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学术论文
科研能力,是本科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科研学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科研学术论文篇一
科研能力的主要内容及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科研能力,是本科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作为现代汉语教学内容一部分的修辞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研究修辞的能力。当然,对于本科学生来说,培养科研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将科研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引导学生增强修辞研究的意识,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修辞研究方面的实践,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
一、科研能力的主要内容
这里所说的科研能力,指的是研究修辞的能力,或者说是对修辞现象进行研究的能力。那么,什么是研究修辞现象的能力,或者说,研究修辞现象的能力包括哪些内容?目前尚未有学者专门谈过。我以为,研究修辞现象的能力也可以说是选择修辞课题、搜集修辞事实、观察修辞现象、分析修辞现象、总结修辞现象的规律的能力以及把研究所得写成文章的能力。具体来说,研究修辞的能力主要包括选择课题的能力、搜集修辞事实的能力、观察修辞现象的能力、分析修辞现象的能力、总结特征概括规律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包括贯穿修辞研究始终、体现修辞研究本质特征的创新能力。
(一)选择课题的能力。
选择课题的能力,就是选择既有研究价值、又难易适当的研究内容作为研究项目的能力。
选择什么的课题作为研究内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根本原则就是要选择别人没有研究过而且有价值的课题,或者别人已作过研究但还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课题;同时要根据自己的学养选择难易适当的课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做无用功,才能避免选题太难、无法完成,才能避免生产学术垃圾,才有达到修辞研究的根本目的——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选择课题的能力在修辞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修辞研究的价值与质量。
(二)搜集修辞事实的能力。
修辞事实,就是关于修辞的例证。搜集修辞事实,就是积累修辞资料;搜集修辞事实的能力就是积累资料的能力。平时看书看报看电视,发现有趣的有特点的例证,就把它记录下来,或者根据选题的要求有意识摘录相关的资料,并且把搜集的例证整理好,收藏起来,以备研究之需,这就是搜集修辞事实的能力。修辞事实对于修辞研究来说,尤如建筑材料与建筑施工一样,没有建筑材料就无法进行建筑施工,没有修辞事实也就无法进行修辞研究。可以说,搜集修辞事实是研究修辞的基础,搜集修辞事实的能力就是研究修辞的最基本的能力。
(三)观察能力。
所谓观察能力,就是对修辞事实进行观察、发现特征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修辞事实,就要对已经掌握的材料进行观察。
(1)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3)北京坚决反对霸权主义。
(4)我喜欢读李白。
对这几个例证进行观察,可以发现,例(1)是用“枪杆子”代替“武装斗争”;例(2)是用“一针一线”来代替“东西”;例(3)是用“北京”代替“中国”;例(4)是“李白”代替“李白的诗歌”。进一步概括,这四个例证都是代体替代本体,本体不出现,代体直接出现在本体的位置上。这就是这四个例证的共同特征。
观察的目的是要找出修辞现象的特征。
(四)分析能力。
所谓分析能力,就是分析修辞现象的能力,具体来说,分析能力就是分析修辞现象、找出修辞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关系的能力。比如对例(2)进行分析,就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其一,例(2)的本体是“东西”,代体是“一针一线”,不说“东西”而说“一针一线”,是本体不出现,用代体替代本体,同时代体“一针一线”是本体“东西”的一部分,可见代体与本体具有实实在在的联系;而这就是借代的本质属性。其二,例(2)是用“一针一线”来替代“所有东西”,“一针一线”是具体事物,“所有东西”的抽象概括,可见例(2)是以具体代抽象。根据研究的需要,还可以对上述四例进行不同侧面的分析。
(五)归纳能力。
所谓归纳能力,就是归纳特征、总结规律的能力。具体来讲,这里讲的归纳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归纳是一种推理的方法,它要由一些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的原理。比如前面分析的四个借代例证,它们就是具体的修辞事实,对每一个例证进行分析,都可以得出它们具有相同本质特征的结论——本体不出现,用代体替代本体,代体与本体有实在的联系,根据这四个例证的本质特征,我们就可以概括这样一条规律,凡是借代都是本体不出现,都是用代体替代本体,代体与本体都存在着实实在在的联系。据此,还可以概括出这样的规律,凡是具备这样的特征的都是借代,凡是不具备这样的特征的都不是借代。其二、归纳要有条理。在对具体的修辞事实进行观察分析后,往往会总结出一些特征来,也可能形成某些规律,因此要把观察分析得到的结论
归纳成若干条理,并且把这些条理体现在研究成果中。
(六)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就是创造新方法、新观点、新成果等方面的能力。创新能力,对于别人研究过的课题来说,就是发出自己独特声音的能力,就是讲自己的话的能力,就是标新立异的能力。而对于别人没有涉足的领域来说,创新能力就是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的能力。
(七)语言表达能力。
所谓语言表达能力,就是将观察分析、归纳出来的结论以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通俗的讲,就是把研究成果写成文章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研究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不能准确地表达,不能专业地表达,那么即使观察得再仔细,分析得再深入,归纳得再恰当,也将前功尽弃,无法达到研究的目的。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结合学生的实际,我认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培养科研能力的内容。
一般的《现代汉语》教材都没有将培养科研能力作为明确的教学内容,我们长期使用的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①也没有培养科研能力的具体内容。这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要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课堂中增加培养科研能力的内容,从而使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明确要求,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引导学生了解修辞研究,逐步树立科研意识。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修辞教学一般都安排在一年二期的最后几周进行,对于一个大一的学生来说,他们既不知道什么是修辞研究,而且尚未形成研究修辞的意识。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引导。
教师应该明确地告诉学生什么是修辞研究。要让学生知道,修辞研究就是选择修辞方面的课题,围绕这个课题搜集修辞事实,对已掌握的修辞事实进行观察、分析,运用归纳等方法,总结特征,概括规律,最后把研究所得写成文章。要让学生知道,总结特征、概括规律,是修辞研究的目的。
要告诉学生科研是一种创新活动。要让学生知道,修辞研究的本质是创新,没有创新就谈不上科研。修辞研究要唯陈言之务去,要道人所未道,决不能炒现饭。从总体上讲,修辞研究要体现“四新”:寻找新的研究课题,阐述新的研究对象,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总结新的特征和规律。当然,在具体的研究中未必都要“四新”,但最重要的是要总结新的特征和规律。比如用传统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新的修辞事实,方法不是新的,但却得出了新的结论,有新的观点,这当然是完全可以的。
要告诉学生修辞要讲究学术规范。比如说,对前人已有的研究情况要尽量全面掌握,以便了解研究的现状,进而分析其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并且在文献综述中简明扼要地讲清楚,切忌对已有的研究状况不闻不问,切忌对已有研究状况只字不提。再如描写特征、概括规律必须是建立在具体的修辞事实之上,切忌没有事实根据的想当然。还如引用他人的观点必须用引号标明,必须注明何人所言,出自何处,并尽量少用转述,切忌把别人的观 点当作自己的观点来阐述。一句话,就是要在教学中使学生受到学术规范的 教育,使学生具备学术规范意识,逐步养成遵守学术规范的习惯。
要告诉学生修辞研究要注重学术道德。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有一定 联系。不了解学术规范,无意中违背了学术规范,这当然是一种无知的表现,但不是学术道德问题。熟悉学术规范,有意违背学术规范,就是学术道德问题,甚至是学术腐败问题。比如故意隐瞒别人的研究成果而把别人的观点当作自己的观点、为了研究结论而伪造数据、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等,都是违背学术道德的恶劣表现,都是在修辞研究中必须坚决杜绝的。
要告诉学生修辞研究并非高不可攀。很多学生之所以难以树立明确的科研意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认为自己才刚刚学修辞,学都没有学好,怎么谈得上科研呢?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识,也就不能把修辞研究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修辞研究并非高不可攀。事实上,修辞研究有难易之分,修辞课题有大小之别。选择一个高难度的重大课题,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当然是学养不足,力不从心;但是选择一个比较容易的小课题——三五个例证,一两千字就能完成的课题,这样的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是可以完成的。况且,作为一个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步掌握一定的方法,由小到大地做些尝试性的研究,正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必由之路。要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科研意识,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修辞的新课题,逐步地开展一些比较容易的修辞研究。
(三)加强 实践,培养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必须在实践中培养。选题能力、搜集例证的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创新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都必须在修辞研究的实践中进行培养。
1、培养选题能力。培养学生的选题能力,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其一、让学生了解选题要考虑的几种因素。就一般情况而言,选题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已有的研究现状;二是有多大的学术价值;三是自己的学养能否胜任,所选课题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其二、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有意识地提示一些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以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其三、要求学生进行选题练习,教师对学生的选题进行点评。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努力,让学生了解选题的基本方法,并且在实践中逐步增强选题的能力。
2、培养搜集修辞事实的能力。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修辞事实,如讲修辞评价的标准,要求学生搜集证明“准确”这个修辞标准的片面性的例证,讲语音时要求学生搜集平仄相间的例证……总之,就是要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搜集例证,让学生在搜集例证的实践中增强能力。此外,还可以结合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搜集例证,比如说讲比拟与比喻的区别,要求搜集比拟、比喻的例证各三个,并且对这六个例证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然后写一篇小文章。这样就把搜集例证能力的培养与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了。概而言之,就是要有目的地要求学生搜集例证,使学生在搜集例证的过程中逐步增强能力。
要告诉学生,搜集例证的目的是为了 应用,因此,发现例证时要及时摘录,用以备忘;要注明出处,如果是图书,则要注明作者、书名、哪家出版社、哪一版哪一页;如果是期刊,则要注明作者、标题、哪一期哪一页。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以备核查,二是以便使用时标明出处②(P84)。
要告诉学生,搜集例证必须有敏锐的眼睛和灵敏的耳朵,否则有特点的修辞事实出现在你眼前,回响在你耳边,你也可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敏锐的眼睛和灵敏的耳朵,也只能在学习和研究修辞的实践中形成。
3、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观察、分析、归纳这三项能力,联系非常紧密,观察时离不开分析,归纳也是在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因此关于这三项能力的培养,可以一起来讨论。 如前所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可以与培养学生搜集例证的能力结合起来。这里,单独讲一讲培养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一是教师 要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方法的示范。在讲授修辞概述、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和辞格的运用时,都要在精心设计的前提下,选择典型例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并且将这种教学内容贯穿修辞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对不同内容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教学示范中受到启示,逐步掌握方法,逐步形成一定的能力。二是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练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选择恰当的题目,提供相关例证或要求学生自己搜集例证,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并写成小论文。总之,就是要把教师的示范与学生的练习结合起来,逐步增强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4、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的本质是创新,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创新精神贯彻研究 工作的始终。二要立足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或者从别人没有研究过的角度进行研究。三要选用别人没有选用过的修辞事实,使用别人没有用过的研究方法,努力得出新的结论,概括出新的观点。
5、培养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一种学术研究,修辞研究有它自己的话语系统,即由特定的专业术语构成的话语系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运用修辞研究的话语系统准确地表达自己研究成果的能力。要避免自说自话,避免写出来的是只有自己才懂的话。为达此目的,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学习。就是要引导学生适当阅读修辞学论文和论著,努力学习并逐步熟悉修辞研究的话语系统。二是运用。就是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修辞研究 实践中运用修辞研究的特定术语。边学习边运用,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反复实践,运用修辞话语系统的能力就一定能增强。
应该说,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过程,在时间有限的修辞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教师更多的则是指明方向,指示路径,引导学生花更多的时间进行修辞研究的实践。
科研学术论文篇二
中医药科研中的科研伦理探究
摘要:随着现代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的快速发展,药学科研的不断深入和临床新药的大量使用,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药学伦理道德的问题。依据科研伦理的相关理论,对中医药科研中可能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期能给中医药科研活动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科研;科研伦理;医德
中图分类号:R-0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7-0065-02
引言
当今社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物质精神生活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结构性变异,人类受到现代综合征、癌症、心身疾病等困扰。而中药在难治疾病和慢性疾病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且最近几年传统药物和营养食品市场在美国、欧洲发展很快,这都为具有治未病和药食同源特点的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面对如此良好的机遇,中药产业在伦理道德层面上是否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这难得的发展契机呢?随着现代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的快速发展,药学科研的不断深入和临床新药的大量使用,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药学伦理道德的问题。而本文主要针对科研工作者在中医药科研活动中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
一、科研伦理的相关理论
那么何谓科研伦理?它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涉及的伦理问题,具体包括从研究方案预设到研究完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存在着的伦理问题,如在研究开始前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实施的规范性等伦理问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研究风险与具体的研究环境,研究的协议和沟通,受试者的招募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受试者的治疗和保护、对受试者隐私的保护、利益冲突、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知情同意的过程、研究数据的采集、对研究人员的保护等;结题过程中及其后的数据和成果发表的真实性等问题[1]。而医学科研伦理是指在医学科研的实践中调节科研人员与受试者、科研人员之间、科研人员与社会之间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2]。它贯穿于医学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对于医学科研人员起着价值导向和行为约束作用,对于保证医学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关于讨论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的伦理问题是否有意义、有必要的问题,有学者把存在于其中的两种对立看法分别称为“价值中立论”和“价值关联论”[3]。“价值中立论”认为,科研人员在进行科学技术研究之前或在研究过程中,不必考虑它是否会带来好的影响或坏的影响,不必考虑它是否有用或应不应当做等问题。尽管对科学技术成果的运用很可能会导致好的或坏的结果,但这只与运用的人有关,仅此而已,这些结果不应影响科研人员的研究活动。科研人员做的是纯粹的科学技术研究,研究本身独立于任何价值考虑。如果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涉及伦理道德问题的话,也只不过是科研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而“价值关联论”则相反,它相信在进行科学技术研究之前以及在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应当对研究本身做评价,对“研究将会引起好的结果、还是坏的结果”,“研究应不应当做”等问题,科研人员要在研究之前预先考虑,要对其研究行为负责,如果判断科研的结果会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那么科研人员应当尽快收手不干。只有科研人员严肃地对待其科研活动中的伦理问题,树立良好的伦理观念,才能保证科研活动符合人类发展的需要,从而最终给我们及子孙后代一个美好的未来[3]。本文主要倾向于以“价值关联论”来探讨科研人员的科研伦理。
二、中药新药研发中的伦理现状及对策探讨
近年来,中医药科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中医药研发成果不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无疑也促进了我国的医疗水平和中医药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一些科研人员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发生了扭曲,具体表现在以下一系列的伦理矛盾中:(1)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之间的矛盾中医药新药研离不开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进行临床实验时,研究未能遵循伦理程序,未能取得知情同意,对患者保密和忽视实验动物的福利这两个方面。(2)研究群体内部之间的矛盾在课题开题之前,研究人员之间可能会出现分工的矛盾;研究过程中也会出现信息如何共享、先行完成的课题可否先行一步独立公开发表等矛盾;研究结束后,成果如何分享,包括署名、荣誉和奖金分配等矛盾。(3)研究过程中的不正当行为,这主要表现在:科研设计缺乏全面、充分的论证,尤其缺少人文理念的参与;弄虚作假,骗取伦理审查;重结果、轻过程,实验的完整性、可信度大打折扣;编造、篡改、隐瞒实验数据;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中侵权、违规行为等。诸如此类种种的不道德行为不仅会损害科学事业、败坏科学道德,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生态问题甚至人体受试者被伤害等问题。针对以上在科研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
第一,保持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科学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医药科研人员要揭示人体生命现象的本质,探寻增进人类健康、战胜疾病的途径和方法,就必须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实的规律。因此,中医药科研人员应做到:研究以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实验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实验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观察实验要认真,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客观地记录实验反应,不得隐瞒编造实验结果;科研工作总结、撰写科研论文要尊重客观事实,对于实验中获得的各种数据、原始材料,经过归纳、科学统计处理,通过科学思维进行抽象和概况,做出符合实际的总结和科学结论;报道科研成果要实事求是。
第二,时刻保持医德敏感性。医德是社会一般道德在医学领域中的具体表达,是医学工作者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调节医学工作者与患者、他人、集体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的总和。从本质上说,医德是人们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现象。其特殊径表现在:实践性、继承性、时代性、全人类性、人道性。现代医学科学认为,无论是基础医学研究,还是临床医学研究,最终都离不开人体实验。药物或新的诊疗技术,只有在一定范围的人体实验基础上最终验证其疗效和毒副作用的强弱,才能确定是否推广于临床。因此,人体实验已经成为医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合乎规范的人体实验,不仅是必然、必要的,而且也应该得到伦理的论证和支持。这就要求科研人员在进行人体实验时,要时刻保持医德敏感性,充分尊重和考虑受试者的权益。 第三,严格遵守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条例规定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应爱护实验动物,不得戏弄、虐待或伤害实验动物。在符合科学原则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诸如在准备利用动物进行研究时,主要的研究员应当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遵从“3R原则”(Replacement替代,Reduction减少,Refinement改进)。即利用不需要使用动物的研究方法来代替使用动物的研究方法——数学模型、计算机仿真、试管生物系统和尽可能地用感觉不敏锐的物种代替脊椎动物;发展可减少每次研究方案中使用动物数量的研究和统计模型;改进实验技术以减低参与研究动物的疼痛、紧张、不适和苦楚,确保它们不会超过这些动物在日常生活中所受的程度。
第四,切实保障知情同意权。1946年问世的《纽伦堡法典》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重要原则,并为后代的《赫尔辛基宣言》等医德文献所坚持和完善,这就是知情同意原则。受试者知情同意权是指受试者对人体实验研究的目的、方法、经费来源、任何可能的利益冲突、科研工作者与其他单位之间的从属关系、课题设计的好处以及潜在的风险和可能造成的痛苦等信息,有充分知悉并在此基础上自主、理性地表达同意或拒绝参加人体实验的意愿的权利。保障知情同意的原则有利于保护受试者的权益,能减少或避免研究人员及单位与受试者之间的各种纠纷。
第五,成立科研伦理委员会。科研伦理委员会应当按照适当的法律和条例、专业行为和实践的标准及当地社会的价值去决定研究计划的可接受性。研究伦理委员会的组成具有广泛性,因此需要见识广博和热心的卫生专家和非科学家,例如生命伦理学家、保健律师以及当社区的非专业人士参与。
第六,心怀古人的仁爱之心。仁爱是中国传统道德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仁爱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要求,是可以长期培养而产生的。春秋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人皆有不忍之心”的“人性善”的观点,强调关心、爱护人是人的天性,即使是君主也应当实行“仁政”,每个人都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这也为中医药工作者树立良好的医德提供了思想指导。特别是宋代的程颢对仁爱思想的理解更适用于科研伦理要求,他说:“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4]宣称一种以仁心与万物同感疾痛的直接感通思想。中医药科研人员在做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前及过程中都应该有“仁心感通”思想。
三、结语
中医药科研伦理讨论的意义在于:它使得人们对中医药科研过程所产生的各种伦理争论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有了自己比较清晰的伦理判断。再者,它也为中医药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伦理指导,即让其充分认识到中医药科研活动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它是要求科研人员必须遵守行业中的伦理规范,诸如人体实验中的知情同意权,实验动物的3R原则,同时也不能用善的目的为自己恶的行为辩护。
参考文献:
[1]方玉东,张莉莉,陈越.国外科研伦理管理理论与实践综述[J].文·史·哲,2011,(2).
[2]高桂云,郭琦.医学伦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01.
[3]宋启林.关于科技伦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探求,2003,(4):66.
[4]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上)[M].北京:中华书局,2004:16.
看了“科研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5.关于大学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