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术论文>

大学生发表学术论文

家文分享

  学术论文从构思到最后与读者见面需要经过形成阶段、投稿、编辑、校对、出版与传播阶段。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大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篇一

  大学生活的思考

  摘要:从中学步入到大学校园里,莘莘学子们首先遇到的困惑就是:我们该怎么度过这四年大学生活,该如何实现全面发展?本文依大学的性质,分析了大学的功能,为学子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活;全面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一、大学生活,我们该怎么过

  对每一个刚入校的大学生,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而得不到解决的问题。

  说它迫切需要解决是因为:在高考的压力下,学子们在高中阶段不存在学什么的问题,每天睁开眼睛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物理难,化学烦,数学作业做不完”是对高中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的时间被老师和家长“精确”地安排着,不用思考今天要干什么,明天要干什么。然而,一旦走进大学校园,释去了诸多重负,这些学子们开始变得茫然:“除了上那几节课,我今天要干什么?”就成为刚刚入校的大学生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在这四年时间里,如果始终得不到答案,那么,大学也仅仅是他(她)人生中的一个驿站,而他(她)也仅仅是大学校园里的一个匆匆过客。因此,解决大学生活应该怎么过这个问题就显得迫切了。

  二、大学是什么

  就我国的现实而言,大学,大都是学子们第一次在生理和心理上脱离家庭而开始迈进社会并开始独立生活,使他们有机会通过广泛地接触各种新的知识、思想和人群,不断地充实、提高和完善自我的阶段。因此,大学阶段对许多人来说,将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由此影响终身及影响他人。因此,从本质上说,大学首先是铸造一个“人”,在铸“人”的基础上,然后才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的研究。

  另外,大学教育,正慢慢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发展,必修课程相对越来越少而选修课程相对增加,专业方向的淡化与灵活、课堂教育外非正式教育机会的增加(社团、交流活动、暑期实习)等等,这一切使得大学教育更象是一个超级市场:当你步入这个市场(进入大学)的时候可以自由自在的选择你所感兴趣的东西,投入你的时间和精力。当然,这种投入会有一定的回报,这种回报,就体现于就业市场和职业发展中,而且,这种投入和产出有一定的相关性,你投入得越多,得到的回报也就会越多。

  三、大学里,我们该怎么过

  (一)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德乃国家之基、民族之魂、为人之本。德育是人的教育,人通过德育而成为“人”。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培养科学家、学者,而是培养合格公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蔡元培先生也说过:“德育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唯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都非常清晰地告诉我们教育之目的和教育之重。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除了从职业的角度掌握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学会从社会成员的角度养成为人类社会普遍接受的道德标准。

  科学技术可以推动社会进步,给人类带来幸福,而使用不当则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有句话叫做:“丘吉尔是天才,希特勒也并非无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比谋生手段的训练、竞争力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难、更根本、更重要。

  199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分析21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时,被列为第一位的是人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的挑战。2001年9月20日,党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近9000字,可以概括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对于经过大浪淘沙走进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来说,知识、方法可以很快掌握,但是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质,高尚的品德却不是朝夕可就的。只有把求知与做人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切实培养起自学能力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以后的自我教育。

  大学教育和以往的教育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再只是单纯的死板的理论灌输,更主要的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学习,掌握自学的能力。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在大学里所学到的东西。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自学能力是大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技能,是大学生在大学时代能否有效学习、发展成才的关键。

  从学习的内容上来说,大学与中学的最显著的差异就是,大学里的教材(在此暂且称之为教材。严格的说,大学里本无教材,所谓的教材无非是最好的参考书罢了)比中学的课本厚了许多,也多了许多;另一差异就是大学里的许多知识需要我们去感悟、去掌握,而且,这些知识未必都是我们的专业需要。这些变化都提示我们:大学里,老师不可能像中学里那样,讲解做到面面俱到,这一变化必然要求我们能够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自己知道怎样去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学到真正的终生受用的知识。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爆炸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三年左右的时间,人类的知识量就会翻一翻,大学毕业了,如果不会自学或者还没有养成自学的本领,不会知识更新是不行的。因此,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进行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

  另一方面,我们每一个人,其实所掌握的东西极其有限而学无止境,这也要求我们具有很好的自学能力,就好像一名医学生,要让他(她)在学期间,就接触到各种疾患,这不可能。圣人无常师,大学里面,学生就是老师,老师就是学生,没有严格的界限,只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矣,也印证了那句话:“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笔者的老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今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读书时,有一个问题向刘望夷老师请教,刘老师说:“你是搞这方面研究的,你就是专家,别问我!”就是这个道理。

  (三)扎扎实实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人生的阶段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学习阶段,第二个是将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在经济社会中进行应用而为社会贡献价值、并实现自我价值的阶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第一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基础,做不好第一阶段就无法做到第二阶段。

  如何评价每个人第一阶段达到的效果呢?那就要看他(她)是否具备了成功进行第二阶段的能力。在这里用“能力”而不是“知识”这个词,是因为知识如果无法转化成外在的能力,其本身是不能创造任何价值的。正如书店里的书摆在书架上没有任何价值,只有通过人的学习并转化成他的行动能力、可以用于创造价值并解决问题时,才体现了它的价值。

  大学阶段是学习阶段的关键,也是如上所述的第一阶段是否能够顺利过渡到人生第二阶段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度过了大学四年而没有具备在某一方面专业的能力,那么这个大学生对社会的效用将与中学生没有什么太明显的差异,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大学生毕业了却什么都不会做、眼高手低的根本原因。假如一个医学生,如果没有掌握丰富的临床知识却从事临床工作,恐怕会是件很恐怖的事。

  从现实上来说,上大学无非是想找一个理想的工作,而专业课可能是找(好)工作的基础,也是同学们走出校园后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手段。可以这样说,大学里其它方面不管有多么优秀,如果专业课没学好,没有拿到毕业证,那么这一切可能只是零。当然,毕业证与我们的个人能力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没有毕业证,可能连证明我们有这个能力的机会都没有。一座再高的大厦,不挖好奠基石是永远无法建造的。这一点,我想我们的学子们应该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四)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健全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就人类发展和文明的核心来说,智力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从钻木取火、结绳记事到文字的出现,从刀耕火种到现代化机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从蒸汽机的发明到现代大工业的发展都是人类智力发展的结果。而人类智力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有力工具,没有人类智力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学习在人类智力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地学习,建立健全合理的知识体系,才能为国家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提供牢固的基础。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当代的大学生必须不断地积累、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为以后在社会上发挥自己的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奠定坚实的基础。而知识的健全和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没有人能够学到全部的知识,只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从职业的发展来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才者”。快乐和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但哪个领域是你的最爱?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努力开拓自己的视野,接触众多的领域,只有接触,唯有偿试,才能找到自己的最爱。而大学正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任何一个学子接触并偿试众多领域的一个独一无二的场所,而这一接触、偿试过程也是一个人知识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当代的大学生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短暂的时光,充分把握好在校的四年时间,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各种资源,多跑跑图书馆,多看一些课外书籍;另外,也要通过各种方式接触更多的领域,拓宽自己的视野,创新自己的见解,达到与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既便你的最爱与你正在学习的专业相距甚远也无妨,无非是重新进行一次专业选择。其实大学里所学的专业未必就能决定将来的工作方向:笔者一位同学本是生物学本科毕业,但大学毕业时却考取了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生。同样,职场中的人们也未必都从事着本专业的工作,而他们的大学生活也未必是一种浪费,因为他(她)们掌握了适应全新工作的能力,也足够他(她)们从事全新工作,这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大学里,我们可以尝试一切新的东西,可以做人生的各种实验,而任何实验的过程都是自己主动的过程,最终弄清楚我们想要什么、需要什么、适合什么、擅长什么。正是这样一个个主动的过程,才最后决定了四年前相差不大的我们,一起进入同一个校园,听同样的教授的同样的课,在同样的环境中同样的生活,四年后却有着大不相同的未来。

  总之,大学校园里,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修养,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品德修养,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奉行严于律己的信念,并切实的遵行它。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技术精湛,也要厚德载物。

  参考文献:

  [1]张劲.儒家的“仁义”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15(1):31-33.

  [2]潘耀芳.新时期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和关键举措[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6):113-115.

  [3]张颖颖,周先进.试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J].文教资料,2011,(12):215-218.

  [4]线静.浅谈大学生的学习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0,(17):353.

  大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篇二

  浅析大学生诚信

  【摘 要】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更是新世纪大学生必备的品质。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的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诚信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规范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全社会的道德风尚的发展。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缺失;原因;建议

  诚信,就是诚实而有信用。作为一种道德品行,它既是人在心意上的真诚,也包含言行上的守信。诚信是社会公共生活和个人心智自觉的产物,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关键,是国家强盛、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国家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巨大进展的现代社会,因为体制的不健全,行为的不规范,导致人们的不诚信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时常发生,且在大学校园中也开始蔓延,这既对大学生的社会声誉造成了影响,也让人们对大学的诚信教育提出质疑。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历史文化原因。我国传统儒家思想对个人诚信的要求有“人无信则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而无信,行之不远”等说法,其对人格塑造、品德培养发挥过积极有效的作用。但也有一定缺陷,主要有:第一,缺乏制度性的约束。作为道德准则的诚信,它强调无论对人还是对己都必须发自内心的真诚。在人们的物欲被激发并失去有效的节制下,传统的诚信理念就被人们抛弃,不讲诚信的社会风气迅速蔓延。第二,诚信作用的范围狭小。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是以自然经济为依托,诚信作用的范围仅限于以血缘、地缘、人情为纽带的熟人圈子,范围狭小,具有封闭性,易出现对熟悉的、尊敬的人做出承诺而对其他人做出失信行为。第三,传统儒家思想主要将诚信这种高尚的品德用以约束社会的上层,如国君大臣、知识分子等有学识、有涵养的人,对于普通大众的行为规则则没有这么苛刻的要求。这就是我国传统儒家思想与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的差别。我们讲的诚信是对于全社会成员关于权利、义务的本质规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社会人必须遵守的规则。大学生群体是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对于现代市场经济下的诚信观念的认识和理解都有偏差。

  2、制度原因。在我们整个社会包括大学校园内,许多重要的诚信制度是缺失的。目前诚信在我国基本还是一个自律约束的范围,法律上的诚实信用原则调整的范围局限于特定的关系。在现代信用的维护过程中,立法上还不够完善,尚未形成体系完整的诚信保证法律体系。另外,我国目前相关的信用评估体系尚不完善,诚信监管体系尚不健全,对失信行为的多重制约还为形成。这种管理制度的缺位,使诚信约束出现真空,致使失信问题凸现。诚信的缺失很容易使大学生对诚信本身以及失信后果出现认知偏差,对诚信产生怀疑进而转变为对失信行为的模仿,最终导致大学生诚信的缺失。

  (二)学校因素

  校园是提升学生诚信道德素质的主要场所,学校诚信道德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道德诚信。但在目前一些学校在教育学生时,只注意向学生传播文化知识,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衡量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好坏,把学生掌握的知识作为评判教学质量的标准,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教育及其完善;一些学校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有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重智轻德的不良现象,难以将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有效的协调起来。另一方面,作为知识和道德文化教育的传播者——教师的言行也会对学生的道德诚信观造成影响。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社会转型期,个别教师及学校工作人员被社会不良风气所侵蚀,他们贪污、收受他人或者学生的钱财。这样的教师给学生树立了不好的榜样,在学生未踏进社会就对社会产生不信任甚至更坏的思想,对学生的道德诚信教育产生负面的、消极的作用。

  (三)家庭因素

  一方面,家长的教育理念原因。中国的家庭教育注重智育教育,父母对于大学生子女的教育理念存在着重成绩、轻品德的思想。另一方面,家庭是道德诚信品质教育的第一学校,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在青少年的道德诚信家庭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具有重要的影响示范作用。“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它不像学校教育有专门的教材和教学,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都对孩子有耳濡目染的影响作用,家长的思想、观念、兴趣、习惯及为人处世的态度都给孩子暗示着一种思想和行为模式。”有的学生家长自身不遵守道德诚信制度,种种失信行为会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使得学生道德诚信品质缺失。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关键时期,辨别是非、正确理解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尚未完善。他们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开放性强,但是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的能力,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之间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缺乏对诚信危机的认识,使得道德观念尚未最终定型的大学生容易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其道德诚信意识淡薄。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建设社会主义价值诚信体系以及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起着巨大作用。另外,加快信用立法,加强对道德诚信的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内心道德诚信信念,强化人们的道德诚信观念,形成一个人人重道德、讲诚信的社会氛围。这对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发挥引领作用,是诚信制度建设的基础。

  (二)重视高校诚信教育

  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加强学校的道德诚信教育。在提高学生认识的基础上,以大学生为本位的主体思想,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各项考试纪律和规章制度;推行教师学术道德建设,树立诚信为学的典范,严抓师德和学术诚信;在办学理念、校风、校纪、教风和学风等方面体现诚信内涵,重视学校的诚信环境建设。加强高校的道德诚信教育,可保障大学生诚信制度的顺利进行。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学习诚信制度

  1、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由高校某一部门或成立专门的诚信管理部门来管理。诚信档案从新生入学,直至学生毕业,伴随大学生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把每位学生大学期间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信用情况记录起来形成档案,使学生有了一个信用记录。为大学生建立信用档案就能时刻监督和约束每个学生,让大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培养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品质,有助于大学生诚信制度的建设。

  2、构建学习诚信测评管理体系

  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可以在实践中改善对学生的诚信问题的关注。建立测评体系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大学生在校期间对学习诚信的评价,如:平时作业、考试等;第二,对生活和工作诚信的评价,如贷款信用、申请困难补助等方面是否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第三,对就业诚信的评价,如:自荐书、合同违约等。学生的诚信度测评结果可与学生的评优评先、奖学金、干部选拔等挂钩,还可以将学生的诚信度测评结果载入学生的个人档案供用人单位参考。构建学习诚信度评测管理体系,可以再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有利于完善学生的诚信。

  (四)建立健全失信惩罚制度

  一套有效的奖惩监管制度为学生诚信道德水平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将学习诚信测评体系和失信惩罚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习诚信测评体系的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奖惩,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奖学金、干部选拔等的依据。在制度上保证诚信者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失信者须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承担责任,以此加强学生的自觉诚信。

  三、结语

  “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最起码的道德修养,为人以诚,待人以信,不但是人内在品质和精神要求,也是社会基本准则。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气氛,同时高校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并与健全的学习诚信制度和失信惩罚制度相结合,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可以树立和形成自身的诚信,以自己的言行向社会传播诚信,感染社会,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全社会的道德风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古南永,林滨.诚信 人生之基 立身之本[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

  [2] 晏红.处理好家庭教育中的若干关系[J].中华家教,2005年10月.

  [3] 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2006年10月.

  作者简介:许朝鹏(1991.02- ),男,闽南师范大学政治法律系法学专业;叶永发(1990.12- ),男,闽南师范大学学生政治法律系法学专业。

大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学术论文范文大全

2.大学生标准学术论文范文

3.大学生学术论文投稿

4.大学生学术论文格式

5.大学生学术论文格式模板

    230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