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术论文>

金融学术论文

家文分享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领域内最突出的特征是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和发展。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金融学术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金融学术论文篇一

  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体系结构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金融证券机构正在寻求新的途径以改善企业间支付系统和提供的服务。文章将服务供应链管理思想运用到我国金融证券市场,提出了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概念和供应链协调的主要内容即信息和服务资源协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特点:独特的模型;推拉结合型运营模式及较短的供应渠道等,并给出了实现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服务供应链;金融证券服务集成:体系结构

  当前,服务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服务经济正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服务业成为投资的最大热点之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刘丽文,2004)。任何一个服务业企业不能包纳服务所需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越来越多的服务业企业选择合作联盟。正因为如此,服务业企业需要将部分服务产品外包出去,并通过供应链模式为顾客提供世界级的服务产品。因此,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服务供应链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机遇。

  金融业作为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行业,在服务经济时代中将更显重要。至2007年1月23日为止,上海及深圳两间证券交易所开户的股民总数达到了8093.41万户,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9%(邢精平,2006;祈斌等,2006)。金融证券行业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拥有最多客户的服务行业之一,如何提高金融证券行业的服务水平并对服务的提供进行有机的整合管理成为了制约国内服务经济发展的关键。随着金融服务行业不断地应用新技术和竞争的日趋激烈,虽然我国许多金融机构目前正在寻求新的途径以改善企业间支付系统和提供的服务,但是尚有许多金融机构还没有认识到服务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直至最近几年,服务供应链的研究开始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国外,已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服务供应链问题(Ellram and Wendy,2004:wlaart and Kremper,2004;Margee et al,2006),但仅KlEin(2004)研究了服务供应链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而目前在国内,服务供应链的专题研究主要集中在物业服务(陈小峰和李从东,2004)、旅游服务(黄小军和甘筱青,2006)和物流服务等行业(金立印,2006;阳明明,2006;刘伟华,2007),迄今为止国内尚没有将服务供应链管理应用到金融证券服务市场。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本文拟将服务供应链管理思想运用到我国金融证券服务市场,以优化我国金融证券行业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结构

  (一)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概念

  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集成服务供应链上的各成员,协调服务产品流、信息流、资金流,以更好地满足最终客户需求,从而增强服务供应链整体的核心竞争力。服务供应链管理要求链条上的企业借用信息技术手段,形成全过程协同合作的管理模式,但是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业是一个产业链短、参与单位多、客户直接参与的行业,实现服务供应链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对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概念做一个界定。

  本文认为,所谓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Monetary&Security Service Supply Chain),就是通过整合金融证券服务资源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形成以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核心企业的一条服务于最终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服务供应链,金融证券交易市场中的上市公司、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投资者等相关企业基于契约而形成一个立体化、多层次合作伙伴组织,如图1所示。

  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它体现了企业内、外资源集成与优化利用的思想,是一种现代企业集成化组织和管理模式。由图1可以看出,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贯穿于主体、中介体和客体之间,表现为服务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具体如下:

  1 中介体。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中介体主要是指以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交易市场的组成部分,包括证券公司、上市公司和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为投资者提供代理证券销售、投资咨询、代理开户、代理证券买卖、代理结算等服务,上市公司所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股票债券的发行销售以及配股派息,证券交易所除服务集成商角色外更表现为服务平台的提供者。

  2 主体。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主体是指证券投资者,证券投资者也是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中的唯一最终客户,其投资证券的要求均通过服务集成商给予的服务得以满足,其服务满意度是衡量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3 客体。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中的客体是指其提供的服务产品,即交易市场内进行交易的股票和债券。在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运作模式下,证券交易所在交易市场内各公司之间承担着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起到了联系各组成部分的纽带作用。通常,证券交易所通过集成相关服务项目形成满足投资者多方需求的整体性组合服务产品,再把组合服务产品提供给投资者。

  (二)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协调内容

  1 信息协调。整个金融证券市场中的各类信息对于各主体的投资决策及最终收益结果都存在直接影响,所以信息在此强烈表现着其价值性。因此,各主体对于金融证券市场中的信息都存在高需求。金融证券服务供应商要求服务集成商提供市场的宏观整体信息,以便其进行输出的金融证券服务的合理规划。如决定发售股票债券的数量以及进行上市的具体时间。而投资者则寄望证券公司能够对交易信息即时披露,并且对市场动态和专业交易推荐等信息进行主动输出以利其作出最佳投资决策。此时,服务集成商需要对市场上的所有信息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收集、分类、整理以及更新。

  通过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各主体对于信息的要求都能得到较好的满足。上市公司需要的信息作为金融证券服务集成商间相互合作的输出结果,由众多服务集成商通过对信息进行共享并分工处理以得到。同时,分工协作地整合信息资源更简化了服务集成商的工作,减少成本,缩短信息输出时间,投资者对于信息时效性的高要求更轻松地得到最大化的满足。

  2 服务资源协调。由于金融证券市场所涉范围十分广泛,金融证券服务的对象亦十分多样,因此造成对服务的需要差异大,服务资源亦因地区差异存在不均衡情况。而对于服务对象而言,服务的高质量尤其重要。故此,利用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整合协

  调作用,于统一平台下对金融证券服务集成商分散且混乱的服务资源进行合理规划,能够达到输出统一的高质服务效果;同时,利用不同服务集成商的专业化服务优势,整合输出整体质量更高的专业金融证券服务。通过对服务资源的协调,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能够有效解决因地区差异及服务资源分布差异而产生的输出服务差 异的问题,较高程度地满足各种金融证券服务对象。

  二、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特点

  通过对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分析,发现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独特的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模型

  在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中,服务供应商(证券公司与上市公司)的目标是通过输入战略层面的指导,利用证券交易所(服务集成商)的专业集合服务输出世界级的金融证券服务以满足最终投资者的需求。而整个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 管理主要体现为证券交易所进行的构建交易及信息综合型平台、上市 计划安排、证券代理销售及买卖以及投资咨询服务等管理活动,如图2所示。这种模式实质上亦是将金融证券服务所包含的正向供应链以及逆向供应链进行集合,从而为最终投资者提供全面、整体性的服务。

  (二)推拉结合型供应链运营模式

  在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当中,推动型的运营模式并不能满足投资者对于响应速度的高度要求,而能够提供快速反应的拉动型运营模式却带来了服务供应商难以接受的高成本。因而,构建基于“推式”和“拉式”思维的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也就是说,在金融证券服务出现差异化之前(即证券公司一上市公司一金融证券服务集成商阶段)。可采用推动型供应链运营模式,即按照对证券金融市场的预测进行服务产品设计及输出;而在金融证券服务出现差异化之后(即金融证券服务集成商一投资者阶段)则可采用拉式供应链,即根据最终服务市场的实际需求情况做出反应。金融证券服务市场的服务差异点通常出现在服务集成商中间,主要表现为金融证券服务的需求变化较大较快,最终投资者对于金融证券服务多样性的要求较高。而在服务差异点的前后,需求稳定性不一;在推式阶段中,服务需求较为稳定且为大批量,而在拉式阶段,服务需求随着交易市场快速变化,较不稳定且为小批量。

  这种新型的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运营模式集合了“推式”供应链和“拉式”供应链的优点,体现了延迟差异的思想,稳定了整个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服务负荷,提高了金融证券服务机构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服务质量。

  (三)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运行依赖于综合型平台系统

  在整个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中,一直贯彻始终的是金融市场中的证券流通及销售买卖活动,而这些交易活动的实现必须依赖于证券交易所所提供的平台。由此可见,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运行需要一个交易平台系统。

  从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中各主体间的 联系角度看,平台系统以链接媒介的方式出现并且发生作用。服务供应商通过证券交易所架设的平台系统与服务集成商及最终投资者取得联系,最终投资者向服务集成商发出的服务请求亦是通过平台系统反映,而服务集成商更与平台系统紧密结合,围绕着平台系统的功能而作出延伸服务设计。

  从平台系统的构成角度看,平台系统属于综合型,可以细分为交易平台模块及信息平台模块。服务供应商在金融服务供应链中输出服务必须利用交易平台模块,上市公司的销售证券及进行配股派息服务都必

  须在交易平台中进行。而服务集成商及最终客户则同时利用交易平台和信息平台,证券公司利用交易平台代理上市公司派送股息红利,也代理客户进行证券买卖,而投资者的资金也在交易平台中得以运转;同时,投资者不论是通过证券公司提供的专业投资咨询服务还是自行分析从而进行投资决策,归根究底也是在利用信息平台所提供的证券及上市公司信息。

  此外,服务集成商进行构建交易及信息综合型平台系统服务是双向性的,贯穿于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始终,平台系统是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金融证券服务顺利进行的保障。

  (四)较短的供应链渠道

  与制造型产品供应链相比,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整个供应链渠道较短。由于金融证券市场活动往往是在短时间内发生,伴随的波动也较大,所以,服务的反应速度直接影响最终客户的利益。另外,服务行业具有客户参与性的特点,此处客户对于服务速度的要求更高。为了能够满足投资者的快速服务要求,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必须在尽量少的环节中运行,这样决定了其供应链渠道必须有别于传统产品供应链渠道,控制在服务供应商一服务集成商一最终客户之间。

  较短的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渠道优势在于能够使服务集成商更有效地了解客户服务需求,合理设计服务,优化资源整合;服务供应商也能快速了解市场动态,维持较高服务竞争力;亦能够有效提高客户参与性。增加最终客户的服务满足度。

  三、实现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一)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要求

  在我国的金融证券服务业中应用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思想势在必行,但能否达到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则需要重点把握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即服务平台的综合性及共享性、集成服务的整体性及多样性、服务反应的快速性。

  1 综合且共享的服务平台。由于服务平台的使用贯彻于整个金融证券交易活动的始终,同时整个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对于平台系统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因此,作为保证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高效运作的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必须具备综合性和共享性。

  服务平台的综合性体现为服务平台拥有完善的包含着金融证券交易及其延伸的相关信息的内容。透过统一的服务平台,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中的各个主体进行的服务信息获得或服务交易都有了统一的行为标准,标准化的活动行为能够保证金融服务供应链系统维持高效率的管理。

  而服务平台的共享性则体现为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中的各个主体对平台的公开信息具有使用能力。这样能使服务资源公开化和透明化,便于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系统对服务资源进行有效协调管理,达到整合服务资源的目的。

  2 整体而又多样的集成服务。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强调一体化的运作,集成服务的整体性是实现服务供应链有效管理、整合服务资源的体现,同时也是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要求。而集成服务的多样性能够维持系统的活性,保证客户的服务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使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处于较高水平,便于系统管理。

  3 快速的服务反应。由于金融证券交易中投资者的参与度极高,而市场变化速度也极其迅速,投资者服务需求的发生和变更往往出现在极短的时间段内,此时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管理表现为对服务反应系统的快速化管理。快速的服务反应能够有效避免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中出现“牛鞭效应”,即证

  券交易服务的订单堆积。

  (二)实现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 管理的策略

  要更好地 应用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系统进行管理,仅靠金融证券服务企业单纯地应用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理念是不够的,必须配以符合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系统要求的客观实际,通过内外结合以实现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因此,在金融证券服务业内对 软件设施建设、服务集成商的服务模式定位以及服务方式进行改造,为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实现提供更为完善的客观条件。

  1 搭建“一站式”综合平台 ,促进供应链集成。金融证券服务业的综合平台需要金融证券服务信息平台及证券交易平台相互紧密结合。而“一站式”交易平台是当前交易所 发展趋势,服务层面较单一的“小商式”专业交易平台在当前的市场中缺乏活力,而目前金融证券的衍生品增多,只有产品多元化前提下专业化经营,即提供“一站式”交易平台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投资者的不同需要。另外,在“一站式”的信息平台中,信息平台对于服务需求及供应的信息化处理,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及投资者均能实时监测服务需求及供应,同一信息平台内信息数据的交换更为便利,服务集成商及时对服务资源作出能力协调及 计划协调,对服务进行供应链内由始至终的集成,实现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强调“一站式”是基于目前金融证券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同时金融证券市场的产品服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一的股票、期权或期货交易,投资者存在对衍生品并行交易的服务需要,“一站式”是长远战略发展思路。

  2 集成“一站式”服务,实现一体化运作。金融证券服务企业能否在日趋激烈的服务市场中生存发展主要取决于其准确迅速地满足投资者需求的能力,这对实现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具有深刻意义。证券交易所与证券公司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对服务的集成与输出程度,“一站式”服务是服务层面多元化的集成表现,同时亦是内部资源整合后的输出表现。金融证券服务集成商实现“一站式”服务集成,强调企业间的合作与协调,首先完成服务集成商内部资源整合的供应链管理,再而满足从服务供应商到最终客户服务供需的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另外,集成“一站式”服务有利于实现金融证券服务企业一体化运作,企业通过采用功能性专业服务采购,达到规模 经济成效、降低成本的供应链管理目标;同时,“一站式”服务集成促进企业内部服务信息流的高效运转,完善内部供应链效率,提高服务输出速度,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3 自助化服务,提升服务反应速度。服务反应速度作为客户服务满足度的重要衡量标准,在金融证券服务领域尤显重要。投资者对金融证券服务集成商的服务反应要求亦相对更高,其中要求最高的是交易服务的反应速度。为了保证服务反应迅速。金融证券服务集成商链接综合平台,对自动化系统进行构建,通过先进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方式,让投资者能够以自助方式进行信息查询或交易服务请求。金融证券自助化服务方式主要通过电话或上网与金融证券服务终端进行链接,从而实现投资者的服务目的。其优点在于能够最大化地满足投资者对服务反应速度的要求,并且通过改变服务方式减少金融证券服务集成企业的人力资源耗费,利用电脑系统加强服务管理,最终降低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系统总成本,更便于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 应用 管理。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金融证券行业的供应链运营模式未能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应该根据供应链管理思想对其加以分析和诊断,构建现代意义的 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运作模式,使各成员之间形成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多赢”。因此,本文以服务 经济时代为研究背景,将服务供应链管理思想运用到我国金融证券服务市场,探讨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体系和运营模式,试图为我国金融证券服务市场的金融机构构建高效的服务价值提供系统、树立供应链管理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金融学术论文篇二

  金融创新

  摘要:2006年末, 中国 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区和客户限制,银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国银行业不仅本土存在竞争,而且要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经营 管理 经验丰富的外资银行竞争。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市场占据优势,将是中国银行业长期面临的主要 问题 。文章把关注点放在本土盈利能力最强的招商银行上,努力通过其经营的成功经验找出一条适合中国银行业 发展 的新路。

  关键词:招商银行; 金融 创新

  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可以不受区域和业务种类的限制在华开展金融业务。这意味着,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对外封闭和对内垄断的格局将被打破,中国商业银行与国外金融“巨鳄”的竞争将渐次展开。

  本文通过介绍招商银行在方面的历程、战略、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为国有银行如何应对外资挑战提供借鉴和 参考 。

  招商银行自诞生之日起,就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持和其他的特殊政策辅助,作为中国首家全额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非政府的出身就决定了它的市场性。这种市场性的本质使得招行在面对国有银行的垄断和自身巨大生存压力时,能够自发的焕发出强大的创新基因和动力来适应市场,确保自身的存活和快速发展。这是招商银行创新的市场性基因的要义所在。

  美国著名 经济 学家弗里德曼认为,实际上“是一种国际货币制度的变革”,国际货币制度的空前发展“使得金融市场上的各种创新层出不穷,创造出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结构”。本文从微观金融主体——商业银行的角度界定定义如下: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通过重新整合他们的金融资源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和开发活动。

  一、招商银行历程

  1989年在中国首先开办离岸金融业务,外汇业务成为发展初期的重要支柱;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招行在国内股份制银行中率先大力发展储蓄业务,凭借一卡通逐步形成了零售银行业务的比较优势,把握了市场先机;1999年,成为中国首家全面启动了网上银行一网通的银行,作为中国 电子 商务和网上银行的代表进入21世纪,招行制定和实施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业务 网络 化、资本市场化和发展国际化,同时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2002年12月发行国内第一张双币信用卡,其后招行信用联合国航、携程、MSN、三星、百事、等众多大公司一起打造中国信用卡领先品牌。2005年,成功开发了“外币现金池产品”。该产品是面向集团型 企业 外币资金集中管理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是 目前 国内最有效率、技术水平最高的现金管理方式之一。2006年,率先提出“十变”的战略导向,新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模式加速形成;H股上市后,又根据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动员全行力量,编制新的中期发展战略规划。2007年3月24日,与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VISA国际 组织联合推出了VISA奥运信用卡,伴随着VISA奥运信用卡的诞生,以“2008和世界一家”为主题,引入了“和”的理念。

  二、招商银行的三步战略

  不难看出,20世纪90年代,主要是产品服务上的创新,这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表现形式,但是面对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银行单纯业务种类的创新行为很容易被仿效。

  进入21世纪以后,招行在产品服务创新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管理战略创新,这是产品服务创新有更大突破的前提与保障。尤其2004年以来,加快推进管理国际化进程,管理理念不断走向系统和成熟,为全行的持续健康的指明了方向;管理体制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稽核体制、零售银行体制、风控体制改革相继启动;管理机制不断完善,通过绩效考核、内部分配等机制创新,促进了全行资源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改进;管理手段与技术逐步改善,引进开发了SAP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信用风险评级系统、资产负债管理与资金转移定价系统、资金交易与风险管理系统等等。一系列迈向国际化管理方面的创新,推进着招行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确保了产品的创新能在一个更高的技术层面上推行,短期内不会被竞争对手模仿,也带来招行业绩在短短几年大幅提升。

  从表1可以比较出,招商银行近6年来的由于管理战略带动的规模扩张效果很显著,总资产规模、股东权益、存款总额、贷款总款、营业收入、净利润等2006年末的数据是2000年末的数倍,不良贷款率也有很明显的下降。

  近期招行正在尝试理念与 文化的创新,这不仅是前面两个层次创新的源泉,也是商业银行的关键推动力。任何一家具有持续成长力的银行,如果能让它的经营理念被消费者接纳,就保证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主要客户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招行的金融文化创新会带来更高的效益。

  三、招商银行的“三性”特点

  (一)成长性是创新的方向和目标

  一家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展创新,需要有前瞻性和战略思维,能认清银行业的本质,能够比竞争对手早一步看到客户需求的空白地带,进入那些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良好成长性的领域,也能够直接面对创新过程可能的风险并找到行之有效的规避手段。

  招商银行顺应国外经济金融发展态势和国内经济发展产生的新需求,在我国银行业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零售业务、中间业务等领域进行了积极创新、大胆 实践,起到了显著成效,充分显示出了招商银行成长的特点。

  在国内传统思维和经验不足的双重冲击下,6年前招行开始发展信用卡业务,并始终抱定坚持自主品牌的信念,拒绝了花旗银行合作搞联名卡的要求,历时13个月推出中国第一张国际标准全球通用的一卡双币信用卡,目前累计发卡量突破800万张,到去年为止招行信用卡业务已经占领中国信用卡市场的30%份额,不良率保持在1%以下,并开始盈利,这么快的速度在世界 历史 上也不多见。又如,招行近年来大力拓展中间业务,目前非利差收入所占比例已接近10%,在国内同业中同样居于领先地位。

  (二)市场性是创新的基因和动力

  只有置身激烈竞争且没有外在力量给予强有力扶持的市场 环境中,一个企业才能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力。

  最初的招行虽然由招商局独家创办,但在成立之初,股东就将发展目标定位为建立一家规范的 现代 商业银行,而不是办成招商局的企业银行。因此,招行借鉴国外和香港银行业的通行做法,组建董事会和监事会,实行严格意义上的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当时在国内这是不多见的。服务意识来源于市场性,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想要生存,只能靠比别人更好的服务,更贴近人性的产品,因此“创新的基因,从招行诞生那天起就已经埋在体内了”。市场基因还有利于银行强化风险意识,规避信贷风险。

  近年来在银广夏等重大事件发生时,招商银行几乎都能全身而退,根源就在于全行上下的危机意识,一旦出现不良资产,是不可能指望得到剥离的待遇,每一分不良资产都要靠真金白银去冲抵,这样既 影响 了股东权益,也波及到了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在这种切肤之痛中风险意识产生了,并在每个员工头脑中根深蒂固。截至去年底,招行不良贷款率为2.12%,是国内银行中不良贷款率最低的银行之一。

  市场性赋予招商银行强烈的服务创新意识和强烈的产品创新意识。服务方面,坚持“因您而变”的服务宗旨,视服务为生命,在国内同行中最先实行面对面服务、站立服务等亲情服务。产品方面,坚持“因势而变”,先后推出一卡通、一网通、各种理财 计划等知名品牌,不断地满足客户的 金融 需求,努力赢得市场份额。

  (三)稳定性是创新的条件和保证

  商业银行的业态有其特殊性,由于经营货币是个高风险的行业,客户不仅仅关心今年或者明年一家银行的盈利情况,他们更关注于银行经营稳定性,收益波动性, 发展 持续性。如果一家银行的安全性差,必然有大量客户流失,那么所需要的平台,动力都不复存在,甚至连银行自身能否存活都存在很大隐患。

  招行在这一点上较于四大国有银行有先天的劣势。但是经过20年市场风雨的洗礼和沉淀,招行已经建立起一套稳定的 企业 文化,形成了相对系统的、成熟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招行在加强内部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也不遗余力地对外输出自身文化内涵,秉承“成长于 社会 ,回报于社会”的人性化企业文化理念,尽心尽力回报社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褒扬与肯定。先后获得“ 中国 红十字博爱奖章”和“爱心捐助奖”、“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行为”奖,连续4年荣获“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行为”奖。2007年设立“金葵花儿童成长基金”,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亲善大使、世界著名青年钢琴家朗朗出任该基金的亲善大使。招行的这些行为在回报社会、增强客户的认同感的同时,也展示了其雄厚的 经济 实力。另外,招商银行有一个长期稳定的、专业化的 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大多具有十几年的银行从业 经验,具有很强的 职业经理人的事业心和业务能力,在幕后保障银行创新政策的稳定实施。优良的文化和坚实的团队,是招行能够稳定实施的坚强支点。

  四、招商银行应注意的 问题

  招商银行的行为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参照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数据,招商银行仍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注意的地方:

  (一)提高层次

  招商银行的产品创新主要表现为外延式的数量扩张而非内涵式的质量提升,根据国外已有的产品进行的创新多,突出招行特色适应中国国情的创新少,业内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招行应在期权、期货等复杂的衍生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各类金融产品组合的创新上寻找突破,以拓展招行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二)平衡产品结构

  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应注意资产类产品的创新,并且在此类产品创新中,要向着保证收益、便于流动、转嫁风险的低成本营销方向努力,以防金融产品创新结构的失衡破坏了银行金融产品应该具有的整体协调性,降低了金融产品创新的功能和作用。

  (三)处理好和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

  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为商业银行规避风险提供可能,同时也增加了相关风险,如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等,并且还产生了新的风险,如表外风险、投机风险等。因此招行在的过程中,要加大风险管理的力度,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正确利用好来规避金融风险,增加效益。

  参考 文献 :

  1、延红梅.强化 加快银行发展——访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J].中国金融,2007(1).

  2、李慧. 现代 对凯恩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分析 [J].华中师范大学 研究 生学报,2006(3).

  3、范亮.招行的成功并不复杂——对话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J].人力资本,2007(5).

  4、唐芸.招商银行:零售长征路尤以“和”为贵[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7(6).

  5、王婷.招商银行:20年探索成就20年辉煌[J].招商周刊,2007(9).

  看了"金融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2016年金融类论文范文3篇

2.金融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3.关于金融的毕业论文

4.金融研究论文

5.关于金融学的论文

    220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