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考论文1500字(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考论文1500字篇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析与教育对策》
摘 要: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也是家长最担心和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社会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社会特殊群体,大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数不断增加,且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大学生健康状况如何,必将对社会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作了深入的探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有效对策,将对提高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现状成因 教育对策
1.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使处于特殊时期的大学生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存在各种心理问题的人数不断增加,且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对新环境适应困难,依赖性强。第二,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许多学生沉溺于上网聊天或玩游戏,学习成绩不佳,进而产生厌学心理和考试焦虑。第三,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大学的人际关系比中学时代要复杂,部分学生很难适应,因此,会产生孤独感,自我封闭,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第四,恋爱心理困惑。情绪和情感不稳定,情绪起伏大,情感变化快,恋爱不成或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第五,抑郁心理。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这些问题多出现在特困生、学习困难与自我认知不良的学生身上。第六,就业心理困惑。在择业过程中心理准备不足,急功近利,部分学生从众心理严重。第七,意志不坚定。有压力但动力不足,有信心但不能持之以恒,人生目标不明确,等等。
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2.1社会环境的影响
从社会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
2.2学校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活是独立的但又是集体式的生活,它要求大学生们既做到生活自理,又有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但由于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少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过不惯集体生活,从而感到孤独寂寞、压抑和焦虑,各种心理问题随之产生。
2.3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因素是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在学校发生问题,有许多是在其早期成长过程中就埋下了种子,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的配合与参与。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家庭教育在个体成长中对个人素质的贡献方式比较特殊,更多是家人之间相互交流中的潜移默化、相互浸染,这种印刻在内心深处的“素质”对人的成长影响深远,家庭教育一旦出现误区,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源于家庭”。
3.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面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我们应加以高度重视,及时了解大学生心理动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及时预防和排解,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使这项工作扎实地开展下去。
3.1学校方面采取的措施
3.1.1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高校心理辅助工作力度,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落到实处。
高校首先要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列入学校主题工作的议事日程,为有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保障。另外还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制订规范的实施计划,突出明确的目标,并建立起一套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体系。要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职能,利用学校教育组织形式的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实施有计划的主动性教育,如课堂教学、学科渗透、行为训练、团体辅导等,以实现教育目的。配备一定数量的由心理学专业教师和医务人员等组成的精干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在知识、技能、时间等方面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3.1.2采取各种途径,磨炼大学生意志,提高情绪的调适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在改革开放、人才竞争的时代,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稍遇挫折就出现心理紧张,产生心理障碍、情绪消沉、精神不振,这样的人本身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才。磨炼意志,提高心理素质是解决心理疾病的根本途径。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从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面对困境积极寻求解脱并总结教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如果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锻炼加强了,那么他们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他们自我教育能力也将随之而提高,感情沉稳,自制力增强,在很多情况下能自己摆脱心理负担,扫除精神障碍。
3.1.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气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3.2家庭方面采取的措施
3.2.1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大学生子女能够敞开心扉。
家永远是子女避风的港湾。家长需要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大学生子女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子女的诉说,让子女能真实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关爱滋润子女心灵,使家庭真正成为大学生避风的港湾,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强后盾和精神支柱。
3.2.2家长与学校主动沟通,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状况。
家长要经常主动浏览孩子所在学校的网页或学校寄发的有关通知,及时了解孩子大学的动态,与孩子的辅导员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到学校探望孩子,在与同学和老师的聊天中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学校也要与家庭保持联系和沟通,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引导,为家庭教育发挥作用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周留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6(7):67-68.
[2]卢勤.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1):107-110.
[3]陆凌云.聊天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教书育人,2007,6:12.
[4]闻青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与途径.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9,9(1):96-97.
[5]华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法与途径.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20(4):120.
[6]潘晴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途径初探.南通师范学院学报,1999,4(15):122-123.
[7]闫玉.大学生家庭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2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考论文15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