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2)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篇二
《谈多渠道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教育者应针对青少年心理特点分析原因,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如与家长经常沟通与协作,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教育教学等多渠道互相配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既扎实又到位,从而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加强
青少年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正是身体迅速成长,各种器官功能日趋成熟时期,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其心理处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了解和研究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利于社会各界及教育工作者明确教育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青少年心理特点
青少年时期具有独立意识增强,自尊自信,但还不能摆脱依赖;认识能力显著提高,处于求知欲望最强的阶段;情感丰富而强烈,易激动、多变化,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意志、性格、正在形成中,兴趣广泛,好活动好模仿;青春期到来,性意识萌发;因此,这一时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惜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思想准备,我们的一些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渡过“过渡时期”、“危险年龄”,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有的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2/3的成年人心理疾病产生于青少年时期。
二、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诸多原因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
1、家庭影响主要源于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学校教育主要源于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等。
3、社会影响主要源于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网络游戏内容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青少年由于缺少辨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青少年的非正常心理。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有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观点正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所接受。
三、多渠道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
对青少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应总体规划,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心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心理健康的疏导、培养与教育。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就需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向上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其次,对学生进行以下心理健康的培养和教育:
第一,培养学生自我意识。通过演讲、值日、管理班级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勇于接纳自己,善于认识自己,自觉地控制自我,作到自尊、自爱、自强、自控、自理。
第二,培养学生群体意识。通过团体操、拔河比赛、运动会等一些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能和谐地与人相处;对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处的角色有初步的责任感,学会谅解、宽容、承受委屈,保持自我心理平衡。
第三,培养学生学习意识。通过与学生交朋友谈心、批改作业时不忘写上鼓励的话语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消除他们在学习上的压力。从而能承受学习上的挫折,正确对待学习上的成功与失败,成为学习中的强者。
第四,要培养学生生活意识。通过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培养学生人生道路上不但有顺利、成功,还会与挫折和失败,无论怎样都要学会积极地面对周围的一切,学会自我抵制社会的不良影响,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不断培养与增强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从而学会生活,体验幸福。
2、与家长经常沟通,适当予以指导和帮助。很多家长不太了解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访、打电话沟通、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健康规律和特点。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心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3、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除了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4、建立心理咨询室,解答心理疑惑,进行心理疏导。配备专业的心理医生,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提供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总之,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提高思想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一个同步实施的过程。它对学生具备高尚的情感品质、树立坚强的思想意志、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智力的发展及最终正确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如家长的关心、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班主任管理、教育教学等多渠道互相配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既扎实又到位。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