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
浅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二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探讨》
摘 要:针对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比例不断上升的问题,高校应从完善宣传教育机制, 完善培训机制, 规范咨询、治疗程序, 建立快速反应危机干预机制等方面完善工作机制, 切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9-0040-02
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出现心理康问题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实施的一调查显示,有4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由于就业、学习和经上的负担而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有10.6%和6.8%的人为心理压力来自“人情冷漠”和“人际关系紧张”。[1]这些现象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点和重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校和学生认识存在偏差
心理辅导和咨询的本源是如何测量人的个性差异,更有效地进行差异教学,发挥人的长处,使人与职业更好地匹配,辅助人的生涯规划,让人更完美地生活。目前部分学校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已偏离了本源目标,成了解决心理问题的手段,通常认为来心理辅导和咨询的,都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心理问题就等于心理不健康,这似乎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一种观点。基于这种观点,大部分学生认为有病才去咨询,咨询中心是治病的地方,部分有强烈心理咨询愿望的学生由于害怕周围同学的异样目光,对心理咨询机构也只能敬而远之,他们只能独自查找资料或向身边的同学、朋友求助,而未能向具有专业技能的服务人员咨询,这极大地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
2.心理咨询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求都很高[2]。在欧美高校,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在我国,按照要求,从业人员至少要具备必要的心理学知、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测量工具。在很多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人员主要有心理学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其他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或“半路出家”,他们大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心理学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专业化程度偏低,其心理学、心理咨询学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缺乏心理咨询所需的有关经验,不能妥善处理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心理咨询常常不能令学生满意,自身也感到不能适应心理咨询发展的要求,在心理教育和咨询实践中难以保证良好的效果;其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理解与心理学原则背道而驰,已经开展的心理咨询偏重于教育和指导,心理活动课偏重于形式而书本化,缺乏整体构建,缺少预防性指导,师生关系很难做到相互尊重与平等。从学生的角度看,学校心理咨询的效益是低的,存在来访学生对心理咨询效果和咨询师的业务水平的评价偏低的问题。有些学生满怀希望而来,却失望而去,长此以往,学生将对学校心理咨询失去信赖,对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产生极大地影响。从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师资短缺、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低、队伍不稳定仍是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大问题。按照国际标准,学校心理咨询师与学生的比例应为1:500。而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经过专职心理咨询教师资格认证的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心理咨询队伍的建设便成为较突出的问题,制约着心理咨询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3.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宣传力度需要加大
大多数学生对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工作知之甚少,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要借助报刊、黑板报、广播、讲座、特别是各学科课堂教学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地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卫生和心理咨询常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意义、内容、方式和原则等,逐步认识到心理咨询是面向所有学生包括正常健康的学生。在信息高速发达的现今,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和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活动,以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适应。
4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方法有待完善
通过日常与学生交流中还得出,大多数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方式和效果不甚满意。从理论角度分析,咨询应遵循自愿原则,不能采取强制手段使求询者参与。只有当求询者有强烈的求询愿望和动机,自愿寻求咨询,这样才会主动讲出自己的心理问题,并积极配合,使咨询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完善心理咨询方法,例如对学生中的个性问题可采用面对面的咨询与书信咨询、电话咨询及网络咨询结合的方式。如当一些学生面对面难以启齿问题时,书信和电话咨询可以减轻学生内心的紧张和压力。并且以平等交互、虚拟隐藏性为基本特征的网上咨询就特别适合有求助必要又不愿走进咨询室的学生;我们也可以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焦点问题进行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咨询因涉及面广,范围大,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新生学习、生活适应,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面试等就可采用团体心理咨询。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之所以占有一席地位,是由于人们对心理疾病危害性的认识,家长和学校教育工作者关注到心理不健康的个体,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在心理问题方面,所以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课,还是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都是针对教育对象中已存在或易发生的心理问题和存在心理问题的个体进行的,这就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教育的内容、形式和途径,还是教育的对象和实施者,都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浮在面上,难于深入和扩展,其实效性和发展都受到一定的限制。问题的症结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偏离了心理健康的积极心理学取向,而陷入一种心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病态心理学取向。
二、高校应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
高校应从构建长效机制、完善工作方法等方面着手,咨询、教学、宣传、科研四管齐下,营造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效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高校应在学生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同时,对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分年级分专业开设专题心理健康教课程,帮助学生缓解来自生活、学习、情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压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心保健意识。要充分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网络、橱窗、心理教育专刊等媒介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宣传普及心健康知识。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在校园文化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月,开办心理讲座、心理知识竞赛等主题教育活动,把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转变学生观念,让学明白善于求助也是一种能力,让学生真正形成正确的心理康教育观念。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教育的队伍的素质,所以,队伍建设是关键。开展大学生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队伍主要包括: 专业咨询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学生干部队伍。专业咨询师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核心组成部分,应重视咨询师的培训,提高其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业道德,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有关规和要求,每个心理咨询师达到持证上岗要求。辅导员(班主任)是队伍的中坚力量,通过培训让辅导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心理咨询和精神病学知识,学会鉴别常见的心理问题和严重的精神疾患,这样在心理危机干预中辅导员可以于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培训,在各班级设心理委员,专门负责班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现、汇报、控制和跟踪,并发挥朋辈心理咨询的作用。
3.完善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快速危机反应机制
通过心理普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采用卡特尔PF人格测验、SCL 290心理健康测验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验(U P I)等心理测验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电子档案。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及时找到心理问题的一种快捷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应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以心理测查为辅助手段形成宣传、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筛查中可能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后期支持工作。但在利用学生心理档案进行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研究时,既要注意收集学生心理活动的整体材料,又要结合系别专业、年级、班级和学生本人特点考虑,清楚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把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
辅导员通过日常与学生的谈话,走访,了解学生情况,跟踪学生心理发展轨迹及时补充完善,大学生心理档案不是固定不变的,应对学生心理发展情况进行追踪记录,随时报送,新近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档案,以保证及时有效地预防或治疗,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状况。根据心理健康档案,初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判断,对于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及时介绍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专职人员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具体的、有深度的个别帮助,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转介到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要真正建立从学生骨干-辅导员-院部-学校的快速危机反应渠道,建立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
4.加强家庭教育和朋辈教育
根据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在有了心理困惑时有较多选择“朋友或同学的帮助”而较少的选择“希望通过心理咨询师解决”。这说明需要进一步强和改进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的同时,注意加强家庭教育和朋辈教育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大学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培养身心健康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基本落脚点,高校要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切实有效地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 1 ]佘海舟. 试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 . 湖北招生考试, 2007 (16) : 59 .
[ 2 ]王强, 狄玉峰. 浅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对策[J ] . 职业时空, 2007 (15) : 41 .
看过“浅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