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参考论文(2)

坚烘分享

  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参考论文篇二

  《赏识教育过度化的社会心理学后果辨析》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赏识教育在中国教育界得到了极力推广。然而,因为过度强调赏识、愉快、成功、保健、安全、和谐、人性、个性等,一些儿童青少年已经难以忍受批评、挫折、苦难、冲突、规章,一部分家长已经难以接受孩子被批评、受挫折。因此,有必要强调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西方教育思想的融合、润和、结合、契合。如果继续过度强调赏识、愉快、成功、保健、个性、和谐、安全,可能会导致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社会实践能力难以发挥,社会抗挫素质结构失衡。

  〔关键词〕赏识教育;成功教育;过度化;社会心理学;后果

  新世纪以来,网络报道不乏中学生、小学生因为被教师批评而离家出走,中学生因为同学之间的玩笑而自杀,因为成绩不好而绝食,幼儿园孩子因为父母要生小弟弟而绝食,威逼父母流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很多研究将这些现象归因于心理素质问题、思想品德问题、独生子女问题等。而在笔者看来,改革开放30年来,各种进口的教育理念引导下的本土赏识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人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过度是主要的根源。

  一、赏识教育的过度化及其后果

  早在1997年,就已经有学者在论文中使用赏识教育的概念[1]。把赏识教育概念制造成一种思潮,起源于南京市赏识老爸、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主任、南京婷婷聋童学校校长周弘的成功和宣传。周弘的女儿因为童年生病打针造成双耳全聋,成为残疾人,周弘采取赏识教育,坚持鼓励、表扬、激励、辅导,婷婷在小学跳了两级,会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数字,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曾受到的接见。再后来考上研究生,并且最终成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生。1998年,周弘[2]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发表《让赏识回到孩子身旁──谨以此文献给为教育孩子而困惑的父母》一文,拉开了赏识教育的序幕。查阅CNKI网络,1998年至2014年间,全国各类教育学学术期刊、高校学报,特别是面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各类教育学术刊物和教育方法交流杂志中,发表赏识教育学术论文、研究报告、随笔、案例、心得、体会等15000多篇,1998年至2005年,每年30~150篇,2006年至2010年,每年500~100篇,2011年至2014年,每年1200篇,其中仅仅有4篇指出其不足[3,4]。目前,周弘已经于2010年出版著作《赏识你的孩子》[5],将自己的案例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包装,开办网站,把赏识教育做成产业,到全国各地巡回演讲。同时,因为教育记者的积极宣传,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推广,教育学者的积极张扬,致使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形成赏识教育风潮,甚至成为基础教育学校教学评价的指标之一。

  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批评过多,表扬过少。我国的教育思想历来强调“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即使有了成绩,也要强调低调做人,戒骄戒躁。关于赏识教育的10000多篇实证研究、理论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成果中,很多报告不同程度夸大了赏识教育的成效。其实,周弘在各种报告中也在强调,赏识教育不是不要批评,而是在尊重儿童人格的基础上进行有技巧的、有艺术的批评。但是正如何英[6]指出的,有的学校提出“没有赏识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必须赏识”,结果造成一些家长、教师成天把“你真棒”“你太棒了”“你真聪明”挂在嘴边,孩子发脾气耍性子,说“真有个性”,久而久之,学生陷入自我欣赏之中,滋生虚荣、自负、骄傲心理,容不得批评,受不得挫折。当别人比自己强的时候,产生强烈的嫉妒心理,当家长难以满足其虚荣心理时,产生任性心理。教育是一种促进人的社会化的根本途径,无论是行为主义理论还是认知主义理论,都强调正强化和负强化的结合,奖励和惩罚的结合、批评和表扬的结合。社会不可能到处充满鲜花和掌声,因此,赏识教育不能过度,过度的赏识教育会使学生走出家庭、学校后难以适应社会。确切地说,赏识教育主要适合于自卑感、挫折感很强的残疾儿童,正常儿童的教育应该坚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教育思想。

  二、成功教育的过度化及其后果

  1980年的上海闸北第八中学是一个处于棚户区的中学,学校周围居民文化程度较低、经济生活困难、青少年犯罪率比较高,学校招收的学生37%有留级经历。时任副校长的刘京海几乎绝望。1983年,刘京海到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进修期间,开始深入研究后进生的教育问题。1987年,区教育局将该校确定为“改变初中薄弱学校面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试点学校。调任区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的刘京海,通过专题研究发现,反复失败是后进生产生学习问题的根本原因,解决的办法是反其道而行之,变反复失败为反复成功,消除自卑自轻、自暴自弃,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他把这种教育概括为成功教育。刘京海的教育行动有效地转变了大批学习困难学生,被国家教委列为向全国基础教育重点推广的三个教育科研成果之一,被海内外教育界传播,产生了比较大的国际影响,成批的考察团来到闸北第八中学学习。

  周蔚[7]在《上海教育》杂志发表文章指出,刘京海的教育探索,经历了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三个阶段。1987年至1990年,刘京海以闸北区教研室副主任、主任身份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了成功教育的三个支点思想:明确的指导思想,科学的课堂教学指导策略,积极正面的评价。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成功教育成效显著,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1990年开始,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以闸北八中的一个年级为圆点,向四面八方辐射成功教育。通过对过去成功教育课堂改革的利弊进行深入分析,理顺了知识、能力和人格三者的关系,为成功教育的新发展找到了突破点。2004年9月开始,刘京海开始打造托起成功的平台,把成功教育开成连锁店。闸北八中的教师们开始了“教与学电子平台”的设计和研发工作和以成功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文化建设工作,使学校的面貌在短期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许多报刊杂志介绍了其成功教育经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学习成功教育经验,开办成功教育学校。闸北八中成为名校,开办了成功教育研究所。

  成功教育的主要思想有:(1)“三个相信”的教育信念,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2)第一次提出成功是成功之母的思想;反复成功导致自我概念积极;自我概念积极是人格健康的核心。(3)成功教育的三个要素:积极的期望、成功的机会、鼓励性评价。(4)成功的三个阶段――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圈养,散养,野养);做中学、做中思、做中创。(5)三位一体的成功――教师、学生、家长。(6)成功教育研究的逻辑关系,问题―原因―对策―效果,主要问题―主要原因―主要对策―主要效果。刘京海说:在每一个“差生”的背后,都有一段被冤屈的历史[8,9]。

  1990年到2014年,CNKI网显示,有关成功教育的论文、随笔、报道等发表800余篇,只有1篇批评文章。笔者认为,成功教育适合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并不完全适合于中等和优秀学生。过度强调积极的期望、成功的机会、鼓励性评价,拒绝批评、拒绝挫折、拒绝失败,不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心理适应,不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的人生竞争,不利于学生面临失败的心理承受。

  三、愉快教育的过度化及其后果

  愉快教育是上海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名誉校长、特级教师倪谷音及其同事们探索总结、针对学业负担过重问题而创立的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20世纪80年代起,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教育指导思想,该校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开始愉快教育的实验,努力实现教育思想、教育科研、教育质量的同步发展。1982年起,教育部多次提出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上海市教育局又提出了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上海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联系实际,研究制订了办学宗旨,以使学生们都有幸福的童年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文化知识、身体素质、心理品质等方面都有扎实的基础,都有良好的起点,并以此制订愉快教育的具体目标,进行教育整体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上海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创办的实验性学校。陈鹤琴先生曾引进杜威的教育思想,主持“活的教育”的实验。新中国成立后,该校重点研究系列课题,促进儿童聪明才智的充分发展。1982年以来,为了解决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学校提出“要使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让每个学生都有美好的心灵、创造的才干、健壮的体魄、活泼的个性”。1987年,学校总结改革实践,形成以“爱、美、兴趣、创造”为四个教育要素的愉快教育模式:(1) 愉快教育的办学观:要教会学生去做人,使每个学生都有幸福的童年,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2)愉快教育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把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看作教育的前提和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3) 愉快教育的学习观:学习是学生本身的自主活动,一切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得到成长和发展。(4)愉快教育的教学观:愉快教育历来提倡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不只是要学生去继承,还要学生去创造[10]。

  愉快教育坚持教学与学习的学生主体性原则、教育艺术化原则、教育情感性原则、教育创造性原则;愉快教育的心理学基础是移情效应、威信效应、期望效应、情感效应;愉快教育坚持课堂教学的新颖性、审美性、适宜性、科学性。愉快教育实施后,很快受到全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许多报刊曾广泛宣传,先后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朝鲜、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的教育界人士和官员前来参观考察,成为教育界的热点。CNKI显示,1995年以来,关于愉快教育的论文、随笔、经验总结、应用报告450余篇。

  笔者认为,作为一种小学教育的理念、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愉快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果。但过度强调学习愉快性,忽视学习艰苦性,容易使学生会产生错觉,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抽象,无法做到有趣,无法实现互动,学生就会产生退缩心理、埋怨心理。特别是学生进入中学、大学,学习的知识难度大、容量大,当教师不再强调教学的趣味性、愉快性,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动力、学习热情。因此,我们认为,小学教育中既要强调学习的趣味性、快乐性,还要强调学习的艰难性。否则不利于学生更高层次学习的坚持性,不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自学抽象知识的忍耐性,不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终身学习的守望性。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是民间土产的教育思想,是针对残疾儿童教育成效而总结出的教育理念、理论、模式、方法;成功教育是上海闸北第八中学针对后进生学习困难而创造的教育思想,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向全国中小学推广的教育理念、理论、模式、方法;愉快教育是上海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针对课业负担过重而创造的教育思想,也是获得国家级教育成果奖励的教育理念、理论、模式、方法。三种教育思想在我国中小学乃至中等专业学校、高等学校得到普遍的推广应用,推进了我国中小学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遏制了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专制主义传统,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辨证的,任何思想理论的发展过度都会造成反面的后果。因为过度强调赏识、愉快、成功、安全、和谐、人性、个性,或者片面地理解这些理念,已经造成中国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尴尬处境。一些儿童青少年已经难以忍受批评、挫折、苦难、冲突、规章,部分家长已经难以接受学生被批评、受挫折,幼儿园、小学已经成为一个安全管理逐步走向类监狱化的教育环境,某些被溺爱的儿童青少年如果不被赏识、不“被愉快”、不“被成功”,或者面对矛盾、冲突、挫折,就会离家出走、攻击社会、自残自杀。因此,反思当前现状,有必要强调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西方教育思想的融合、润和、结合、契合。如果继续过度强调赏识、愉快、成功、保健、个性、和谐、安全,就会导致未来中国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严重下降,社会实践能力难以发挥,社会抗挫素质结构失衡。

  参考文献:

  [1]黄野坪.利用赏识教育法做好后进生工作[J]. 盐城师专学报,1997(04).

  [2]周弘.让赏识回到孩子身旁──谨以此文献给为教育孩子而困惑的父母[J]. 少年儿童研究,1998(1).

  [3]常玉华.赏识教育不是万能的[J]. 课程教学研究,2014(4).

  [4]裴媛媛.赏识教育存在的误区与对策[J]. 甘肃教育,2013(21).

  [5]周弘.赏识你的孩子[J].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

  [6]何英.赏识教育也要说不[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5(1).

  [7]周慰.故事 刘京海:“成功教育”的成功[M]. 上海教育,2008年(11月B).

  [8]刘京海.成功教育[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7).

  [9]刘京海,陈德华.成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8).

  [10]倪谷音.我和愉快教育[M].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

  (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社会心理研究中心,兰州,730070)

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参考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社会心理学的参考论文

2.浅谈社会心理学的相关论文

3.2016年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参考

4.关于社会心理学的论文

5.有关社会心理学的论文

6.有关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论文

2537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