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论文

坚烘分享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我们要如何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从而确保大学生身心教育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论文篇一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摘 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产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内因、外因进行深入研究,并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出相应措施,从而为学生工作者顺利开展学生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确保大学生身心教育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自我教育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参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列举的10条标准,根据目前青年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社会发展对青年学生的特殊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大体可归纳为以下6条:①健康的情绪;②和谐的人际关系;③良好的自我意识;④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⑤完整统一的人格;⑥善于适应环境。

  在校大学生思想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也确实存在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90年代后,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乃至产生轻生的主要原因。据报道我国大学新生中有17.18 %存在心理问题。还有历史不会遗忘丑恶的杀人犯马加爵、周一超等。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的大学生自杀率更是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所有这些事实,都证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乐观,令人担忧,亟待解决。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根源

  (一)内因

  1.自身人格不完整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亲人的长期溺爱易形成大学生在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易产生自卑或自负而不愿与他人交往的问题。在这种近似于自闭的心理状态下观察社会,往往会一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一切以自己的主观感觉为标准,自私,偏激,与一切影响自己利益的人或事为敌,有时甚至出现过激行为。表现为人际交往不良,情感强烈而不稳定,孤独,网恋,网游,网络成瘾。

  2.自身思想观念的影响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是人的心理健康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促进因素,大学生心理正值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未定型到定型的剧烈变化时期,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极易影响他们的情绪,甚至左右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此时若再缺乏及时的自我反省和外界干预,就很自然地出现心理障碍甚至心理问题。比如在这个强调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很容易将做事的标准定位为 “有利可图”,再加上对“利益”的狭义理解,很容易表现出极度的“唯利是图”。这样,一方面人格魅力尽失,另一方面,在利益得不到满足时很自然地出现心理上的失衡。

  (二)外因

  1.家庭环境影响

  家庭是人一生中经历的第一个环境,对人的性格心理影响很大。家庭的情趣氛围和家庭的教养态度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它主要包括家庭的情绪氛围、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结构及家庭经济状况四个方面。父母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易使子女产生自卑感和不安全感,表现为交往中担心自己被人指责,害怕失败,以至于把注意力集中在避免别人的否定上,过分地苛求自己的行为表现,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

  2.学校环境影响

  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正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大学教育有大众化发展,交费上学,招生并轨,就业双向选择,弹性学制,主辅修制,自主择业等改革方案的实施在大学生的心理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相当一部分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并且与人相处能力差,普遍感到孤独寂寞、压抑和焦虑,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与人交往和相处的经验又相对不足,他们常常为人际交往而感到困惑。

  3.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生面临一个百家争鸣的世界。一方面,社会对个人成功的量化标准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社会地位的追求转向个人财富的集聚量,这让大学生失去了合理的人生价值的判定标准,成功路径的多元化和价值标准的不确定性,使一些大学生对漫长寂寞单调的求学路产生了怀疑。另一方面,社会的公平性问题。我国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在较长的时期内一直存在。一部分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此密切相关。贫困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针对内在根源,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

  教育只有转变为受教育者自身的能力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实现其主体参与,教育目的才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利用学校一切教育传媒平台,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积极应对,进而完善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提高父母的认识,营造温馨祥和的家庭环境

  媒体、网络、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父母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普及教育,让他们建立明确的兴奋灶,使家长懂得以往教育中的不足,并积极补救;洞察大学生心理行为方面的异常表现,及时引导教育,防患于未然。

  (三)优化学校环境,营造育人良好氛围

  学校应该花大力气抓校园文化建设,把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陶冶其情操、潜移其品性、塑造其灵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接受熏陶,从而获得健康愉快的心境,逐渐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

  四、结论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参考文献】

  [1]叶浩生.教育心理学:后现代主义的挑战.教育研究,2008(8):52-58.

  [2]McInerney 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 Theory, Research, and Teaching: A 25-year Retrospective[J].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5(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论文

257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