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糖尿病足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斯娃分享

  糖尿病为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一旦发展为糖尿病足,由于疾病长期折磨,导致患者易发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和加重足部的症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足患者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糖尿病足患者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21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

  【摘要】总结21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严格控制血糖,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局部皮肤的护理,皮肤水泡的护理,创面处理,心理护理及糖尿病宣教。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21例全部痊愈出院。

  【关键词】糖尿病足 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由于末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我院从2007年5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21例糖尿病足患者现将相关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17例,女4例,年龄63.5-78岁,糖尿病史5-13年,病程3-13天,体重指数23-28kg/m2,血糖11.3-35.8mmol/L,糖化血红蛋白7.8%-10.3%。按Wagner分级法[2]:0级2例,1级5例,2级4例,3级7例,4级3例,5级0例。

  2 护理

  2.1 严格控制血糖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根据患者体重、年龄及活动量计算每日饮食量,以达到热量摄入与能量消耗间的平衡。糖尿病足部坏死的患者因消耗大,应适当增加热量10%-20%[3]。应用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应用微量泵以0.1U(kg.h)的速度小剂量注入胰岛素,并视情况调胰岛素剂量,以每小时降6.1mmol/L为宜。直到降至13.9mmol/L后改为“三短一中”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监测为指测空腹加三餐后2h及睡前血糖,并根据患者血糖及进食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把血糖控制在6.0-6.5mmol/L之间最为理想。有利于局部病变的恢复。

  2.2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每日用活血化瘀、扩管,营养神经的药以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必要时给予抗凝治疗,给予低分子肝素钠6000U,1次/天皮下注射。用软垫或软枕抬高患肢30度-40度,以减轻患肢负重。为更好地促进创面血液循环和肉牙生长。2级以上糖尿病足应用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普通胰岛素40U+654-2针50mg+庆大霉素80万U配置,或根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每日上午由责任护士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剪除局部坏死组织后,用配制好的药物湿敷于创面上,然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再用不经湿化的氧气6-8L/min向创面吹氧30-60min,每天2次。视创面分泌物多少,每天换药1-2次,或隔日1次。或彻底清创后用红外线灯照射,距离为30-50cm,每天2次,每次15min。再根据局部分泌物培养情况选用敏感抗生素湿敷于创面。经过以上积极治疗和护理,若患者仍出现全身毒血症状,且感染灶明显扩大,与健康部位有明显界限,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适当足量广谱抗生素给予全身用药。如感染无法控制应及时截肢。 2.3 心理护理

  糖尿病足的患者由于病程长,局部感染坏疽伴恶臭,不易愈合,严重者有截肢的可能,因此,容易产生焦虑、愤怒、悲观、失望等心理问题,所以护理上要加强心理护理,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4 健康教育

  早期干预可使高危人群足溃疡发生率明显降低。教育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足的危害性,加强预防、保护意识,重视日常足部护理和预防至关重要。预防措施主要有:(1)积极控制糖尿病,严格控制高血糖,最好把血糖控制在6.0-6.5mmol/L之间。不要把血糖降得太低,这样会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2)合理饮食,严格控制高血脂。(3)积极预防动脉硬化、肢端缺血、神经病变、感染及诱发因素。(4)改善肢端循环,禁止吸烟,可服用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药物,每日适当做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min[4],如甩腿运动、提脚跟-脚尖运动、下蹲运动。平时抬搞患肢,以利血液回流。(5)保持足部卫生、鞋袜要合脚、清洁、通气良好,穿软底布鞋,棉织袜,禁止赤脚行走。(6)对鸡眼、胼胝脚癣及时治疗,防止感染化脓。(7)注意保暖,洗脚水不宜超过患者体表温度,禁用热水袋,电热毯,理疗、火炉取暖防烫伤。(8)不宜剧烈运动,避免双足过度负重,预防外伤,定期做糖尿病足的筛查。

  在患者住院期间,注重疾病知识、饮食、运动及血糖监测等相关知识的讲解,可发放糖尿病知识手册,收集报刊、杂志中相关的内容发给患者自行翻阅,使患者基本能够掌握所讲知识。科室定期组织糖尿病教育系列讲座及糖尿病人联宜会活动,鼓励他们互相交流经验,针对活动中患者提出的问题,做详细解答,做到理解与讲解相结合,提问与讲解相结合,示教与指导相结合,以加深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识。

  参 考 文 献

  [1]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

  [2]叶高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06-808.

  [3]高伟.糖尿病足42例护理对策[J].河北医药,200628(2):156-157.

  [4]谢丽芹,张连瑞,姜琳昭,等. 糖尿病足的预防[J].哈尔滨医药,2006,26(1):35-36

  糖尿病足患者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二:浅谈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

  [论文关键词] 糖尿病足;血糖;防治;护理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防治方法和护理,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16例糖尿病足的防治资料与护理体会,采用降血糖、全身治疗和局部清创处理及抗生素、胰岛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等的交替换药。结果:16例糖尿病足15例痊愈,1例出院时创面结痂干燥。结论:防治糖尿病足除积极控制血糖和创面感染,局部创面的处理及正确的足部护理,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足的患病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甚至已达到糖尿病患者的49.5%[1]。由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和血管的病变,皮肤、组织极易受到外伤,而且由于供血不足,免疫力低下,伤口易感染,形成溃疡难以愈合,若治疗护理不当或不及时,最终导致坏疽或截肢。所以,加强对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我科2005年2月~2007年6月收治的16例糖尿病足患者的防治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糖尿病足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诊断符合WHO(1985)标准。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50~78岁,糖尿病病程2~25年。16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足麻、疼痛、跛行等症状。溃疡发生部位:足趾8例,足背4例,足底2例,踝部1例,足跟1例,溃疡面积在0.5 cm×0.5 cm~7.0 cm×9.0 cm。16例糖尿病足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饮食控制,控制血糖、抗感染,足部护理及创面处理。

  2糖尿病足的预防

  2.1严格控制血糖

  根据病情及时调整降糖药剂量,给予糖尿病饮食,将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在饮食治疗中注意[2]:①按时进食。②控制总热量,在保持总热量不变的情况下,保证饮食平衡。③严格限制各种甜食。④体育锻炼时不宜空腹。⑤控制体重。

  2.2足外伤的预防

  足外伤和感染是引发足溃疡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足外伤,应做到:①每日检查双足,观察足部皮肤的颜色、温度和疼痛感觉有无变化。②每日用温水(以不烫手为宜)清洁足部,保持足趾间的清洁、干燥;保持足部清洁,嘱患者勤换鞋袜。③避免足部受伤,不要赤足行走,不要赤足穿鞋,以防刺伤、碰伤。④注意保暖,尤其是冬天,要选择柔软、前头宽大合脚舒适的鞋子。⑤修剪指甲时注意剪平,不可过短。⑥正确处理鸡眼、脚癣。

  3糖尿病足的护理

  3.1心理护理

  糖尿病足患者因足部溃疡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和影响,特别是面对截肢的危险,对健康和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消极、悲观,甚至有恐惧心理。及时将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防治知识和护理方法告知患者和家属,可以让患者对糖尿病足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同时还可以:①向患者介绍糖尿病足痊愈病例,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和期望,做好心理疏导。③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讲解治疗和护理的疗效,增强治疗信心。在与患者交流时,要注意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多用安慰、鼓励的语句。

  3.2 创面处理

  根据溃疡局部坏死组织及分泌物的情况,选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反复冲洗,伤口及周围皮肤用碘伏消毒,每次擦拭两遍,方法自伤口周围边缘向外5 cm,视创面情况清除分泌物,将已溶的坏死组织锐性剥离去除,如创面成痂者锐性剥痂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外涂包扎,促进痂皮自溶,有利于创面早期愈合,然后给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创面30 min,再用普通胰岛素4~8 U、盐酸庆大霉素4万~8万U、生理盐水2~3 ml均匀喷洒于溃疡面,然后用无菌凡士林纱布贴敷,无菌纱布包扎。视创面情况,每日或隔日换药一次,同时选择敏感高效抗生素给予全身治疗。在换药过程中,若分泌物减少,可在用抗生素喷洒前,先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喷洒创面,以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成和上皮细胞增殖,从而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换药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4结果

  16例糖尿病足患者经上述治疗,15例均痊愈出院,其中,9例足部溃疡2~3周愈合,6例3~4周愈合,1例因入院时溃疡深入肌层,创面愈合较慢,后因家庭经济困难,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此病例出院时,溃疡面已成痂干燥)。

  5讨论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称分布,下肢常较上肢严重。发生率为30%~45%,它可表现为感觉神经障碍、运动神经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3]。微循环障碍、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再加上糖尿病患者机体内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导致组织低氧[4],更促使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糖尿病足正是由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及微血管的病变而引起的皮肤、组织等一系列病变的结果[5]。感觉神经的减弱或消失,造成患者肢体极易受到外伤,一旦受伤,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伤口感染且难以愈合,给糖尿病足的治疗带来一定难度。所以,糖尿病足的治疗,一方面要积极控制感染和降低血糖;另一方面,应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和重视局部创面的处理,足部溃疡者,可通过采用胰岛素加庆大霉素喷洒创面等方法,改善局部高渗状态,控制感染;后期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可加速创面肉芽组织和上皮细胞增殖,从而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有资料表明,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使50%的患者不发生足部溃疡或截肢[6]。良好的心理护理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控制疾病,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元鲁山,王永山.糖尿病足护理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41-743.

  [2]李秋萍.内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12.

  [3]王瑛.糖尿病足护理体会[J].沈阳医学院校报,2001,4(3):169-170.

  [4]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4.

  [5]王向荣.116例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11:13-14.

  [6]李仁明.糖尿病足与相关并发症的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6-468.

糖尿病足患者心理护理论文相关文章:

1.糖尿病心理护理论文

2.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3.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及护理

    1338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