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2500字论文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大学生身上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正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试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25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试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2500字论文篇一
《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迫使人们不断学习以防止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然而,教育难、医疗难、就业难等社会问题也凸显出来,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也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承受着学业、恋爱、人际、择业、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失调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来看,他们身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大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作者简介:张雯皓,山东警察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2-181-02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大学生身上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正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难以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
人的一生中会有多次的生活环境的变迁,每次环境的改变都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人的适应能力与自身的生活能力有关,并受到性格和智慧的影响。一般而言,在当代的在校大学生中,不适应问题在大一的新生中表现的尤其明显。从高中进入大学,学习、生活环境都有很大的转变。一部分大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独自生活。周围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心理上难免一时无法接受。并且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身子女,他们习惯了父母的疼爱和呵护,在生活上对父母有很大的依赖性,在心理上又有一种很强的优越感,这也导致了他们环境适应能力不强。如果调整不好心态,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交往,并且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
(二)人际交往障碍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要想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据调查,在大学生常见的各种心理问题中,人际交往障碍最为突出,直接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兴趣广泛,参加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对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他们力图扩大交往范围,通过交往获得有效信息,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如果交往顺利,心情就会舒畅;然而由于大学生大都来自全国各个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标准,并且他们的交往能力和社交经验有限,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与他人发生摩擦和矛盾。这时,交往受挫,与周围的人关系冷淡或紧张,他们便会心情烦闷,身心受损,对学习和生活产生各种不良影响。
(三)恋爱问题
大学生生理和心理慢慢发育成熟,恋爱现象在大学生中相当普遍。但由于大学生心理并未完全成熟,缺乏生活经验,情绪易冲动,容易把问题简单化,思想脱离实际,所以这会给他们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有的因为没有男(女)朋友而孤独苦闷,导致情绪不稳定;有的一厢情愿陷入单相思,无法自拔,引发情绪低落;有的面临多个追求者无法选择;有的因误会或为误解、猜疑所困扰,忧心忡忡、郁郁寡欢;有的因为失恋痛不欲生,并由此而产生强烈自卑、忧郁、焦虑、悲愤心理等等。因恋爱引发的抑郁、精神障碍,甚至自杀、他杀,在大学校园也不在少数。
(四)自卑心理
自卑是个体由于某种原因而引起的轻视自我的态度体验,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意识或否定自己的自我评价和情感体验,主体自己瞧不起自己。自卑是人际交往的大敌,有的大学生因为身材矮小或相貌丑陋、出身低微、学习差等原因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不敢与人交往,在多人面前做事容易紧张、发挥失常,与异性接触感到慌张等。这会致使他们逐渐变得消极、偏激、忧郁,引发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当代的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生理发育基本成熟、心理发育尚未确定,尤其是情感丰富与情绪不稳定的矛盾状态十分明显。社会转型、改革开放、经济转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碰撞、融合,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引起了人们心理的巨大震颤。我认为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教育出现偏差是导致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个性萌芽期大多是在家庭环境中形成,而家庭是人生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人的启蒙教育,家庭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对于大学生心理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出现偏差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父母关系不和或离异造成学生成长环境的扭曲。二是由于过度溺爱或过分严厉造成的孩子性格扭曲。
调查发现,大部分在父母关系不和或离异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形成孤僻、怪异、不擅交流的性格。他们长期生活在压抑、没有温情的环境中,造成了学生的心理创伤。
而过度溺爱则表现在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有求必应以及物质刺激上。许多大学生离开家里,到外地上大学时,家长为孩子提供着几乎泛滥的物质支持。或在学习阶段,家长往往许以丰厚的物质条件作为考取好成绩的奖励,这是一种变相的拜金主义的诱导。试想,当孩子的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
过分严格的教育也是相当可怕的。很多中国父母习惯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很小开始,父母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英语、学才艺,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将孩子的天真、活泼和创新能力抛之脑后。
(二)学校环境方面
刚进入大学,多数学生会有一段过渡期,能否在这段时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投入大学生活,对每位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有些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的生活环境。有的同学第一次住校,刚刚住进大学宿舍感到非常不适应。宿舍里几个人一间房,大家都难免在一些生活琐事上发生摩擦,如果能够互相谅解,收敛自己的脾气,就能保持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但有的学生脾气火爆,有什么不顺心就直接发泄出来,不懂得忍耐和包容,就会导致同学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甚至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
在大学中,学生之间的物质条件攀比比较严重,这也导致了一些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有些家里贫困的学生会产生自卑情绪,从而导致自怜、敏感、多疑和心理狭隘等心理障碍。
还有某些学生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上高中时,考大学目标非常明确,上大学后突然目标没了,心中茫然,有种失落感。或者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成绩不理想,导致其厌倦学习,放弃学习,对未来失去信心。这种心理问题如果不加以制止,严重的便会是学生产生厌世心理,发生自杀、致残、堕落等严重心理障碍。
(三)社会环境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物质条件的追求加剧,社会中产生了拜金的风气,并且作为社会缩影的大学校园,也在传播这种不良风气。校园里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扭曲,导致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同学之间交往功利化,缺乏友爱和关怀。
(四)大学生自身方面
1.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理想与现实脱节。大学阶段,大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处于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他们富有理想和幻想,对未来充满憧憬。但是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他们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条件和环境及人际关系常常提出过高的要求,忽略客观条件限制,期望一切都是现成的和顺利的,一旦在现实中遇到一些挫折,他们就大失所望。
2.自我意识不健全,常出现认知偏差。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大都与自我意识有关,例如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对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不能准确地自我定位,不能独立地整合各方面信息等。
3.应对策略与应对能力欠缺。在现在的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对生活事件的应对策略与生活对他们的要求很不相称。当他们遇到某些事情难以处理时,虽然能够对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内外原因进行一番分析,但是最后往往会出现“我知道……,可是我该怎么办?”的局面。这使他们不能有效地处理各种生活事件,不能积极地面对各种压力,不能很快地恢复自己的心理平衡,而是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的应激状态,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
三、如何处理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首先,要正确敢于承认并正确认识自身的缺点,不过分追求完美。其次,要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减轻内心的压抑感。最后,要学会合理地释放压抑的情绪。大学生承受着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可以在大学期间通过参加各类活动和实践,使自己的身心均得到锻炼,具备更好的承压和抗压能力,来达到积极面对生活的目的。
(二)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不仅要抓好专业知识上的教育工作,而且也要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让学生不但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同时,在心理上也能得到完善和发展。
(三)家庭配合关注学生
家庭对学生影响深远,家长要做好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并及时留意孩子出现的异常,与学校做好配合,早发现、早纠正,以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四)社会为大学生减压
大学生是一个即将跨入社会的新群体,他们可以为社会的建设增添新的活力,社会应该为大学生择业、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以使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张晓英,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其对策.长江职业学院.2009(4).
[2]温永慧,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人际交往技巧.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