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学术论文格式要求(2)
关于物理教育的学术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中怎样运用“问题教学法”
摘 要: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问题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问题教学法 “问题”
物理新课程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方法强调科学探究,探究性、研究性的问题贯穿于整个物理教材,强调由面向结果转向面向学生的知识构建过程,更注重追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经常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那么在呢?
一、“问题”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发现问题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的起点,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学生置身于问题的情境中,可激发求知欲。现代的学习方式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强调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有效的“问题”是有效课堂的基石。
二、“问题”设计的原则
在实际教学中,用“问题”来引导课堂,引导学生思考,用课堂提问作为贯穿教学事件始终的重要手段。能否设计出一组好的探究问题,将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物理课堂问题设计的看法。
1.趣味性。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乃真挚的朋友。”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推动作用,是学生成才的动力源泉。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钻研精神,开发创造力,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2.生活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时,知识才会转变为信念。”物理学寓“理”于“物”。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做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验,展现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或情景。学生对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理解得更深刻,容易悟出其中的奥妙,有了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3.科学性。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理清本节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找出教材中的思维点,特别是能展现知识发生、发展、延伸过程的素材,使得所设计的问题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从学生的旧知识中找出理解新知识学习的“生长点”,在知识的“生长点”上巧妙设计问题。
三、问题教学法的特点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开端。探究性教学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直接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只有问题的存在,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学生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迫切要求;如果没有问题,学生就不可能有求知的愿望和要求,更谈不上去发展和更新,教学也就不可能取得成效。问题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
四、设计问题的实施
1.创设问题情境。教育家波利亚说:“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在情景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内心冲突,动摇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造成认知的不协调,从而激发起学生疑惑、惊奇的情感。这样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新问题的探究中去。要善于创设情境,结合生产生活的实例,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物理对象和建立物理模型。情境要生动形象,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探索性。例如在讲到“牛顿第三定律”时可以回放宇宙飞船升天的录像再提出问题。
2.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提问的目的在于点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犹如松软的土壤对于萌芽的种子一样重要。只有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产生不怕犯错、勇于求异的良好心理,才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地位观念,增强与
学生的亲近度,缩短与学生的身心距离,让学生在人格上独立、思想上自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好疑好问的天性得到发挥,培养大胆探索、敢于创新的能力。
3.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课堂提问,要注意问题间的联系和层次。课堂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提出后要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学生回答顺利可以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学生思考后遇到困难给予必要的引导与提示。思考时要力求照顾到全体学生,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常见的方法有:设疑式、对比式、刨根式、比喻式、层递式,等。一环扣一环,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这是人们对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赞美。课堂提问效果,不在于问题的多少,也不在于问题有多难,而是看问题是否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否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果每堂课教师都能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所惑之处,精心设计提问的问题,恰当选择提问的形式与对象,就能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掌握思维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看了“核心期刊学术论文格式要求”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