoting lifelong education, followed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中国学者要学会英语思维,避免由于汉、英语言的完全对应关系而出现的中国式英语。

  三、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策略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涉及英语语法、时态、语态、句型,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等方面。同时,“利用不同词汇及词汇搭配具体而贴切地进行描写和表达,按拼写规则、大小写规则、书写格式,设计清晰明了的图表,合理运用学术文献以及标注方式、编写参考文献等”[6](53)。 此外,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使用正式语体也十分重要,论文会因此显得更加权威。为此,应避免使用:缩写式、俚语词、缩略语、陈腔滥调、口头用语以及非正式语言等。

  (一)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大家都知道,英汉语的标点符号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差异。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成功写作的关键因素之一。无论是中英文共有但形式不同的句号(。或.)和省略号(……或…),还是英文中有而中文中没有的撇号(’)和斜线(/),以及中文中有而英文中没有的书名号(《》)、顿号(、)、着重号(·)和分隔号(;),我们都要熟知它们的差别和用法。 在英语学术论文中使用了中文特有的标点符号或错误的使用了某个标点符号,虽然不易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但是会影响外国评阅人对论文的整体印象,严重时甚至会影响论文的录用和发表。

  (二) 写好英文摘要

  写英文摘要时,要尽量利用文章中的最具体的语言来阐述研究的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存在明显差别,我国的教育传统长期以来都有些过分强调知识分子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因此中国学者在写作论文时,一般不注重或不敢突出表现自己所做的贡献。这一点与西方的传统恰恰相反。西方的学者在写论文时总是很明确地突出自己的贡献,突出自己的创新、独到之处。西方的读者在阅读论文时也总是特别关注论文有什么创新独到之处,否则就认为论文不值得读。

  因此,国内学者写英语摘要时应该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将论文的“目的”,主要的研究“过程”及所采用的“方法”,由此得到的主要“结果”和得出的重要“结论”表达清楚。如有可能,还应尽量提到论文结果和结论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情况。撰写时不用第一人称,要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为了提高摘要的文字效能,应尽量删去所有多余的字、句。

  (三) 正确引用参考文献

  正确地引用参考文献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学者在引用参考文献时经常出现的错误有:①正文中的引用信息和文章后面的参考文献不对应;②文献格式不统一或不符合期刊的要求;③明显的引用信息却没有标出是引用,容易造成剽窃的嫌疑。我们在引用参考文献时应该认真严谨,避免发生此类错误。因为,对于作者或编者的姓名、题目、版本、出版者和出版年份等,如果漏了某一项,都会给自己或读者日后查找这些文献造成困难。同时,参考文献也是评估学术论文的学术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指标,以及衡量作者吸收、利用资源能力的指标。因此论文在引用参考文献时需恰当选择和引用各种文献。

  (四) 有效制作图表

  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除文字叙述外,图和表的运用不容忽视。表格是科技信息的一种特定的表现形式,是文字语言有益的补充和延伸。还具有表达力强,易于领会,便于分析等优点。期刊插图能帮助读者理解、领会文字难以说明清楚的内容;同时它还能起到紧缩篇幅、活跃和美化版面的作用。只有文字、图、表三者的有机结合,互相补充,才能使论文达到结构严谨,逻辑性和可读性强的目的。但是在制作图表时,我们不仅要保证表格设计恰当和合理,插图清晰美观,同时还要确保图表中的文字说明简洁、清楚,说服力强。而国内学者在书写图表标题或做文字说明时,受汉语思维的影响,事无巨细,繁琐冗长,重点不突出。因此,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图表中的内容要言简意赅、意思明确。图表标题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完整的句子。此外,还应注意表格内各项内容的大小写。   (五) 遵守约定俗成

  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我们常常会使用一些人名、地名、书刊杂志名称、公司名称、机构名称等等。受全球化影响,这些专名基本上都有对应的英文名称,大家要尽最大努力沿用已有的英文名称,不要尝试自己重新去创造。比方说,中南大学的英文名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有人曾对这个译法提出异议,建议译成South Central University。且不论第二个翻译准确与否,第一个翻译已经众所周知并广为流传,我们便不能随意改动。

  另外,我国各项基金资助项目客观上存在不同层次。低层次基金资助项目中英文标注表述形式资料十分混乱,随意性很大,残缺不全,而基金资助项目表述形式是一个约定俗成规范。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资助的课题: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批准号:)资助的课题: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Science Foundation for Post Doctorate of China (Grant No. );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批准号:)资助的课题: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for Outstanding Young Scientists of China (Grant No. ),等。在使用这些表述形式时,我们最好参照已有的英文表达,不要自己重新去翻译,造成混乱。

  (六) 做好校对工作

  很多国内学者在写英语学术论文时,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写出的论文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或出现明显的语法、搭配、用词等各类错误。还有学者习惯先用汉语成文,然后请人或自己翻译成英文,论文的翻译痕迹非常重。为此,在论文写成之后,务必做好校对工作。首先要检查内容是否完整,及时补充遗漏或改正明显错误。然后从词汇、句子以及篇章段落层面找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地方,认真修改。此外还要看论文格式是否符合目标期刊杂志的要求。最后请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士或母语为英语的人帮忙校对。

  此外,广泛阅读十分重要。读是写的基础,要写好英语学术论文,首先要进行大量阅读。Nuttall指出,“增进外语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生活在说母语的人们中间,而仅次于这种途径的就是大量阅读”[7]。在阅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输入反映英语思维习惯特点的材料,加强自身对英汉两种思维差异影响语言表达的认识,培养自己对西方文化的高度敏感性。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排除母语思维的干扰,提高运用英语思维和写作的能力”[8](102)。首先应定期阅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国际性英语学术期刊,并分析、归纳每篇论文的结构、写作方法、文献引用、时态语态,用词特点、论文格式等。然后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尤其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潜在投稿目标。在此基础之上,可以着手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形成文字,准备发表。

  四、结语

  研究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 我们在努力了解这些差异的同时, 要自觉排除这些思维方式的干扰, 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和使用英语, 写出来的句子才不是汉语式的英语句子。吕叔湘先生在《中国人学英语》(修订本序)中说:“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 [9](3)。

  受母语思维的影响,中国学者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经常使用中国式英语,表达不地道。这不仅对论文的写作水平产生影响,而且会给国外论文审稿人和读者的理解造成障碍。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可读性”。我们不奢求用写作技巧打动人,但要让外国读者很好地理解我们所要表达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发表英语论文,达到学术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连淑能. 论中西思维方式[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2): 44?46, 封三, 封二.

  [2] 连淑能. 中西思维方式: 悟性与理性—兼论汉英语言常用的表达方式[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7): 35?38.

  [3] 王力. 王力文集(第一卷)[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 52?53.

  [4] Quirk, R,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5.

  [5] Scollon, R. & Scollon, 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Discourse Approach [M]. Blackwell, Oxford UK & Cambridge USA, 1995.

  [6] 郭强. 论非英语专业博士生英语学术写作能力的培养[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2): 52?55.

  [7] Nuttall, C.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M]. London: Heinemann, 1982.

  [8] 甄晓婕, 贾留全. 英语写作教学中英汉思维差异敏感性的培养[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 101?103.

  [9] 吕叔湘. 吕叔湘全集(第十四卷)中国人学英语[M].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2: .

相关文章:

1.中英思维差异对于英语段落展开的影响

2.编辑视野下的英文学术论文写作论文

3.英语学术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对比研究论文

4.关于学术论文中文摘要英语翻译的思考论文

5.英语学术论文范文

6.英汉语言文化思维对研究翻译的影响

7.英语学术论文中的学术词汇探讨论文

8.英语学术论文中的学术词汇研究论文

    52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