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构建心理咨询保障体系促进高校个性化教育发展研究论文

谢桦分享

  个性化教育,指通过对被教育对象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分析、测试、考核和诊断,根据社会或未来发展趋势、被教育对象的潜质特征和自我价值倾向以及被教育对象的利益人的目标与要求,量身定制教育目标、教育计划、辅导方案和执行管理系统,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通过量身定制的教育培训方法、学习管理和知识管理技术以及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从潜能开发、素养教育、学历教育、阅历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和灵修教育多个方面,对被教育对象的心态、观念、信念、思维力、学习力、创新力、知识、技能、经验等展开咨询、策划、教育和培训。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构建心理咨询保障体系促进高校个性化教育发展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构建心理咨询保障体系促进高校个性化教育发展研究全文如下:

  一、高校个性化教育与心理咨询结合的可行性

  所谓个性化教育,是与划一性教育相对应的教育理念,是对当前传统教育的重要补充,它主张正视受教育个体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发掘个体的潜能,促进人才成长进步。相较于国外,我国的个性化教育起步虽晚,但自上而下高度重视,近年来开拓思路,创新途径,创造条件,在教育实践中,改革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成果显著。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是为国家各个行业输送储备人才的重要机构,人才质量、创新创造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

  因此,高校个性化教育工作的开展要从源头抓起,以学生为本,真正地了解个体,尊重个体,将“心育”放在教育的首个环节。 “心理咨询”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高校心理咨询沿用的是狭义的“心理咨询”概念,即不包括“心理治疗”等医学模式的非标准化的、非临床、非治疗的咨询模式,而是在遵循教育原则的前提下,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技能,通过价值干预让咨询对象做出判断和行为,从而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高校心理咨询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咨询为主,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高校心理咨询和个性化教育虽然分属心理学和教育学两大范畴,各具独特性,但二者也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具有一致性。二者都是为了帮助个体解决成长的认识问题,进而培育身心健康、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人才;二者都必须遵守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待学生尊重、诚恳、友爱、耐心,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幸福人生。另外,从个性化教育角度来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理想追求通常是和心理问题混杂在一起的,关于成长的苦恼、价值的判断、信念的追求诸如此类的问题背后往往有复杂的心理因素。心理是行动的指南,行动要受到心理的影响和制约。积极的心理品质自然而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从而促进个体潜能的激发。因此,在个性化教育的活动中,需要构建心理咨询的保障体系,需要教育者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惑,经常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他们。

  二、个性化教育视野下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心理咨询服务对象范围狭窄,造成心理教育资源浪费

  个性化教育的宗旨是提供“合适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潜能的发展。心理咨询作为了解个性心理的途径,首先要确定服务对象。以往,谈到心理咨询的群体,人们往往认为一定是心理有障碍的人,心理咨询室更是大学生们避之不及的场所,这是一种狭隘的见解,更阻碍了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对象不明确,会造成心理教育资源浪费,对于人才培养也会造成阻滞。笔者所在的学院 2014 年因心理疾病、心理障碍休学、退学的人数为0.14%,是近五年来比例最高的一年,其中二人患有中度抑郁症,一人存在人际交往障碍。换个角度,将近 99%的学生没有明显的心理疾病。

  但是,同年,笔者所在学院开展了“关于大学生幸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却令人诧异。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有超过 30%的学生感受不到幸福,其中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生活迷茫、目标缺失是缺乏幸福感的“罪魁祸首”。深入分析,缺乏兴趣爱好、理想信念,没有明确的计划目标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更引人深思的是,这些潜在的影响学生发展的问题没有受到学生本人和教师的关注,学生本人不清楚发展性问题求解的途径,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缺乏解决此类问题的知识和能力,高校心理咨询在面向大部分学生发展性问题方面的作用缺失。因此,高校心理咨询必须定位明确,面向广大学生群体,而不是仅限于极少数存在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学生,应该以预防心理问题发生,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适应大学生活、健全人格品质、丰富精神生活为目标,充分发掘各自的潜能,实现个性化教育。

  (二)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缺乏连贯性和层次性,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诸多高校的心理咨询服务都不成熟,没有形成覆盖面广、连贯性强、层次分明、有针对性的特色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无法满足广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需要,不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自我潜能的发掘,更不利于个性化教育工作在高校的深入开展。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主要集中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年。工作内容主要是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心理预警学生约谈、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般情况,大一新生入学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摸底、排查工作,对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预警分级,给予重点关注,进行约谈,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大部分高校面向大一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般在30 学时左右,课程内容为心理健康的普及性知识,以及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但大一结束后再无其他相关支撑课程。

  三、个性化教育视野下高校心理咨询保障体系的构建

  通过以上的分析,结合我国个性化教育的内涵、原则和培养目标,亟待构建一套既适应我国个性化教育发展需求,又能满足广大学生发展需要的高校心理咨询保障体系。构建高校心理咨询保障体系首先要健全与加强组织管理,形成分工明确、层次鲜明、重点突出、资源配置合理的心理咨询网络。

  第一,学校支持,领导重视。

  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尤其将心理咨询应用于个性化教育工作中,将直接影响学校个性化教育的成效。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能够为心理咨询工作所需的经费、场地、人员提供保障;能够为咨询人员专业督导提供指导,同时为咨询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保障;更有利于在个性化教育工作过程中,调整心理咨询的工作安排。

  第二,打造业务强、素质高的心理咨询工作队伍。

  心理咨询机构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核心部门,负责全校学生的个体咨询、团体辅导;负责各学院心理信息站成员和兼职心理教师的培训;负责全校学生的心理问卷调查、分析、反馈;负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负责对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负责举办相关讲座和系列活动。心理咨询人员面对的问题五花八门,参差不齐,有的是心理障碍问题,有的是发展性问题,这就要求咨询人员具备极高的人格品质和专业素质,既要有爱心、有耐心地提供专业指导,协助学生采取决策,又要从专业的角度,对产生的问题加以分辨。

  第三,发挥心理信息员和心理兼职教师的支持协助作用。

  心理咨询的网络是自上而下构建而成的,如果说领导管理是金字塔的塔尖,那么二级学院的心理信息员和兼职教师就是金字塔底坚韧的磐石。心理信息员一般由班级主要学生干部担任,经过心理咨询中心的培训,他们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知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重点关注心理预警学生,收集学生常见问题,及时反馈信息。

  心理兼职教师由经过心理咨询培训的专职辅导员担任,他们能够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时开展活动、开设讲座,帮助学生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惑,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育”的目的。总之,这种三级管理网络的形成,更有利于心理咨询面向全体学生,覆盖面广,问题发现及时,咨询服务针对性强,有利于特色专项咨询服务的形成。

相关文章:

1.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论文

2.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2篇

    41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