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高校辅导员心理问题论文

坚烘分享

  高校辅导员心理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只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心理问题是可以调控的。建立高校辅导员心理问题干预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讲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高校辅导员心理问题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高校辅导员心理问题论文篇一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摘要:高校辅导员受到自身能力限制和岗位职责要求高的矛盾,政治地位低、经济地位低等现状,多角色期待与角色转换的矛盾等现实问题。原因大多来自社会、学校、大学生和自身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辅导员心理很容易产生自卑、失落、挫败等负性情绪。

  关键词:辅导员 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伴随着高校连续扩招、后勤社会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三多三低”的问题,即双重领导和分管部门多、面对的学生多、要管的事情多,而在学校的地位低、学历或职称水平低、待遇低”。同时,高校辅导员受到自身能力限制和岗位职责要求高的矛盾,政治地位低、经济地位低等现状,多角色期待与角色转换的矛盾等现实问题。原因大多来自社会、学校、大学生和自身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辅导员心理很容易产生自卑、失落、挫败等负性情绪。这种负性情绪给辅导员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降低了日常事务管理的效率,挫伤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能力水平、人生观、价值观与岗位职责要求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工作角色适应慢

  新时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考研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谋求事业上更大的发展或者顺应大趋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赖于辅导员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班务管理、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等工作。这不仅要求辅导员掌握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求辅导员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然而目前高校辅导员的选聘制度、培养制度、晋升制度来看,大部分辅导员不是没有经过系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就是没有系统受过心理咨询技术、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培训,只能在工作中自我探索或者借鉴别人的工作经验。辅导员工作热情高、积极性强,但是实施结构的缺陷和沉重的工作压力使得辅导员很难达到新时期学生工作的新要求、新标准,以致于部分辅导员很长时间内不能适应学生工作,陷入深深地自责之中。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区域多元化。在工作中,辅导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所要传递的价值观不一致,甚至有些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辅导员不能接受的。此时辅导员不仅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还要用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还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表示理解和接受,这就给年轻的辅导员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二、繁重的学生事务管理与政治经济待遇差造成的自卑心理和失落感

  现代社会,以所从事职业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作为评价个人价值的标准已被广泛接受和认可。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团建、党建、安全维稳、班务管理、大学生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求职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等等。有调查显示,目前高校辅导员配置严重不足,一般高校300-400名学生才配置一名辅导员,有的高校甚至超过500名大学生才配置一名辅导员,再加上繁重的学生事务管理,辅导员除了睡觉时间,其余全部是学生的时间。辅导员期望学校、院系给予他们相应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学生给予其理解和支持,社会给予相应的尊重和地位。

  很多辅导员不仅上班时间处理学生工作的事务,晚上和周末也要检查学生的安全稳定事宜,因此大学生认为辅导员工作没有创造性,属于一般性的办公事务,任何人都可以做,不尊重辅导员,同时不配合辅导员工作。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性质、职责使得学校内管理部门都有权利向辅导员安排学生相关的工作事宜,同时辅导员在学校、院系鲜有发言权,政治地位低是不争的事实。辅导员虽有教师之名,却没有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而且在职称评定方面也缺乏相应的支持。繁重的学生事务管理与大学生不理解和不支持的矛盾容易造成辅导员的失落感;繁重的学生事务管理与政治经济待遇差容易造成辅导员的自卑心理。

  三、多角色期待和角色转化困惑造成的工作挫败感

  高校辅导员接受学校和院系的双重领导,其处于高校管理的一个“节点”位置,学校、院系、教师、大学生、后勤部门等对辅导员产生了不同的角色期待。因此,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学工作者相比,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具备多重角色的特点,即形成了一个“角色簇”。教务处、教研室希望辅导员协助专业课教师做好教学辅助的工作;后勤部门希望辅导员做好学生考勤监督、卫生检查等工作;学生处希望辅导员做好困生鉴定、勤工助学等工作;心理咨询中心希望辅导员协助其做好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测量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数据的收集等工作;党政部门希望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维护大学生的安全稳定、处理突发事件等;就业部门希望辅导员协助其做好考研就业方面的工作;大学生希望辅导员成为其生活上的朋友、学习方面的老师、人生的导师、心灵的慰藉者等;各种角色同时聚焦在辅导员身上,这势必会给辅导员带来工作上的冲突、思想上的困惑。

  新时期,辅导员工作内容不断扩充,角色定位不断丰富,辅导员工作内容从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扩展到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共存的工作格局。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协调不同角色,但可能会存在不同角色不能相互融合或者相互协调。具体表现如下:

  辅导员既要维护教师的权威,又要成为大学生生活上的朋友。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规章制度落实等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监督者,因此辅导员和大学生是制度意义上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关系。如果在上述工作中,辅导员不能维护教师的权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会大幅下降,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可能无法有序的开展。同时辅导员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成为大学生生活上的朋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但是工作内容、性质、原则、方法存在巨大差异,同时辅导员和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中的地位截然相反,工作经验相对欠缺的辅导员可能处理不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的关系。辅导员有可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运用到心理辅导过程中,也有可能尝试运用心理辅导技术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其抱着极大地工作热情开展工作,但大学生可能不认可其工作,使其有极大地工作挫败感。

  四、职业发展瓶颈引起的辅导员心理焦虑和烦躁

  我国高校辅导员的选聘制度决定了辅导员在学生时代大多是品学兼优、思想活跃、踏实能干的学生干部。因此,辅导员对自己的发展前景都有一个非常高的一个期望值,需要学校、院系领导的关怀和重视,需要一个比较宽松的工作环境。但是辅导员虽然被确定为学校管理后备干部,但是目前高校重实用、轻培养,外出交流学习机会比较少,有些学校甚至签订合同限制辅导员进一步学习深造。同时辅导员晋升渠道狭窄,虽然理论上有可能,但现实工作中鲜有机会得到提升。

  目前,很多高校都在探索辅导员队伍管理的模式和方法,采取了很多措施提高辅导员的政治待遇,多渠道提高辅导员的经济收入,但制度设计的缺陷使得辅导员队伍现状不容乐观。很多辅导员感到个人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前途渺茫,只要有机会就选择转岗或者谋求学业的发展。以上的情况在很到程度上造成了辅导员对工作的满意度较低,使其很容易产生厌倦和厌弃。

  参考文献:

  1朱媛媛.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疏导途径[J].中国校医,2008,(4):465-466

  [2] 孟勇.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与职业倦怠.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01):69-7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校辅导员心理问题论文

2619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