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探析论文(2)
大学生心理探析论文篇二
《当代大学生浮躁心理探析》
摘 要: 大学生心理浮躁会对学校、社会及其本人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大学生要通过良好的自我规划、积极地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克服自己的浮躁心理,高校要关注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引导大学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浮躁心理 典型现象 产生原因 改善措施
现代大学是高度自由与开放的,然而,对于大学生来说,自由与开放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及时关注世界发展动态,发展各方面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在获得各种资源与信息、取其精华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接触到糟粕,尤其是面对自由学习与自由活动时,部分学生显得无所适从,心理浮躁,出现了急功近利、内心空虚、胸无大志的消极状态。这种浮躁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影响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建立,同时也与高等教育培养国家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目标相悖。因此,了解大学生浮躁心理的典型现象与产生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教育性的改善措施意义重大。
一、大学生浮躁心理的表现
1.急功近利
做事先考虑能从中得到什么;考大学选专业、选学校时,先看学校排名和专业就业率;参加校级、院级及班级活动时,为的是在评奖评优中加分;上课回答问题,为的是提高平时成绩;平时不看书学习,等着考前一个月老师将考试范围公布以后再奋力冲刺……高校中不乏这样的一群学生,对高校、社会及其本人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2.盲目从众
盲目从众在大学生中的典型表现就是“考证热”,各种证书、各种考试成了大学生业余生活中经常谈论的话题之一,团体报班、集体考证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除此之外,抽烟、喝酒、说脏话、过度追求时尚等的种种行为,也存在着相互盲从的现象,一个学生感染另一个学生,一届学生感染下一届学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并慢慢腐蚀着新时代的所有大学生。
3.没有恒心
搞学术、搞科研都需要一颗有毅力的心,如果内心浮躁,就难以扎根深处,难以得到精髓。部分大学生遇到挫折或者偶尔的失败即选择放弃,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对事情失去兴趣,由此放手不做。这样的同学在学习上不能持之以恒,生活中对人忽冷忽热,工作中则有始无终。
4.贪图享乐
主要是指大学生在生活中没有目标,贪图享乐,甚至醉生梦死。一些男生在宿舍玩扑克、打麻将,还有的聚众抽烟喝酒,宅在宿舍斗地主、玩魔兽、三国杀;女生虽不张扬,但“泡”在宿舍看电影、看韩剧的也大有人在,有的还会在激动时冒出几句脏话,让你一时目瞪口呆。在大学男女生中共同存在的另一现象就是早上睡大觉,生活懒惰,昔日在高中时“闻鸡起舞”的奋斗精神早已消失不见。
二、产生浮躁心理的原因
产生浮躁的原因复杂而多样,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分析。
1.个人因素
主要体现在个体气质差异、性格差异和认知差异三方面的心理因素。
心理学上一般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和胆汁质四种类型,每一个人都有其主导的气质类型。多血质的人情绪不稳定,容易给人一种轻率、不忠的印象;胆汁质的人性情急躁、易怒,缺乏自制力,缺乏耐心,难以坚持到底。但是,气质是可以改变的,通过教育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可以变化气质,改善气质中的不良特征。
对于性格,有的心理学家将其分为理智型、情绪性、意志型三种。情绪型的学生在性格中的缺陷就是不善于思考,生活学习中容易情感用事,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这是浮躁心理的表现之一。然而,性格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在个体生理基础上生成的,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
人的认知方式存在着差异。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将认知方式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认知速度的差异,可以分为冲动性认知风格和反思性认知风格。冲动型认知风格的学生往往急于做出选择,急于求成,做事情、解决问题的错误率也相对较高。冲动型的认知风格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同学遇事急躁、静不下心学习。
2.社会因素
来自社会方面的就业压力是导致学生产生浮躁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每年都有上百万学生涌入劳动力市场,在这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为了在毕业后顺利找份好工作,部分学生就寄希望于所选专业的知名度和就业排名,产生了功利性的读书思想,在课余时间尽量争取拿到各种证书,以此提升个人竞争力。
社会风气是影响学生心理的重要因素。墨子曾提出著名的“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不可避免地要受社会这个大染缸的影响,功利性思想膨胀,个人主义盛行,从而产生浮躁心理。
3.学校因素
(1)心理健康教育不足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深受国家的重视,大多数高校目前设有心理咨询室,开设部分心理学选修课。但是,心理学方面的课程还是“供不应求”,部分学校教室中学生人满为患,还有一些学生需要的课程没能够开课。平时学校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型讲座也比较少,学校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自己也没能够引起重视。
(2)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帮助下,有些教师成了课堂教学机械的操作者,一味地站在讲台上点击鼠标,很少与学生互动,使学生感觉课堂乏味,知识枯燥;一些年轻的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年长的教师现代信息知识不够、信息更新慢,使学生对教师的崇拜、敬畏减少。还有部分教师热衷于科研,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了教学,这样,逃课、应付上课就变成部分学生的必然选择。
(3)教学管理体制缺失
大学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往往实行业务课成绩加平时课堂、作业表现的办法,一般业务课成绩占70%—75%,平时课堂表现及作业情况占25%—30%。这种弹性评分方法是为了提高的学生综合能力,避免大学中严重的高分低能现象。然而,部分学生却将此看做得高分的捷径,在课堂上刻意应付老师,完全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求知。但应认识到,因教学管理制度而引起的学生浮躁心理是其所起的隐性作用,而不是主要方面。
大学生心理探析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