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恋爱心理方面的论文(2)

坚烘分享

  大学生恋爱心理方面的论文篇二

  《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摘 要】爱情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给大学生带来成长的同时也会带来伤害。当今大学生的恋爱与以往相比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特点进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心理 教育对策

  在当代大学的校园里,爱情一改20世纪七八十年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样子,成为每位大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大学生恋爱也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爱情是那样的独具魅力,拨动着每位大学生的心弦。肖晓鸿的研究结果显示有85%的大学生谈过或者正在谈恋爱。赵锦权于2011年对广州市10所高校3000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1.7%的大学生正在谈恋爱,有23.1%的大学生表示还没有找到合适人选,仅有10.6%的大学生表示目前不打算谈恋爱。而且职业院校、师范院校和医学院校比理工类院校的学生谈恋爱比例要高。但是,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没有完全成熟,使得他们在感受爱情魅力的同时,极容易受到伤害,小则情绪低落、伤心难受,大则人格扭曲,精神失常。因此,对大学生恋爱心理进行研究非常必要。本文在阅读文献和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 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

  经过日常教学工作中与学生的接触、对学生的观察,我们发现大学生恋爱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恋爱动机多种多样

  恋爱动机指恋爱行为产生的原因,即一个人为什么要恋爱,它能反映人的恋爱价值取向。当被问及恋爱动机时,大学生的回答各式各样。大多数人认为大学生活太无聊,如不谈场恋爱就无聊透顶了。这类学生谈恋爱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有的是为了排遣寂寞,而有的则完全是因为生理需求,有的仅仅是因为大家都谈了,自己不谈会被笑话,这纯粹是虚荣心和攀比心在作怪。当然也有学生是抱着非常认真的态度谈恋爱的,这类学生不仅仅是想谈场恋爱,而是想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伴侣。

  蔡融指出,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包括:(1)生理需求;(2)心理需求;(3)物质需求;(4)社会影响;(5)家庭影响。李奕慧等列出了大学生恋爱的七种动机:(1)寻找人生伴侣;(2)因寂寞而寻找情感寄托;(3)证明自己的价值和魅力;(4)生理和性的需要;(5)同学和社会的影响;(6)恋爱游戏;(7)其他。总之,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多种多样,早已不再单纯。

  2.轻视恋爱结果

  当被问及有没有想过两个人毕业以后怎么发展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没有想过,过一天算一天,也许毕业那天就分手。这类学生对恋爱抱持的态度是注重过程而轻视结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少数的学生回答说这个问题真的想过,可是越想越纠结,引来很多烦恼,结果就不愿意再想了。也有少数的学生回答说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两个人将来是要结婚的,会一起努力到同一个城市打拼,但是做出这种回答的大学生少之又少。宋迎秋等的调查显示有39.3%的同学认为恋爱“不一定会结婚”,13.4%选择“不会结婚”,36.8%选择“希望会结婚”,只有10.5%的同学肯定地回答“会”,也就是约9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恋爱不一定会走向婚姻。赵锦权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有65%的学生同意或基本同意“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淡化了传统的爱情道德观念。可见,大学生在谈恋爱时并不看重恋爱结果。

  3.爱情与学业难平衡

  在大学校园里经常看到一对情侣每天都在一起,不管是上课还是吃饭。上课的时候总是一起坐在教室的某个角落,不停地聊天。课余时间,两人往往相约外出约会。爱情成了生活中唯一重要的事情,学习不再被重视。在大学中,这种现象比较常见,很多大学生因为谈恋爱而心系对方,无暇顾及学习,难以保持爱情与学业的平衡。赖小林等的调查发现30.8%的大学生认为恋爱肯定影响学习,58.4%的大学生认为恋爱可获得学习动力。赵锦权的调查发现在对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上,80%左右的学生认为“学业高于爱情”,只有9%左右认为“爱情高于学业”。虽然调查结果似乎是爱情对学业影响不大,但有研究者认为这正是大学生恋爱的一大特点,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第一。这往往也成为一些大学生的苦

  恼,他们主观上想把大好的时光用于学习,可是谈了恋爱之后不由自主,很难再专心学习,导致成绩大幅度下滑。

  4.难以应对爱情中的挫折

  对恋爱中可能发生的挫折如表白被拒、长期追求无果、失恋等,大多数大学生难以应对。当这些问题出现时,往往导致他们情绪极度低落、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无心学习、无心交友、陷入痛苦的泥沼而无法自拔。有的同学甚至从此一蹶不振,完全消极颓废。极少数的同学甚至产生病态心理,做出极其过激的行为,触犯法律,毁人毁己。赵锦权的调查显示,54.7%的学生有过失恋经历,面对失恋挫折有半数以上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心理才能够逐步恢复正常,而有26.8%的学生陷于失恋的痛苦情绪中难以自拔,有的甚至走向极端或轻生。宋迎秋的调查也表明,面对失恋,有27.5%的同学选择“接受不了失恋的打击和痛苦,要求对方说明原因或追究责任”,10.2%的学生选择“远离爱情,避免再度受伤”。

  5.恋爱方式不文明

  热恋中的大学生感情比较丰富,情绪十分强烈,渴望与对方有亲密的身体接触,于是在教学楼、食堂、操场、校内景点等经常看到大学生旁若无人地过度亲密,行为不检,令行人心中生厌。调查发现,对于公共场所的亲昵行为,有13.7%的大学生认为是“很正常的事”,男女之间有性别差异,有20.3%的男生选择“很正常的事”,而女生只有5.5%选择这一项。这种行为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形象,给他人带来不良印象,影响校园文化。

  6.性行为发生率增高

  大学生生理发展成熟,然而心理发展尚未成熟。面对性的生理需求,有些大学生难以控制自己,过早地偷尝禁果。再加之受到西方性解放观念的影响,对性抱持开放的态度,觉得发生性行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导致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增高。李奕惠于2011年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32.6%的恋爱中的学生有发生过性行为,远远高于赖小林于2003年对大学生所做的调查显示的男生的5.5%,女生的6.4%。有些同学甚至仅仅为了满足生理需求而去谈恋爱,这往往给年少的大学生带来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

  二 教育对策

  1.加强对大学生的恋爱与性知识的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恋爱和性知识的教育,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或邀请专家进行讲座等方式,向广大学生讲解正确的恋爱观和性观念。使他们明白什么是爱情,高质量的爱情是怎样的,如何去恰当表达自己的爱,如何去经营、珍惜一份爱情,以及大学生需要了解哪些性常识,明白什么是健康的性行为,远离危险的性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教会女生在恋爱中保护自己。

  2.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恋爱中的挫折

  恋爱中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挫折面前不知如何应对或是错误地应对。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挫折应对教育,可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宣传栏、团体活动、讲座等向大学生传递有效应对挫折的方法。使得他们在恋爱中遇到挫折时,知道哪些方式是万万不能采取的,哪些方法是有效的,以及要去哪里寻求帮助,找谁寻求帮助或如何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自己。

  3.教育大学生养成文明的恋爱方式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讲座、宣传栏等教育学生学会文明的恋爱方式,使学生们明白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的过度亲密行为是不文明的,既是对自己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使他们学会表达爱要分场合,适时适当表达。

  4.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作用

  每个高校都设立有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正确面对恋爱中的挫折以及平衡恋爱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方面,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无疑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从新生入学开始的新生适应讲座、心理健康课到心理讲座,都可以向大学生传递恋爱心理知识,教会他们什么是爱,如何表白,恋爱中如何沟通,如何面对恋爱难题等。另外,心理辅导中心也可以通过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帮助有情感困惑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赵锦权.大学生恋爱问题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1(1):50~51

  [2]李奕慧、赵娟、陈国聪.大学生恋爱心理探析――以韶关学院学生为例[J].湘南学院学报,2011(6)

  [3]蔡融.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及恋爱观教育[J].社会心理科学,2005(3):334~338

  [4]宋迎秋、曾雅丽、姜峰.大学生恋爱与情感问题应对方式分析与探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0)

  [5]赖小林、刘发荣.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5):325~327

  [6]王坚、冷淑敏、王勇.大学生恋爱问题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1)

  [7]肖晓鸿.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大学生恋爱心理方面的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2.关于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3.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4.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论文

5.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3000字

266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