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术论文>

茶馆学术论文

家文分享

  《茶馆》作为中国当代话剧的经典之作,一直是观众关注的对象和学界研究的热点,这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茶馆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茶馆学术论文篇一

  谈《茶馆》语言的幽默艺术

  摘要:《茶馆》的幽默首先是一种思想和胸怀。旧社会的畸形和病态,愚昧和可怜是老舍先生编织幽默喜剧的材料,其次才是技巧,平民化的语言是幽默的外衣。老舍先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粹语句,做到朴中见色,平中现奇,使《茶馆》成为不朽之作,再一次生动地证明了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

  关键词:茶馆;幽默艺术;老舍先生

  中图分类号:I2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62-02

  时下荧屏上充斥着所谓的幽默剧、搞笑剧,大都是出自哗众取宠、让人啼笑皆非的文本。又一次执教老舍的《茶馆》,忍不住也谈谈老舍先生的《茶馆》中所表现的“真”幽默。

  1.《茶馆》幽默的语言首先源于一种博大的胸怀

  老舍先生〈〈茶馆〉〉仅三幕,出场的人物多达七十多人,通过三教九流各色人物的活动反映了三个历史时期五十多年的风云变幻、事态人事,再现了人民的悲剧命运,展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特殊的矛盾冲突,表现了旧社会旧中国的必然灭亡,是一部发人深省的作品。同时也体现了老舍先生对我们民族的深邃的洞察力和真切的关怀。没有远见卓识是无法达到如此深刻的。这是一部幽默剧,更是一部悲剧。幽默不是滑稽,只为逗人一笑,幽默有更深远的意义。老舍先生在《谈幽默》中说:“幽默”是“既不呼号叫骂,也不顾影自怜”,“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地写出来,自己看出人间的缺欠,也愿使别人看到,于是笑里带着同情,而幽默乃通过深奥。”老舍先生是旗人的后代,从小就过着贫苦的生活,但他跳出了这个圈子,站在中华民族的角度,以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作家的视觉在作品中借封建遗老松二爷来表现旗人的腐朽和没落,也刻画了豪爽正气的旗人常四爷,并借常四爷之口来反映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结。更是通过茶馆中的三教九流来反映旧社会旧制度的必然衰亡。《茶馆》发人深思,震撼每一颗爱国之心!一个没有博大心胸的作家是不能跳出个人命运的小天地去作如此博大而深远的关注的。只有胸怀博大的作家才可能有如此敏锐的思想和深远的卓识站在历史的至高点带给我们冷峻的思索。老舍的心是冷的,那是对自己的祖辈的腐朽没落无情的揭露;老舍先生的心是热的,那是他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最深厚的爱。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幽默首先是一种心态。所以,他不是一般的讽刺家,一味地笑骂和嘲弄我们民族的腐朽和没落,而是根基他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爱所表现出的首先是痛心、同情,其次才是不满和嘲讽。所以《茶馆》的幽默不会让你一读即刻捧腹,也不会让你笑过之后心里空荡荡的。同学们笑过之后心里沉甸甸的感觉正是基于作者的胸怀和《茶馆》的思想,我们在幽默不经意的笑中品出了老舍先生的深刻。对生活的严肃态度、正义感和温暖心,对祖国的执爱和热望才是《茶馆》幽默语言的真正内涵,非一般的剧作者所能模仿。

  2.《茶馆》幽默的语言源至生活的极度概括化、典型化

  老舍先生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殊荣,这正是他的作品立足于人民、立足于生活的原因,老舍先生的幽默不会象时下的搞笑剧,为笑而“搞”,让人哭笑不得。老舍先生的幽默就在生活中,信手拈来。如《茶馆》第二章舞台说明中,交待环境:北京城内一些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老舍先生不过是真实再现生活,不经意中就幽上一默:“硕果”比喻巨大成绩,这里却把一个社会上无足轻重的茶馆的存在说成“硕果仅存”,是大词小用,暗示了当时有价值的东西已经不多了。我们在这看似用错的词语上,读到了好笑之中蕴含着王利发“改良奋斗”的悲观前景,从而认识到这实际是老舍先生对旧社会的强烈的不满和揭露。

  老舍先生的幽默源自于对生活细心观察和高度概括,一言既言,重拳出击。这种大词小用造成的不和谐而形成的幽默颇有几分重量,耐人寻味。

  王利发对“茶馆”进行了改良,很多东西都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这一生活的特写正是老舍先生抓住了生活中“矛盾”的外表来表现——不和谐受牵连的心理,让我们在这种不和谐中感到了不详的悲哀。

  此外,二兵凑钱合买一个媳妇、太监娶媳妇、刘麻子被污为逃兵等特殊社会背景下才出现的生活情景,为《茶馆》的幽默增添了经典的一笔。语言只是幽默的外在表现形式。真正的幽默家必须有极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才可能让人永远不忘。

  3.《茶馆》的语言幽默还体现在极度通俗化,平民化

  北大教授孔庆东说:老舍幽默是温和的,开心的,你不需要有多大学问,你有一点普通的文化修养就可以欣赏他的幽默。

  3.1 谐音双关表现幽默。常工李三在王利发压缩开支减少雇员后忙得不可开交,又被王淑芬数落该去剪小辨时发牢骚“改良!改良!越改越凉!诙谐的语言道出了李三的内心困苦”,说不出的凄凉和对掌拒的不满。

  3.2 利用含蓄隐晦的语言表达来体现幽默。《茶馆》借助茶馆一角,表现了一个复杂社会。其中尔虞我诈的特务宋恩子,吴祥子与善于经营的王利发的对话写得就够含蓄有味的。

  宋:干脆来个包月,每月一号,按阳历算,你把那点……

  吴:那点意思!

  宋: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事,我们也省事!

  王:那点意思是多少呢?

  吴: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老舍正是从生活中去挖掘,把这种尔虞我诈委婉巧妙地表达出来,隐晦的语言风趣幽默却让活画出了宋、吴二人无耻无赖的流氓本性。

  3.3 地道的方言与修辞结合产生的幽默。

  如:①“就走吧,还等着换两个脆的吗?”②“好家伙,一添就是两张嘴?”③“松二爷,你们的铁杆庄稼不行了?”

  剧中的台词语言简洁,真实,符合人物身分,地位,准确传达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老舍先生凭借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得心应手地运用多种语言技巧来表现幽默,形成了他善意、宽容的幽默风格。平民化的语言充满温情和轻松,深得大众的喜爱。

  综上所述,《茶馆》的幽默首先是一种思想和胸怀,旧社会的畸形和病态,愚昧和可怜是老舍先生编织幽默喜剧的材料,其次才是技巧。平民化的语言是幽默的外衣。老舍先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粹语句,做到朴中见色,平中现奇,使《茶馆》成为不朽之作,再一次生动地证明了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

  茶馆学术论文篇二

  论老舍《茶馆》的艺术特色

  《茶馆》作为轰动一时的话剧,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茶馆》自问世以来,在艺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堪称建国以来戏剧的巅峰之作,而《茶馆》也因其独特的艺术创作特色在戏剧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旨在从《茶馆》的主题、人物、语言三个方面切入,对照《茶馆》这一文本,分析《茶馆》之所以成为中国话剧史经典的缘由以及老舍先生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深入剖析“埋葬三个时代”的主题,并从多个方面解读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

  在中国话剧发展史上,《茶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茶馆》讲述的故事地点高度集中――裕泰茶馆,时间跨度很大,以维新变法失败后、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期三个时代为背景,描摹了社会上的三教九流,汇聚了各色人物,可以将裕泰茶馆看做三个时代的缩影。老舍先生最精妙的地方也正在于此。《茶馆》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既有深刻主题的挖掘,又有独特的人物布局方式,还有台词的成功。深入解析《茶馆》对于了解中国话剧发展史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埋葬三个时代”的深刻主题

  《茶馆》的创作时间是1956年,整部话剧通过老北京的裕泰茶馆的兴衰变迁以及一系列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的悲剧命运穿插、叙述来表现时代这一宏大的主题。正如老舍先生说过的那样,茶馆是三教九流的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诚然,老舍先生所选取的裕泰茶馆看似只是老北京若干茶馆中的一个,“在几十年前,每城都起码有一处”,足见茶馆的普遍性。然而,裕泰茶馆又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歇脚儿的、喝茶的、商议事情的、相面的、做买卖的人都混迹于此,所以作者说“这真是个重要的地方,简直可以看做文化交流的所在”。老舍先生抓住茶馆这一独特的文化特征加以创作,遂有了这样一部深刻的话剧。

  要想正确解读一部话剧,自然要对整部剧的主题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茶馆》这样一部三幕话剧,每一幕都切换了时代背景,高度浓缩且集中。如第一幕:时间为“1898年初秋,康梁等的维新运动失败”;第二幕:“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的时候”。三幕剧在一开头便标明了该幕剧发生的具体时间,使读者对这一幕剧发生的历史背景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三个不同的时代,变革运动、军阀混战、内战动乱,一样的萧索,一样的悲凉,不同的时代下蕴涵着相同的民生疾苦。国之将亡,民不聊生。

  然而,老舍仅仅是要表达这样一个简单的主题吗?显然不是。《茶馆》之所以成为经典,主题不可能这么浅显。作者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战争动乱下民不聊生的众生相,还有他深刻的用意。作者选择上文所列举的三个时代有其创作动因,这三个时代不仅使人生活艰难,而且令人看不到希望。每个人都是谨小慎微地活着,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会在何时终结,这比贫穷更令人惴惴不安。然而,面对裕泰茶馆中的茶客,作者在同情他们之余又觉得愤慨,因为是他们“埋葬”了时代,他们在成为时代殉葬品的同时,也亲手断送了未来。

  何为“埋葬”呢?古人有云“哀莫大于心死”,在裕泰茶馆中出现的茶客似乎都是冷漠的。将他人的生命视如草芥,将金钱利益视为第一位,谁给“好处”就追随谁,全然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彰显了人的奴性。在第一幕中,宋恩子、吴祥子二人捉拿常四爷时,茶客甲问道:“谭嗣同是谁?”茶客乙:“好像听说过!反正犯了大罪,要不,怎么会问斩呀!”茶客丁:“姓谭的,还有那个康有为,不是说叫骑兵不关钱粮,去自谋生计吗?心眼多毒!”……通过几位茶客看似不经意的对话,实则概括了那一时代广大民众的心声。普通老百姓对于戊戌变法中牺牲的诸位仁人志士只闻其名,甚至未闻其名,对于为变革社会抛头颅洒热血的斗士毫不领情,甚至加以污蔑,这才是作者想要揭露的社会病态。

  第二幕中,常四爷跟宋恩子、吴祥子有这样的对话,常四爷:“您二位怎么样?”吴祥子:“瞎混呗!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现而今,宋恩子,该怎么说啦?”宋恩子:“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当所有民众都视金钱为第一位时,这个时代一定是冷酷的,毫无人情的。

  第三幕中,常四爷:“盼哪,盼哪,只盼谁都讲理,谁也不欺侮谁!……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秦仲义:“让咱们祭奠祭奠自己,把纸钱撒起来,算咱们三个老头子的吧!”这是全剧将要完结时两个爱国者悲凉的结束语,也可以看做是这个时代的最终之路。没有正义,没有道义,没有真理,只有无尽的欺凌,坚持正义的人最后的结局凄凉至极,而那些奸猾之人却逍遥度日,这样的时代是没有前景可言的。

  老舍在凸显主题时巧妙的地方在于通过主要人物之口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或悲痛、或激愤,从主要人物漫不经心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也可以从中读出“埋葬三个时代”的凄凉主题。

  二、“人像展览式”结构布局

  每一部成功的话剧都离不开剧中人物的鲜活塑造,《茶馆》也不例外。《茶馆》中有近70个人物出场,第一幕就出现了20多个,给人以应接不暇的紧凑感。这些人物性格鲜明,个性突出,既有心地善良的店掌柜、店小二,也有油嘴滑舌的相面先生,还有人贩子等,各种身份的人穿插在剧中,更好地反映了时代的特征。虽然《茶馆》塑造的人物众多,然而,针对这一点,老舍先生有其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对待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创作方式。

  主要人物采取自壮到老的方式贯穿全剧。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是全剧的主要人物,他在三幕剧中贯穿始终,为读者展示了三个时代背景下普通老百姓的心路历程。他熟谙世故,不得罪主顾,逢人便说客气话,凡事懂得退让,懂得经营买卖之道。然而,就是这种逆来顺受的性格导致他最终难逃茶馆被侵吞的厄运。常四爷和秦仲义也是贯穿三幕的主要人物,一个是痛恨洋人的爱国者,一个是坚信实业救国的企业家,第一幕中的常四爷和秦仲义生活得还算自在,遛鸟喝茶,投资办厂,第三幕中的常四爷靠卖菜为生,而秦仲义兴办的工厂也被充公,二人潦倒不堪,最终撒纸钱祭奠自己,可谓悲凉到了极致。   次要人物父子相承。小刘麻子继承父业,并吞并裕泰茶馆,成立“托拉斯”作为沈处长的情报站,小唐铁嘴则成为“天师”,小二德子成为雇佣打手,小宋恩子和小吴祥子成为宪兵队一员,镇压各种活动。次要人物大多是茶馆中的反面人物,奸诈、油滑、凶狠,不管是父辈还是后辈都没有改变自身的习性,欺凌弱小,恃强凌弱,见风使舵。

  一般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如第一幕中出现的村妇、小妞,众茶客;第二幕中的崔九峰、报童;第三幕中的庞四奶奶等,他们在每幕剧中像是走过场一样,却缺一不可,对整部剧的发展意义重大,使得整部剧更加紧凑、完整。

  《茶馆》采用“人像式展览”的布局结构,主次人物突出,更加有利于人物矛盾的突出,对于主要人物的性格刻画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次要人物父子相承的构思,使得人物设置秩序井然,又区别于主要人物,主次有别。

  三、活灵活现的语言

  老舍先生最为人称道的地方要数他的语言功力,从《茶馆》中就可窥见一斑。《茶馆》取得如此大的艺术成就与老舍先生深厚的语言功底分不开。各种人物台词的巧妙安排,既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不同人的身份,又表达了作者对其的褒贬、爱恶,所谓“大俗即大雅”,《茶馆》真可谓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剧目,是老舍在语言艺术殿堂取得最高成就的例证。

  作为一个地道的北京人,老舍在文章中多次使用儿化音,可谓京韵十足。如第一幕中,常四爷说刘麻子“一个人身上得有多少洋玩意儿呀”,表现了对崇洋的刘麻子的鄙夷;第二幕中,王掌柜抱怨茶馆生意不好做,“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孙子”一词作为北京方言,既是自嘲,更是对于社会的咒骂;第三幕中,小刘麻子和王掌柜的对话:“你看,小丁宝,我不乱吹吧?绑出去,就在马路中间,磕喳一刀!是吧,老掌柜?”“听得真真的!”“磕喳”“真真的”都是北京方言,读来有一种亲切感,口语化色彩十分明显。

  幽默诙谐是老舍先生行文的另一艺术特色,正是因为种种幽默包袱的运用,使得讽刺意味更加明显,作者的爱恨随之表露。如第二幕中唐铁嘴向王掌柜求租公寓,王利发说:“唐先生,你那点儿嗜好,在我这儿恐怕……”唐铁嘴:“我已经不吃大烟了!”王利发:“真的?你可真要发财了!”正在王掌柜替唐铁嘴高兴时,唐铁嘴的回答让他猝不及防,唐铁嘴说:“我改抽白面啦!”唐铁嘴的回答让人忍俊不禁,前一秒钟王掌柜还在思考唐铁嘴戒掉恶习,改邪归正,后一秒钟唐铁嘴给了众人一个180度的大转弯,让读者在笑过之后又会觉得心酸,这种具有深意的幽默给人带来的是更深刻的思考。

  话外之音也是《茶馆》中的艺术特色。如第一幕中结尾处写到茶客甲与乙下象棋,那句“将!你完啦!”,这句台词具有深意,与“大清国要完啦”呼应,暗示这个时代即将终结的命运;第二幕与第三幕分别以刘麻子被冤枉为逃兵以及沈处长认同小刘麻子的话结尾,此处留白,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莫谈国事”纸条的重复出现,渲染了恐怖、悲凉的氛围,也暗示了连国事都不能谈论的时代人物的悲惨命运。

  四、结 语

  《茶馆》这部剧以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末、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期这三个历史时期为场景,以茶馆越变越凉的悲剧命运为线索,传达了“埋葬三个时代”的深刻立意。艺术上,全剧以人像展览式结构布局全局,主要人物采取自壮到老,次要人物父子相承,一般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语言准确生动、含蓄幽默、鲜活且极富个性化,堪称现代话剧中语言艺术的典范。

  [参考文献]

  [1] 董瑞雪.红色主题遮蔽下的忧思之作――《茶馆》主题新论[J].文学评论・文学界,2010(02).

  [2] 陈齐友.论老舍《茶馆》的人物形象塑造[J].孝感学院学报,2009(10).

  [3] 梁素芳.《茶馆》语言艺术初探[J].河南农业・教育版,2007(10).

  [作者简介]

  段奇(1979― ),女,四川广安人,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学。

    2084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