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浅谈心理健康与成长论文(2)

坚烘分享

  浅谈心理健康与成长论文篇二

  《排除不良心理 引导健康成长》

  [摘要] 目前在绝大部分贫困山区的农村中职学校中都有着不少的“留守生”,本文以农村中职学校的留守生为例,对他们身上有着很多心理障碍进行剖析,对如何解决这些“留守生”身上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心理对策

  改革开放,使得打工成为农村农民发家致富的一个重要渠道,成为他们的儿女上学的重要的经济支柱。农民外出打工,需要上学的子女们则就成了“留守学生。以笔者所在中职学校09电工2班为例,此班共有学生58名,父母长期都在外面的有18人,父母中有一人长期在外的有35人,其中绝大部分的学生由本就需要晚辈赡养的爷奶或外公、外婆带养,少部分则由亲戚朋友带养,更有甚者干脆就让孩子自己管自己,无论哪种方式,都是父母放点钱在带管人或孩子手中,至于精神层面的关心体贴,可能只存在于孩子的书本上。由于长期缺乏家庭温暖和父母呵护,留守学生中的多数人已产生出了一些不健康心理,这些心理正影响着社会、家庭生活和学生的个体以展。

  一、留守学生的几种不良心理

  1.逆反心理重,情绪波动大

  逆反心理在当今中职生中普遍存在,但在“留守学生”身上却表现得更加突出。这些“留守学生”由于平时很少与人交流,以“自我为中心”便显得突出,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如,在长辈面前顶嘴,在教师跟前耍拧,在同学身上挑刺等。在与人交往中,常常为一些小事与同学、家人发生冲突,情绪波动比较大。

  2.行为消极,性格内向

  “留守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厌学、消极、不求进取。迟到、早退、旷课是常事,扰乱课堂纪律、与当堂课的教师做对是家常便饭,对理想、对荣誉熟视无睹。笔者所调查的09电工2班90%以上的留守学生中,真正想搞好学业的只有3人,其余的多是迫于父母的压力才呆在学校,一纸文凭对他们而言也是可有可无。他们的性格多内向、自卑、孤僻。问卷调查显示:有58%的“留守学生”具有这种不良心理。他们在行为上常表现为办事独来独往,与别人格格不入,很难与他人交往,人际关系极差。有的学生不愿与同学交往,常常独处其身,交往面相当窄,除极个别同学可以相处之外,一般不与多数人往来,封闭自己。

  3.亲情缺乏,价值取向扭曲

  由于缺乏父爱母爱,使得“留守生”们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而“留守学生”的父母们也因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于是只有在物质上进行补偿,以取得心理平衡。笔者在调查中,一位“留守生”告知,开学才三个月,他已花掉了父母4300元。他还说,像他这样花费的留守生还不在少数。这些家长的做法直接让“留守生”形成享乐主义人生观,价值取向严重扭曲。

  二、留守学生不良心理的疏导对策

  针对“留守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着的这些心理障碍,笔者认为很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来疏导学生,使他们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和谐地发展。

  1.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

  “留守学生”在心理上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但由于父母长期与之分离,他们在心理上的情感需要就特别强烈。如果教师热情关心他们,就可以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缺乏的情感。特别是当学生对某一事物面临选择或出现行为偏差时,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言语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有意无意地接近他们,发现他们身上“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放大。使他们受到激励,以消除他们心中的苦闷与孤僻,纠正他们的认识偏差、促进健康心理的成长。

  2.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

  “留守学生”在心理上的障碍使其行为表现不受其他同学的欢迎,常常被排斥于一个大家庭之外,如果这种现象长此以往,势必使“留守学生”产生“多余人”的意识,致使冷漠与孤僻无援的心理越来越严重。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应重视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做到人人参与,把个人的进步与集体的荣誉连在一起。同时还应建立“兴趣小组”,开展“手拉手”、“小组学习竞赛”、“爱好特长展示”等活动,让全体学生都紧紧地团结在集体之中,让“留守学生”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力量,从而弥补其家庭教育所缺失的部分,让班级成为“留守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实施灵活的教育指导,建立广泛的教育体系

  征对“留守学生”的性格类型和特征的个体差异,要培养他们良教师在帮助时,要分清他们的不同家庭情况所带来不同心理状况,分析其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发展积极的性格特征。班主任要随时随地倾听“留守学生”的心声,有针对性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引导,用真情推开一扇扇的心门,解开一个个心结。

  同时,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配合,如为“留守学生”建立专门的档案,对他们的家庭现状、学生在家的表现、在校外表现、心理障碍原因以及爱好特长等等情况做好观察记录,提供分析研究的背景材料,也为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提供依据。建立家庭配合观察记录制度和家校联系制度,以使家长和老师之间能及时沟通信息、了解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

  4.促进父母与子女心灵沟通,班主任与家长的双向沟通

  对于班上的“留守学生”,老师应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班主任应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需求与苦恼。老师还应主动与其父母联系,请他们多关心子女,并要求父母与子女多多联系,交流思想。还要指导“留守学生”给父母打电话,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为父母送去祝福,联络和沟通他们之间的感情。

  总之,外出打工的农民,随着经济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也大多数会留守在家里。这就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孩子失去直接监护人,失去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家庭教育的真空谁来填补,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问题。让我们为“留守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采用有效的心理疏导对策,并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配合,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浅谈心理健康与成长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1500字

2.关于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论文3000字

3.1500字心理健康成长论文参考

4.1500字心理健康成长论文

5.浅谈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6.浅谈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44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