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类论文

斯娃分享

  随着文明社会的迅猛发展,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愈来愈重视教育质量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类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健康教育类论文范文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探析

  摘要:目的了解景宁畲族自治县某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景宁县某高中358名学生开展调查,分析不同特征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国内中学生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该校高中生有65.08%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19.55%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女生恐怖因子得分高于男生,汉族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和偏执等因子得分均高于畲族学生,非独生子女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因子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学生(P均<0.05)。该校高中生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和偏执因子得分高于国内中学生模型(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汉族、父母离异及非独生子女是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景宁县某校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应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多样的健康教育。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近年来,国内外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日趋成熟,但极少对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开展研究。而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在维护地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景宁畲族自治县(以下称景宁县)是浙江省内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为了解少数民族地区普通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选择该县某高中开展此次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景宁县某高中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该校高一、高二和高三各年级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对这些班级的所有学生进行调查,共调查学生358人,其中男生161人,女生197人;畲族170人,汉族188人。年龄14~20岁,平均(17.53±1.13)岁;其中14岁~11人,16岁~180人,18~20岁167人。独生子女134人,非独生子女224人。发放调查问卷358份,有效率为100.00%。

  1.2方法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从无、很轻、中等、偏重、严重”五个等级依次采取1~5分给予赋值,共代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共10个因子,按照国家常模结果,除去其他,其余9个因子中的任一因子分值或总均分≥2,则认为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任一因子分值或总均分≥3,表示有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2]。将本次调查9项因子各均分与国内中学生模型[3]比较。为进一步详细了解影响该校高中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原因,另外设置了11项有关学生自身及家庭信息的问卷同时开展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以班级为单位在同一时间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进行,学生根据自己最近一周以来的感觉进行自填量表,表格现场审核并当场回收。

  1.3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特征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平均分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高中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SCL-90中9个因子中任一因子≥2分的有233人,占总人数的65.08%;任一因子≥3分的有70人,占总人数的19.55%。9个因子的平均分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强迫症状(2.09±0.65)、人际关系敏感(1.94±0.65)、敌对(1.86±0.75)、偏执(1.82±0.63)、抑郁(1.80±0.64)、焦虑(1.77±0.62)、恐怖(1.70±0.65)、精神病性(1.68±0.59)和躯体化(1.62±0.54)。

  2.2不同人口学特征高中生心理健康比较

  不同性别比较,女生恐怖因子得分高于男生(P<0.01)。不同民族学生比较,汉族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和偏执5个因子得分均高于畲族(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比较,非独生子女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3个因子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学生(P<0.05),

  2.3与国内中学生模型比较

  将本次调查9项因子各项均分与国内中学生模型[3]比较,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和偏执因子得分高于模型(P<0.05)。

  2.4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以SCL-90总均分为因变量,以学生自身特征以及家庭状况等11项指标为自变量,包括民族、是否独生子女、住校还是通校、父母是否健在、父母是否离异、父母职业以及文化程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变量入选与剔除的检验水准分别取0.05与0.10),结果显示,汉族、父母离异以及非独生子女是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发现,景宁县某高校高中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偏低,发现有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占65.08%,高于其他地区相关研究[4-5],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占19.55%,与景英等[6]的研究接近,但高于李洁等[7]研究。与国内中学生模型比较,多项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模型,表明景宁县高中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景宁县某校高中生首要的心理问题是强迫症状,这与其他研究一致[7-9]。表现为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为在同伴中树立良好的印象,获得大家的认可,会无意中强迫自己做一些事情以引起别人的关注[10]。与男生相比,女生在恐怖因子上得分更高,这与女生胆小、感情丰富等个性因素有关。汉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畲族学生,分析原因是畲族为少数群体,且多聚集在山区,从事农林牧耕业居多,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也较小。非独生子女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方面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学生,这与独生子女从一出生就受到家庭关注,个性的发展也受到良好的影响,而非独生子女受到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弱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民族、父母是否离异以及是否独生子女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关,提示在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针对不同特征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除了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教育,对当地的汉族学生以及父母离异、非独生子女学生应给予更多的重视,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吴文源,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92,4(2):68.

  [2]龚越鹏,邵辉徐,玉红,等.辽河油田部分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6):542-543.

  [3]刘恒,张建新.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88-90.

  [4]徐精敏.武汉市高中生症状自评量表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9):1331-1333.

  [5]廖晓玲.南昌市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0.

  [6]景英,任红岩,傅茂笋,等.2011年山东省城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2,18(5):338-343.

  [7]李洁,王慧玲.内蒙古阿拉善盟一中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2,6(4):208-209.

  [8]罗文伟,张瑞芳,陈军乐,等.少数民族地区高职学生心理亚健康现况[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9):1427-1428.

  [9]孙丽.对长春地区1091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5):759-761.

  [10]张枫,刘毅梅,王洁,等.无锡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382-384.

  心理健康教育类论文范文二:初中生篮球教学心理健康发展思考

  摘要:终身体育是体育教学大纲新加的内容,篮球教学也应贯彻这一点,要使学生在学业结束后仍能继续从事体育锻炼,不但需要从小就要有一个锻炼的好习惯,还要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们知道为什么要进入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初中生;教学;心理健康

  在初中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初中学生由于具有独特的身体活动和思维情感活动紧密相结合的特点,使得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上,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较其它学科更直观和易于操作。而篮球赛球运动又是初中学生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1)所以篮球教学法也理所当然成为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手段。所谓的心理健康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及性格。(2)现代社会初大多数人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智力正常,充沛的精力和稳定的情绪状态,对于自己,能作出恰当的评价,并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3)体育教师在篮球教学法过程中有意识的把身体教育和心理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1篮球教学的意义

  1.1感知觉的发展

  初中生处于少年期,少年期的视觉、听觉、运动觉相对于儿童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视觉和听觉甚至超过成年人,就观察能力的发展而言,能主动的制定观察计划,随着注意随意性的提高而进一步发展。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应给予具体指导,指出明确的要求,教给观察的顺序和技巧,在实际的锻炼中,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

  1.2注意力发展

  少年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概括性都有着明显的发展,基本能稳定保持注意40分钟,但仍处于不随意性,不稳定性,所以想让初中注意力保持更长更有效就还要靠兴趣的事情来吸引注意,来维持该活动。

  1.3记忆的发展

  初中阶段学生有意记忆已经成为主要记忆方式。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思维和语言水平的提高,理解能力的增强,慢慢趋向理解记忆。而不是像小学阶段那样采用机械记忆,最后抽象记忆发展的速度也超过形象记忆。但形象记忆在学生的记忆活动中还是有比较主要地位。所以在教学中还应采用直观教学,尤其对初一年级学生应着重培养有意记忆和意义记忆的能力,加强课外复习巩固,并布置适当作业来提高记忆效率。

  1.4思维的发展

  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份仍起重要作用,仍需要感性经验直接支持,因此学习中掌握越来越多的抽象概念、法规和规律,并逐步学会思考,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才逐渐发展完善起来。从思维品质上看,初中学生思维的自觉性正在发展提高不可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经常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在想象方面,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增多,且更高于现实性。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学习内容并不是非常感兴趣而对学习以外的其它活动很感兴趣。

  1.5意志品质的发展

  学生入校,便置身于学校在这个集体中。在老师、家长的教育下,逐渐理解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懂得爱护集体荣誉。在道德行为上,学生都基本上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一些英雄人物的行为,但对道德的理解比较肤浅、片面。由于对道德的概念理解不够精确全面,学生容易言行不一,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自制力还比较差,意志力落后于认识的发展,对不良行为的模仿力相对还比较强等原因所致。

  2篮球教学方法

  2.1篮球教学在初中阶段教育中的地位

  学校的教育方针是:德、志、体、美、全面发展,其中一个字就是“体”,而初中的体育教学的内容中又少不了篮球内容,篮球运动是学生在室外活动的内容之一,篮球游戏是能适合开发智力的一种。学生参加这些活动既促进了体格的健壮,又增长了见识。并且良好的身体为学生的心理正常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应该说:参加篮球运动既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发展。在练习过程中儿童的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过程的产生,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能力的健康发展。

  2.2篮球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求知欲”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篮球运动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启发生生的“认识兴趣”这样他们便会积极的投入,努力去追求。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对什么都爱看、爱学、在体育活动中兴趣广泛,但不至始专一,并且什么都来劲。开始进行篮球教学时,许多同学对接触篮球有一种“好玩”的心理,但是又有好多动作玩不了。例如:“投篮”可能有的同学连篮板都碰不到,从而产生乱玩,用脚踢球、抱着一个球满场跑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在篮球教学法时要求学生多做一些简单基本而又趣味性篮球游戏,并且要求不要太高,重点是培养他们的兴趣。当学生对篮球运动感兴趣时,训练时会特别认真的听教师讲解,看老师的示范,那种专心致志神态是前所未有的。

  2.3有利向好的方向发展

  初中生的聪明智慧、品德行为、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心理发展要在活动中展现、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发展。篮球运动的基本动作,包括身体的各个部位,在训练中动作反复练习后能够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这便是我们通常说的技能,技能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理技能两种。动作技能主要指肌肉运动,表现在外部动作上。心理技能是指认知活动,表现在内部器官和记忆、想象、思维活动等方面。全面的篮球运动技能的形成是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稳定性及灵活性的不断增强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聪明智慧提高的过程,也是良好品德、习惯形成的过程。篮球运动中的集体相互配合,是培养集体主义的很好机会。比赛中的竞争,是培养学生进取精神的好办法。

  2.4有利于注意能力的提高

  心理学认为:从事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注意,注意是学习的门户,注意范围的大小、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分配都属于注意能力。篮球训练的过程中,既要按照要领完成每一个技术动作、又要不断变换身体的状态及动作的方向和路线。学习每一个技术动作没有一定的时间和反复的练习是完不成的,掌握一个技术动作,特别是熟练的完成动作,对学生的注意力要求很高而学生通过练习,注意能力也得到大大的发展。

  2.5有利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促进感知的发展

  篮球运动技术动作的掌握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调节运动本体感觉、视觉、听觉等协同活动。组合技术更是具有复杂的知觉性,要求学生去辩别,通过学习篮球技术,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会得到明显提高。

  2.6有利记忆能力的发展

  初中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是:抽象记忆发展在初中阶段达高峰,但是形象记忆仍在初中学生的记忆活动中仍占重要地位。学生对那些形象鲜明,具体各种感官参加的活动更能很容易记住。这种形象认识多了以后,经过老师有意识的提出具体的、明确的、认识动作要领的任务后,能很快促进有意记忆的发展。

  2.7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间接的反映,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具有整体性、转换性、自调性的特征,而篮球教学中常会出现错误动作,正确动作的定型是在不断纠正错误动作、体会正确动作要领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因此,教师利用正确示范和错误动作进行对比,向学生发问技术要领的所在,这就是一种培养中学生积极观察和思维的很好方法。学生改正错误动作的过程,也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常能有意识的促进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中,是非常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高。

  2.8有利于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是一种自觉的、肯定的克服各种困难的实现目标心理过程。意志品质包括自学性、果断性,自创力、毅力等是个性特征的主要结构。篮球技术的掌握过程本身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是必须在适当时候下决心,不怕困难和失败才能完成的。这就要求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篮球运动中,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鼓励,力求上进,都能体现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

  3.篮球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喜爱篮球运动并能从中获得快乐,这是篮球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不能从中获得快乐,就不可能产生满足感和良好的情绪体验。因此,篮球教学必须依据教学任务,严格而系统地组织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教材潜在的趣味性,把教材的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结合起来,使兴趣寓于科学知识中。

  3.2初中阶段学生身体机能发展较快,骨骼抗压能力相对还比较差,激烈的竞争,容易出现受伤等情况影响篮球运动开展。呼吸主要以腹式呼吸为主,呼吸还比较浅频率较快。因此篮球运动对初中学生来说,应以有氧呼吸为主,避免激烈的竞争,运动量以中等强度为宜。

  3.3在篮球教学法中可以适当的比较系统的给学生介绍一些体育卫生、运动心理学和运动力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理论方法,形成讲究体育卫生的习惯。

  3.4终身体育是体育教学大纲新加的内容,篮球教学也应贯彻这一点,要使学生在学业结束后仍能继续从事体育锻炼,不但需要从小就要有一个锻炼的好习惯,还要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们知道为什么要进入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低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赵靖平,沈其杰,郑延平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05-01

  2、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张阔;张赛;董颖红;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03-20

心理健康教育类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3.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500字

4.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5.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

    1240039