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格式论文

斯娃分享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导。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问题导向为主,忽略了学生心理的发展性目标,不利于提升学生适应能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式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健康教育格式论文范文一:高校创新人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在创新与发展的当代,创新人才应具有这个时代的素质特征。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就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促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对策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间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只有持续创新才能在经济、军事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获胜,创新的关键在于大量具有过硬创新素质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高校要发挥培养创新人才的职能,为早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当代创新人才的涵义及特征

  当代创新人才要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灵活的创新思维和高水平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创造出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创新成果,因此创新人才是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其主要特征为:1)创新人才不愿墨守成规,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2)有别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习惯,创新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学习习惯。3)创新人才具备个性化、求新求异的思维方式。4)创新人才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勇于面对困难、解决困境。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创新人才的创新意识。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尊重、积极关注的态度给予大学生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的空间,发掘并培养其潜在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动机和欲望,在创新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创新内化为一种自觉自愿的习惯,乐于创新、乐在创新。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精神。创新是有风险的,创新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会有困难和失败的挫折,因此发挥创新精神也要正确对待创新道路上出现的失败。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堂讲解、团体辅导、心理干预等形式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正视和应对失败,教育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解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走出失落的低谷,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阶梯和创新的源泉。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激发创新人才的创新思维。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堂讲授、心理辅导、个体咨询等多样的教育形式,帮助大学生解除困惑,在身心愉悦、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等更容易被激发出来,使其养成勤于动脑、求新求异的科学思维习惯,加深对事物内在规律性的理解,将大脑中的感性和理性知识进行分析、重组和升华,善于捕捉灵感,有意识的进行创新。

  4)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入手,培养高校学生求新求异的创新思维,鼓励大学生运用聚合、发散、辩证思维等思维方式进行创新活动,通过不断的训练逐步培养出较好的创新能力。并积极引导大学生对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进行归类并重新组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提高创新能力的水平。

  5)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塑造创新人才的创新人格。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堂讲授、团体辅导、心理疏导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学会释放心理压力,合理宣泄、转移和升华负面情绪,增强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开阔的心胸和积极乐观的性格,通过发挥自身的智慧和潜能勇敢面对并战胜困难,促进其创新人格的形成和塑造。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一)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理念,更好的服务于创新教育

  创新性教育尊重人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提倡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鼓励大学生通过创新性活动应对挑战、在危机中发现机会。人的行为不可避免受观念的制约,因此,教师更要转变教育理念,尤其是在转变那些如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与纠正等错误观念,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鼓励学生掌握一些创新思维、创新心理素质培养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强化课程设置,构建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一套合理和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方面要体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实施多元化、个性化培养,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一方面要体现综合性,保证通识课程的数量,另一方面还要体现出时代性,尤其要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开设一些如创造心理学、创造力开发、创新心理素质培养、择业与就业的心态调整等课程,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式的内容,培养创新素质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重视和强化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方式的内容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用尊重、积极关注的态度给予大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的空间,发掘并培养其潜在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主要包括发散思维、聚合思维以及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等多样的思维形式。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创新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动态、多角度的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性,不断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课外活动,全面提升创新心理素质

  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课外活动,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锻炼和提升创新心理素质。如开放大学生心理测评系统,让学生通过测评科学、客观的评估自己的能力。测评后,心理健康老师定期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或团体心理辅导。通过课堂教学与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一起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解除大学生在创新方面的困惑和心理困扰,鼓励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开发心理潜能、乐于创新。

  (五)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创新素质的教师

  教师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和引导者,其言传身教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教师队伍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高低,因此将全体教师的创新能力凝聚在一起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在这方面也要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宣传、引导和营造创新氛围,激发教师学习创造心理学、创新教育等相关知识,改进教学方式,科研与教学并重,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

  四、结论

  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关键,高校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发挥好培养创新人才的职能,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个体咨询、团体辅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积极运用校园网络、校报、校内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程美华等.浅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2]王凌锋等.实施"积极"创新心理素质教育,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

  [3]王继明.心理健康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功能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

  心理健康教育格式论文范文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健康、积极的心态,不仅能防止大学生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解决大学生学习中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各种角色,在社会上获得长远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社会环境也发生了极大变化。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快速膨胀,各种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在这种背景下,高职学生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有与教师同学相处、与父母相处及与社会相处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妥当,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限制了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如何为高职学生消除成长道路上的阻碍,帮助高职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就成为各个高职院校所思考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的成长,其本质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发展过程,教学能使大学生学习到丰富的知识,但是只有结合心理教育,才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通过心理建设,才能使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唯有具有良好的竞争能力、适应能力及创新意识,拥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才能使学生有勇气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所有挑战,而这些素质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紧密联系。

  2.开发学生潜能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开发和创新的基础,唯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潜能。而高职院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学生潜在的能力进行发挥,使学生集创造力与心理素质为一体,从而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适应自己角色变换,提升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力得到充分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

  1.在校园中建立并完善心理辅导机构

  当前,很多高职高校尚没有建设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仅仅设置“心理咨询室”,轮流对学生的心理疑惑进行解答,专业程度不够,并且缺乏规范的心理咨询流程。因此,在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建设中,应构建健全的心理教育辅导机构,组建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并且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编制心理辅导教材,对前来咨询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同时,还可以招募一些心理专业的学生加入到心理咨询辅导机构中,向全校学生宣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帮助身边的同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积极、活泼和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因此喜欢在接触事物的过程中对人和事物进行感受,从而产生心灵上的感触。通过社会实践中的积极参与,能使学生的性格更加完善,心理发展更加健全。首先,可以举办一些献爱心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爱心帮助老人、植树种草等活动,让学生能在社会行为中受到精神上的感染,从而是人格更加健全;其次,可以介绍学生加入到企业实习中,多多增加社会工作经验,学习社会人际交往的方法与诀窍,帮助大学生从学校生活向社会生活过渡,减少大学生在就业、人际交往方面的焦虑感。

  3.增加心理教育必修课

  开设专业心理咨询室知识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中一个方面,作为学校,应多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必修课,让学生在教师系统的讲解中明确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拥有自我心理疏导的能力,并且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程设置上,应针对学生面临的问题而开设课程。例如,很多学校开设了“大学生恋爱心理指导”课程,很多学生从高中走出校园之后,不明白如何处理男女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出现钻牛角尖、固执和盲目的现象,使学生产生消极、迷茫的心理现象。通过心理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能够使大学生明确恋爱的目标,并找到适合的方法,理智地去进行恋爱,从而使大学生的恋爱质量提升,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三、结语

  健康、积极的心态,不仅能防止大学生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解决大学生学习中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各种角色,在社会上获得长远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社会环境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为了能帮助大学生拥有幸福、顺利、成功的人生,我们应重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并且积极采用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信心、耐心,从而走上顺利的人生道路。

  参考文献

  1、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孟万金教育研究2008-05-15

  2、论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与学校教育干预 优先出版张艳玲中国校外教育2014-09-15 11:29

心理健康教育格式论文相关文章:

1.1000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论文格式

2.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格式范文

3.2000字心理健康结业论文格式

4.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论文格式范文

5.大一期末心理健康格式论文

    1279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