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厌学心理分析论文
当今,大学校园这个本该学习知识的地方,却有很多学生不学习或厌恶学习,这一现象严重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因此,分析产生厌学心理的途径和方法,具有现实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厌学心理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厌学心理分析论文篇一
《关于大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
[摘要] 本文从分析大学生厌学心理形成的原因入手,寻求缓解和消除大学生厌学心理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从某些侧面来排解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种种障碍,最终帮助青年人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 厌学心理 原因 对策
在21世纪的今天,大学校园这个本该学习知识的地方,却有很多学生不学习或厌恶学习,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中存在的一种流行病,并严重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因此,分析产生厌学心理的途径和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一、大学校园中的厌学现象
在大学这座象牙塔里,部分大学生读大学的目的仅是为了混一张大学文凭,因而放弃追求,整日无所事事。他们要么旷课,要么迟到;上课无精打采,把课堂当作“自由市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思想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看小说、听音乐、玩手机等做一些与课程毫不相干的事情。要么干脆就睡大觉,有些人甚至频繁逃课,厌恶学习,讨厌考试等。是什么原因使得学生在12年寒窗苦读后变得不爱学习?
二、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导致大学生“厌学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关外,还与外部因素,即教育者方面、社会环境等方面有密切关系。
1.受教育者方面
大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是社会实践和教育活动的主体,也是逆反心理的“持有者”。因此,分析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显得至关重要。引发大学生厌学情绪的自身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控制能力弱,抗挫能力差。现在多数大学生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加之本身自我调控能力差,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导致厌学。加之大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意志力较差,沉湎于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
(2)专业与兴趣不符,学习目标不明确。厌学情绪的产生,很大一部分是由专业因素引起的,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混学现象严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
(3)心理不够成熟,心态容易失衡。部分大学生不能够适应从高中到大学的改变,不会与其他同学交流,变得孤僻自闭而产生厌学;也有一部分学生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过大,心理上就处于消极防御的状态,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与学习无关的事上;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特别关注,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不适感而厌学。
2.教育者方面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计划者、组织者、实践者,在与大学生的矛盾关系中,往往占据着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教育者或者教育环境方面存在瑕疵,往往会使受教育者产生厌学情绪,这其中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有的大学生认为少数教师业务能力差。调查中发现,在对教师的评价中,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认为,老师学识很渊博,能学到很多东西;多数学生认为,老师讲课还可以;但学问一般,也有学生认为,老师都不怎么样。学生对老师“威信”的质疑,特别是人格魅力方面的不敬佩,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也是导致厌学的原因之一。
(2)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大学的大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更多的是疏远、不了解,“一把尺子量到底”,致使这些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加之部分教育者的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部分学生憎恨学校、教师,并因此产生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有的甚至走向精神分裂。所以,学生厌学并因此产生一系列的不良行为,大概与我们有些教师对学生缺乏方法以及自身教育不无关系。
(3)教学方法、考试形式和方法单一。目前的教学方法以“填鸭式”为主,而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启发式”教学只占少数。这种以教师讲、学生记、考试背的“三段论”教学方式,磨蚀了学生的激情和个性,使学生觉得枯燥、毫无趣味,不能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灵活应用,学习的失落感便“油然”而生。加之教师考前对重点范围的勾划,考试内容上多数只局限于教材内容,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轻视能力的考查、素质的培养和检测。而这样的考试方法产生的漏洞加上学生的厌学情绪,使考试作弊成为学生应付学习和考试的重要手段。
3.社会环境方面
学校的培养,教育者的教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小,而社会环境变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与日俱增。
(1)我国的教育体制因素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十几年超负荷的运转,学生们早学够了。所以,一旦跨进了大学的门槛,学生们再也没有向前冲刺的力气了。
(2)大学生厌学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直接相关。现在,不仅专科生、本科生就业不理想,研究生就业也不容易。不读大学找不到工作,读完大学,发现工作还是难找。十几年寒窗苦读,花掉了父母大笔血汗钱,结果就业十分艰难。在校大学生对此极为不满,对就业忧心忡忡,形成了有门路的感到学无压力,无门路的学习失去了目标和动力,从而对学习逐渐产生了厌倦心态。
(3)现在,整个社会日趋功利化、物质化,不少学生觉得怎么能快些挣钱才是最重要的。一些偏理论和研究性的学科,学生因为感觉学完后对增加就业技能没有直接帮助,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不高。因而产生厌学心理甚至放弃学业。
三、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对策
鉴于以上对厌学原因的分析,我认为解决厌学心理问题,应采取如下相应的对策。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情感的融洽,不仅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者若能与学生正确相处,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平等、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缩短心理上的距离,变课堂上接触学生为主动接触学生,真诚关心和尊重学生,与他们建立相互坦诚、彼此信任的良好感情,充分挖掘其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生活在情感丰富的学习生活中,这样紧紧吸引学生而使学生回归学业阵地。
2.提高教师素质
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不仅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而且能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同时要求教师身教重于言教,大学生们听其行,更是观其行,因此教育者不仅学会以理服人,更要以模范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学生。教育者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知识上、能力上等各方面更高学生一筹,以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
3.加强正确的引导
大多数学生都是有很强的求知欲,厌学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消极”状态。事实上,现在的学生比以前学的东西要多得多,他们接触的社会信息比较多,很容易接受和吸收新事物,这也是一种学习,相应的娱乐活动多了也是正常现象。对于大学生中出现的这些现象,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不要一味打压,引导大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这些象征社会进步的事物,并把这些吸收新事物的能力用于学习和创新中,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宝春,吴高波.从大学生厌学看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工会论坛,2008,14(1):123-124.
[2]张婉莹,车恩利.药学类高校管理专业大学生厌学情况研究.科技信息,2008,(24):8.
[3]姜宁,张竞文.当代大学生厌学现象分析与对策.商业经济,2008.
[4]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00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厌学心理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