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学习的心理学论文(2)
有关学习的心理学论文篇二
《大学生的学习情绪调控》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当下大学的情绪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绪与学习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对各种情绪予以积极调控,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和激发必要的情绪体验,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这对当前学习具有极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习情绪 不良情绪 情绪调节
正文:
每个人在学习生活中都曾体验过不同情绪,如沉醉于成功的喜悦,体验过失败的痛苦,曾为老师的表扬而兴奋,曾为朋友的伤害而伤心.情绪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理解,进而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
情绪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中产生的主观体验,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反之,当客观事物或情境不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
迄今为止,研究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情绪和学业具有相互作用。“情绪即学习”,后天的学习会对情绪的产生重要的影响。学习对情绪体验和情绪分辨具有重要的作用。情绪作为一种反应系统,很明显受个体对情绪解释的影响,而这种解释和判断则依据人们已有的知识、价值观、信念以及先前的情绪和情感状态而变化。在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经验影响个体的情绪反应倾向。情绪表达方式受学习的影响,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其情绪变现方式不同。
学习可能改变或者包含某些情绪,但是学习本身也被情绪影响,甚至是情绪的产品。情绪是能量的来源,渗透于我们学习生活的每个方面,对学习能起到促进或者抑制作用。已有研究证明,情绪和学习之间关系密切,情绪状态对注意、记忆、决策、和信息加工策略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情绪有多种类型。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情绪:积极情绪(愉快情绪)与消极情绪(不愉快情绪),自我导向情绪和其他导向情绪,理性情绪与非理性情绪。其中,课堂中的情绪又是关键所在。课堂环境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关键的,学生在课堂中度过大部分时间,社会关系在课堂中形成,重要生活目标的获得依赖于课堂中的个体或者团体互动。课堂环境影响学生情绪体验的强度,而情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表现,以及学生的人际成长。焦虑、抑郁、恐惧、倦怠等是课堂中常见的影响学习效率的情绪。有不少学生智商高而学业成就低,主要就是因情绪的困扰所致
在进入大学后,面对教师授课方式、学习环境的改变,大学生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适应不良的问题,“如果学习通常会将之视为一种痛苦、难受的差使和负担,甚至视为对自尊心和安全感的障碍和威胁,因而他们会表现出退缩、厌倦甚至抵触的倾向,至多尽义务式地或应付性地进行一下意志努力”。作为大学生,从道理上完全明白学习的目标指向,也会自己逃课等不良行为而感到后悔,但是一部分同学自制力、意志力差,不能及时调整情绪状态,出现不及格现象,进而通过沉迷网络游戏等进行自我麻痹,从而逃避学习不良给自己情绪带来的不适。
因此,作为学习者和教育者应该认识到情绪状态至少与智力—认知内容同样重要。在学习中,我们决不是不要情绪出现,而是要和缓地、策略性地对待情绪。我们要管理和调控负面情绪,激发积极情绪。我们喜欢的活动、游戏、幽默以及个人关心和注意的事情,都可以引发学习的积极情绪。
1、满足学生需要是前提。从管理心理学和激励理论的角度分析,动机支配人地行为,动机又产生于需要,情绪可转化为动机和行为,动机和行为都是以需要为轴心的,满足学生的需要是端正学生学习动机、支配学生学习行为的条件,是引发良好情绪状态的前提。在学习中,学生的需要既包括增强体质、避免受伤等社会性需要,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首先尽可能从满足学生需要的角度引发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但这又不是一味的迎合,而是通过对学生低层次的需要的培养、发展,才能达到满足需要,调控情绪方面有效性和教育性的统一,其次,要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调控学生学习目标的认知评价;使教学的要求和内容成为在学生看起来是符合其需要的东西,从而使学生自觉形成积极的学习情绪。
2、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提高大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我们表现出来的情绪往往是经过掩饰、伪装的,这样,就妨碍了我们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的情绪,缺少了真正的“症”,也就难以对症下药。情绪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并学会如何与之相处,才有可能谈管理情绪。高校的学生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和常见的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的困扰,加强对情绪调适能力较差的同学的关注,做好相关建档管理,通过选修课、讲座等方式加强对情绪等心理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情绪管理对自己学习、生活、感情的重要性以及正确进行情绪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
3、指导大学生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情绪,学习情绪调节的技巧来缓和、转移情绪,从而提高情绪智力。
情绪宣泄:大学生的情绪十分丰富,负面的情绪需要及时的释放,如果不及时释放,长期的压抑,会导致最终的爆发,后果会很严重。大学生在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后,可以选择适当的情绪宣泄,如选择明友、老师、咨询专家、网络等进行倾诉;通过写日记等发泄并整理自己的情绪。
以记录为例,有丰富的经验性证据证明,在悲伤或创伤性事件的情境下,记录情绪反应能对身体健康产生长期有益的影响。在记录情绪反应的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冷静下来组织自己混乱的情绪,并结合自己的原有的认知结构,认清事情的本质,并适当的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避免过激的情绪对身体和人际关系等的伤害。
情绪转移:顾名思义,大学生在遭遇负面情绪时,可以选择离开当时的情境,转移注意力,如听听曲调高雅,旋律优美的音乐,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旅游等。情绪升华:负面情绪主要是由于个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造成的,若一味的沉浸于自己的弱点,可能会在一些不良行为中寻找安慰,从而导致无法自拔。大学生应该扬长避短,认真分析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弥补不足,将理想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去,实现升华。
理智疗法:宣泄和转移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情绪管理的方法,升华也很难认识到情绪的本质,ABC理论则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A是指引发的事件,也就是我们能感觉到的事实;B是我们对A事件所持的观点。C则是B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反应,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观点造成的反应。我们需要首先认清引发情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
4、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稳定学生情绪。习惯了高中紧张生活节奏的大学生往往难以短时间适应大学生活,部分同学不能很好的安排学习和课余时间,经常感到郁闷空虚,他们要么浑浑噩噩的虚度光阴,等到毕业时才后悔莫及;要么将自己托付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的创设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而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同学之间加强沟通交流,生活变得充实,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大学生在活动中认知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4、重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干预。情绪虽然是对事物的短暂的反应,但若不能及时进行调控,长期积存,容易导致抑郁、焦虑、强迫、自卑等心理问题。学生对单独的心理辅导会比较排斥,而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正确的评价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干预,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的表达、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同时,大学生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总之,情绪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激励个体前进,促使个体向重要的目标迈进。由情绪唤醒引发的生理唤醒可以令个体达到更高的绩效水平。但是,情绪过于激烈则会使效率下降。对于困难的任务,最佳绩效需要较低的唤醒水平,对于简单或者容易的任务,最佳绩效则需要较高的唤醒水平。
大学生的情绪虽然开始趋于成熟,但是冲动性的特点也很明显,特别是一些负面情绪对大学的学习会造成危害。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的健康知识的渗透,提高大学生情绪认知能力;知道他们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提高情绪智力;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并加强对大学生的专业辅导。
参考文献:
[1] 刘儒德。学习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叶素珍,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北京大学出版社。
有关学习的心理学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