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题目的论文
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题目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题目的论文篇一
《关于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探索》
摘 要:农村小学生心理现状已经影响到了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和学生未来的发展,而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 问题和现象 分析 探索
一、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现象
1.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远大理想,相当部分农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回答问题,不是不举手,就是你等我,我等你,被动学习,不能按时完成课后作业,不能主动学习,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
2.不能正确对待考试,拿高分是他们直接的心理动机,他们己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的潜在影响,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甚至一听到考试就逃避。
3.少数学生性格孤僻,情感脆弱、抑郁。集休意识不强,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操场上,稍一留意,就会发现有一些形单影只的学生,眼神游离。
4.不善于沟通,交际能力低下,甚至惧怕交际。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见了认识的长辈,不打招呼,甚至躲起来。
5.多数学生在卫生、学习、语言、交际、纪律等方面的习惯差;对师长不够尊敬,缺乏爱心同情心,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较为严重;自觉性较差,自制性不强,同样的保证说了一次又一次,错误还是一犯再犯。
6.缺乏竞争意识。选班干部不关我的事,学习成绩好差无所谓,评优选先随大流。
7.从课后学生的谈论中听出,部分高年级学生有早熟倾向。
由此可见,农村小学生心理现状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发展。
二、针对现象和问题的分析
1.家庭教育方面
(1)农村学生的家长对教育的认识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幸福与否和学习的关系不大,因为农村的很多大款根本就没读过几天书。还有一部分家长还存在着养儿防老的陈旧观念,早早就给孩子把房子盖好,根本就不想让孩子离开自己。“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他们的最大理想。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棍棒育英才”,打骂教育屡见不鲜,这种家庭环境和对教育的错误认识,直接造成了农村学生学习态度的不端正甚至厌学。
(2)隔代教育愈演愈烈。部分学生家长在外打工,在家的为生计早出晚归,自然对学生的学习关注不够,爷爷奶奶对孙子又是百依百顺,集千万宠爱于一身。
(3)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客观上制约着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即便有的家长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教育。
(4)少数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这种家庭情况也是造成这些学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2.学校教育方面
(1)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近年来,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在农村的学校里,应试教育还是教育教学的中心。高考还是教育的指挥棒。在这种形式下,很多学校,以牺牲学生的活动为代价,挤出时间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生活在一个更加闭塞的环境里。客观上就没有了沟通、释放、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出现冷漠,惧怕交际的心理问题不足为奇。
(2)学校教育中偏重于智育教育。忽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指导、教育的不够,学生的特长没能得到最大发挥。
3.社会影响方面
不能辨明是非的学生在网络电视上汲取流毒,家长带孩子出入歌舞厅、酒吧,致使学生超前步入早熟行列或染上不良习气。
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和学生未来的发展,而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小学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发展他们的个性,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绪而变得感知敏锐,想像丰富,思维活跃,从而达到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目的。
1.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重塑学生的心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堂语言的巧妙运用,适合的肢体语言,与对学生合理的期待相结合,能产生较佳的课堂气氛和效果。在课堂上,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讲课时,给学生鼓励的眼神、动作、话语,让他们受到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学习知识,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受到心灵的重塑和洗涤。
2.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选择他们最关注、最渴望解决、最想了解的问题,是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的又一方法。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推动力,兴趣也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不断完善。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赞扬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例如“请大胆讲”“谁还想补充”“如果这样说是不是更全面”等。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这样的语言表述,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取得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效果。
3.感受个人成功的欢乐,克服厌学情绪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对学生的思路、解答正确或合理的都加以肯定;对差错或不足之处,启发学生自己发现、修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形成学生的成功心理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成为学习的成功者。例如,在教学《最美的花朵》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我提出不同的问题,我让后进生回答每个自然段在写什么;我让中等生回答,哪些句子是比喻句:我让上等生回答,课文中“你”、“我”、“他”指的是谁,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如伺与其他人相处。不同的学生都在课堂上感受到了成功的欢乐,不但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而且克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4.尊重学生人格,走出心理阴霾
在进行教学时,我尽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每个学生,尤其是学习潜能生的人格。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认为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在课堂教学中,对班上胆小自卑、性格内向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才能健全他们的心理。他们特别害怕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朗读课文时,我就有意安排他们轮流逐段朗读,他们的声音很小,语言也结结巴巴,但我表扬鼓励他们读音正确,没有遗漏。重点段落我还会选择赛读,鼓励大家声音洪亮,读出自己的感情,通过示范与个别指导,让他们有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
5.莫以对错论学生,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
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我一直对学生说“课堂上,你心里怎样想,口中就怎样说,笔下就怎样写”,答错了也不会受到批评或嘲笑。失败是成功之母嘛。在教学《装满昆虫的口袋》时,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后,出示要求:本文讲了主人公是谁?讲了他哪些事?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课堂上举手者众,学生积极发言。回答对错与否学生都可以坐下倾听。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不怕回答错,心理活跃,参与意识强烈。我还让他们结对帮扶,相互探讨问题,相互读书,相互听写,相互批改作业。这样,通过课堂管理,培养学生自主、自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
农村人口比例大,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少年强则中国强,只要我们共同探索,鞭策他们健康成长。
关于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题目的论文篇二
《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探讨》
摘要: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和技能,更是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在素质教育推行以来,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尤其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十分关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本文即将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个角度来分析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问题
在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小学生年龄小,心理素质不成熟,因此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关键的,不仅仅是学校、教师要着重关注,学生自己也要加强训练,只有全方位努力,才能做好心理健康工作。
一、学校方面
学校需要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一)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程或讲座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积极开设一些相关的选修课程或者是讲座,通过专业的心理问题分析、心理知识讲授、心理健康训练等方式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只有用科学的知识武装头脑,学生才能在出现问题时有所准备,从容面对。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被大多数学校明确地列入教学日程,所以学校应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创设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不仅是在课堂教学上,还应在团队活动中,或者是其他活动中随机渗透。
二、教师方面
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所以其担负着最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
(一)敏锐地观察学生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即使心理上存在问题,也难以察觉,而且即使学生知道自己存在心理问题,也很少去跟教师沟通,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敏锐的观察,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神情动作,及时发现一些不良的苗头,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开导,不要让小问题累积引起大问题。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还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认同,心灵得到沟通,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规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进行心理辅导
进行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核心的部分。对于心理辅导,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1.个别辅导
针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我们应该多加辅导,可以通过设置心理咨询室、老师信箱等来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一对一地分析他们身上的问题,并进行心理疏导,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是比较深入、比较有效的心理辅导方式,虽然会有一定的时间成本,但依然是我们目前不可代替的心理辅导方式。
2.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针对个别辅导而言的,多是以心理活动小组的形式出现,是一组学生在辅导老师指导下讨论训练并有效处理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小组人数少则四五人,多则十一二人,其成员多为同年级的、同年龄的学生,且有类似的待解决的心理困扰。小组辅导适用条件是:学生的心理问题与人际交往有关,且小组成员愿意在团体中探讨他们的问题。一个小组通常要活动十多次,每次时间为一课时,小组辅导兼有班级辅导与个别辅导的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心理辅导方式。小组由学生自愿结合形成,推举热心于活动、态度热情、工作负责的同学当组长,每学期活动七、八次,有较好效果。应该强调指出的是,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学生方面
无论学校和教师作出多少努力,学生本身才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一)建立适当的需要
很多心理问题都是由于心理期待过高,而现实达不到那种期待,所以产生的一种落差。所以,小学生应该建立适当的需要,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要从实际出发,不空想,不攀比,不苛求父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这样会使学生放得下,想得开。
(二)培养积极的情绪和广范的兴趣
积极的情绪和乐趣是抵抗心理疾病的最好的办法。要想远离心理疾病,就要多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树立积极的情绪,从广泛的兴趣和积极的情绪中忘记烦恼,获得快乐。
(三)树立自信心
自信的人是幸福的,只有保持自信,才能有一种愉快的情绪,不自卑、自弃,才会愿意展现自己,融入集体,摆脱心理问题。所以学生都要树立自信心,多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多鼓励自己、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敞开心扉,做一个积极、阳光的孩子。
(四)多与人交流
由于现在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养成了孤僻、自私的性格,这样的性格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疾病。所以学生应该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多与人交流,增进感情,克服孤僻、自私的心理,更加积极、健康。
以上,我们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分析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其实,要想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肖新燕,刘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07(6).
[2]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编著,俞国良,陈虹主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M].开明出版社,2001.
[3]黄珉珉,李炳义主编.小学生心理健康[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
[4]广州市天河区先烈东小学课题组.全面关注心灵成长,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的探索[J].教育导刊,2004(6).
[5]苏文木,林乐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
[6]周觉伟,顾欢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途径[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4(Z4).
[7]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