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期末论文
《旅游心理学》是高职高专旅游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它是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应用于旅游服务行业的应用性学科。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旅游心理学期末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旅游心理学期末论文篇一
《旅游心理学教学更应抓住高职生的心理》
【摘 要】把握高职生的“断乳期”的心理、个性张扬心理和网络依恋心理的特点,有的放矢的展开旅游心理学的教学,不但能激发他们学习旅游心理学的兴趣,也有助于对他们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是高职高专旅游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它是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应用于旅游服务行业的应用性学科。这门课程的教学的关键是既要符合旅游专业的特点,遵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又要把握同学们学习这门课程的心理特点,才能充分发挥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教育作用。目前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教学方法很多,但笔者认为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若不抓住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展开课堂教学,其教学效果都是事倍功半的。
一、针对高职生“断乳期”的心理特点,提高他们对自我的认知能力
从生理变化上看,高职生是从儿童走向成年过渡的“心理断乳期”。在这个生理和心理渐趋成熟的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社会认同感及社会意识都得到了增强。他们既表现出成人的气质,又脱不了儿童的幼稚。他们有时候觉得特别的了解自己,有时候又对自己特别的陌生。他们迫切希望通过某一种方法了解自己,打开认识自我的大门。
在教学中,笔者能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讲解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的加入一些心理小故事和心理测试这两部分的教学内容,通过讲解一些如《假装成功》《一只香炉》《情绪ABC系列小故事》帮助同学们从这些小故事中认识自我;几乎每次心理学的理论课堂教学中都有心理测试内容,例如在讲授感觉、知觉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利用从网上下载的27幅有趣的心理图片给同学们测试,比如【测测你是男是女】这张图片,全班57个同学,只有一个男同学首先第一眼发现这张图片上画的是一只小兔子,其他同学都说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只鸭子。通过这些图片的测试,体味到我们的感觉、知觉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告诉同学们有时候我们的眼睛也会欺骗我们。在讲解人格这一章节里,我们做了《乐嘉性格色彩测试题》,通过这30道心理测试题的自我测试,同学们可以充分认识自己是属于哪种性格,适合于从事哪些工作,有哪些优点和缺点。我们还测试了《你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吗?》《气质测试题》《哈佛情商小测试》《情绪测试》等,通过这些测试和思考,引导高职生在当下生活中觉察自己的心理行为模式,领悟这种模式与过去的经验的联系,并对过去的错误认识以及特定情绪、情感以及错误的应激行为,重新体验、认识,这样可以充分地触动他们的心机,提高他们认识自我的能力,在不断感悟中提高他们作为一个准职业人必备的心理素质。
二、针对高职生个性张扬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活力
90后的高职学生都出生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剧烈变革、信息高速膨胀的特殊时代,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中的不顺和高考中的失利,在其进入高职院校后存在一定的不满和自卑情绪,但又追求独立,个性张扬,对新事物接受快,思想前卫,观念超前,既有强烈的叛逆性,又有着无法摆脱的依赖性。空泛式的理论讲授不仅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甚至会适得其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形式,也不能还按应试教育那样按部就班,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的空泛式的讲解,那样不仅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甚至会适得其反。必须吸引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在参与中有所感动,在心灵感动中有所改变、成长。
在教学中,笔者具体是这么做的:把教材12个章节划分为三大模块,第一个模块是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二模块是心理学的知识在旅游中的应用;第三模块是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的调适。用模块教学替代传统的章节教学。对于第一模块理论课的教学,坚持在理论知识的处理上,以“理论精当、够用为度、兼顾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为原则,在教学上以同学们听得懂看得明白的案例或者生活小故事来阐述新知识,辅助以心理测试的手段,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去理解什么是需要,什么是动机,什么是情绪和情感,什么是感觉和知觉,什么是气质和性格等心理学知识。重点放在第二个模块的学习上。这一模块实践性较强,要求同学们掌握导游服务、酒店服务、购物服务、交通服务以及售后服务等心理及策略,在教学中则采取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要求同学们扮演不同角色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谁是导游,谁是游客,谁是地陪,谁是司机,谁是旅游公司的负责人,谁是前台服务员,谁是客房服务生,谁是大堂经理,谁是投诉的客户……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既满足同学们个性张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又提高了同学们揣摩角色的能力;既训练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又很好地掌握了提供各种服务的心理和策略。第三模块是联系实际,分析自我的教学模块,虽然只有两次课的教学,但同学们情绪很高涨,都很希望把自己的优点展示出来,把自己心理的困惑找出来并找出解决的方法。在教学中,结合同学们对第二模块的探讨,主要采用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自找”和“帮找”相结合的讨论形式开展教学,找出自己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已经具备的心理素质和有待提高的具体内容,同学们帮着找出他自身没有发掘出来的心理素质和潜能,表现出来的哪些不足,例如在讲旅游企业员工情绪情感的要求一部分,做了一张“人的七色情绪谱”,自己觉得自己的情绪是什么色彩,同学眼里他的情绪是什么色彩,为什么会出现差异?这些情绪作为导游而言,哪些积极情绪是值得保留的,哪些消极情绪是需要强化管理的。这样有的放矢的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帮助解决问题,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旅游心理学的活力。
三、针对高职生网络依赖的心理,提高他们运用心理学知识的能力
针对高职生网络依赖的心理,改变上网动机,做好网络资源和旅游心理学教学的有机整合。有关调查显示,学生上网的时间每周平均每天在1小时以上的占90%以上;在2小时以上的占50%以上;在3小时以上的超过20%。据估算,我们大学生人均上网时间每天超过2小时,平时零散上网,一般是手机包月;双休天的时间很多是在宿舍上网或者到网吧上网,很多学生有严重的网络依赖心理,产生网络心理障碍。所谓网络性心理障碍是指因无节制地上网导致行为异常、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其表现症状为:开始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随后发展为身体上的依赖,不上网则情绪低落、疲乏无力、外表憔悴、茫然失措,只有上网后精神才能恢复正常。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大多数表现为感情上迷失自我、角色上混淆自我、道德上失去自我、心理上自我脆弱、交往上自我失落。
拯救网络心理障碍的高职生,我们旅游心理学课程在教学中是怎么做的呢?
1、带着问题上网,为组织讨论提供第一手资料。如,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向旅游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呢?从网络上找出各种答案进行讨论,并对网络上的有些观点进行质疑。再比如,作为一名导游,遇到突发事故如何处理?学生可以查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讨论中表明自己的观点。
2、带着求教心理上网,对心理学有个全新的认识。这个年龄阶段的高职生,有很多心理问题,他们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单纯快乐,可内心却是有很多矛盾在纠结着。遇到心理纠结的问题,往往不知所措,有的甚至会走极端。在教学中引领同学们利用网络平台去咨询,去寻找一个个问题的答案。一个个心理网站,一位位知心姐姐的话语,会打开他们心理的死结。这样无形之中对自己的心理便有了一定的认识,进而才能更好地去理解旅游者的心理。
3、利用班级“群”的作用,拓宽旅游心理学的教学外延。现在的90后高职生,每个同学都有QQ号,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群,老师可以申请加入到群里去,和同学们约定好时间,在群里要求每一个同学都要参与讨论。有些同学平时在课堂上能一言不发,可在网络上却口若悬河。例如有次讨论了各种心理效应的问题,让同学们举例说明,有同学举了第一次见到班主任的印象,第一次来学校报到对学校的印象,有的说第一次到盐城留下的印象等。在轻松愉快的讨论中,不仅理解了首因效因,还进一步的了解了近因效因,刻板效因,晕轮效因等。通过讨论,同学们把见解与大家分享,达到思想碰撞、相互启发、团队进步的目的。所以说,与其“堵塞”,不如“疏导”,引导高职生上网,改变上网动机,做好网络资源和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是我们高职教学值得探讨的一个广阔领域。
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旅游心理学”授课过程中,抓住高职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和学习的动机,不但能激发他们学习旅游心理学的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对他们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同学们的主动思考和动手能力,对于同学们的人际合作、沟通交流以及理论知识的深入领会和运用都起到重要作用。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旅游心理学期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