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

坚烘分享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二

  《讲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健康是指人的体质健壮,精力充沛,有良好的劳动能力,有健全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锻炼不仅能从生理角度增强人的体质,同时也能纠正人的心理缺陷,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的人格。学校体育教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仅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更要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在人的多种素质中,心理素质是最基础的,是其它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条件,没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其它素质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搞好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必要的。

  关键词:体育教育 心理健康

  一、前言

  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对其成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对心理健康这样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等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因此,作为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的学校体育教学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是不全面的。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还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范畴。各类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其中以人际关系敏感,行为异常,心理承受障碍等表现较常见,有的还有抑郁、焦虑、厌学、自杀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怎样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促进学生身心两健,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

  二、当前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原因

  根据有关文献报道大约32%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这些学生进一步调查发现其心理品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如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危机意识、协作精神等都比较薄弱。随着当今社会对知识人才需求量的增大,以致于许多学校与家庭把重心都放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教育。另有部分学校也只是偏重于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够,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造成部分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调整心态的能力较弱,遇到困难、挫折易造成心理疾病。同时,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学生的许多意志品质,如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品质,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三、体育锻炼对人体心理的积极作用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体育锻炼对维持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古希腊人不仅把体育锻炼作为增强人体质的必要手段,还通过体育锻炼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我国古代也十分重视体育和心理的关系。《礼・大学》中说:“心宽体胖”,意即心理健康的人,身体就好;反过来,身体好的人,也有利于心理健康。大量研究表明:体育锻炼除了可以增强体魄、锻炼意志外,对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具体表现如下:

  (1)、促进智力水平的发展。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了大脑皮层神经的平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了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大脑思维想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感知敏锐、思维灵活、想象丰富。(2)有利于个性心理的完善。体育崇尚“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崇尚“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来培养和塑造人良好的个性心理,这点许多人都能达成共识。因为参加体育锻炼本身就必须与克服困难、遵守竞赛规则、制约和调控自己某些行为,以有利于在竞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每一个参与体育活动的同学都承担着让对手尽其所能的义务,通过活动的方式表达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等人类先进的思想和愿望,在合理规范的竞争中锻炼自己的品行,并在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竞争与退让、个人与祖国之间做出选择,在选择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对培养和塑造良好个性心理以及修正个性的不足,都是十分有利的。(3)增进快乐,调节情绪。通过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参加那些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运动项目,可以使人从中得到快感。一些研究表明,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人,大脑会分泌一种可以支配人心理和行为的肽类。这种具有魔力的肽类,具有振奋人心的作用。有的研究还认为,体育锻炼是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适度的应急并达到愉快水平的工具。因此,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人从中得到乐趣,振奋精神,陶冶情操,并使烦恼、不安、寂寞、自卑等不良情绪得以解除,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体育锻炼对那些患有神经衰弱症等疾病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改善和治疗作用。它对于减轻由于紧张和压抑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树立成就感。顽强、果敢,具有强烈的成就意识,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现代人特别注重自己的人生价值,注重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而体育运动在体现人的价值方面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使得体育成为了影响极为广泛,备受人们关注的事业。人们在参加体育活动并坚持锻炼中,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得到增强,运动技能得以提高。当取得这些成绩后,人就会产生自我成就的认识和情感体验,产生愉快、振奋和幸福感。因此,适宜的体育活动可以使人们重新认识自我,把握自我,提升自我,尤其能使有忧郁情绪的锻炼者获得心理满足,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消除忧郁。

  参考文献:

  [1]马启伟著.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论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3.探析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4.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

264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