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学前儿童逆反心理论文

坚烘分享

  逆反心理在心理学上又叫控制心理,它是指行为主体按照特定的标准或社会规范对人们进行引导和控制时,行为客体产生的反向心理活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逆反心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学前儿童逆反心理论文篇一

  《幼儿逆反心理的理性思考》

  【摘 要】在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下,对人才的要求水平也在提高,个人的独立性、创新性所占比重在逐渐增加。幼儿的逆反心理是幼儿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开始,在幼儿期表现的各种逆反行为都是幼儿逆反心理的表现。该文探讨了幼儿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正确利用幼儿逆反心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逆反心理;反向思考

  逆反心理在心理学上又叫控制心理,它是指行为主体按照特定的标准或社会规范对人们进行引导和控制时,行为客体产生的反向心理活动。也可以说是人们由于受某种原因的影响而产生对某事物持对立、抵触、反对态度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说,3-6岁是幼儿心理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可塑性强,但是自我控制和调节水平低。幼儿出现任性、不听话、闹情绪等现象都是其逆反心理的一种表现。伴随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对成人的安排表现出更大的选择性,因而幼儿极易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甚至逐步出现反社会行为。

  面对幼儿的一系列逆反心理和行为,教师和家长往往只关注在防治和调适上,忽视了逆反心理所带来的正面效应,更不会运用和引导这一心理现象。其实,古今中外历史上也有一些“叛逆”的伟人。如,贝尔自幼不爱学习,喜欢四处游玩,由于一次在田野中迷失方向,躺在地上哭泣,父亲的喊声通过大地传到他的耳朵,因而最终贝尔制造了世界第一台电话机;丘吉尔自幼就与家长的决定背向而行,虽然总是失败,但他依旧兴致勃勃,最终他拯救了英国;李开复拒绝按部就班,幼儿时就选择跳级学习,大胆尝试,主动争取,成为了计算机领域一颗巨星。如果这些伟人小时候的逆反行为得到了抑制与阻碍,那么也不一定成就他们现在的辉煌。

  一、幼儿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

  幼儿逆反心理往往伴随着一些不良情绪,如果这些不良情绪得不到发泄会损害身心健康。心理学研究表明,消极情绪一旦产生,就一定会寻找发泄的机会和对象。所以幼儿不敢发泄,或不及时发泄,这一股情绪被压抑下来,不仅影响心理健康,也会在幼儿体内寻找发泄之处,形成“淤气”,对幼儿内脏器官造成损害,逐渐形成疾病。逆反心理强的幼儿主动宣泄情绪,寻找释放消极情绪的渠道,以保证身心的舒适,这样才不会将负性情绪记忆太久,以此达到身心健康。

  (二)有利于逆向思维的发展

  逆向思维与正常思维是相对而言的。逆向思维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防止机械的单一思维和单向过程。幼儿逆反心理的产生依赖于逆向思维过程,从相反的角度认识事物,因而往往会有创造性的结果,这有利于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逆向思维往往会使人独具一格、别开生面,这都是新时代人才需要具备的特点。

  (三)有利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托伦斯研究发现,在整个幼儿期,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稳定地向前发展,直到小学前达到高峰。幼儿逆反心理产生时,会努力寻求一些有利证据来批判他人不恰当的观点,而在寻找有力证据的过程就是幼儿创造探索的过程,幼儿会寻找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策略,运用创造性思维和独有的视角来证明自己的新思维,新思想。

  (四)有利于培养幼儿独立能力

  随着幼儿自主意识的萌发,会逐渐激发他们强烈的独立心理,幼儿会希望得到成人的关注,并希望参与社会生活。但成人往往会对他们的控制过多,干预过多,这必然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如果对幼儿独立行为加以表扬,并创造机会,引导幼儿在一定的范围内独立完成某件事,不仅可以消除幼儿的逆反心理,更会培养幼儿独立能力。

  二、如何正确运用幼儿逆反心理

  (一)冷静对待反应过激的幼儿

  当幼儿的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通常会以哭闹的方式来寻求反抗,如果教师或是父母强硬的制止或是打骂,不仅会对幼儿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在心理上也会对幼儿造成胆怯甚至抑郁的心理。对于反应过激的幼儿,冷处理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成人可以暂时忽视幼儿的逆反行为,让幼儿独自冷静一会。冷处理后的幼儿觉得无趣,情绪也会慢慢平静,之后成人再尝试与幼儿沟通,效果比直接干预更佳。

  (二)从幼儿的角度聆听其需要

  幼儿逆反心理通常表现为与成人的期望成反方向,其行为与成人希望不一致,出现“唱反调”等行为。幼儿的逆反行为看似不可理喻,但是其行为背后隐藏着他们的逆向思维以及批判精神。此时成人不要急于纠正幼儿,不要试图强制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这不仅达不到消除幼儿逆反心理的效果,也会限制幼儿逆向思维的积极作用。成人可以耐心聆听幼儿,细心了解他们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并加以适当的引导。有时即使幼儿的选择是错误的,他们也有可能通过对自己的推敲和批判而找到正确的方向。

  (三)认真分析与赏识教育相结合

  表现出逆反心理的幼儿并不都是问题孩子,他们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这个闪光点隐藏在逆反心理的背后,需要成人的认真分析和发现。也许他总是违反游戏规则;也许他总是撕书却独爱画画;也许他总是不会分享。或许这些小朋友多多少少都有逆反心理,但他们却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就要求成人充分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在赏识教育过程中加以引导,消除逆反心理的消极作用,发挥其正向作用。

  (四)还给幼儿独立探索的机会

  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大都是“以幼儿为中心”,对幼儿的百般呵护,害怕幼儿受伤,不让幼儿独立做一件事情,什么事都要成人参与。这样的观念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是脆弱的,经历不了挫折。其实幼儿的独立意识在很早就有了,只是成人的“不放手”或是嘲笑幼儿的不符合成人观念的举动,成人的强制干预不仅会让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还会使他们丧失学会独立的能力。成人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独立探索周围世界,形成健全的认知结构和人格特质。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不应把儿童当作物,而应把他们当作人;不应把他们当作由成人灌注的器皿,而应该当作正在努力求得自身发展的人来对待;不应把他们当作父母和教师左右其个性的奴隶,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活生生的、主动的、独一无二的人来对待。”也许逆反心理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但是也有积极作用,只要我们合理运用,正确引导,逆反心理将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淑珍.对幼儿逆反心理的反向思考.教育导刊[J],2002.8-9(下)

  [2]杨俊玲.论幼儿逆反心理的引导.科教导刊[J],2012.8

  [3]宋晓颖.从儿童逆反心理看健康心理的培养.宁波教育学院学报[J]

244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