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学生自卑心理论文
自卑心理是由于个体对自我评价不当而产生的一类消极的心理体验,它广泛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自卑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自卑心理论文范文一:大学生自卑心理及调适
【摘 要】立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和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关注,为了健康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必要对其工作本身进行研究与反思。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思考,本文选取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个案作为研究对象。
【关键词】自卑心理 案例分析 案例思考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047-02
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感人人都有,只有当自卑感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学习和工作的正常进行时,才归之为心理疾病。在人际交往中,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疑忌心理;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
一 自卑心理的主要表现
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心理上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其表现在:
1.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往往是现实交往受挫,产生消极反应的结果
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常常可能遇到不能克服的障碍,导致交往挫折感的发生。如失恋,常常就会引起失恋者较长时间的不良情绪反应。对待这种爱情挫折,有自卑倾向的人会难以忍受,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或倒霉的命运,因而灰心丧气、意志消沉。
2.生理上的某些不足引起消极的自我暗示
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有些青少年常因个子矮、过胖、五官不正、身体残疾、缺陷等抑制了自己天性的发挥,于是感到精神压力重重,常常怀疑或担心自己的缺陷被人耻笑,因此而离群索居,不敢主动交往或接受友谊。
3.对自我智力估计过低带来的消极暗示
有些青少年由于学业上、工作上成绩平平,无出色表现而过低估计自己的才智水平,甚至导致对整个自我认识消极,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于是在交往中过于拘谨,放不开手脚,担心自己成为笑料或被人算计。
4.对性格与气质自我评价带来消极的自我暗示
自卑者大多对自己的性格、气质特征有些了解。但他们对自身存在的不利于交往,不利于张扬自己个性的性格特征总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
二 案例分析
现就以我系心理咨询中心“对一位因家庭变故的学生的引导”为例,介绍大学生自卑心理及调适。
1.案例简介
在2012年3月16日,早上笔者刚刚到办公室就接到了铁工高0902班周某伯伯的电话说:“周某父亲在工作中不幸从二楼摔下来而受了重伤,正在医院抢救,给他请假一天。”2012年3月17日早上,周某的伯伯又打来电话说:“因周某父亲在医院抢救无效而死亡,给他请假四天。”我意识到这件事情对周某的打击有多大,在接下来的时间对周某特别关注。
2.案例分析处理
2012年3月19日晚,我在教室召集了铁工高0902班班委成员会议,向班干部了解情况。经班长介绍得知,周某是衡阳市本地学生,平时在班上也有几位要好的同学。班干部会议结束后,我便立即去找了那几位同学了解情况。据同学反映,周某性格比较内向,话语不多。本学期无任何迟到、早退、旷课违纪的现象发生。
2012年3月20日晚,我召集了铁工高0902班全体同学会议,主要讨论了对于周某家庭突发事件,我们能为他做些什么?最后,全班同学决定派几位同学代表去周某家看望和安慰他和他的家人。之后,我还亲自打电话到周某家里,周妈妈的声音很悲伤,我在电话中安慰周妈妈,并说明了全班同学的决定。对此,周妈妈很感动。
2012年3月21日,我和铁工高0902班李某和杨某带着全班同学捐赠的物资到了周某家。我们的这些行为让周某和其家人非常感动。周某也表示自己不会因为这次事件而被打倒,反而会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学习。返校后我安排朋辈辅导员杨某负责帮助周某,随时向我汇报周某的情况。
2012年3月24日,周某第一次返校,空余时间我约他到学院的心理咨询中心进行第一次在校心理辅导和沟通。本次心理辅导主要是给他讲了洪战辉的实例来鼓励他,也和他讲了许多家庭不幸的人如何自学成才、努力奋斗的例子,通过实例结合他的实际情况给予开导。因为之前有过家访,增加了周某对我的信任,此次的谈话效果很理想。但是透过周某的言谈举止仍能感受到他的悲伤。我也在周某第一次返校后主动与周妈妈进行电话联系,将周某的在校情况与家长沟通,周妈妈目前的情绪仍很悲伤,在不断哽咽中与我进行电话交流。周妈妈说:“周爸爸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现在突然离世,周某下一学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怎么办?”我安慰了周妈妈,并告诉她要坚强起来,勇敢面对,因为她是孩子们的精神依靠。据我了解,周某父母既没有固定单位,也没有固定收入,母亲因身体不好在家做家务,还有一个姐姐在读高中,爸爸是家里的经济支柱。我能感受到周妈妈最大的担心是接下来的经济来源。在接下来的每次国家级和院级的困难补助活动中,我都优先考虑周某,也告诉周妈妈现在国家有为贫困大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在接下来的每个星期都会约上周某进行一次深入的心理交流。通过近一个月的心理辅导和帮助,周某的情绪已经慢慢稳定下来,也能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目前,周某在校外顶岗实习,据单位负责人反馈,周某在实习单位很认真努力,表现很优秀,现已签订了劳动合同,周某的姐姐也考上了大学,周妈妈也找了一份工作。
3.工作思考和建议
通过周某的事件,使我对我的工作职责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深深体会到这份工作的责任和意义。要做好这份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辅导员要以实际行动关心、体贴学生,赢得学生的信赖,辅导员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2)平时多关注和关心性格内向的学生,多与其谈话,善于看到学生的变化,对其发生的异常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帮助。(3)加强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家庭的变化和情况,把家长当作我们的同事,共同教育与引导,能取得更好的效果。(4)要在班级建立健全消息制度,能让班级的信息及时反馈给辅导员,辅导员要随时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特别是突发事件。(5)在班级培养几位性格开朗热心又信得过的朋辈辅导员,在班级突发事件处理时能充当老师的“左右手”。
参考文献
[1]孙福兵.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4)
[2]吴彩霞.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3)
[3]胡凯.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肖冬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大学生自卑心理论文范文二: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
摘 要:自卑是个体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过低的一种消极情感体验,它不仅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而且对大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从大学生自卑的表现、危害和原因几个方面,探究大学生自卑的心理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自卑心理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7-088-02
自卑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无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社会地位、健康水平如何,人们都在生活中多多少少地体验自卑。大学是青年走向社会的过渡和成熟时期,在面临重大压力和激烈竞争下,大学生通过学习新知识,迎接新挑战,不断地舞出人生辉煌的一面。然而,一部分大学生却不能有效地适应和融入大学环境,反而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比如说自卑、焦虑等。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大学生中有23.25%的人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高达30%左右,并呈继续上升趋势。这些心理障碍给自卑心理的产生提供了滋生的温床。自卑不仅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还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职业规划,因此,关注大学生自卑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1 大学生自卑心理的表现
1.1 自负性
很多学生的自负倾向恰是由自身的自卑带来的,自负的根底是深层的自卑,这是自卑的一种变相表现。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有时会争强好胜、高傲自大、吹嘘自己有很强的能力,或夸耀自己优越的家庭背景和财富。其实,这只是通过炫耀的方式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自卑和缺陷。
1.2 敏感性
自卑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短处和他人的评价往往比较敏感,自尊心容易受损伤。他们缺乏安全感,对自己的估计偏低,怕他人看不起自己,常会把他人的一些无关言语和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轻视和攻击,甚至会怀疑他人在私下里说自己坏话。
1.3 泛化性
自卑的泛化性表现在把由于某一方面原因造成的自卑情绪波及到其它方面, 进而对自己各方面做出普遍否定。例如,有些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而受到冷落和排斥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常常会泛化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认为自己在社会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方面也不如别人,从而进一步加重了自卑心理。
2 大学生自卑的危害
2.1 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进行社会交往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和过程,而自卑的大学生往往以闭锁的自我被动与他人交往,他们不会轻易对别人袒露心迹,显得比较封闭和保守。久而久之,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疏离。
2.2 产生健康问题
自卑大学生的大脑皮层长期处于抑制状态,其中枢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中各器官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容易产生各种病症,如头痛、乏力、焦虑、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等等。
2.3 影响个性发展
大学生在与他人进行人际交往中,常以他人的性格特征和反馈信息为参照,进行客观全面地认知自我,并在平实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挫折应对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自卑的学生往往会敏感多疑,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与他人缺少有效的交流。这样,个人在自我的狭小空间,与新生事物缺乏联系,观念陈旧,从而影响了个性的全面发展。
3 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3.1 个体内在因素
3.1.1 生理因素
人的外表,如容貌、身材等对大学生而言,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与意义,所以每个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都很注重自己的容貌身材等自身条件与因素。有些大学生觉得自己长相不如别人,或受到他人的冷漠轻视,便会引起自卑,由此远离他人,封闭自我。大学生身体有身体疾病或生理缺陷,是产生自卑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3.1.2 自我评价不合理
心理学家A・艾利斯认为,一些负性的情绪,如自卑、焦虑等都是个体对事物的某些不合理的观念造成的。自卑心理的实质就是过低的自我评价,而且这种评价时常是歪曲、片面和不合理的,表现在单一事件失败的基础上对自己作出全面的否定。与成人相比,大学生的理想自我与现实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往往不能与理想自我相匹配,因此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大学生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通常会产生自卑心理。
3.2 社会外在因素
3.2.1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主要表现在家庭经济条件方面,小时候家庭条件贫困的学生,由于很多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不了,会形成失落和焦虑的感受,缺乏安全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产生自卑心理。其次,父母的生活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有些父母在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总是采取忍让、示弱的心态,时间长了就会在孩子心中埋下自卑的种子,使孩子养成胆小怕事、唯唯诺诺的性格。
3.2.2 学校教育滞后
(1)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系统的科学的理论知识作指导。(2)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多是缺乏专业的心理教育工作理论和经验的兼职人员。(3)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还不健全,学校通常采取授课和讲座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缺少有效的、直观的双向交流。
4 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对策
针对以上内外在两大方面的原因,提出以下四点对策:
4.1全面认知自我
认知自我不仅包括对自我的身体、性格、能力、社会角色等诸多方面的认识,也包含着对自我的整体评价与情感体验。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往往因为他们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因此,形成正确的认知自我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客观性。大学生需要通过多个层次的信息反馈和反复多次的印证结果,来客观准确地认知自我,任意夸大或贬低自己某方面品质的做法都是不客观的。(2)全面性。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出发,以偏概全思维和盲人摸象的片面思维,都是不全面的。(3)动态性。大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个人的动态发展是极其重要的特征之一。 4.2 树立自信
自卑与自信是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其形成和发展与个人的意志品质息息相关。充满自信的人,积极乐观,不会轻易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低头。意志坚强的人,不易自卑,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会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下一次成功奠定基础。因此,高校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决心来克服自卑心理,战胜困难,迎接挑战,不断超越自我,走出心理困境。
4.3 积极补偿自我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象征,如果个体一直保持着勇气力求补偿缺陷便能通过直接实际的方法改进身边所处的环境,将自卑感转变为奋发上进的内在动力,以求得优越感,那么此时的补偿便是有效的,此时的自卑感起到了积极作用。生理上的补偿有盲人尤明、聋者尤聪等现象,除此,人还有心理上和才能上的补偿,如勤能补拙、扬长补短等。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吕蒙由“目不识丁”到最后“刮目相看”,便是通过后天积极补偿的结果。
4.4 有效开展心理咨询,矫正自卑行为
(1)各高校应建立一支专业的规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老师队伍,针对大学生的自卑心理,采用正确的方式和合理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2)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方面引导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尝试建立朋辈辅导队伍,在符合条件的同学中培养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学生,为大学生心理咨询提供方便。
5 结语
总之,综合分析大学生产生自卑的表现和原因,充分认知到自卑的危害,勇敢地去克服自卑心理,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完成学业、形成健全的人格,还有助于大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李艺敏,孔克勤.国内自卑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0(6).
[2] 陈冬云.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J].山西科技,2006(1).
[3] 孙瑞权.阿德勒理论对“自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9(9).
[4] 张继如.大学生自卑心理及其对策[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
[5] 李望舒.关于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04(2).
[6] 张国民.大学生自卑心理及防治刍议[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7] 张国蓉.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J].教育探索,2010(1).
[8] 刘刚,杜彦杰.大学生自卑心理危机与认知干预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3).
[9] 翟贤亮,徐莉,孟维杰.自卑的他人补偿探究[J].心理研究,2012(2).
有关大学生自卑心理论文相关文章:
2.自卑心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