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陷入了“瓶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电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电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论文篇一
《浅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陷入了“瓶颈”。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及改革路径,并就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改革 问题分析 解决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基于大学生自我健康成长和潜能开发而设计和展开的,它的课程目标并非“预成”的,而是不断生成、自主构建的,它的课程内容则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需要学生参与课程内容的商定、建构和运作,其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从自己的需要、兴趣、动机出发,在开放的一系列课程中,自主选择、构建“适需”、“适用”的课程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实到学生主体上来。它不仅仅是一套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先进的和科学的教育观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受大学生广泛关注的课程,它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一般理论,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学习并掌握心理调节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并能发掘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也对大学生认识自身、了解自己,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自觉地开发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就课程现状、改革路径,以及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自从90年代在高校中开设以来,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大多数高校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体系。随着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颁布,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已经逐渐被垂青。该课程在取得一系列成就之前,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一项调查发现[1],大学生认为最受欢迎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同时最不满意的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近几年,大一新生选修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数呈递增趋势。然而,很多高校中,这门课程传授的内容却令大学生大失所望,很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不能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更谈不上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这与《意见》中要求的在高校中开展正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悖。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路径
1.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优势,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课堂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同时将心理教育与德育,社会实践相结合。
2.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应该着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真正站在他们的立场想问题,其课程的设计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介、以经验为起点、以活动为核心、以过程为重心、以合作为主线”的原则,并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发展[2]。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与表现
在一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满意度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枯燥单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一成不变,老师教授内容枯燥乏味,有的老师甚至多年使用同样的教案。与现实问题严重脱节的理论灌输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健康教育变成学生修学分的一个手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能采取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单一的教学模式反而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厌恶感。这一问题急需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有效改革。
2.社会方面的因素。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对大学生心理都会有影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思想潮流和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生心理也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而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相对陈旧,没能出反映出时代特点,更跟不上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变化。
3.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力度欠缺。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然而,据报道,北大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应诊,预约就诊的患者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许多高校尚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四、解决的对策和措施
1.确立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该课程不仅对大学生当前的生活发挥作用,而且对大学生的未来也产生影响。因此,该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既要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认识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又要提高大学生应对各种心理冲突和问题的实践技能,即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目标。
2.针对性地开设课程。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的课程,同时,通过校刊、校广播站、校园网等载体,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3.采用多元化的互动教学形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的综合性,对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互动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和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程教学和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结合在一起,除了教师讲授外,围绕有关主题,尝试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3]。
4.重视学生社团建设,推行朋辈辅导。学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多受心理困扰的学生更需要来自同辈或朋友的帮助。
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高校教育者要以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为己任,在进行学科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同时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高校应加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把心理教育课程作为一门重要课程以引导大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万书玉.关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态度调查[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3,6:74-78.
[2]廖壮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探索[J].梧州学院学报,2008,10:97-100.
[3]张斌,郭倩,林大熙.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化与创新[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2:56-5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电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