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毕业论文
在新的医学体系中,心理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护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护理毕业论文范文一: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综述
摘要:大多数病人认为术前访视、术中进行操作时的解释,能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术后随访,关心病人康复,进行术后指导使病人感到心情愉快,在病人和家属的感谢声中,我们的工作得到肯定,我们体会到重视病人的心理需求,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是促进病人康复的得要措施。
关键词:手术患者;心理护理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有限,气氛也特殊,手术患者在术前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反应,而急诊手术患者在受突发疾病或创伤打击下,对于立即手术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手术室护理人员如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好急诊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对接受手术的心理承受能力,主动配合手术,有利于手术后恢复。我科2007年1~12月急诊手术678例,通过对急诊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总结体会如下。
1术前护理
大多数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没有充足的时间接受与手术有关的知识教育,多数患者对立即手术缺乏必须的心理准备,易陷入焦虑、烦躁、恐惧的心境中,因此医护人员的态度,周围环境都会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护士向手术医师了解手术方式,尽量抽时间访视患者,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的是要关心、安慰和鼓励患者,若遇病情紧急,没有时间访视的情况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患者进行交谈,可以从接患者入手术室开始。
2手术心理护理
2.1在手术进行中,工作人员用心工作,不闲谈,不谈与手术无关之事,主动与患者交谈,消除陌生感。手术室是一个与外界隔离的环境,绝大多数急诊手术患者未曾进入手术室,由于手术室内各种设施布局与病房不同,穿戴与病房有差别,使患者感到手术室是一个既神秘又可怕的地方,而产生紧张心理,因此接患者时,护士应热情,友善地接待患者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信赖。
2.2关心患者需求,让患者感到舒适。在进行每一项操作前应告诉患者,患者有疑问时要耐心解释,以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如给患者输液、行麻醉穿刺、摆体位、上缚束带都应向患者解释,以免操作的突然刺激加重患者的恐惧。如有些患者要求垫高枕;有些患者感到口渴要喝水;有些患者要求不加缚束带;一些胃穿孔、肠梗阻、腹痛患者以及剖腹产患者难于接受硬膜外麻醉穿刺等,在病情和操作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病情不允许的,以和蔼的态度,耐心给予解释。
2.3术中对清醒患者的心理护理。硬膜外麻醉、臂丛麻、局麻等患者在手术全过程中神志清醒,护士应根据不同手术向患者讲明可能体会到的各种感觉,听到一些器械撞击声及注意事项。骨折上钢板,会有电钻、置入髓内钉等会有器械的撞击声等,听到这些声音不必紧张。护士在清点器械及操作时,动作要轻,严禁随意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3术后随访
术后不定时随访,向患者和家属进行术后指导,查看患者有无手术并发症等。通过术后访视,在与患者交谈中了解手术过程中的护理质量及满意程度,听取患者的意见,在反馈信息中进一步提高我科的工作质量,2001年以来我们重视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处处为患者着想,待患者如亲人,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4体会
(1)急诊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没有充足时间接受与手术有关知识教育,多数急诊手术来势急,病情重,时间性强,心理护理应贯穿整个手术过程中的每一环节。
(2)部分急诊手术病人病情危重,如患血性休克、肠梗阻、心肺贯通伤等病人很虚弱,应采用言语结合非语言交流形式实施心理护理,如友善的目光,主动上前去挽扶病人,握住紧张病人的手,抚摸年幼患者等,缩短同病人的距离增强了患者对护理人员信任。
(3)对于急诊手术患者及家属,安慰性讲解可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4)大多数病人认为术前访视、术中进行操作时的解释,能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术后随访,关心病人康复,进行术后指导使病人感到心情愉快,在病人和家属的感谢声中,我们的工作得到肯定,我们体会到重视病人的心理需求,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是促进病人康复的得要措施。
参考文献
1、临床心理护理基本概念与方法评析薛新力; 朱龚萍; 陈良英护理学杂志2010-12-25
2、临床护士心理护理知信行及需求测评工具的研制及应用陈心月第四军医大学2013-05-01
心理护理毕业论文范文二:手术病人心理护理探讨
摘要:护士只有拥有健康心理才能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因此,我们经常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团体咨询,排解护士工作生活中负性情绪的影响,提高其自我调控情绪能力,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关键词:手术病人;心理护理
1资料
2000年11月~2001年7月对以下五个病种进行了分组对照护理:冠心病(119例)、肝癌(54例)、盆腔恶性肿瘤(31例)、贲门癌(11例)、经皮穿刺肝胆管引流及胆管支架置放术(14例),共计229例。其中男139例,女90例,年龄20~85岁,40岁以下者20例,平均57·87岁。依诊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114例,对照组11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种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
2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做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实验组则从病人入院、手术至出院各环节贯穿心理护理。
2·1入院帮助转换角色
帮助病人熟悉住院环境,通过热情、耐心、周到的护理,使其尽快实现由社会角色到病人角色的转换。建立起良好护患关系,获取病人的最大信任,为以后各阶段的心理护理打下良好基础。护理人员在此阶段应掌握病人的个性特点,使术中心理治疗能因人而异,恰当有效。
2·2术前端正手术认知
对于手术病人各种不切实际、过于理想化、绝对化和主观片面的观念和态度,通过医护人员的权威性解释,介绍介入手术仪器的安全可靠性,提供科学、必要的手术知识信息,并利用病人求治的愿望和潜力,指导建立起合理的认知态度,对手术有较为实际的看法和心理准备,确立适当预期。
2·3术中实施心理治疗
安排舒适的手术体位,于手术准备阶段带病人做深呼吸放松[2]治疗,使心情平静,心跳规则,呼吸平稳,肌肉、关节、韧带放松,利于股动脉穿刺。使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在手术室做进一步的解释、安慰、鼓励,以增强病人自信心,提高耐受力,能积极配合手术实施。术中造影、化疗药物灌注及栓塞等主要环节,依病人个性特点,因人施以言语、态度、行为的不同积极性暗示治疗。
2·4术后加强心理护理
术毕病人往往因手术成功产生松懈心理,因此,重视常规护理同时需加强心理护理。向病人强调术后严格卧床24h、穿刺患肢制动6~8h并保持伸直的必要性,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疼痛、发热等反应,使其对此有恰当的心理准备[3]。经常巡视病房,及时疏导病人的不良情绪;争取家属的积极配合,尽量避免病人激动、烦躁,增强其康复信心。
2·5出院健康心理指导
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交待复查时间、体力活动情况、指导合理饮食,帮助病人将心理控制感倾向内控,以增加正性情感水平[4]。使病人充分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影响,能主动接受并运用宣泄、放松、换位思考等心理调节方法,应对不良刺激,维护心理健康,巩固治疗效果。
3结果
3·1通过术中监测脉搏、呼吸、血压,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指标波动小,对照组则波动较大,两组生理指标的稳定性有很大不同。
3·2实验组无因心理因素导致手术不顺利,术后康复快;对照组术前1例因过度紧张、焦虑,于术日晨死亡;术中11例股动脉穿刺不顺利;2例憋气配合不良,5例因紧张致耐受力降低,手术欠满意,经统计学方法处理,两组手术顺利程度差异有显著意义,χ2=20·54(P<0·01)。
3·3术后随访虽未做统计学分析,但显示实验组病人较对照组病人普遍存在生活态度乐观、自我评价比较恰当的良好心理状态。
4讨论
4·1心理护理应贯穿全程
病人从入院到手术至出院,其间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情绪常有波动,每阶段的心理各有特点;介入手术又存在接触放射线的问题、造影剂过敏的可能性危险,病人在局麻状态中,医务人员的言谈举止、手术进程顺利与否,随时会影响病人的情绪。因此需要端正病人的认知和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心理治疗,避免一劳永逸或临时抱佛脚的想法及做法,使心理干预与心理治疗相辅相成。共性化心理护理做到有计划、按步骤进行,对特殊病人则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每个阶段都对病人的积极配合、正确努力予以肯定、表扬,以鼓励病人进一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病人自身潜力。心理护理工作还要体现出双向性的特点,即护士在自觉为病人做心理护理时,通过启发、引导,调动病人有意识地将自己遇到的心理问题主动向护士提出咨询,在护患互动中,取得护患双受益。
4·2康复期心理应对训练有助于疗效巩固
心理社会因素是许多病人身体康复成败的决定性因素[5]。介入手术不仅消耗了病人的体能,也使病人的心理应激变得脆弱,依赖性增强。因此,该阶段心理应对训练的目的就是要强调病人在疾病治疗中的主动积极作用,将病人的心态由被动接受帮助引导为主动调适应对。帮助病人增强康复自信心,正视现实,消除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正确进行自我评价,指导病人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生活节奏,劳逸结合,改善全身状况,主动适应社会变化,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调动自身免疫系统,巩固治疗效果。康复期心理应对训练、对病人术后康复和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有帮助,究竟作用多大,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研究。
4·3对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要求
4·3·1护理专业技能病人心理问题与自身疾病有很大关系,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到熟知专业知识,技术操作熟练,急救物品齐备,工作有条不紊,对病人起到一个良好心理暗示作用,有利于心理护理的开展。
4·3·2心理学知识加强护理人员对医学心理学、康复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并针对介入手术病人中老年人占大多数,冠心病(占51·97%)、癌症(占41·92%)患者较多的情况,注重学习中老年心理卫生、心理保健知识,明了冠心病与A型行为特征的关系,癌症与不善发泄、长期孤独和忧郁性格的关系,使心理护理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定期请心理学专家讲课,熟练掌握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
4·3·3心理素质护患关系能否很好地建立,心理护理是否能取得满意效果,与护理人员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善于理解和同情、富有友善和耐心、愉快的情绪、仪表整洁、镇定自若的稳健风格、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具备这样心理素质的护理人员颇受病人的欢迎。护士只有拥有健康心理才能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因此,我们经常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团体咨询,排解护士工作生活中负性情绪的影响,提高其自我调控情绪能力,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参考文献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陈亚民护士进修杂志2012-09-22
2、2005-2007年我国心理护理研究的变化与分析吴菁; 刘晓虹中华护理杂志2009-03-05
心理护理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2.心理护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