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术论文>

初中语文学术论文

家文分享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步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是形势发展所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学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初中语文学术论文篇一

  谈初中语文教学

  摘 要:世间没有真正不需要友爱和感情的学生,饱含真情的语文教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要上好语文课,就必须使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初中生;情感教育;微笑;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241-01

  语文教学,向来是百花齐放,不拘一格;课堂教学更是声情并茂,起伏跌宕;而优化课堂教学,则是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却不太容易。情感是语文教学中课堂活跃的重要因素。教学的情感性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中学习,并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情感品质。要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就必须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现在就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情感教育作些探讨。

  一、情感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应有正确地学生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带着微笑走进课堂。

  1、语文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并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可以成才的,更要相信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说说教师的积极情感对语文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古人言:亲其师而信其道。充分说明了教育效果与师生感情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各种爱等积极情感必然能激发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喜爱等积极的态度,和愿意同老师接近的交往倾向。教师愉快、乐观的情绪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使学生也快乐起来,让学生感到与老师的交往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从而乐于与老师交往,喜欢听你的课。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3、语文教师应带着微笑走进课堂。我喜欢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微笑着给学生讲课。记得,有位学生曾对我说过:“老师,你微笑着走进教室的那天,我最专心,最认真,我喜欢你的微笑。”从那时起,我便时常带着微笑走进教室,哪怕心情不好,我也微笑。这一切都是为了那些爱我的学生。我会把一切不顺心的事抛在语文课堂外,永远以微笑的面容出现在学生面前,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这就是所谓的快乐学语文。

  二、情感教育应以语文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语言为基础

  1、语文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爱因斯坦说: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想要上好每一堂课,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质。知识渊博是情感富有的源头,一个知识贫乏,不善说话的语文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无形中给学生以深远的影响。大有助于语文教学。

  2、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变化多样的教学语言。语文教师要学会说话,敢于说话,并有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声望。善于结合与学生实际有联系的事例,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让学生笑得前仰后合,将学生之心紧紧系住。丰富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带来欢笑,一个有幽默感的老师不仅给学生带去快乐,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到亲切。

  三、情感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善于换位思考,进行角色互换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更新观念,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转变。长久以来,语文教师熟于扮演固定的角色,教师总爱把学生看成一个个任人摆布的物体。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尊重、欣赏、宽容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其人格。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应以真诚为基础。表里如一的真情实感是师生情感交流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时常进行换位思考。遇到问题时,应自问:“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么想?怎么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进行角色交换。只有这样,师生之间地情感才会越来越深。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有可能喜欢上你的语文课。中国有个成语,叫做“爱屋及乌”,意思是说,由于爱某一个人,连同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也都爱。如果师生之间关系好,相互尊重,学生从内心感到自己的老师可亲、可敬、可信、可爱,学生喜欢你,因此就会喜欢听你讲的课。“亲其师而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语文教师若能经常进行换位思考,角色互换,就能建立良好地师生关系,有利于搞好语文教学。师生之间有时产生矛盾是很正常的。如果不及时解决,会导致过激的言行,使人际关系更加恶化。消解这种不快情感的最理智的方式就是心理换位――试着把自己置于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你就会发现,其实对方他也有自己的道理。教师经常进行角色互换,建立良好地师生关系,是搞好语文教学的有利条件。

  四、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应对每位学生做出公正的评价

  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每节课都在为之而努力奋斗。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有意无意间所表露出来的创新闪光点。这样学生会非常喜欢上你的课,特别是对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哪怕只是一点进步,都应当给予肯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长处与短处、顺利与挫折,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力,保持稳定的情绪,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总而言之,建立教育“情感场”,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良药。包含真情的语文教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喜欢在充满爱和愉快的环境中成长,世间没有真正不需要友爱和感情的学生。于漪有一句口头禅:“教师的天职就是爱学生。”夏丐尊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如此,语文教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才能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从而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 班 华,主编.中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9.

  [2] 朱慕荣,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 贾晓波,主编.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心理.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3.

  初中语文学术论文篇二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

  长期以来,讲读课教学被看做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方式。讲读课的程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惯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消极地听教师对篇篇课文的分析、讲解。这里缺少了一个学生自己对课文认识、思索、理解的思维过程。就是说,学习所得,并非自得。古代教育家孟子就说过“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这段话宣扬了自学自得的好处,强调自学自得的重要性。

  一册语文课本,三十篇课文,篇篇都由教师教字词、分段、串讲、总结主题思想,分析写作特点……如此等等。这种无重点、无针对性的讲解,将一篇完整的好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学生不仅体会不到文章好在哪里,还会因感到平淡乏味而阅读兴趣束然、求知欲低下。而且,这种主观主义、无的放矢的教法,也往往事倍功半。

  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发挥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自我决断参与意识、创新意识。随着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浩如烟海的科学知识的日益增长,使得学海无涯。要提高学生智能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在讲读课中培养学生自己能读书的能力,这是完全必要的。

  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情况是:他们已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并能在实践中运用;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语文的能力,如朗读能力、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等;他们已初步学会运用一些工具书。同时,中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也已具有一些良好的品质。特别是初中学习,他们比较重视学习语文,课堂上能积极发言,一般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特别是记忆性作业完成得很好。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本着这个精神,讲读课教学可分为:自读、质疑、问答、练习四个阶段。以求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自己能读书的目的。

  一、自由解读:

  1.要求: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说清文章概况,弄清课文大意。能划分段落层次,理解文章思路。并能说出课文突出的好处。还能提出疑问。

  2.步骤:

  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文言文能大体翻译课文。

  默读、朗读课文,记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查资料,了解课文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课文中涉及到的重大问题。

  圈点勾画,做笔记。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将生字、新词、关键词句、好词佳句,段落层次以及有感想、有疑问的地方分别用固定的符号标记出来,并将自学所得及存在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

  自读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认真读、用心想。朱熹曾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因此,自读指导的关键也就是调动学生阅读与思考的积极性,设法使他们自己去探讨,自己去推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新知。

  为了使学生的自读尽量减少盲目性,除一般的要求外,自读前还应根据各篇课文的重点、难点提出具体、肯綮的问题。让学生在自读过程中去解决。

  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情绪对思维有着重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少年的智力积极性不仅需要独立的脑力劳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认清脑力劳动目的(很遗憾,这一点经常被教师忽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智力感觉的体验。”因此,在自读前向学生讲明自读所要达到的目的及由此产生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建立自觉学习的积极态度。

  自读一般安排在课内进行(个别课时紧张时也可安排在课外)。自读的效果要及时检查,否则,自读将流于形式。

  二、探究:学生提出自读中不能解决的疑问,同学和老师帮助分析解决。

  经过自读阶段,每个学生都有一些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先在四人(前后两桌)小组中提出,大家共同切磋商议。尽量使每个组员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每个人都能从讨论中获得新的认识。

  对于那些在小组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同学讨论解决。这时大家求知欲旺盛,注意力集中。讨论给学生们以自我表现、发挥才能的机会。此时,他们的思维积极活跃。必要时,教师再给予引导、点拨、指正、补充。使他们的认识趋于正确、全面、深刻。正如叶老所说:“学生在预习的阶段既练习了自己读书。在讨论的阶段又得到了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渐养成。”

  在质疑讨论过程中,既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深入讨论,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不要纠缠在一些无价值的问题上,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要使学生明白“读书也不能刻意求深,在没有微言大意的地方,探索微言大意,就变成穿凿附会”的道理。

  三、解疑:教师根据学生以上两个阶段学习情况,提出课文中应继续深入理解的问题,请学生思考、解答,然后由教师指正或阐发讲解。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难免片面、粗糙、肤浅。特别是一些较为复杂、深刻、学生无从着手的课文。一些不易引起学生注意而实为重要的问题。一些必须探索微言大意的地方等。还应由教师做精要、精当、精确、精采的分析。这时教师的讲,学生的听,与学生不经自学、质疑阶段而直接听老师讲完全不同。他们有一个将老师所讲与自学所得对照、比较、思索、吸收的思维过程。特别是当他们见到老师的讲解确实高于自己的理解时,那种热烈追求新知的快感,听讲的情趣,使得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的讲解,对于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有很高的价值。

  四、练习:这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讲读课上的练习应以巩固基础知识、锻炼阅读能力为目的,以精练、巧练为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不同的教学要求,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练习题目。绝不能搞机械的重复性练习,更不能搞浩繁的“题海”练习。

  无论哪一个环节,都要经过多次严格的训练。这是一项复杂、繁琐、艰巨的工作。但是,叶老曾谆谆教诲我们说:“教师为忠于职责忠于学生,自该不怕麻烦,让学生在听讲之外,多做些事,多得些实益。”让我们牢记叶老的教导,为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做坚持不懈的努力吧。

初中语文学术论文相关文章:

1.初中语文优秀论文范文

2.浅谈初中语文论文范文

3.浅谈初中语文优秀论文范文

4.大学语文学术论文

5.有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2306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