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会心理健康工作质量的方法研究论文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大多与遗传(基因)相关。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提高社会心理健康工作质量的方法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提高社会心理健康工作质量的方法研究全文如下:
当和谐社会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和谐就不仅仅是一个口号,社会的和谐建立在社会心理健康基础之上。因此,促进社会心理健康工作质量也是促进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积极的人本观以及积极心理学等相关人本理论及其技术在提高社会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人们幸福感有着重要作用。
一、当前社会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社会中每个人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人们在社会相互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则是临床心理学家们所关注的社会心理健康的问题。削弱了集体的免疫力,甚至导致生理和心理疾病。
(一)社会心理健康简述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卜,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综合各家观点可以有以卜六条标准:对现实的正确认识;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生活热情与工作效率(刘华山,2001)。概而言之,即对内自我发展妥适,对外社会适应是否良好。从社会学模式上来看,个体心理健康状况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从心理学的模式上来看,个体是否能够有效处理挫折、解决心理应激以及减少适应不良,并且鼓励和帮助人们达成目标重获信心,对人生做好准备。
(二)社会心理健康的划分
当前社会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老年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社会特殊人群心理健康问题、特殊工作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网络社会心理健康问题。
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空巢老人面临着两个转化:一是年龄阶段的发展,另一个是家庭结构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表现出年所谓的“空巢综合征”,体验到更多的孤独和更少的社会活动(严建文&李安彬,2008;李德明,陈天勇&李贵芸,2003);在经济上体验的落败感(张骑,土玲凤,2010;陈立新,姚远,2005);夫妻关系以及子女关系等都是具体的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年人的社会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些表现(吴振云,许淑莲,李娟,2002;陈天勇,李德明,李贵芸,2003)。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以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为中介的压力应对模型(陈立新,姚远,2005;严建文,李安彬,2008;张骑,土玲凤,2010);另一些则是社会人口学因素,比如学历,退休前工作情况,经济婚姻状况等(陈天勇,李德明,李贵芸,2003;张骑,土玲凤,2010)。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自尊会影响到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情感平衡以及攻击性行为等方面(杨晓慧,张林,2011)。此外青少年人际素质也是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沈德立,马惠霞,白学军,2008)。而青少年人际问题主要表现在师生关系以及同伴关系上(徐馄,吴汉荣,何庆芸,李亚伟,陶雪芬,2005);对于农村留守青少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焦虑状况相对更为明显(杨双波,易晓岚,牟劲松,刘清国,2013)高危疾病人群以及受影响人群的社会心理健康也是另外一个重点考察对象。比如艾滋病患者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国内研究集中考察了妇女儿童两类弱势人群。在对HIV女性病毒感染者的研究中发现,负性情绪主要有担心、害怕、悲伤、愤怒、内疚、抑郁等;在面对他人歧视的时候,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猜疑、孤立、漠视和拒绝(史从戎,张曼华等,201 D。另有针对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研究表明,这部分儿童不仅身体健康状况差,而且存在较为严重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张松卫,计国平,尹惠萍,孔圣华,2012)。另一种高危疾病,即癌症患者及其社会系统内部的社会心理健康也急需一个新的模型来予以解决
网络社会心理健康。还有另外一个虚拟世界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在针对网络社会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发现,互联网使用者的社会网络社会心理健康不受到上网时问的影响,而会收到上网次数的影响;基于信息获取动机的互联网使用,用户的网络社会心理健康程度较好,而基于情感交流的用户,其网络社会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朱海燕,张锋,沈模卫,徐梅,2005)。
二、心理健康的人本主义视角
面对行为主义的自然科学模式和精神分析的还原论倾向,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早期建立者倡导人文科学的价值观,强调心理学的研究应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
(一)经典人本主义视角
马斯洛的人性观认为认得本能是推动个体不断获得新的、更高水平发展的内驱力;当人处于低潮时,这种本能在健康人身上是不活跃的,或在功能上不出现。罗杰斯认为人具有建设性和自我实现的潜能,相信人自身内部存在一股巨大的理解自己并改变其自我概念和指导自己行为的潜能,只要提供适宜的气氛,这种潜能就能开发出来。弗兰克的意义治疗的宗旨在于协助患者从生活中领悟自己生命的意义,借以改变其人生观,进而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地活动卜去,努力追求生命的意义。求的满足体现为精神需求获得的创造性价值、经验性价值和态度性价值。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
积极心理学作为人本主义取向的新思潮,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人本主义的思想,另一方面在研究取向和研究方法上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孟娟,彭运石,2010)。积极心理学旨在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Seligman } Csikszentmihalyi } 2000)。 积极心理学体系卜首当其冲的当是主观幸福感,主要涉及三方面:生活满意,高水平的正性情感和低水平的负h}情感。目前,研究者越来越多地使用主观幸福感指标作为心理状况的重要指标。
三、人本主义视角卜的策略和方法
人本主义视角卜的方法策略是一种积极导向,但是却不可以一当}一。在解决不同人群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时,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针对老年社会心理健康策略
依上文所述,空巢老人社会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缺失与落空,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等各种低落心理状态。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提升老年人社会支持水平便是改善老年社会心理健康的主要目的。随着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弱化,老年人需要更多的社会客观支持。各种离休后的社会保障措施要提供给老年人足够的安全生活空问;社区工作者以及社区心理健康工作者需要引导老年人自己对缺失和空落的认识和接纳。这种过渡不是一种停比而是夕阳活力的开始,让老年人可以领会到晚年时价值感和生命的意义。
(二)针对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策略
青少年的主要社会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人际关系以及自我认知两大方向。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发展方向应集中在悦纳自我、发掘生活目的和意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在不能改变的情况卜,提高社会支持利用率和主观社会支持。此外,良好的社会也有责任和义务促进个人的发展(Carol } Core } 1995)。
(三)针对高危病患社会心理健康策略
对于社会边缘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一方面呼叮社会支持和正确的社会认知,以及相关社会保障的健全;另一方面需要良好的自我概念以及社会需要的去压抑。尤其是高危病患,多数心理健康问题脱离不了疾病的折磨。在接受医疗的同时或者完成医疗之后,需要患者对疾病以及疾病产生的后果有正确的认识。
尤其是面临重新进入社会中的时候,要有充分的自我认识和良好的社会知觉。在疾病或者其他创伤性事件之后,帮助弱势群体在现有条件基础上更好地融入工作以及生活中。
(四)针对网络社会心理健康策略
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由孤独感、社会参与度、一般抑郁、生活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该五个方面构成(朱海燕,张锋,沈模卫,徐梅,2005)。针对虚拟世界的网络社会健康心理健康问题,除了供应商提供良好安全的网络环境之外,提升互联网用户的社会参与度以及生活幸福感则是人本主义卜进行研究的议题。
相关文章:
4.心理学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